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算管理模式有哪些

预算管理模式有哪些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利润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的特点是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作为预算编制的核心,预算编制的起点和考核的主导指标都是利润。在大型企业集团,一般都设有若干责任中心,其中利润中心一般选择以利润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就是主要依据企业现金流量预算进行预算管理的一种模式,主要由以下几项组成:现金流量预算;经营预算;资本支出预算。该模式主要适用于产品处于市场衰退期的企业。

22.预算管理模式有哪些?

答:预算管理模式根据其核心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以销售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

该模式基本上是按“以销定产”的体系编制的。预算的起点是以销售预测为基础的销售预算;然后再根据销售预算考虑期初、期末存货的变动来安排生产;最后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各项资源的供应和配置。在考核时以销售收入作为主导指标考核。主要适用于以快速成长为目标的企业、处于市场增长期的企业和季节性经营的企业。该模式的优点主要有:符合市场需求,能够实现以销定产;有利于减少资金沉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利于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使企业快速成长。缺点主要有:可能会造成产品过度开发,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可能会忽略成本降低,不利于提高企业利润;可能出现过度赊销,增加企业坏账损失。

(2)以利润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

以利润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的特点是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作为预算编制的核心,预算编制的起点和考核的主导指标都是利润。该模式主要适用于如下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大型企业集团的利润中心。在大型企业集团,一般都设有若干责任中心,其中利润中心一般选择以利润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该模式的优点主要有:有助于使企业管理方式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明确工作目标,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企业集团的综合盈利能力。该模式的缺点主要有:可能引发短期行为,使企业只顾预算年度利润,忽略企业长远发展;可能引发冒险行为,使企业只顾追求高额利润,增加企业的财务和经营风险;可能引发虚假行为,使企业通过一系列手段虚降成本,虚增利润。

(3)以成本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

以成本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就是以成本为核心,预算编制以成本预算为起点,预算控制以成本控制为主轴,预算考评以成本为主要考评指标的预算管理模式。该模式主要适用于以下企业:产品处于市场成熟期的企业;大型企业集团的成本中心。该模式的优点主要有:有利于促使企业采取降低成本的各种办法,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有利于企业采取低成本扩张战略,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成长速度。该模式的缺点主要有:可能会只顾降低成本,而忽略新产品开发;可能会只顾降低成本,而忽略产品质量。

(4)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

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就是主要依据企业现金流量预算进行预算管理的一种模式,主要由以下几项组成:现金流量预算;经营预算;资本支出预算。该模式主要适用于产品处于市场衰退期的企业。该模式的优点有:有利于增加现金流入;有利于控制现金流出;有利于实现资金收支平衡;有利于尽快摆脱财务危机。该模式的缺点有:预算中安排的资金投入较少,不利于企业高速发展;预算思想比较保守,可能错过企业发展的有利时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