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通过对中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实践的回顾与反思,对中国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问卷调查,对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等国外著名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证分析,基于当代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基于制度推动力理论的分析结论———“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的树立,制度安排重于战略考量”的基本理论观点,论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创新认识,论证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阐述了当代中国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独特内涵,制定了一套更加符合商业银行具体实际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并提出了一套构建现代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的机制。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归纳如下: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对各方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有效保护,但从实质上讲,它是对企业自身长远利益的根本保护。基于理论脉络的归纳和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从古典纯经济学观点到现代社会经济学观点的演变过程。在当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商业企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具有企业公民的特征,对广泛的利益相关者承担社会责任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即不应只关心投资者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会直接加大公司经营成本,减少利润为借口,拒绝积极履行广泛的企业社会责任义务,因为企业与社会是互利互惠的有机统一体。同时,一个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积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和环境等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法规和商业道德、保障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支持慈善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这样有利于提升企业外部形象,也有利于增加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企业社会责任通常可以分为经济的、法律的、伦理的和自愿的四个层次,不应以经济实力有限为借口而忽视对其他所有社会责任的履行,应将其视为一个“没有结尾”的过程管理,需要在认识上克服“一次次慈善捐款活动完全等同于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全部”的误区,应将各种社会责任始终贯穿于一切经营活动中,努力造福于各方利益相关者。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是一个企业应尽的基本义务,也是其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制度压力和战略利益考量是两种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推动力。由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给企业带来的直接战略利益并非立即清晰可见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惰性思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度压力比战略利益考量本身可能更能驱动企业形成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规范并做出充分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商业决策和行为。另外,制度压力理论的内涵也可以细分为企业内外部制度推动力两个方面,其中,外部制度推动力主要来自于政府政策、法规制度、媒体监督机制和非政府组织;内部制度推动力主要来自于公司治理结构、组织管理机构以及企业文化。所有这些内外部制度安排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形成与履行均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制作用、指引作用或鞭策作用。强化具有法规强制力的制度安排更是非常关键。法规制度的设计不足或执行不力,就不能有效增强企业改善其社会责任绩效的紧迫性。制度压力理论为我们深刻认识企业非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背后的动因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观察视角,也为中国商业银行构建和实施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框架。
第一,就企业社会责任而言,与一般企业相比,商业银行,作为地位独特的企业,除了其社会责任的内涵、标准(如适应于国际商业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基准是“赤道原则”)明显不同于其他行业外,其自身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对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力,如商业银行的重大违规经营行为(如盲目大量发放贷款,带来不可控制的乘数效应或信贷风险)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的发生;第二,商业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和实际表现对其服务的客户或其他行业的企业也具有一种较强的“辐射”效应,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其绿色信贷发放政策,拒绝给污染不达标企业发放贷款,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整个国家加工制造业等行业企业的健康发展;第三,当今商业社会已进入关系时代,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努力构建与员工、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社区以及社会大众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关系,这是当代商业银行未来长期保持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另外,当代中国商业银行确实也存在一些突出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基于本书对汇丰、花旗、德意志等国外知名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现状与案例分析,它们普遍有较好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和实际表现。例如,通过制定商业道德规范,积极推动企业公民建设,为社会做贡献,已经成为国外知名商业银行的普遍战略选择,而且这些商业银行也因此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这些外国商业银行均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制度安排,如公司治理结构安排与董事会成员组成配置,它们通过完善董事会组成安排,扩大了外部董事成员的占比和参与决策的权利,以确保在高层建筑中形成保护各方利益相关者(而不仅仅是股东)的约束机制;这些外国知名商业银行均建立了公开信息通报制度,如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企业公民报告,对外公布相关社会责任做法与贡献,扩大了经营管理决策的透明度和社会监督的力度;这些国外知名商业银行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具体做法多种多样,但主要集中在股东投资利益保护(如经营透明化管理、可持续发展管理等)、客户利益保护(如绿色信贷政策等)、员工利益保护(如员工培训和教育、社会福利、尊重文化差异等)、供应商与经营伙伴利益保护(如协作共同制定社会责任标准等)、社区利益保护(如支持社区发展、住房、就业项目等)、政府与社会利益保护(如支持国家宏观政策、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等)。
而基于对中国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可以看出,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中国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在管理机制上没有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战略和机制,缺乏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客户利益保护中存在乱收费、信息不透明,在社会责任贡献中支持慈善事业有限等。除政府相关法规不够健全等外部制度环境原因外,内部主要原因在于这些银行还缺乏社会责任管理战略和管理制度,相关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相关企业文化价值观不够健全等。基于本书对中国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也表明在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认识方面,商业银行存在较大的“经济责任至上”的认识偏差;在企业社会责任重要性认识方面,商业银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已经有越来越高的认同感,越来越认识到商业银行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符合长远利益,有利于提升外部形象,并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但是,这种认同感还明显低于全国水平,说明中国商业银行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和重要性的认识;在企业社会管理制度方面,中国商业银行缺乏必要的相关政策、制度安排、信息通报机制等,如几乎没有受访者听说过或被传授过“赤道原则”这一国际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项目的社会责任基准和概念,大部分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专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构,没有开展社会责任管理记录,没有公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等;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方面,中国商业银行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例如,对员工的性别、年龄等用工歧视,对客户的乱收费、收费不透明,对社会的绿色信贷政策缺位,对国家和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漠视等。追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相关法规不够健全、经济制度变迁、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弊端、企业文化存在缺陷等。
总之,与外国商业银行相比,中国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还存在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或缺陷,中国商业银行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意义更加重大。深入研究中国当代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机制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实证分析,有关商业银行内涵和标准的结论是:不同行业的企业需要有自己独特的企业社会具体内涵和特定标准,对商业银行这样一个特殊商业企业来说,情况毫不例外,也需要界定自身的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和标准。
商业银行应履行的社会责任内涵十分丰富,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型:对社区和公众的社会责任、对客户的社会责任、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对供应商和竞争者的社会责任,以及对投资者(所有权人和债权人)的社会责任。其中,对社区和公众的社会责任主要是关注社会卫生和健康、重视环境保护,以便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对客户的社会责任主要是确保客户的安全、知情、投诉和选择金融服务的合法权益,以便增强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主要是关注员工福利、员工参与和生活水平,以便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服务和生产效率;对供应商和竞争者的社会责任主要是推动战略联盟和合作共赢,以便建立互利互惠的长期关系,携手并进,共同开拓市场,实现双赢;对投资者的社会责任主要是依法合规的经营,并遵守商业道德及坚持诚实守信原则,以便确保投资者的资金投资不受损害,从而实现投资者投资项目的最大利润和持久回报。当代商业银行必须认真承担以上各个方面的社会责任,并积极做好准备,解决好全球化扩张、新技术应用、金融管制放松和人力资源变化等重大发展趋势可能对其履行社会责任义务带来的新挑战。
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具有独特性和针对性。根据企业社会责任有关定义、理论综述、商业银行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所得出的基本结论,本书认为:中国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估标准应涵盖管理制度和实际表现两大类标题、11个评估指标名称,每个指标名称又分别包括2~ 11个不等的评估指标具体项目,共计50个项目,每个项目的得分从1分到4分不等,即不同指标项目给予了不同的权重。这一标准具有较大的独创性和可行性,它有别于一般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更多地纳入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制度指标,以体现在制度和战略层面上商业银行强化社会责任管理的重要性;它不仅吸收了旨在规范绿色项目投资的国际金融机构基准《赤道原则》的一些内容,融合了旨在保护员工合法利益的社会责任国际SA8000标准的基本内容,还借鉴了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等国外知名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标准和做法,因此本评价标准更加适合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评定。虽然本标准可能存在诸如项目细化问题、实践验证问题等,但是制定出本标准本身已经对金融决策部门的相关决策具有了特别重要的参考意义。
基于制度推动力理论,构建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内外部制度相互配合才能逐步实现的机制。尽管商业银行自身管理层通过内部公司治理结构和文化行为规范的强化而得以自觉履行十分重要,但是外部的社会监督(如法规监督、政府管理、非政府组织监督、媒体舆论、行业协会监督等)对企业认真履行好社会责任义务同样也不可缺少,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更加重要。
在整个社会责任文化构建过程中,积极完善内外部治理结构或优化相关制度安排,对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的建立发挥最为关键的作用。根据模型分析,商业银行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法制环境来强制,需要一个良好的政府政策来引导,需要一个不断发展的行业协会或非政府组织来监督和配合,需要一个适宜的公司治理结构来控制,以及需要一个浓厚的企业道德文化来加固。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对有效构建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法律法规、政府政策和行业协会或非政府组织可以为商业银行构建社会责任价值观提供一个外部的金融生态环境,即它们实际上是从法规制度上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个外部的公司治理机构。而企业内部的公司治理机构和企业文化(本身也可以涵盖公司治理结构)则分别为商业银行增强社会责任感及为社会多做贡献营造了一个内部的制度化运行机制和激励环境。
总而言之,在内外公司治理结构或制度安排的规范和管理下,商业银行一旦确立起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评价标准和文化价值观,并积极实施企业社会责任目标,主动开展奉献社会活动,必然导致自身信誉和公众形象的逐步提高。信誉的不断提升将有利于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改善,短期内可以直接推动商业股票价格的上升,而从长期来看,外部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便构成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基于本研究的结论,商业银行积极树立并实践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构建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内外部制度相互配合才能逐步实现的机制。有鉴于此,建议立法部门、政府、行业协会及非政府组织,以及商业银行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除了《劳动合同法》、《环境保护法》等适应所有企业的相关社会责任法规外,立法部门应加快完善和健全《合同法》、《担保抵押法》、《破产法》、《金融机构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安全法》等经济和金融法律,在各种法规中突出强调金融企业必须承担的基本社会责任,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法制化的管理体系中,以增强对债券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保护;要研究建立金融机构破产法的法律制度,并改变长期以来金融机构倒闭后的个人存款绝对部分由国家偿还的现状,以减少商业银行管理者的道德风险,提高管理人员的伦理社会责任感;建议完善反洗钱法规制度,对《刑法》进行修改(王永利,2005),增强商业银行打击金融犯罪的内容,有效防范各种金融犯罪。其次,应该积极探索推动金融业经营相关法规的制定,研究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立法问题,防范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合谋操纵市场,确保金融市场的安全运行及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最后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司法机关也必须加大相关执法的力度。
因政府政策在构建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环境方面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推动商业银行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为社会责任做出应有的贡献。具体政策措施多种多样,例如,建立社会稽核制度,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列入指标体系,综合评定和考核商业银行业绩表现;加大媒体宣传和舆论导向作用,通过媒体、网络、培训和研讨会等各种形式宣传和普及社会责任理念,提高商业银行等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制定“年度经济人物”新的评选标准,即把社会责任贡献度作为评选先进企业或优秀企业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运用宣传和教育手段激发商业银行高层管理人员积极行动起来,促使商业银行把社会责任建设作为企业一个重要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运用经济手段激励商业银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义务。例如,通过减(免)纳税额等优惠政策,奖励那些在环保、扶贫、小型企业贷款等社会责任方面表现出色的商业银行;或利用加收税金或处以罚金来处罚那些在社会责任方面表现差的商业银行;建立社会责任指数或可持续发展指数,发挥市场机制调解作用,调动公开上市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实施国家社会责任战略,在国际社会责任标准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制定一套具体可行的国家社会责任标准,并通过评估制度和认证体制建设,引导商业银行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义务。
行业协会及非政府组织可以通过下列工作发挥规范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作用:发挥工会组织的监督和促进作用,维护员工利益;加强行业协会的规范和督导作用,金融行业协会应该积极制定商业银行行业企业社会责任规范或标准,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督促商业银行积极加入国际社会责任组织或采纳“赤道原则”,促使商业银行采用SA8000社会责任标准和ISO14000环境保护标准作为行为准则,规范商业银行的各种业务管理活动。同时,在行业内倡导绿色信贷项目规范,以有效地规范商业银行本身的项目贷款融资行为,又可以有效地约束借款企业或客户的环保经营行为。
(一)完善代表不同利益的董事会机制
借鉴外国商业银行的例子,结合我国实际,完善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必须真正实行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原则,即控股股东不能直接担任管理者,而应由董事会以市场化方式聘任高级管理者,清晰界定商业银行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和党委会的职责范围和相互关系,规范和清晰界定董事长(党委书记)、行长的职责和授权范围,以建立责权明晰、相互制约、协调畅通的良好公司治理结构。例如,建立合理的董事会结构可以借鉴德国德意志银行的做法,放弃股东大会中心主义,确立“双层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核心地位,提高董事会的质量,让董事会对更广泛的利益主题负责,授权董事在作出经营决策时适当考虑非股东利害关系人利益,而不是仅仅只对股东们负责;在董事会组成方面,也可以借鉴美国花旗集团的做法,减少内部董事,适当增加具有较高专业、管理水平的外部独立董事,形成占有多数的独立董事团队,以有效监督商业银行的运行。另外,借鉴南非莱利银行的做法,在董事会内部划分几个外部董事参与的职能委员会,监控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和投资行为,确保决策顾及更加广泛的相关利益者的根本利益。
(二)将企业社会责任目标列入战略管理
除完善董事会结构外,建议商业银行还应在公司治理目标或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中将社会责任目标具体化,例如,借鉴南非莱利银行的做法,商业银行董事会的公司治理目标应该包括如下具体内容: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确保执行董事严格遵守共同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平衡股东和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并建立有效机制,最大限度地避免各方利益的冲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质量的均衡发展,努力成为一个最佳企业公民等。在银行发展战略目标中,需要明确规定这些具体的社会责任目标,一方面可以为银行经营管理指明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评价经营管理业绩提供评价标准。
(三)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
确立监事会检查银行业务运转的约束作用,确保监事会监督权的独立性,是确保监督效率、防止权力滥用的根本保证。商业银行必须努力实现监事会成员的职业化和资格合理化,并且不允许在监事会与董事会共同兼职,以使监事会与董事会和经营者团体在利益上实现完全的相互分离。具体来讲,可以参考德国的一些做法,规定监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地位可以在董事会之上),并将监事会的组成规定为由股东代表、债权人代表以及职工代表共同组成的组织,即成立一个相当于公司利害关系人的代表大会,这样有利于保护职工和债权人的合法利益。
(四)健全严格的管理和问责机制
商业银行应建立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社会责任目标的监督与检查,以确保社会责任战略目标贯彻落实,同时还应健全和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对经营者选拔机构、董事会、管理层、监管机构等各相关利益者都制定明确的与之相匹配的具体责任。根据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出现违背社会责任等问题,立即进行严厉查处。
(五)建立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或年度报告制度
商业银行已经建立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一方面做好企业社会责任记录,每年定时公布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另一方面做好开放信息沟通渠道,确保财务和重大决策信息的透明度,以使银行高层管理者的决策一直处于严密的公众监督之中,从而有效保护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六)培育良好的社会责任文化
良好的企业文化会对构建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价值观起着强化和加固的作用。当代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中应该融入公益责任,倡导“企业回馈社会”的经营理念。拥有这样一种良好的道德观念、行为标准和共同价值观,商业银行才能拥有一种精神支柱,也才能在经营活动中自觉地维护各方相关利益者的利益。要培育一个良好的社会责任文化,发挥强化社会服务价值观的作用,商业银行应积极制定相关行为规范和标准,使员工明白,心中有数,做到有法可依;应加强相关行为规范和标准的宣传、培训和教育工作,使员工能够对符合或不符合相关规范的行为做出合理或正确的判断;应设立服务热线或咨询机构帮助员工克服实际经营活动中所遇到的社会责任困难。商业银行管理者还应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广大员工树立一个遵守企业社会责任规范的榜样。这样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努力,相信商业银行一定能够逐步树立起一个负责任的企业文化氛围。
综合上述,本书所得出的基本结论已经回答了本文的研究问题,例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是对企业长远利益的根本保护;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与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商业银行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比一般企业意义更加重大;商业银行应有自己独特的企业社会责任内涵、标准和机制等。本书也实现了三大创新之处:一是理论认识创新,如除提出了传统儒家文化思想对当代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的影响与借鉴之外,通过回顾与反思大量外国企业社会责任文献理论,提出了制度压力理论———“企业社会责任文化价值观的树立,制度安排重于战略考量”的观点,这一观点对如何正确认识和树立商业银行和其他所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文化价值观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二是应用创新,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基准:《赤道原则》,企业社会责任国际(SAI)制定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以及联合国总部发起的“全球协议”企业社会责任倡议书(2000),制定了一套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评价标准,并提出了一套构建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的系统工程模型或机制。这些标准和机制均属于本研究的原创性成果,不仅可用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而且对全国其他所有金融机构也具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三是思路创新,由于我们商业银行的内外部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在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的构建过程中,政府需要逐步建立一套日趋完善的法制制度来约束,一套良好的政策来引导,更多的非政府组织来规范和辅助,一个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来控制,以及一个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来巩固。这一认识为推动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的树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施框架。然而,虽然如此,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本研究还是存在以下一些局限性:
第一,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文献资料不足。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文献,国内外学者主要是从一般企业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很少或几乎没有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可能因在缺乏相关文献资料的情况下存在观点不够深入或透彻的问题。
第二,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问卷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不够全面。本问卷调查所涉及的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虽然对外国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开展了相关案例研究,也与全国其他企业社会责任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但是由于还没有开展中国商业银行和外国商业银行的相关实证数据对比研究,以及还没有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次数据对比研究,因此,本书问卷调查的定量分析可能还存在不够全面或不够充分的问题。
第三,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和机制还有待于实践检验。本书论证所得出的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标准和构建机制,由于是本书首次提出来的,还没有用于商业银行实际,进行相关的实践检验,因此,势必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够合理之处,可以说,存在一些缺陷是在所难免的。
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当代社会结构正在变得愈来愈复杂,商业银行和其他许多国际企业一样,自身经营规模愈来愈大,企业的活动也随之变得多样化,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在各方面都显得日益密切。因此,本书论及的企业社会责任内涵与范围,将随着时代的推移而逐渐扩大。这些时代性的新特征和发展趋势必将给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带来新的挑战。
(一)全球化发展与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新挑战
毫无疑问,本世纪初的几十年是中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关键时期,加入WTO加快了我国企业更多参与国际竞争的步伐。我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制定和实施海外扩张战略,参与国际竞争,如中国海尔集团、奇瑞汽车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联想集团等,均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实现跨国经营和全球化发展。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之中。这种银行国际化可以包含有两种战略模式,即引进外资银行和本国银行跨国经营。正如前面所述,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十分迅速,影响力逐步扩大。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海外的分行和代表处等机构也初见规模,发展速度同样也十分迅速。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国银行的海外机构最多,在欧美、中国港澳地区、亚太地区拥有分行、附属企业或代表处,总数已经达到559个,海外总资产已达1400亿美元,海外雇员约2万人;中国工商银行的海外机构总数也已经超过70个,其中通过兼并或收购在海外拥有的附属企业已近60家,如在香港和伦敦分别拥有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和中国工商银行(伦敦)有限公司等附属金融机构,海外总资产已经达到600多亿港币;中国建设银行在海外的分支机构总数为9个,海外分行总资产达70多亿美元;中国农业银行也在海外建立6个分支机构。另外,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也有几家在海外拥有分支机构,其中交通银行6个,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和招商银行分别3个。总体上,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还十分有限,由于业务品种单一,主要服务于华人社区和进出口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基本处于边缘银行的地位,但是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呈现快速发展趋势,跨国并购也在迅速发展,可以预见,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步伐势不可当。
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企业社会责任审核已经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的门票(钟晓山,2006)。伴随着国际化扩张战略的实施,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的更加严峻的社会责任挑战:在国际市场上,将面临国际社会如潮似涌的社会责任运动的深远影响,不认真对待社会责任问题,将可能意味着国际战略的最终失败;在国内市场上,将面临国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社会责任呼声的强大召唤,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义务,将意味着逐步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制定适应全球化发展要求的多层次的社会责任战略,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社会责任标准进行业务管理和提供金融服务。在国内市场,商业银行等企业需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义务,以便能够顺利地与国外战略投资者开展战略联盟与合作发展,但同时还应对战略投资者最低和最高持股或减股进行明确的规范,防止其短期行为可能对我国银行和客户利益造成的不利影响,以便真正能够赢得国内客户的认可和信赖,提高国内市场竞争力;在国外市场,我国商业银行等企业需要遵守经营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规,保护当地环境,保护当地劳工权益,尊重员工文化多样性,改进当地就业水平,参与当地社区服务项目,支持当地慈善事业等,以便不断改善自身形象和信誉,增强利润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并实现与当地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和共赢发展。
(二)新技术应用与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新挑战
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新的产业。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如金融服务电子化和办公自动化,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体系,高效的机器设备和电子清算网络正在代替人工处理存款、贷款、清算和咨询等业务。例如,ATM自动取款机可以提供24小时不间断优质服务;POS终端机极大地方便了客户的购物和消费。事实上,当代的商业银行正在演变成一种属于“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如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电子化交易等正在一步一步地取代劳动密集型的营业网点或众多的银行职员参与的服务功能。这一发展趋势有利于商业银行降低单位经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大量裁减剩余员工的社会责任问题,如机器取代人,造成大量员工丢掉“饭碗”,导致一些结构性失业等问题。另外,新技术的应用也给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带来了另一个挑战:安全隐患问题,例如,如何确保客户个人信息的保密和不被泄露,如何确保客户资金的安全等。如果商业银行不能确保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是安全的和保密的,则意味着商业银行没有履行好自己对客户的社会责任。无论如何,新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正在给商业银行带来业务品种和服务功能的重大变化和飞跃,这一发展趋势已经引起当代银行家的密切关注。我国商业银行只有顺应潮流,广泛应用电子化和其他新技术,才能适应新时代金融业发展的要求,也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取胜。但同时,商业银行还必须认真解决好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问题,以便能够真正借助最新科学技术来实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
(三)金融管制放松与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新挑战
金融管制放松(Deregulation)最初起源于20世纪末期的美国,随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如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纷纷仿效,加入到了这场金融管制放松的潮流之中,现在这一发展趋势已经波及整个世界。例如,为适应经济的发展,美国政府取消了储蓄存款的利率上限(Interest rate ceiling)和交易账户不计利息的有关规定,以使商业银行可以拥有更大的利率自主权,并使存款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利率回报;放开对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限制,允许存款机构和信贷联盟从事综合商业银行业务;允许商业银行通过持有其他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甚至任何企业的一定量的股票,成立银行持股公司(Bank holding Company),开创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经营或混业经营的格局。在我国,随着经济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管制放松也将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必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同样会带来更大的社会责任挑战。
金融管制的放松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说它是一种机遇,是因为它从法规层面上扩大了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使商业银行可以开展多种经营,从而增加了银行的业务收入来源和盈利水平;说它是挑战,是因为它使得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交叉性成为现实,从而必然导致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的进一步提高。伴随着金融管制的进一步放松和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客户的闲置资金和服务需求必然流向那些回报率高和服务水平优的金融产品,客户忠诚度将逐渐下降。也就是说,哪里的银行或金融机构存款利息高,哪里的客户资源就会丰富;哪里的银行优惠待遇多,哪里的客户就多。另外,利率的市场化趋势也将使广大客户变得成熟和理智起来。也就是说,客户对利率的敏感性逐步增强,过去那些“忠诚、稳定”的客户也可能变得“摇摆不定,唯利是图”。在我国,商业银行优质客户资源有限,且银行机构众多,加上存在一定的无序竞争和对客户的过分“宠爱”,这一发展趋势也比较明显。例如,为承揽一笔业务,商业银行有时须向客户或有关企业负责人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通过这种违背社会责任道德标准的做法承揽业务,以换取短暂的、并不牢固的客户关系。总之,金融管制的放松和客户忠诚度的下降正在给中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价值观带来严峻的挑战。
从另一个角度讲,伴随着金融管制放松和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问题也必将面临其他更大的挑战:一是金融管制放松将使得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合谋串通的机会增大,例如,商业银行可以与其持股的证券公司联合起来,通过私自融资安排故意操纵股票或债券市场,赚取非法利润;二是混业经营制将使得商业银行形成庞大的金融集团成为可能,例如,商业银行,作为庞大的垄断集团,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可能会对政府政策产生强大的影响力,从而使政府的管制能力下降,银行自身的道德风险增大。在上述两种情况出现时,均可能在侵害客户利益的同时,破坏整个国家的经济稳定,情况严重时,均可能导致经济或金融危机,危及国家的长治久安。
(四)人力资源变化与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新挑战
关于人力资源的变化趋势,主要包括下列几种情况:
一是人类社会正在进入老龄化时代,大龄员工不断增加的趋势。人口学家估计,到2025年,许多国家的老年人口将是今天的两倍;而且到2050年,全球60岁及以上的人口将可能首次超过儿童的人口。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从企业内部来看,面对可能出现的员工老龄化及技术员工短缺问题,一方面,商业银行必须处理好老年银行职员的问题,比如说,需要增加投入关注老年职工的退休养老金、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福利等问题;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加大员工教育和培训支出,更新老年员工的知识结构,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管理者和技术员工等。从企业外部来看,面对人力资源的变化趋势,商业银行需要加大投入,研发新的金融服务产品,如开发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年金服务、基本生活必需品贷款、基本生活金融服务(Basic Lifeline Banking)等,以适应市场需要变化趋势,同时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义务。基本生活金融服务事关贫困人口在无法获得基本银行服务的情况下是否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或有学上的问题(Peter Rose,1998,p.393)。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商业银行在承担更大风险和关注更多社会问题之间做出合理的道德决策。
二是员工流动性加快,工作稳定性降低的趋势。随着时代的前进,当代新员工,特别是年富力强的高学历或高素质员工,在不同单位之间频繁跳槽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将会给未来的商业银行等广大企业带来严峻的考验。这种挑战可以体现在:如何通过给予员工更多的社会责任贡献,以留住优秀人才,为我长期服务;如何通过制度建设防止“跳槽”员工泄露商业机密或拉走高价值客户,以减少违背道德的行为发生;同时又如何通过人力资源外包(Outsourcing)和其他灵活用工形式,并制定人力资源“软硬面”战略,解决可能随时随地出现的人力资源匮乏和危机问题。
人力资源外包本身也可能带来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新问题,例如,商业银行将原来由自己员工亲自担任的工作任务通过合约分包给专业程度更高的其他企业员工代为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人力资源成本,那么,这样做就可能意味着有银行的一部分原有职工将丢掉自己的“饭碗”。另外,使用其他形式的灵活用工,也同样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社会责任的巨大挑战。这是因为,大量使用临时工和季节工(这些临时工的社会福利保障本身就是一大社会责任问题),以提高银行效益,将可能意味着正式工作岗位的减少以及一部分正式工的下岗。
三是员工持股者数量增加,雇主和雇员新型关系不断出现。随着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完成,许多银行员工的身份发生了重大变化,员工既是银行的一般雇员,同时又是银行股票的持有者或所有权人。这种新型雇佣关系也将给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带来诸多的新挑战。例如,银行管理者不能再简单地把员工看成是可以随意支配的“上下级”关系,而是需要处处征求其意见的“同等地位”的伙伴关系。在这种新型伙伴关系下,银行管理者对员工将可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义务,如需要更多地让员工参与决策,更多地下放权力给基层,更多地关注员工的社会福利待遇等。
总之,和世界各国的商业银行一样,未来我国商业银行也将不可避免地面对全球化扩张、新技术应用、金融管制放松和人力资源变化等重大发展趋势。这些发展趋势既可能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新机遇,又可能是其履行社会责任义务的新挑战。商业银行需要真正研究这些新问题,努力做好准备,以便更有效地加以应对,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本书后续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第一,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标准和机制的验证与应用研究。例如,这些标准和机制的可行性研究问题,这些标准和机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操作性问题研究等,这些均有待于政府部门、商业银行、研究机构、学者进一步开展深入地研究与论证。
第二,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标准和机制在国别或区域之间的对比研究。如将本文所提出的标准用于中国与外国不同地区进行系列对比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找出差距,发现问题,以便加以不断改进。
第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标准和机制在其他金融机构的推广问题研究。例如,这些标准与机制对证券、信托、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具有借鉴意义吗?它们是否有在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推广的可能性或可行性?
第四,未来环境变化给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带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