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银行保险发展环境分析

中国银行保险发展环境分析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将对比国外银行保险发展,从中国社会经济环境、竞争环境、法律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出发,对中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动因进行分析总结,给出中国银行保险内涵的分析。同时,中国的人口结构开始发生巨大变化。中国目前金融业竞争的基本环境是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体系,银行业强大,保险业相对弱小。这是国际著名评级公司首次将中国保险业前景评为“正面”,是迄今为止最高的评级,表明了中国保险业实力大大增强。

第一节 中国银行保险发展环境分析

我们将对比国外银行保险发展,从中国社会经济环境、竞争环境、法律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出发,对中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动因进行分析总结,给出中国银行保险内涵的分析。

一、中国银行保险产生的环境条件

(一)社会经济环境

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明显。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达到13亿人。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国人口总量占世界总人口的21%、占亚洲总人口的1/3,是整个欧洲总人口的1.8倍。表14-1给出1978~2004年中国城乡分布。

表14-1 我国大陆分城乡的人口数及构成 单位:万人

img193

注:1. 1982年以前数据为户籍统计数,1982~1989年数据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有所调整,1990~2000年数据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调整,2001~2003年数据为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数。

2.总人口和按性别分人口中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按城乡分人口中现役军人计入城镇人口。

3.本表的人口数,只是我国大陆人口数,未包括港澳台人口。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同时,中国的人口结构开始发生巨大变化。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我们得到表14-2、表14-3。从表14-2、表14-3分析,我国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

从表14-2可以看出,在我国乡村人口中,0~14岁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比重为26.2%,而15~64岁劳动力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比重为66.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为7.7%。比较表14-2和表14-3可知,2000年城市和镇人口的老龄化系数——即65岁人口及以上年龄段人口占相应区域总人口的比重——比乡村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要低一些,城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为7%(刚刚进入老龄社会的门槛),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镇总人口的比重为6.1%(不足7%)。这就是说,乡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要高于城市和镇。

表14-2 我国乡村人口的年龄结构

img194

注: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的长表抽样数据计算得到。因为是抽样数据,故与表14-1所示的乡村人口总数并不一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表14-3 城市和镇人口分段年龄结构

img195

续表

img196

注: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长表抽样数据计算得到。因为是抽样数据,故表14-3所示的城市和镇人口与表14-1所示的城市人口数据并不一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也就是说,在乡村人口中的劳动力人口流动到城市之后(在第五次人口普查过程中,将在城市或城镇居住或工作满半年的人口,都视为城镇或城市人口统计),乡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逐渐加大,而城市或城镇由于吸引了乡村年轻外来人口的加入,故老龄化程度进一步缓解。如果未来城市化或城镇化速度逐渐加大,那么,乡村人口的老龄化水平会越来越高。

由此我们得到的一个基本结论是,未来我国乡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会越来越严重。无论是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还是老龄化水平的增高,都会加大家庭养老的压力,并刺激发展出各种形式的社会养老保险产品。

城乡社会保障水平不高。截至2005年,全国5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仅为6968亿元,支出5401亿元,累计积累6066亿元。近几年全国社会保险覆盖人数每年递增6%左右。截至2005年,全国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仅为:养老保险达到1.6亿人,医疗保险达1.2亿人,失业保险达1.1亿人,工伤保险近7000万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严重缺失,保障水平更低。

高储蓄倾向居高不下,银行存款在居民现金管理、信用服务、资产积累、资产保障、资产管理、资产分配金融需求中居于主要地位。居民的大部分金融资产以储蓄形式存入银行。

居民的理财意识开始不断增强。近年来股票、债券、基金等市场的发展刺激居民理财开始出现多元化,对保险的需求也不断增强。

(二)金融竞争环境

中国目前金融业竞争的基本环境是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体系,银行业强大,保险业相对弱小。银行业受到国家支持政策扶持,改革不断深化。保险业快速增长,经营主体不断增加,急于做大做强,竞争激烈。

2005年末银行业总资产37万亿元。而同期保险业的总资产仅为1.52万亿元。目前,银行业在金融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份额较低,社会融资主要依赖银行贷款,银行短期资金被长期使用,金融业资产负债结构存在期限错配的现象严重。银行业的强大还表现在其信用程度高、不断增长的储蓄存款、众多的客户、遍布城乡发达的网点等方面。

同时,保险业呈现出不断做大做强趋势。

——业务规模快速扩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以超过25%的年均增长速度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保险业立足于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积极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社会管理和资金融通功能和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全国保险业务收入达到4928.4亿元,保险密度379元,保险深度2.7%,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1倍、2倍和提高了0.9个百分点。保险业务收入的世界排名由2000年的第16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11位。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15296.3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3.6倍。

——市场主体快速增加。2005年,全国共有保险机构93家(目前已超过100家),其中保险集团和控股公司6家,财产险公司35家,人身险公司42家,再保险公司5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5家,其中2005年新开业公司22家,初步形成了国有控股(集团)公司、股份制公司、政策性公司、专业性公司、外资保险公司等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此外,目前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1800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12万家。

——资本实力快速提升。2005年保险总资产超过1.5万亿元,是2002年的2.5倍;保险业资本金总量达到1100亿元,是2002年的2.6倍。保险业总资产虽然低于银行业总资产,但超过了证券业总资产(据第一次证券业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4年末我国证券业资产总额为4578.08亿元,资本金总额为996.39亿元)。标准普尔公司在新发布的报告《中国保险业信用前瞻2006~2007》中,将中国保险业的前景展望由“发展中”调至“正面”,并预期整个行业的财务实力在中期内将会提高。这是国际著名评级公司首次将中国保险业前景评为“正面”,是迄今为止最高的评级,表明了中国保险业实力大大增强。

——人员队伍快速增加。2005年保险从业人员达180万人(其中保险营销员147万人),占金融业的40%,保险业创造的就业岗位占全国新增就业岗位的1.6%,保险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也不断提高,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保险公司职工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30.8%,大专学历占51%。另外,保险行业拥有101名经国际认证的精算师,另有55人获得中国精算师资格。

(三)法律政策环境

1993年前,我国实行的是混业经营。1992年下半年开始的房地产热和证券投资热,刺激银行进行了非理性的决策:银行大量资金通过同业拆借进入证券市场,导致了金融秩序的混乱,1993年7月开始大力整顿经营秩序的结果是催生了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相关法规政策的出台。

1.1993年11月4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银行业与证券业实行分业管理”。

2.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规定:国有商业银行不得对非金融企业投资;国有商业银行在人、财、物等方面与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脱钩,实行分业经营;要适当发展各类专业非银行金融机构,对保险业、证券业、信托业和银行业实行分业经营。

3.1995年5月10日,《商业银行法》第43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

4.1995年通过的《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仅限于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仅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不允许直接投资于企业股票,更不允许投资于商业银行。

5.1998年通过的《证券法》第6条规定:“证券业与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证券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业务机构分别设立。”

6.2003年修订的《商业银行法》第43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从上述规定来看,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均被限定在各自领域。国家相关金融法规、政策不允许银、保、证三业之间交叉经营和相互投资。但是,对金融业综合经营留有余地。这与西方保险业发达国家放松金融管制,允许银保综合经营的情况正相反。

二、中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动因及内涵

中国经济社会环境,银行和保险公司力量对比以及竞争地位不同,使得经营主体不断增多,并且急于做大做强的保险业,不断进行市场创新、拓宽保险营销渠道。而中国银行强大的信用、资金、客户、网点(网络)优势对保险公司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是拓展业务的大好领域。这样保险公司从做大做强出发,便开始了与银行的主动联姻,并且在中国法律政策环境约束下,中国特色的银行保险便产生了。

保险公司为做大做强,主动与银行的联姻,以代理协议为主要模式所进行的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的行为构成现阶段银行保险的主要内容。

根据国内银行保险发展的基本动因,我们可以把目前国内的银行保险界定为,保险公司与银行主动联姻,通过银行向客户提供保险产品而拓宽保险领域销售渠道的适应性行为选择的结果。现阶段银行主要作为保险公司的保险代理人兼业代理保险产品。未来保险公司还可以与银行建立合资公司经营保险产品,银行也可以通过设立自己的保险公司直接销售保险产品(尽管金融业综合经营是一种改革方向,但是目前受制于法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限制我国银行保险还远未到这个阶段)。

保险公司发展强大后,也可能出现“保险银行”,即保险公司主动进入银行业,金融综合经营进入新的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