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行业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
1999年是香港银行业经营仍然很困难的一年。一方面,在金融风暴后遗症的影响下,问题贷款比率上半年曾大幅攀升,税前溢利也因呆坏账蚕食而急剧倒退。受此影响,银行对企业贷款比较谨慎,企业自身的资金需求又受制于高企的实质利率,导致银行资金“水浸”现象严重,而楼宇按揭竞争却异常激烈。另一方面,香港经济从次季开始复苏,楼市靠稳,股市在迪斯尼乐园及中国即将入世等利好消息的刺激下不断走高,银行业整体营商环境已经有所改善,并将继续朝好的方向发展。
1999年香港银行存款市场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个是存款余额的增幅较上年温和。截至10月底,香港银行业存款总额为31108亿元,比上年底增长5.3%,升幅明显小于1998年同期的10.6%。存款升幅不大,主要是经济活动不活跃、前三季资金流入有限所致,而1998年底的存款基数(政府曾推出吸引资金回流的一些措施)较高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除升幅温和外,存款市场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同业竞争相对淡静。由于流动资金充裕,金融市场相对平稳,年内大多数银行竞揽存款的热情均有所减退,港元存款利率也显著低于2005年;其中,3个月定期存款与最优惠利率的息差,从1998年的2.53%,扩大至1999年的3.68%,两者相差1.15个百分点。
在贷款市场方面,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信贷收缩情况1999年还在持续。截至10月底,银行业贷款余额为28300亿元,较去年底减少14.4%,降幅小于上年同期的15.8%。这说明本港信贷收缩情况只是略有改善。在分类贷款中,当地贷款下降6.9%,贸易融资下降20.7%,均明显大于去年同期2.5%和16.6%的跌幅,充分反映了中资企业债务危机、企业呆坏账激增及实质利率高企对银行贷款的不利影响。二是楼宇按揭竞争异常激烈。在所有类别中,住宅按揭是唯一出现正增长,但质量仍然较好的贷款项目,1999年10月底的贷款余额较上年底上升4.2%。尽管如此,由于银行间竞争激烈,楼宇按揭现金回赠比率已从年中时一般0.5%攀升至年底时一些银行的2%~3%,部分全期利率已低于最优惠利率,转按比例也从8月份的25.7%上升至10月份的40.2%。三是不良贷款比率年内大幅攀升。根据金管局公布的数据,本港银行问题贷款比率从年初的7.33%,先后爬升至6月底和9月底的8.82%和10.14%,年底可能达到10.5%。这说明对整体经济而言,银行业的复苏相对要滞后一些,而且受金融风暴后遗症的影响仍然较深。与企业贷款相比,消费贷款质量的恶化显然较慢。尤其是住宅按揭贷款,逾期3个月拖欠比率到年底估计仅为1.1%。本港贷款质量上述不同层次的变化,导致银行纷纷削价,倾力拓展非企业贷款业务。
在贷款萎缩、坏账拨备激增的影响下,本港银行1999年上半年的税前盈利平均下滑9.4%;但在银行间的差别很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个别银行贷款组合不同的影响。下半年,银行问题贷款比率虽仍继续爬升,但第三季度仅比上季度增加0.19个百分点,大大低于前两个季度1.32和1.49个百分点的升幅。由此判断,不良贷款比率末季可能已经见顶。这将减轻银行下半年的拨备压力,有助银行业平均盈利水平较上半年有所回升。银行业税前盈利的全年跌幅可望收窄。
(二)银行盈利明年将出现恢复性增长
1998~1999年是香港银行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之一。亚洲金融风暴和中资企业债务危机所造成的后遗症,使银行难以与经济复苏同步,尤其是不良贷款的消化,更需假以较长时日。但从2000年的情况看,银行业的整体营商环境将获得显著改善。这表现在﹕第一,世界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美国经济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升的带动下,明年仍会有比较强劲的增长。欧洲经济明年的发展速度可望达到3%,日本经济也会进一步复苏,而南韩和东盟更会出现较快的恢复性增长。虽然美股可能会出现调整,但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改善,将带动香港出口和旅游业持续向好。第二,中国将保持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内地出口又恢复强势,物价下跌的势头也受到有效遏制。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国政府表示,今后将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加快以国企改革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会议还特别强调了经济发展速度,重申发展是硬道理。在上述政策及中国“入世”的影响下,2000年中国GDP的增长速度可望达到7.5%,香港中资企业的处境也会有所好转。第三,香港经济复苏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强。1999年第二季起,香港经济已经重上正轨,GDP全年可望正增长1.8%。到了2000年,在楼市靠稳、股市畅旺、私人消费回升、出口和旅游业持续增长的刺激下,香港经济恢复性增长的步伐会加快,全年GDP升幅可望达到4%左右。第四,香港将逐步进入基本建设高峰期。除1999年下半年已动工的西铁工程外,数码港建设在2000年即将开始,迪斯尼乐园也会进入填海的初期阶段。这不仅会推动经济复苏,还会为银行带来业务发展机会。除几项大型基建工程外,1999年仍大幅下滑的私人投资,估计也会从低谷中回升。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预计,香港银行业虽然仍面临一定的困难,但整体经营状况将开始逐步好转。尤其是税前盈利,将因1999年业务收益被坏账拨备大量蚕食,以及2000年贷款质量改善而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当然,这种增长,从本质上说仍是恢复性的。银行业税前盈利可能仍低于1997年的水平,与基本经济已经恢复至金融风暴前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而言,银行业明年的表现将是:
1.存款增长略快于1999年,同业竞争将逐步升温
由于整体经济复苏吸引外资继续流入,股市向好带来正面的财富效应,加上实质利率因美息和本港通缩前景而持续处于较高位置,因此,2000年货币流通的速度将略快,银行业存款的增长率可望比今年高出一两个百分点。在资金成本方面,由于周边地区金融市场保持平稳,银行资金“水浸”现象上半年也会比较严重,同业拆息和存款利率将比较稳定。但到了下半年,由于整体经济向好,企业投资和日常经营活动渐趋活跃,银行竞争存款的意欲会明显提高,存款利率可能略微上扬。
2.本地放款将温和增长,整体贷款有望与1999年基本持平
随着中国内地外贸出口持续向好、市场信心加强,以及整体经济的进一步复苏,本地贷款有望从年中起止跌回升,全年增幅估计为4%。同时,由于中国即将入世、东亚经济进一步复苏、日本银行处境略有改善,加上海外放款在连续3年急剧衰退后跌幅将会大幅收窄。按权数计算,银行业整体贷款2000年可望与1999年大致持平。在本地贷款中,贸易融资将止跌回升,楼宇按揭升幅将略大于1999年,而企业贷款在经过上半年的呆滞后,下半年也可望从低谷中逐步复苏。但由于银行资金存在“水浸”现象,楼宇按揭、私人贷款、信用卡及银团贷款的竞争仍会比较激烈。
3.不良贷款比率将缓慢回落,中资企业处境可望略有改善
虽然仍存在一些变量,但较为乐观的估计是,粤企、华闽等企业将在上半年内与债权人成功达成债务重组协议。在中国入世及香港经济复苏的影响下,下半年中资企业经营状况将略有好转,中企债务危机将有所缓和。此外,由于失业率小幅回落,企业破产倒闭大幅减少,本地贷款质素也有望获得改善。
4.净息差保持稳定,税前盈利将大幅回升
未来一年对净息差利好的因素包括:金融市场向好、外资继续流入、企业贷款逐步复苏、贷存比例保持稳定,以及存款市场竞争上半年相对平静等。但按揭战持续和下半年存款竞争升温对息差有着遏制作用。据此,我们认为,2000年的净利息收入将略高于今年的水平,净息差估计为2.29厘。单从息差及存贷款业务的基本预测分析,银行2000年的拨备前溢利将取得单位数增长。但更为突出的是,由于1999年的不良贷款比率较上年底上升了3.17个百分点(1998年升幅为5.25个百分点),导致1999年盈利被坏账拨备大量蚕食,而2000年的贷款素质则有望获得缓慢改善,在新增拨备急剧减少的影响下,银行业2000年的税前盈利将取得较大幅度的恢复性增长。必须指出的是,银行业盈利的这种变化,与贷款靠稳及近两年的成本控制见效有一定的关系,但最主要还是拨备水平不一样造成的,并不说明银行业的经营状况已经出现根本性的好转。
(三)香港银行业本世纪的前景非常光明
虽然银行业是后知后觉,2000年仍会面临一定的困难,但香港银行业一向以稳健经营、服务优良著称。在金融风暴后遗症逐步消化之后,作为世界上主要国际银行中心的香港,将有机会更上一层楼,提升金融服务业在香港经济和亚太地区的重要地位。展望未来,香港银行业将面临如下几方面的机遇和挑战:
1.银行业将因经济结构转型而受益,其服务方式和授信文化也会相应做出转变
香港目前正在经历着“战后”第三次经济结构转型。在未来的经济结构中,房地产业仍会很重要,但地位将相对下降;相反,高科技高增值产业将逐步形成并不断壮大。香港的经济基础将催生新的企业和产业,为银行业提供更多的业务机会和更坚实的经济基础。而香港银行为抓住机遇,也将因应“以知识为本”的新环境,进一步采取客户分层策略,为高素质客户提供度身订造的综合理财服务;同时,银行过去形成的主要以抵押品为主的信贷文化,也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当以人才和创意为主,但可抵押实物不多的企业不断涌现时,香港银行必须因应时势,着重考虑企业的盈利前景和现金流量,而银行的信贷人员也须掌握更多的科技信息和财务分析技巧,从而推动人才结构朝科技、会计、金融等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对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将起十分有效的推动作用。
2.银行业务电子化将不断增加新内容,并导致银行服务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香港银行业的电子化程度一向很高,过去十多年来自动柜员机、电话银行、互动电视、电子货币等迅速发展,基本功能已包括零售银行服务的大多数项目。1999年,不少银行相继推出流动电话、网上银行及电子商贸等代表时代潮流的新型服务。信息科技在银行中的广泛运用,将突破传统银行服务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银行更易于收集客户的信息和意见,更及时地调整竞争策略,并有效地降低经营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到了电子化手段更加普及的时候,客户将能更方便地挑选银行,其流动性将大为增加;而银行业务与证券、保险乃至非金融行业的交叉融合也会进一步发展。面对银行服务未来可能发生的革命性变化,香港绝不敢怠慢,应快马加鞭。相信今后将会有更多的电子手段出现,本港电子化应用的普及率也会逐年提高,而传统分行网络则会逐渐转向以提供综合理财服务为主。
3.银行业国际化、自由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香港对本地和外资银行基本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没有划分本土和离岸业务。这种宽松的环境,加上低税制,吸引全球主要银行汇聚香港,并使其成为国际资金存贷和流转的重要中介。从1999年开始,香港开始了新一轮的自由化、国际化改革:外资银行获实时放宽对设置分行的限制(最多可设3间分行);有限制牌照银行获准进入实时支付结算系统;到2000年和2001年,香港还将分阶段撤销余下的利率限制。这些改革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利率的完全自由化,其直接后果是活期存款付息、储蓄利率上升,导致银行净息差收窄,边际利润率趋降;其后续效应则会引发银行在资金管理、产品创新、科技应用、收费结构、成本控制及客户差异化方面采取新的策略。银行业的上述变化虽然给本地银行带来一些挑战,但从总体上看,这些改革均有利于加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4.香港银行将因中国加入世贸而不断成长壮大
在亚洲金融风暴中,东南亚国家虽然看到了过度自由化的后果,但为了吸引外资,在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仍然继续推动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中国在加入世贸之后,将在两年内允许外资银行从事企业人民币业务,5年内允许它们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并取消对外资银行设置分行的地域限制。香港周边形势的变化,尤其是中国入世,对银行业影响很大。香港银行一方面会面临挑战,如外资银行增多、内地银行体制逐步改善,以及本港华资银行规模不大等等;但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香港境外的金融需求将相应增加,华资银行也会因内地开放而进一步成长壮大。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今后将更加巩固。
5.香港本地银行将趋于合并或结盟,最终朝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前面已经提到的几点变化,对香港中小银行来说,虽然机会与挑战并存,但所遇挑战显然要多一些,如庞大的电子化投入将考验中小银行的承受能力,强积金服务的维持成本较高,外资银行实力增强,本地银行进入内地有200亿美元的资产限制,以及利率自由化以后净息差收窄、竞争加剧、放款压力和存贷款风险增加等等。这些挑战都要求中小银行通过合作或兼并来提高经营规模和竞争能力。再从国际上看,欧、美、日银行为了使资本、专业知识和分销渠道更好地组合起来,以降低成本,取得互补效应和规模效益,已经掀起风起云涌的银行合并浪潮。这对本港银行来说,也已构成兼并的压力。1999年,香港的10家中小银行已经为竞逐强积金市场而组成“银联信托”联盟,并准备将合作范围扩大至计算机支持、物业采购、产品开发和银团贷款等多个领域。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相信在客观环境压力续增的情况下,香港银行今后将进一步朝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6.业务多元化格局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除合作或合并外,为应付挑战,弥补银行业边际利润下降所带来的损失,香港银行在以传统业务为中心的同时,会更加广泛地从事保险、信托、基金、金融衍生产品以及黄金、股票买卖等多项业务。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银行网络遍布、客户基础广泛的优势,增加非利息收入,提高产出效益,并有助于银行完善私人理财产品,为优质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一条龙”服务。在美国通过《金融现代法案》,允许银行、证券、保险公司互涉对方领域,以及电子化交易不断增加的影响下,香港银行业的未来,估计将进一步朝业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香港银行业的上述变化,总的来说是很积极的。经过不断演变,香港银行的竞争力将有所提高,稳健经营的作风将得以保持,电子化、国际化、多元化将进一步发展,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会因此而得到进一步加强。
[1]2000年1月发表于香港《文汇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