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实施现状及对策探析

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实施现状及对策探析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对泸州市四所高校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医保实施和运行状况,我们对泸州市大学生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实施效果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一些措施及建议。在对泸州市四所高校的调查中发现,有86.9%的同学参加了新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大学生城镇居民医保与其他医疗保险存在冲突,医疗救助、意外伤害保险未纳入新的医保政策中。

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实施现状及对策探析——以泸州市四所高校调查为例

吕 春 黄显官 泸州医学院

【摘 要】 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在全国各地政府和高校先后推广及实施后,高校大学生也正式享受到了新医保提供的各项服务,但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很多配套措施、资金保障、运行机制尚待完善。本文对泸州市四所高校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医疗保险 对策

Abstract Urban resident’s medical insur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has been promoted and implemented in the country.Students have enjoyed health-care services.However,this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which will be perfected involving with many measures,financial security as well as operation mechanism.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medical insurance implementation for urban residents in four universities in Luzhou City,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Medical Insurance Countermeasures

随着《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出台[1],大学生被正式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保试点范围,各个地方政府和高校也相应地根据指导意见提出了具体地实施方案[2]。2009年9月起,泸州医学院、四川警察学院、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等泸州市四所高校大学生正式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医保实施和运行状况,我们对泸州市大学生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实施效果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一些措施及建议。

一、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对新的医疗保险政策了解程度较低,认识不够,且政策宣传渠道有限[3]。作为一项新的医保政策,政府及高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普及,但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新的医保政策的基本内容、相关规定及实施方法等了解的程度都很低,仅限于从学校了解部分医保政策,81.6%的学生不清楚大学生城镇居民医保的内容及参加医保后能带来哪些实惠和好处,甚至还有16.8%的同学对新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完全不了解。高校学生对居民医保普遍认识不够,极不重视保险的作用,68.2%的学生认为自己身体结结实实,用不着参加医疗保险,但在遇到危难时便束手无策,因此,新的医保政策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被所有大学生接受。

(2)大学生参保率有待提高,参保形式单一。在对泸州市四所高校的调查中发现,有86.9%的同学参加了新的大学生医疗保险。泸州医学院最高,达到了94.2%;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90.6%;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88.3%;四川警察学院最低,仅为74.5%。但各高校主要是利用了学校组织参保这一“强制”执行形式,让大学生被动参保,很少是学生自愿缴费参保,多数学生表示不知情,高年级学生很少参保,毕业年级同学几乎没有参保,大多学校从学生代收费中收取医保费。

(3)大学生受益面较窄,能享受到的好处和实惠太少。由于大学生群体年轻、身强力壮,正处在患病率最低的阶段,需要看病就医和报销医疗费的大学生并不多[4]。在调查中发现,泸州市大学生城镇居民医保已运行两年,就2011年来看,四所高校参保总人数为3.21万,但参保大学生发生的住院、门诊大病、意外伤害等总共才1200人次,占3.74%,住院报销医保费用为285.6万,报销率为40%;在定点医疗机构使用的门诊费更少,四所高校参保学生报销的门诊费为32.9万元,按照有关医保政策,每年返给四所高校的门诊医疗费为96.3万元,但参保大学生实际报销的费用不到40万,报销较多的四川警察学院也刚过50%,各高校门诊费均大幅剩余,主要原因是报销的同学人数较少,而且报销比率太低,特别是对患大病、慢性病的同学门诊报销显得杯水车薪,并设定了最高支付限额,对他们的帮助更少,因此,有6.8%的同学认为此报销金额对就医只有一点帮助或基本没有作用。

(4)大学生对新的医疗保险制度的评价不高,难以满足大学生看病就医的需要[5]。大学生医保从宏观上解决了大学生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大病、重病及慢性病风险有所降低,但由于大学生对新医保政策不了解,以及新医保给大学生带来的“实惠”还难以让大学生满意,致使大学生对新医疗保险制度的评价不高。另一方面,高校校医院(医务室)在许多方面存在不足,也使学生满意度低。在新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中规定门诊以校医院为首诊机构,参保大学生必须首先在校医院就医,但校医院的医疗水平、医疗条件、服务态度相对较差,且就诊时间与学生上课时间相冲突,导致学生常常无法及时就诊等问题。调查中,65%的学生反映的是门诊的条件和水平问题,甚至一些学生反映很少去学校的校医院看病,多数学生希望转诊到其他医院就诊,大大影响到新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和对其的满意程度。

(5)大学生城镇居民医保与其他医疗保险存在冲突,医疗救助、意外伤害保险未纳入新的医保政策中。随着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可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及商业保险,但在实施过程中,三种保险存在一定冲突,78%的大学生认为生病后只能在一种医保政策内享受,比如,大学生患病住院,既然出钱购买了保险,理应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及商业保险同时报销,但三种保险都有限制,都需要原始票据,且报销周期非常漫长,最终导致大学生难以享受到应有的“待遇”,这无形中挫伤了大学生参保的积极性。同时,在调查中发现,16.8%的学生建议将大病互助金、医疗救济纳入基本医疗政策,使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另有8.8%的学生建议从统筹资金中提取一部分资金,为大学生统一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以确保大学生原有保障的延续性,进而调动大学生参保的积极性。

二、大学生医疗保险实施的对策及建议

(1)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城镇居民医保有关政策,使之真正成为一项“惠民工程”。随着新的医保政策的实施,对于改善大学生看病难及降低大病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调查发现,仍有多数大学生对医保政策不满意,没有从中得到实惠。因此,政府、高校及社会应继续发挥作用,关心和关注未来的栋梁之材,从政策措施、运行机制、资金保障、宣传普及、保险待遇、医疗服务、看病报销、社会救助等多方面齐抓共管,共同做好这一事关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2)加强政策宣传,切实增强大学生的知晓率和参保意识[6]。大学生医疗保险宣传应以学校宣传为主,其他途径相互配合,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类讲座、设立相关课程以及网络、橱窗、咨询热线等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医疗保险意识。一方面,加强大学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医疗保险政策,提高应对疾病风险的意识,进而增强参保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使大学生积极并主动参保。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可夯实大学生的医疗保险知识,提高大学生对医疗保险的知晓和认知度,深入了解医疗保险的重要意义,从而积极配合医疗保险相关工作的开展,激发潜在保险对象的参保愿望,将知晓公众转变为行动公众,提升医疗保险的参保率。

(3)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拓宽筹资渠道,进一步优化医疗保险基金筹集机制。大学生医疗保险相当于一项公益事业,政府应当在新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中承担主导作用,大学生是一个无收入的特殊群体,因此,政府的财政拨款应该是医保基金的主要来源,一般应占到医保资金的80%~90%,大学生只缴纳极少部分的费用,待运行机制完善后甚至可逐步取消个人缴费。其次,社会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民间团体及个人参与大学生医保统筹基金资助,拓宽筹资渠道。第三,建立贫困大学生医疗救助基金,帮助减轻大学生医疗保险费用支出的压力,着力完善医疗保险的体系建设,提高大学生的医疗保障水平。第四,完善统筹费用的监管机制。通过实施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制定可操作性的政策,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形成医保机构、医疗机构、大学生三者之间的良性监督机制。

(4)建立以大学生城镇居民医保为主、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险形式,并实现医疗保险的灵活转换和接续[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鼓励大学生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按自愿原则,通过参加商业医疗保险等多种途径,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目前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实施的宗旨是“广覆盖、低水平”,而且这种医疗保障体系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因此,鼓励个人特别是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参加商业医疗保险,解决超过基本医疗保险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负担,减轻统筹基金的风险压力,以弥补基本医疗的不足,从而提高对大学生的保障水平。同时,应建立健全大学生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制度,充分考虑到大学生城市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及商业保险的衔接和转换,充分考虑到大学生转学、毕业就业等涉及医疗保险的延续,使大学生能在多元医疗保险制度下享有均等的医疗保障待遇。

(5)实现参保形式差异化、多样化,增强大学生参保意识和意愿,有针对性地解决高额医疗费的状况[8]。目前的大学生居民医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看病就医的压力,使学生享受到医保的好处,但对于医疗费用支出相对较高的大病和慢病患者来说,却显得力度不够,因此,应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差异性,尽快启动并实施大学生补充医疗保险,对缴费比例、赔付比例、封顶线、补偿盈亏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界定,让大学生交得起费用,能够抵御高额医疗费用风险,让他们遭遇突发大病时能得到及时治疗,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同时,对于患特殊重病,如残疾病人的康复、恶性肿瘤化放疗、器官移植术后治疗等应纳入住院医疗费用报销,以切实减轻大学生的负担。

(6)加强医疗机构建设,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意识。随着大学生城镇居民医保的实施和推开,高校校医院(医务室)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但也会面对更大的挑战。高校医院作为大学生参保定点医疗机构,又是“首诊医疗机构”,即承担医疗诊治、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的职能。一方面,从医疗机构本身出发,学校应加大投入,可以从参保所缴纳的保费中抽取一定比例用作校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购置必需的医疗设施设备,改善医疗环境,加强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从根本上保证学生的就医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另一方面,政府各相关部门要适时地协调城乡卫生资源,合理引导资源的正确流向,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整个基层医疗机构的水平和实力,从而能真正满足大学生群体看病就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G].国发〔2007〕20号.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G].国办发〔2008〕119号.

[3]杨宝贤.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3):399-400.

[4]吴新臣.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践分析[J].时代经贸,2011(14):230-231.

[5]赵莹,刘旋.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政经视点,2010(8):62.

[6]张持晨,董玲.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学校卫生,2010(8):101-103.

[7]石祥,周绿林.关于建立大学生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2):18-19.

[8]黄显官,余郭莉.关于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医保制度的探讨[J].高校后勤研究,2010(4):28-30.

(该文荣获2012年四川省医疗保险论文评选优秀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