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计体系的再认识
对审计体系的研究,虽然没有系统化,但仍有不少学者对此作了初步探讨。管锦康先生认为审计体系应由审计实践方面的审计工作体系、审计理论方面的审计学科体系、审计组织方面的审计机构体系和审计人才方面的审计教育体系四个方面组成。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彼此推动,构成我国审计体系总的模式;[1]李天民先生从审计主体的角度来分析审计体系,[2]他将中国审计体系所包括的内容用图6-1表示。
图6-1 李天民中国审计系统结构图
周圣麟也认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是我国审计体系的主体,其中“国家审计是我国审计体系的主导,社会审计的主要职能是签证与服务”。[3]冯均科在《中国审计体系研究》中,对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也作了深入研究。[4]1994年中国审计学会重点研究课题《现代企业审计研究》,就包括围绕现代企业审计制度应形成什么样的审计体系这一项研究内容。这些研究成果给后人的启示是审计是一个职业系统,是由审计实践与审计理论相结合的系统。
本书认为要建立中国审计体系,首先应明确审计体系的概念与内容,也有人认为审计体系是审计理论、审计组织、审计人员、审计工作、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的总称。审计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它的职能范围、目的和内容,都在不断地丰富,并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一般来说,审计体系包括审计理论体系、审计组织体系、审计方法体系和审计规范体系。[5]审计体系是审计职业和审计活动研究成果,是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活动研究形成的成果的总称,审计体系概括为审计实践体系、审计理论体系、审计学科体系和审计管理体系,这四个方面自成体系,且相辅相成,互相兼容,是审计职业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本书认为审计体系组成结构可以用图6-2表示。
审计实践体系是审计职业活动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方法、组织制度及思想的构成体系,是对审计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审计职业的具体活动的系统归纳。在中国历代审计实践活动中,主要表现为对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及组织机构、审计制度和片断审计思想的归纳,形成审计实践方法体系、审计组织体系、审计制度体系和审计思想体系。审计实务体系是审计理论体系的基础。为审计理论形成提供了支撑,同时又是审计理论检验的平台,通过实践发展审计理论,通过实践促进审计思想升华,形成更加完善的审计理论。
审计理论体系则是审计实践的理论再现,是对审计本质、审计目标、审计基础等进行探索的理论升华,为审计实务体系、审计学科体系和审计管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正如英国著名审计学家弗林特(David Flint)教授所言:“审计理论旨在提供一套有关审计活动的首尾一贯的命题以解释审计的社会目的与目标,进而为将审计实务与程序同审计目的与目标联系起来提供合理基础与依据。这套命题还可以解释审计在各种社会机构以及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中的活动空间。”[6]审计学科体系是由若干个有相互联系的不同门类的审计学科通过审计理论框架和实践经验总结而形成的完整的学科体系。审计学科体系是为审计教育与培训而形成的学科规划,主要是系统介绍审计学基础理论、专业审计学理论与实践操作以及审计职业产生与发展趋势,为审计学教育提供系统的素材。审计学科体系来源于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是以培养审计人员为目的的知识体系。审计学科体系包括审计发展史、基础审计、专业审计、边缘审计以及理论审计等方面,是审计职业延续和发展的基本知识。
图6-2 审计体系组成结构图
审计管理体系是对审计职业、审计实务进行科学规范管理的经验总结,是以管理为目的的审计理论与实践的总称。审计管理体系来源于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包括审计机构、审计人员、体系管理、审计制度、标准、规范的管理、审计职业道德的约束管理、审计实践活动的管理等各方面,是审计实践规范的理论升华。审计管理体系是一个独立的管理系统,同时又是与审计理论体系和实务相联系的管理机制。为建立完善的审计理论和实务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由此可以看出,审计体系并不是审计理论体系或审计学科体系,而是审计职业和审计活动中全部经验和成果的归纳,是审计职业研究的成果的系统代表。审计体系研究有利于完善审计理论,促进审计实践发展,更有利于审计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审计管理的进一步规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