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国保险中介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保监会发布的《2007年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331家。其中,保险代理机构1755家,保险经纪机构322家,保险公估机构254家,分别占75. 29%、13. 81%和10. 9%。全国共有外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7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总资产达到78. 14亿元。全国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从业人员8万多人,保险营销员超过200万人。2007年全国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5793. 38亿元,同比增长29. 39%,在全国总保费收入的占比达82. 34%,同比上升2. 97个百分点。近年来,保险中介渠道保费收入占比逐年提高,从2002年的67%增至2006年的79%, 2007年则首次突破80%。从以上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保险中介机构在不断发展壮大,中介机构所起作用正在不断地、一点点地显露出来。但与整个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形势相比,当前我国保险中介行业发展远远不够。
另外,在中国发展初期的中介市场,有一批保险中介机构退市或转制的现象,这批公司中,有不少是2003年保险中介审批刚刚放开,许多投资者并不了解中介市场的风险,加之中介市场进入的门槛大大降低,不少人带着几分冲动和盲目进来以为会获得立竿见影的利润,但保险对专业化的人才要求很高,一些中介公司一开业就陷入窘境只有退出,还有一些公司是因违规违法行为而被保监会注销。这实际上有利于提高行业的整体经营水平,对整个市场是一种净化。
1.我国保险代理人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保险代理制度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表现出以下特点:
发展速度快。十多年来,保险代理经过了以广代理、兼业代理、专职代理、个人代理为主的不同时期,以极具生命力的扩张性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保险代理人在人员数量上已经大大超过保险公司正式员工,在拓展保险业务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7年底,保险专业代理机构1755家,保险兼业代理网点14万多个,寿险营销员176万多人。
保险代理人总体素质不断提高。到2007年底,无论是寿险营销员还是产险营销员,其持证率都达到99. 2%以上。保险自身的专业性很强,尤其是运用在费率制定上的精算技术,这使得保险产品不容易被消费者正确理解。同时保险还涉及经济、金融、法律等相关领域的知识,这就更要求保险代理人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通过持证上岗制度和继续教育使得保险代理的人员能更好地胜任专业的保险代理工作,促进保险展业的质量,改变以往因为保险代理人采用误导、欺骗等不规范的销售行为而导致的消费者对保险的成见。但代理人的市场行为规范仍然需要进一步监管。
保险代理形式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保险市场尚不成熟,保险代理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寿险个人营销员队伍发展迅速,而财险兼业代理占统治地位。寿险的兼业代理发展相对不足,而在国际上处于主导地位的专业代理公司在我国为数不多,业务量也比较有限。应该说,专业代理公司是保险代理发展的趋势,这种形式的代理人在规范保险市场和提供优质保险服务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应是今后保险代理发展的方向。
随着保险市场的开放,我国保险业面对更多更强的国际竞争对手,保险代理人制度必然也需要作出重大的调整以适应全新的经营环境。
(1)保险代理人将面临分工细化。专业分工的细化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保险产品的专业性和知识含量使代理人很难掌握所有险种的设计和经营状况,从而影响服务质量。因此,随着保险创新的推进,保险代理人按险种进行分化,成为国际代理人行业的发展趋势。比如:在美国,销售投资连结或万能保险的代理人就与销售普通寿险产品的代理人的资格认证不同。所以,我国保险业也正在探索建立保险营销员分级分类资格管理制度,针对投资型保险、健康保险等复杂产品建立更高层次的销售资格要求,促进保险营销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2)保险代理人将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通过加强保险营销队伍管控,落实保险营销员持证上岗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加强保险营销队伍培训,在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注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着力解决销售误导问题。
(3)专业代理人将成为保险代理的主流。目前,保险市场上各家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专业化、细分市场在将来的市场争夺战中将成为最有效的竞争策略。所以专业保险代理人即保险代理公司将取代保险公司直接面对个人代理人,并代为管理和培训。这样既减轻了保险公司的压力,又给广大的保险消费者提供了更专业的服务。在保险公司直接管理代理人的状况下,很容易造成为了追求保费总额而不顾保单质量的粗放式营销的模式。将营销“外包”出去之后,保险公司能有更多的精力来从事险种开发与售后服务。同样,对于代理公司来说,因为和保险公司是合作的关系而非从属的关系,所以可以根据合同的期限而定期选择更好的合作伙伴,使“代理人炒保险公司”成为可能,并规范化。
(4)代理人的素质将显著提高。代理人的素质提高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险业务素质的提高;二是相关业务如投资、理财、法律等素质的提高;三是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随着大量的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它们带来的不仅是设计优良的保险产品,更重要的是优良的保险服务。随着保险市场竞争的加剧,高素质的代理人将是竞争的优胜者,拥有高素质的代理人也将成为保险公司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
2.我国保险经纪人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保险经纪业,在2007年300多家保险经纪机构共实现营业收入20. 19亿元,同比增长41. 39%,全年盈利22亿多元。其中,财产险经纪佣金收入15. 36亿元,同比增长47. 83%,占全部经纪业务收入的76. 08%;咨询和再保险业务类佣金收入2. 94亿元,同比增长18. 55%,占全部经纪业务收入的14. 56%;人身险佣金收入1. 89亿元,同比增长34. 04%,占经纪业务收入的9. 36%。
2007年,保险经纪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66. 88亿元,同比增长56. 47%,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2. 37%,同比提高0. 48个百分点。其中,实现财产险保费135. 51亿元,占全部经纪保费收入的81. 20%,占同期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的6. 78%;实现人身险保费27. 48亿元,占全部经纪保费收入的16. 47%,占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的0. 55%。咨询和再保险业务类保费收入3. 89亿元。
由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保险经纪业从2000年零的突破至今,无论从公司数量上,还是经营业务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同时,在我国,保险经纪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也建立了保险经纪人资格认证体系。而且,保险经纪市场潜力巨大。中国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远远低于平均水平,这意味着中国保险市场前景广阔,而潜力大的保险市场,其保险经纪市场的潜力也大。所有这些因素都将促成保险经济机构的发展和完善。
3.我国保险公估人的发展现状
有资料表明,目前在保险业高度发展的国家,保险公估公司十分普遍,由保险公估人处理的赔案占整个保险公司赔案的比例高达80%以上。而我国直到1990年新中国第一家现代公估人——保险理赔公估技术服务中心才在内蒙古自治区正式成立,该机构属于商业保险公估组织,为保险公估人的设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1993年3月上海东方公估行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民间的检验机构,由上海市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合资组建。目前我国有保险公估机构254家, 2007年,保险公估机构实现公估服务费收入7. 2亿元,同比增长66. 28%。其中,财产险公估服务费收入为7. 17亿元,人身险公估服务费收入为300万元。可见,保险公估机构的逐渐发展壮大将使我国的保险中介市场更加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