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业保险制度的环境政策含义

农业保险制度的环境政策含义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必须指出,新疆地区降雨量稀少,不足以形成径流对化肥进行冲洗,有限的农田灌溉用水也不足以造成化肥营养素渗透。新疆是单季作物地区,而全国大部分地区种植两季或三季作物。不仅新疆地区受严重的水资源约束,增加面积的潜力十分有限,而且我国潜在可耕地面积总量也十分有限;加上现行农业保险条款对农户增施化学要素的激励较低,农业保险制度刺激农户开拓边缘土地耕作的可能性很小。

11.6 农业保险制度的环境政策含义

本研究的结果[5]证明农户投保决策与农用化学要素投入是共同影响的决策过程。化肥、农药与农膜具有不同的风险特征,从而对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决策产生不同的影响:倾向于施用更多化肥、农膜的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概率较高;相反,倾向于施用更多农药的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可能性降低。与此同时,农业保险制度下农户化学要素施用方式也不尽相同: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倾向于施用更多化肥、农膜,而施用较少的农药。

本书的模拟表明,如果政府对投保农户给予10%~50%的保费补贴,那么,棉花播种面积的投保率将由70%增加到90%,由此而引发的农用化学要素施用量的变化趋势分别为:与现有保险条款下且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相比,化肥施用量增加2%~3.4%(但统计学上不显著),农药施用量减少2%~3%左右,农膜施用量增加7%~12%。另一方面,如果政府补贴保险公司并要求其将理赔额度由目前物质成本的60%增加到120%时,农户将进一步增加3.52元/亩的农膜、1.60元/亩的化肥的施用,而减少3.05元/亩的农药的施用(同样忽略化肥施用量在统计上的不显著)。由此可见,政府补贴不仅会加强农业保险制度在分散农业生产风险方面的作用,同时也会改变农户化学要素施用行为:风险增加型要素的使用量增加,风险降低性要素的使用量减少。因此,如何采用这一政策手段需要同时考虑其环境影响。

必须指出,新疆地区降雨量稀少,不足以形成径流对化肥进行冲洗,有限的农田灌溉用水也不足以造成化肥营养素渗透。尽管农业保险制度可能刺激农户少量增加化肥的施用,但并没有对土壤、水体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新疆是单季作物地区,而全国大部分地区种植两季或三季作物。由于化肥施用量以播种面积计算,而土壤残留量却应当以耕地面积计算,因此,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多熟制地区的化肥残留量就可能高于新疆地区。农膜在新疆地区的高施用量与当地恶劣的气候条件相关联,主要用于防止土壤水分蒸发以及在作物生长早期阶段提高土壤温度。正因为此,农膜的重要性和使用比重在我国中部和南部相对温暖湿润地区将大大下降。农业保险制度下农户减少农药的施用,对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农药施用量的减少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突破“绿色壁垒”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不仅新疆地区受严重的水资源约束,增加面积的潜力十分有限,而且我国潜在可耕地面积总量也十分有限;加上现行农业保险条款对农户增施化学要素的激励较低,农业保险制度刺激农户开拓边缘土地耕作的可能性很小。事实上,依靠扩大农作物生产来增收的空间有限;对所有(或主要)农作物开展保险以后,农业保险制度诱导农户改变作物种类的可能性也很低。因此,农业保险制度通过开拓边缘土地或者改变作物种植类型而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可能性不大。

综上所述,如果大体采纳新疆地区现行农业保险条款,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就是WTO框架下支持农业发展和稳定农民收入的一种可接受的政策选择。如果补贴计划设计合理,随着保费下降或理赔增加,农户的整体福利将增加;同时也有利于刺激农业生产。为了防止残留破损薄膜的积累对环境的潜在威胁,保险补贴政策应该首先或优先运用于生产中不必要使用农用化学薄膜的地区和(或)作物;与此同时,应该鼓励易回收农膜的开发与使用以及鼓励农户对残膜进行机械清理。为了解决农户残膜回收清理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可以将购买农业保险与其他农业支持政策相联系,即如果投保农户不采用农膜回收技术,就不能享受政府保费补贴。诸如此类的规定可能形成农民广泛参与环境保护的利益诱导机制,从而减少甚至消除农业保险制度下因农膜使用增加而引起的环境恶化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