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本书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对我国学者20多年来审计理论方面的论著、教材和文章进行研究,本书认为我国审计理论界真正系统研究审计理论结构体系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本书试图对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到目前为止研究过中国审计理论体系的学者的成果进行评述,从而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审计理论体系的设想。
如何构建一个统一的具有共性的审计理论结构系统呢?这是存在着一个如何选择要素的问题。为此本书应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研究审计理论体系内容。审计理论结构是研究审计职业在社会实践中的有规律性、实质性和共性的概念、观念及原理的理论系统,主要内容是审计基本理论,是对基础理论的概括和总结。主要应分析的是审计是什么(本质、概念、特征),为什么审计(目标、假设),怎样审计(规范)等理论性的内容。
(2)研究对审计基本理论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从审计职业所反映的实践活动来看,审计理论结构要素最基本的有审计本质、审计目标、审计概念、审计假设、审计规范,这也是集各家之共同内容产生的,但对这些基本理论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各家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信息及控制手段,有人认为是审计实务,有人认为是审计方法和对象,众说纷纭。本书则认为是审计环境,而不是信息或控制等。因为,审计信息获取与控制手段是审计实践活动中的必要环节和方法,其理论研究应属于审计应用理论,不属于基础理论。本书认为审计环境是对审计理论结构各基本要素产生影响最大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审计本质、目标、假设、概念和规范都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应作为基本理论要素来研究。
(3)区分审计理论结构要素与审计实践理论要素。很多学者在分析审计理论结构时总不忘记加上审计理论指导审计实践活动,要素选择上总忘不了加上诸如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组织、审计方法、审计报告、审计对象或审计实务等内容,实际上都没有必要。这些内容都属于审计应用理论,属于审计实践活动中的理论要素,不能作为审计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
作为审计理论结构要素应具有抽象性(概括性)、代表性、系统性、基础性。由其构建的审计理论结构是整个审计理论体系的基础,对无论什么类型的审计形式同样具有指导作用。根据这些特点,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要素有五个方面,即审计本质、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规范和审计环境,通过合理的组合和排列,构成科学的审计理论结构,也是审计理论体系中最基础的理论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