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预警信息系统
建立反应灵敏、反馈及时、渠道畅通的监管信息上报和风险预警系统是金融预警系统的客观需要和前提条件。美国十分重视预警信息系统的建设。
(一)预警信息系统的类型与范围
美国目前正在使用的预警信息系统主要有两个:全国检查数据库系统和银行机构全国桌面系统。全国检查数据库系统属于美联储国家信息中心的一部分。该系统专门服务于监管职能,因此只有美联储的监管人员能够进入和使用。银行机构全国桌面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数据的共享性强,通过一些新的功能设置能有效地增进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同时有助于监管人员对不同机构的同种业务类别和风险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全国检查数据库系统预警的范围是美联储所属各监管对象。银行机构全国桌面系统监管的范围是三类监管对象:一是所有在美开业的外国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二是资产规模超过100亿美元的美国本土银行及其分支银行;三是资产规模小于100亿美元,但属于美联储监管范围内的美国本土银行。
美联储的监督信息来源广、数量多。按照信息渠道划分,金融信息可分为六种类型:①金融机构依法定期向美联储提供的各种报表;②金融机构向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定期提供的一系列财务报告;③美联储现场与非现场检查官所掌握的信息;④派驻到大银行的检查官定期向美联储汇报监管对象的经营管理及业务运行情况;⑤金融监管人员与银行高层管理人员定期召开会议,这也是获取银行现状和经营规划等重要信息的渠道;⑥独立机构或个人向社会发表的有关监管对象方面的评论。按照信息类别划分,金融信息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①基础信息,即金融机构的基本情况,如名称、注册地、业务范围、组织结构、发展状况等;②内部信息,即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信息,如银行财务状况、业务发展情况等;③外部信息,即通过电脑网络接口获取有关信息,主要是监管对象业务运行情况和有关法律信息。
(二)预警数据的采集与维护
美国各类预警数据的采集内容、标准和格式是由被监管对象按照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的规定以报表的形式报送。每个金融机构根据业务性质、特点和规模报送不同的报表。报表的报送频率也有所差别,商业银行与银行控股公司不同;有国际业务和没有国际业务的机构也不一样。一般机构越大、业务越复杂,报送频率也越高。这些报表有许多种,其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是每季一报的《监管核心报表》,即银行业务状况表和银行收益表。被监管银行需非常详细地填报业务和财务状况。这套报表按照分支机构状况和资产规模分四种分别由不同的银行填报。
数据的采集是由专业的信息技术公司EDS(Electronic Data System)负责进行。美联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将数据采集外包给EDS,由EDS收集美国近一万家商业银行的监管核心报表。商业银行每个季度通过电子方式,将监管当局要求的核心报表的数据传输到EDS,EDS按照不同的监管权限,将美联储负责监管机构的数据再传送给美联储数据处理中心,将其他监管数据传送到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数据处理中心。各监管分支机构再通过电话等方式与辖区内银行联系,对错误、遗漏或有怀疑的数据进行修改和编辑,将情况反馈给美联储数据处理中心或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数据处理中心。这两个数据处理中心的数据可以互换,最后由这两个中心按机构编制出监管核心报表。
(三)网络使用和信息共享
由于金融信息渠道广、用户多,美联储每日要进行大量的信息处理工作。为保证对监管对象的有效监管,监管部门对通过现场和非现场等途径所掌握的有关监管对象的信息进行有效处理,用以指导日常监管工作。美联储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同时,美联储还加大电脑推广应用的力度,逐步建立了电脑处理金融统计数据的运行机制,实现了监管信息共享。上述及时校正措施等一整套做法都是公开的,而且任何一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评定等级、缴纳存款保险状况等信息都可以在网上查询。由于这些信息事关银行信誉,使银行自觉增加资本金,与竞争激烈的市场原则也有机结合。目前,美联储实现信息传递的途径有:①内部电脑网络,即通过内部的中央电脑控制来连接各部门及分支机构的电脑网络,从而实现内部信息的交流与共享。②公共电脑网络,即通过国际互联网把各金融机构的电脑网络连接起来,再按照有关规定把部分公共信息传输到网上,与全社会实现信息共享。③电讯网络,即以电话、传真等方式传递信息。这种信息系统实际上是一种开放式互联网系统,利用该系统不仅可以取得本单位的内部信息以及监管对象的信息,而且可以及时得到其他监管部门的信息。
为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美国于1979年成立了联邦金融机构检查署(FFIEC)。FFIEC是美国各监管机构的联合组织,其成员有货币监理署总监、存款保险公司董事长、联储委员会委员、互济储贷机构监督署署长、联邦信用合作社管理局董事长。美联储通过FFIEC就重要监管问题与其他监管机构交换看法,共享信息。同时,FFIEC还大力促进监管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部门各岗位之间充分进行信息交流,加强协调和配合,并在制度上保证监管信息共享。信息共享的内容主要包括:①美联储与其他监管机构之间信息共享。与美联储共同分担监管责任的其他金融监管机构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联邦级的监管机构,如美国货币监理署、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互济储贷机构监督署等;二是州级监管机构,如各州的金融代表处;三是国际级监管机构,如某些国际金融组织、国外的金融监管部门等。为保证监管部门之间及时互通信息,货币监理署和将近30家的州银行监管厅通过与全国检查数据库系统部分联网,随时可以从系统中调出监管对象的有关信息。银行机构全国桌面系统从技术上解决了随时编辑、存储和查询监管资料的难题。它的特点是通过功能设置,使各监管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有效地增强了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尽管各类监管机构在实施检查时的具体做法有所区别,但监管的法律框架、原则和措施则基本一致。因此,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有坚实的基础。为提高监管效率,避免重复性检查,各监管机构达成监管协议,共同分享检查成果,实现信息共享。各监管部门的检查报告都要抄送其他监管部门。②美联储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美联储规定,内部各监管部门要相互协作,互通信息。在实际工作中,各监管部门和人员也是按照要求来操作。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协作优势尤其体现在现场与非现场的有效合作上。美联储的现场检查是建立在有效的非现场监管的基础之上的。非现场监管工作可以随时了解金融机构业务经营和发展变化的大量信息,也可以收集到其他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信息。在现场检查工作开始前,检查人员就可以通过对大量非现场资料的分析将检查工作的目标集中在主要问题上,从而提高了检查的针对性和工作效率。③与监管对象之间信息共享。当今世界,银行的新业务、新产品不断涌现。监管机构只有与监管对象经常保持接触和联系,才能更有效地进行监管。在日常监管工作中,美联储监管人员要定期与被监管银行的管理层保持联系,跟踪银行的业务动向,了解现场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美联储还向规模较大的银行派驻常驻监管员,以便与这些大银行的管理层随时保持接触和联络。同时,美联储还定期召开与银行管理层的见面会,通报监管最新动态,沟通信息,听取反馈意见。为便于监管对象及时了解监管部门的监管思路和政策动向,美联储随时向其提供各项监管手册、指南、指引等,帮助其管理层认识各种风险因素,并使这些银行建立有效的管理方法。同时,在开展现场检查时,监管人员经常把一些好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推荐给金融机构。通过密切的信息沟通,美联储不仅能及时了解监管对象的经营状况和动态,而且有助于监管对象充分了解监管部门的监管思路,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另外,美联储各分行之间也都通过多种方式,互通信息,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合作。
正是由于美国建立了完善的金融预警制度,美国诸多银行能打破“衰退催化破产”的常规,在美国经济经历“温和”衰退后的缓慢复苏时期依然运转正常。近年来,尽管受到经济低迷、企业丑闻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美国银行业总体运行稳健,成为美国经济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主要表现在:①盈利状况稳定。今年第二季度,被誉为美国银行业“风向标”的花旗集团的盈利达43亿美元,同比增长5%;美洲银行的盈利达27.4亿美元,同比增长23%。两者均高于市场预期。20年前,美国金融业赚取的利润占美国全部企业利润的5%,10年前这个数字为15%,如今达到了40%。②美国银行的倒闭数量却屈指可数。据报道,1990年美国银行的破产数量突破160家,随后两年也都保持在125家左右,但2002年美国只有10家小型银行宣布破产,而2003年,倒闭银行只有2家。③资本充足率高。2002年,美国最大的25家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平均为8.7%,总资本充足率为12.24%,远高于《巴塞尔协议》分别要求的4%、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