第二节 基本的财务比率
总结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比率主要有四类:资产管理比率、变现能力比率、负债比率和盈利能力比率。
一、资产管理比率
资产管理比率是用来衡量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营运能力是指企业资产周转运行的能力。企业营运能力的强弱反映出其资产管理效率的高低。企业经营资金周转的速度越快,说明其资金利用效率越高,效果越好,营运能力越强,从而也会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增强。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财务比率主要有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等。
(一)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总资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其中:平均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2
根据A公司的有关数据,A公司总资产周转率计算如下:
平均资产总额=(5300+6500)÷2=5900(万元)
总资产周转率=4100÷5900=0.695(次)
该指标用来评价企业全部资产运营质量和利用效率。总资产周转次数越多,说明企业资产周转速度越快,资产利用效率越高,营运能力越强;反之,总资产周转次数越少,说明企业资产周转速度越慢,企业资产利用效率越低,营运能力越弱。
(二)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同平均流动资产总额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
其中:平均流动资产=(年初流动资产+年末流动资产)÷2
根据A公司的有关数据,依据上式计算流动资产周转率为:
平均流动资产=(2800+3500)÷2=3150(万元)
流动资产周转率=4100÷3150=1.30(次)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率,体现每单位流动资产实现价值补偿的多少和补偿速度的快慢。对企业来讲,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快,会相对节约流动资产,等于相对扩大了资产的投入,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反,则需要补充流动资产参加周转,造成资金的浪费,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的赊销收入净额同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由于财务报表外部使用者难以得到赊销收入净额的数据,所以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时,常以营业收入净额代替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的流动速度,即企业应收账款转变为现金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公式中“平均应收账款”是指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以及收到的商业汇票。它是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年初、年末的平均数之和。
根据A公司的有关数据,依据上式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为:
平均应收账款=(360+380)÷2+(30+140)÷2=455(万元)
应收账款周转率=4100÷455=9.01(次)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9.01=40(天)
一般说来,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周转天数越短,说明应收账款的收回速度越快。否则,企业的营运资金会过多地停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资金的正常周转。
(四)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指一定时期(一年)内企业主营业务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存货周转率是衡量企业销售能力和存货管理工作水平的指标。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中所占比例较大的资产,它的质量和流动性直接反映了企业的营运能力,同时也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其中:平均存货=(年初存货+年末存货)÷2
根据A公司的有关数据,依据上式计算存货周转率为:
平均存货=(1600+2080)÷2=1840(万元)
存货周转率=3200÷1840=1.74(次)
存货周转天数=360÷1.74=206.9(天)
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提高存货的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而存货周转速度越慢则变现能力越差。
二、变现能力比率
变现能力是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它取决于可以在近期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的多少。反映企业变现能力的财务比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等。
(一)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流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比率。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变现能力的最常用比率。流动比率越大,表明企业可以变现的资产数额大,短期债务的偿付能力就越强。但是,流动比率过大,说明企业有较多的资金占用在流动资产上,影响资金的周转速度,从而影响企业的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一般认为,生产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这是因为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金额约占流动资产的一半,剩下流动性较强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才会有保证。人们长期以来的这种认识,并未能从理论上证明,还不能成为一个绝对的统一标准。
根据A公司的有关数据,计算公司的流动比率为:
流动比率=3500÷1700=2.06
需要注意的是流动比率指标在运用时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该指标没有揭示流动资产的构成,如果流动资产中多为变现能力较强的资产,流动比率小于2也可有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其次,该指标只是根据某个时点数据计算得出,可能会有通过调节时点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而人为控制这一比率的现象;最后,要注意的是资产流动性的强弱因行业而异,不能机械地套用标准。总之,如果企业财务状况良好,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都较强,则不必过于注重该比率的高低。
(二)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速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较强的那部分资产,如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或者说是流动资产总额减去流动性较差的存货等项目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流动负债
一般认为,工业企业的速动比率为1比较适宜。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个行业的经营特点不同,判断的标准也不同。从债权人角度看,速动比率越高,偿债能力越强。
根据A公司的有关数据,计算公司的速动比率为:
速动比率=(860+140+380)÷1700=0.81
如前所述,流动比率仅表明流动资产的数量与流动负债的对比关系,而并没有说明流动资产的质量,即流动资产的结构和流动性。速动比率正好弥补了流动比率指标的不足,更准确地反映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流动资产中的存货很可能由于产品滞销而影响其变现能力,而待摊费用和预付账款,在本质上属于费用,是不能转变为现金的。所以,将这些项目从流动资产中剔除就能反映流动资产迅速变现偿债的能力。需强调的是,速动比率过高,说明企业可能因拥有过多货币性资产而丧失一些投资获利的机会。
三、负债比率
负债比率是指企业债务和企业资产、净资产的关系,用来评价企业偿付长期债务的能力。在一般情况下,企业长期负债的偿还主要是依靠实现的利润,因而,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提高与其盈利能力的提高关系密切。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
(一)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的负债总额与全部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指标表明在企业全部资产中债权人所提供资金的比例,用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进行财务活动的能力,并反映企业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公式中的负债总额不仅包括长期负债,还包括短期负债。这是因为短期负债作为一个整体,企业总是长期占用着,可以视同长期性资本来源的一部分。本着稳健性原则,将短期负债包括在用于计算资产负债率的负债总额中是合适的。
根据A公司的有关数据,依上式计算资产负债率为:
资产负债率=(2800÷6500)×100%=43.08%
对资产负债率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债权人的角度看,这一比率越低,表明企业负债总额占全部资产的比例越小,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因此债权人总是希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从企业所有者的立场看,负债是“双刃剑”,既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也增加了企业的风险。由于企业通过举债筹措的资金与股东提供的资金在经营中发挥同样的作用,在全部资本回报率高于借款利息率时,资产负债率应保持在较高水平,以便获得财务杠杆效益。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看,因为企业负债的利息支出按税法规定可以从税前利润中抵扣,使企业少纳所得税,资产负债率越高,这种抵税的收益就越大。但是,该比率越高,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导致破产的风险也就越大。为此,企业要视其发展前景及获利能力调整资产负债率的高低。另外,资产负债率的高低往往可以反映出管理者的心态及其对企业发展前景的信心。一般而言,资产负债率高,表明企业较有活力,对其前景有信心;反之,则表明企业比较保守,或对其前景信心不足。
(二)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该指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产权比率越低,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其计算公式如下: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根据A公司的有关数据,依上式计算产权比率为:
产权比率=(2800÷3700)×100%=75.68%
该比率与资产负债率经济意义是一致的,是从不同角度表示对债权的保证程度,两个指标具有相互补充的作用。
(三)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又称已获利息倍数,是指企业一定时期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用以衡量企业偿还债务利息的能力。其计算公式如下: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公式中“息税前利润”是利润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它可以用税后利润加所得税再加利息费用计算得出。
根据A公司的有关数据,假如利息费用为200万元,依上式计算利息保障倍数为:
利息保障倍数=(500+160+200)÷200=4.3
利息保障倍数越大,说明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强,对债权人越有吸引力;反之,如果利息保障倍数很低,说明企业当期的利润不能为支付债务利息提供充分的保障,从而影响企业的再融资。根据经验判断,该指标一般保持在3~5倍时即有较好的偿付利息的能力。
四、盈利能力比率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由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及未来发展能力,也反映了企业营运能力的强弱。因此,不论是投资人、债权人还是企业经理人员,都日益重视和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用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主营业务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等。
(一)主营业务净利率
主营业务净利率是指净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根据A公司的有关数据,依上式计算主营业务净利率为:
主营业务净利率=(500÷4100)×100%=12.20%
主营业务净利率反映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带来净利润的多少,表示主营业务收入的收益水平。净利润与主营业务净利率成正比关系,而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主营业务净利率成反比关系,企业在增加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的同时,必须相应地获得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主营业务净利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
(二)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又称所有者权益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或净值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其中:平均净资产=(年初净资产+年末净资产)÷2
根据A公司的有关数据,依上式计算净资产收益率为:
平均净资产=(3160+3700)÷2=3430(万元)
净资产收益率=(500÷3430)×100%=14.58%
净资产收益率用来衡量企业所有者全部投入资本的获利水平。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说明由投资人享有的净利润就越多,其投资收益越高。净资产收益率是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比率,具体分析方法见本章第三节“杜邦分析体系”。
(三)资产报酬率
资产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息税前利润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平均资产)×100%
其中:平均资产=(年初资产+年末资产)÷2
根据A公司的有关数据,假设A公司利息费用200万元,依上式计算资产报酬率为:
平均资产=(5300+6500)÷2=5900(万元)
息税前利润=500+200+160=860(万元)
资产报酬率=(860÷5900)×100%=14.58%
资产报酬率反映了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是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所取得盈利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果越好,整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企业还可以将该指标与资本市场的利率进行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说明企业可以适当举债经营,以获得更多的收益。
(四)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是指股份有限公司每股普通股享有的净资产,或称每股普通股账面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每股净资产=年末所有者权益÷年末普通股股数
公式中“年末所有者权益”是指扣除优先股权益后的余额。
每股净资产在理论上提供了每股股票的最低价值。在投资分析时,只能有限地使用这个指标,因为它是用历史成本计量的,既不反映净资产的变现价值,也不反映净资产的产出能力。如果把每股净资产和每股市价联系起来,则可以说明市场对公司资产质量的评价。反映每股市价和每股净资产关系的比率,称为市净率: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在投资分析时,如果市价高于账面价值,说明企业的资产质量好,有发展潜力;相反则资产质量较差。一般情况下,如果市净率达到3倍,则可以较好地树立公司形象。
(五)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是本年净利润与年末普通股股数的比值,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股数
在年度中普通股若有增减,公式中的“年末普通股股数”则用普通股平均股数表示。
每股收益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常用的财务指标。在分析时,可以进行公司间的横向比较,以评价该公司的相对盈利能力;也可以进行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了解公司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
(六)市盈率
市盈率是普通股每股市价相当于每股收益的倍数,反映投资者对每股收益所愿支付的价格,可以用来估计股票的投资报酬和风险。其计算公式为: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市盈率是投资者在市场上买卖股票时分析股票价格与上市公司净收益之间关系的指标。从理论上讲,该指标越高,表明市场对公司的未来越看好。在市价确定的情况下,每股收益越高,市盈率越低,投资风险越小;反之,每股收益越低,市盈率越高,投资风险越大。需注意的是,该指标不能用于不同行业公司的比较。由于影响每股收益和每股市价的因素很多,因此观察市盈率的长期趋势很重要。我国证券市场新股上市定价时,一般市盈率在20倍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