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古代审计著作和思想家的审计思想
最能体现审计思想的应该是审计思想方面的著作和专家的思想,古代审计思想的研究,离不开反映审计思想的作品和思想家,本文从反映审计思想的著作和审计思想家的观点中探究其审计思想。
(一)《周礼》的权责制约思想
《周礼》原名《周官》,亦称《周官经》,是专载古代的官制,或设官分职用人之法。该书有人认为是周公所作,有人认为系西汉刘歆所伪造,近代学者认为出自战国时期,可能是何休所作。全书共四十二卷,分为六篇:第一篇《天官冢宰》(百官之长)共八卷,有关审计、会计方面的主要官职,基本都在此篇。如宰夫(周朝主管政府审计的官职,编者注)“掌其禁令,叙群吏之治。……以考百官府群都县鄙之治,乘其财用之出入,凡失财用物、辟名者以官刑诏冢宰而诛之;其足用长财善物者,赏之。”司会“掌国之官府郊野县都之百物财用,凡在书契版图者之贰,以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以周知四国之治,以诏王及冢宰废置。”第二篇《地官司徒》(掌土地、百姓)共八卷。第三篇《春官宗伯》(掌礼仪)共十一卷。第四篇《夏官司马》(掌军政、军赋)共六卷。第五篇《秋官司寇》(掌刑狱)共五卷。第六篇《冬官考工记》(掌工程制作)共四卷。《周礼》是一本反映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其中包含很多丰富会计审计方面的史料,被我国古代会计、审计理论界奉为圭臬。虽然不能完全将《周礼》作为西周政治财经制度体现的重要著作,因为其中一部分显然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影子,但现在很多学者都认为《周礼》应该以西周史实为主而写成的。因此,很能代表西周时期的思想观念,当然也不排除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周礼》包括内容比较丰富,而会计审计一部分为本文研究中国古代审计、会计活动和思想提供了重要依据,在讲述财经体制时将财政主管、财物出纳、保管、簿书登记、审计监督等分开来设置。该书对审计上所讲述的内部控制制度反映得十分清楚,如“九府”出纳制度,交互考核等方面,都能寻找出现代审计理论中责权明确、互相制约的原则,而且所建立的审计制度、机构设置相当严密,体系严谨,对审计体系的形成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二)《管子》的明法审数思想
明法审数思想是春秋时期管仲提出的政府审计监督思想,“明法审数”是一条重要的审计原则,成为当时政府审计监督的重要标准与规范,被后来历朝统治者所借鉴,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审计原则。管仲系春秋时期齐国丞相,事齐桓公。管仲在位期间遵守周朝体制,同时又改进周朝体制。管仲又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理财家,精通理财、会计,也很重视审计方法的运用,后人对他的经济思想,特别是理财、财政会计理论视为楷模,泽被后世。他认为“财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理财为治国之本。管仲的思想被收录入《管子》一书。《管子》成书于战国时期,而非一人之笔,但大部分观点都以管仲的思想为基础,尤其是财政、财计、财制方面均能反映出管仲的思想。在审计方面,管仲提出应节约开支,量入为出,对国家财政收支活动应全面考核和审查,从而提出“明法审数”的主张。
“明法审数”是当时政府会计和政府审计中试图遵循和执行的一项原则,即严肃纪律、审查收支的意思。这条原则包括“两方面的意义:其一,审计人员须了解、懂得法律,要依照国家所颁定的法令和规章制度去办事,遵守法纪,维护法律的尊严;其二,审计人员须熟悉、清楚国家财政收支实际情况以及财政出入之数,据此进行财政收支的审查考核,防止不法行为或责任性差错的发生。”[52]“明法审数”是一条重要的审计原则,成为当时政府审计监督的重要标准与规范,被后来历朝统治者所借鉴,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审计原则。
(三)商鞅的重罚轻赏思想
重罚轻赏思想是战国时期商鞅提出的一种财政监督思想。商鞅系战国时期卫国人,辅助秦孝公变法。商鞅变法主要包括确定户籍制度,确定租税制度,统一度量衡制度和确定秦律。这些方面都将财政监督思想加入到法规里面,特别是秦律,借鉴了李悝的《法经》的思想,[53]注重以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商鞅主张以法治国,强调刑罚而不提倡赏赐,认为“刑多而赏少,故王者刑九而赏一,削国赏九而刑”(《商君书·开塞》篇)这里所谓“王者”与“削国”指的是强国与弱国的区别。商鞅的观点被后人收录为《商君书》一书,这本书主要反映商鞅变法的基本思想和商鞅重罚轻赏的财政监督思想,为后来统治者所借鉴。郭道扬先生指出“商鞅变法”是一次比较全面彻底的改革,这一系列变革,尤其是其中关于财计制度、经济法制方面的建设,对后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仿效之样板。[5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