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务会计报表的基本构成是怎样的

财务会计报表的基本构成是怎样的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的是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资产负债表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基本等式为基础,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财务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主要内容之一。“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

2.财务会计报表的基本构成是怎样的?

答: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以及附注。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的资产、需偿还的债务以及股东(投资者)拥有的净资产情况;利润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即利润或亏损的情况,表明企业运用所拥有的资产的获利能力;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情况。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的是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企业的净利润及其分配情况是所有者权益变动的组成部分,相关信息已经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其附注中反映,企业不需要再单独编制利润分配表。

附注是财务报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1)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基本等式为基础,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财务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主要内容之一。

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内容,必须符合相关会计要素的定义、满足相关会计要素的会计确认条件,通过会计确认、计量和记录方能进入资产负债表。

①资产。

A.资产的定义与确认。在基本会计准则中,资产定义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

资产的确认条件规定为:

a.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b.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的资源只有符合资产的定义,同时满足以上确认条件时,才能被确认为资产,并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应注意的是,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企业的资源仅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则不应列入资产负债表。

B.资产的内容与分类。在资产负债表中,按照资产的流动性将其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并分别列示。资产的流动性一般以资产变现的速度来衡量,变现速度快即流动性强,变现速度慢则流动性弱。

当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当归类为流动资产:

a.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

b.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

c.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下同)变现;

d.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一般企业的正常营业周期通常短于一年,一年内会有若干个营业周期。但是,也存在正常的营业周期长于一年的情况,如房地产开发企业、造船企业等,它们的营业周期往往超过一年。当正常的营业周期短于一年或不能确定时,应当以一年(12个月)作为划分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的标准;当正常的营业周期长于一年时,则以一个正常的、长于一年的营业周期作为划分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的标准。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的要求,上述内容作为资产的主要内容,是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的内容。

②负债。

A.负债的定义与确认。在基本会计准则中,负债定义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

负债的确认条件规定为:

a.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b.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的义务只有符合负债的定义,同时满足以上确认条件时,才能确认为负债,并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应注意的是,企业未来将要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企业的义务仅符合负债定义,但不符合负债确认条件,也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B.负债的内容及分类。在资产负债表中,按照负债的流动性将其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并分别列示。负债的流动性是按照负债的期限来划分的,借贷的期限越短流动性越强,反之则流动性越弱。

当负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当归类为流动负债:

a.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

b.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

c.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应予以清偿;

d.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负债。

在划分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时,对于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的负债,企业预计能够自主地将清偿义务展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负债;不能自主地将清偿义务展期的,即使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前签订了重新安排清偿计划协议,该项负债仍应归类为流动负债。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之前违反了长期借款协议,导致贷款人可随时要求清偿的负债,应当归类为流动负债。

贷款人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之前同意提供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宽限期,企业能够在此期限内改正违约行为,且贷款人不能要求随时清偿,该项负债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负债。

其他长期负债存在类似情况的,比照处理。

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预计负债等。非流动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的要求,上述内容作为负债的主要内容,是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的内容。

③所有者权益。

A.所有者权益的定义与确认。在基本会计准则中,所有者权益定义为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是建立在资产、负债确认的基础之上,其金额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差额。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B.所有者权益的内容与分类。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按照其形成的来源不同一般分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等。

实收资本(或股本)是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或股东所缴付的注册资本;资本公积通常来源于资本发行溢价、接受捐赠等;留存收益是企业因经营活动而产生的税后收益的留存部分。留存收益又可分为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是指定用途的留存收益,当期不得再用于向投资者分配;而未分配利润则是尚未设定用途的留存收益,可以随时向投资者分配。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的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均应作为所有者权益类的内容单独列示反映。

资产负债表不仅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承担的现实义务以及剩余的所有者权益的总额,而且分别反映它们的构成情况。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具有的财务实力等,从而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财务安全程度。

(2)利润表

利润表是以“收入-费用=利润”这一等式关系为基础,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财务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重要内容之一。

利润表中所反映的收入、费用和利润,必须符合相关会计要素的定义、满足相关会计要素的会计确认条件,通过会计确认、计量和记录方能进入利润表。

①收入。

A.收入的定义与确认。在基本会计准则中,收入定义为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确认条件为:

a.收入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b.收入将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c.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计量。

企业所获取的收入,只有在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时,才能被确认为收入,并应当列入利润表。

B.收入的内容与分类。在利润表中,按照收入的内容将其分为营业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得的收入,包括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等。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等因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与损失相抵后的净额。

投资损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所获得的收益与损失相抵后的净额。

②费用。

A.费用的定义与确认。在基本会计准则中,费用定义为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费用的确认条件为:

a.费用将使得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b.费用将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

c.流出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计量。

企业所发生的费用只有在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的确认条件时,才能被确认为费用,并应当列入利润表。

B.费用的内容与分类。在利润表中,按照费用的内容将其分为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

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以及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经营活动相关的应向国家缴纳的税金及附加,包括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生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费用、排污费等。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等,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收到的现金折扣)。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包括企业因应收款项、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贷款等资产发生减值,而计提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③利润。

A.利润的定义与确认。在基本准则中,利润定义为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例如,捐赠的支出或接受捐赠的收入、固定资产转让的净损失或者净收益等。

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因此,除收入和费用外,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作为利润的构成项目也应当列入利润表。

B.利润的内容及分类。利润由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构成。在利润表中利润分为三个层次: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a.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即营业利润,它是企业利润的基础。

b.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减去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即为利润总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这部分利得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通过“营业外收入”账户核算;这部分损失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通过“营业外支出”账户核算。

c.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减去所得税费用,即为净利润。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应从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

利润表不仅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结果,而且反映经营结果的构成,通过利润表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业绩,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预测企业未来的收益,判断对企业的投资风险和报酬。

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有着密切的关系,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以及对净利润的分配,实际上是对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增量的一个解释。

(3)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通过分别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等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最终揭示企业现金净流量的来源。

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不仅包括库存现金,而且包括随时可以支用的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以及现金等价物。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化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例如,三个月内到期的短期债券投资。

现金流量表中的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结构发生变化的活动;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置和不包括现金等价物在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而经营活动则是指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

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评价企业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分析企业净利润质量及影响净利润质量的因素,并且还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表是联结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纽带,它一方面解释了资产负债表中广义现金的来源;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企业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之间的关系。

(4)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当期变动情况的财务会计报表。通过本年净利润、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所有者投入资本、本年利润分配等项目揭示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不仅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综合收益,因为,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不仅列示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同时包含着最终归属所有者权益的净利润,这两者之和恰恰构成了企业的综合收益。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仅详细说明了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原因,而且通过其中的净利润以及利润分配项目进一步揭示了盈利对所有者权益变动的贡献。

(5)附注

附注是指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是财务会计报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报表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附注并非将报表以外的项目不分先后地简单罗列,应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系统合理的排列和分类,并进行有序的披露。

报表附注的内容包括:

①企业的基本情况;

②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

③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④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⑤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会计差错更正的说明;

⑥重要报表项目的说明;

⑦或有事项的说明;

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⑨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

附注对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重要项目等进行了详尽的解释,通过报表附注,报表使用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财务会计报表的内容,更好地利用财务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