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养老保险账户支付能力的衡量指标

养老保险账户支付能力的衡量指标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章和第五章已经分别对中国城镇企业职工的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的支付能力进行研究。从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整体来看,改革前后养老保险账户的缴费规模都是职工缴费工资水平的28%。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精算余额均是负值,表示不同收入水平职工的养老保险账户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支付缺口。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精算余额缴费率均为负值,表明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不足。

第六章 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账户支付能力研究

第四章和第五章已经分别对中国城镇企业职工的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的支付能力进行研究。本章在前面两章研究的基础上对整个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进行探讨。

支付能力界定为城镇企业职工整体养老保险账户中微观职工一生的缴费和支出是否达到精算意义的平衡,即企业和职工的缴费精算现值是否满足未来所有给付的精算现值。

从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整体来看,改革前后养老保险账户的缴费规模都是职工缴费工资水平的28%。由于个人账户的可继承性,养老保险账户的实际缴费积累与缴费规模不同,同时改革缩小了个人账户的规模,因此改革后养老保险账户的整体规模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此外,由于养老保险账户计发政策的变化,职工养老金发放的规模也会在改革中产生变化。

基于上述变化,本章首先分别建立改革前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账户整体账户的缴费积累和养老金发放的精算模型,然后提出衡量养老保险账户支付能力的指标,探究改革前后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的变化,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给出相关结论。

第一节 养老保险账户精算模型

在建立具体模型之前,先对本章的相关假设和变量进行说明。本章中的相关假设、变量的设定和取值如无特别说明,均与第四章和第五章一致。

由于假设不同职工的参保时刻相同,因此选择职工参保当年年初作为精算模型建立的可比时刻点。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缴费的精算现值由社会统筹账户缴费的精算现值和个人账户缴费的精算现值构成,养老金的领取现值由基础养老金的领取现值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领取现值构成。

个人账户缴费的精算积累值P1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发放现值B1的可比时刻点在职工退休当年年初,对P1和B1分别进行精算折现至职工参保当年年初。[1]

一、养老保险账户缴费精算模型

改革前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缴费的精算现值Pold

改革后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缴费的精算现值Pnew

k),简化表达式可得

从式(6-1)和(6-2)可知,尽管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的总体比例是28%,但是由于ζ,β受到职工生存概率的影响,改革前后整个养老保险账户的精算现值实际上是不相同的。

二、养老保险账户养老金发放精算模型

改革前职工养老金发放的精算现值Bold

改革后职工养老金发放的精算现值Bnew

s(n,k),并将改革前后的b1和b2代入,可得

① 由于η受平衡年龄的影响,改革前后η的值不同,因此表示中出现ηold和ηnew

第二节 养老保险账户支付能力的衡量指标

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界定为整体养老保险账户中微观职工一生的缴费和支出是否达到精算意义的平衡,即企业和职工的缴费精算现值是否满足未来所有给付,包括养老金领取和个人账户继承人继承的精算现值。

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精算余额TS,TS=P-B表示缴费的精算现值与所有给付的精算现值的差。当TS>0时,表明养老保险账户收可抵支,缴费有余额;当TS=0时,表明养老保险账户收支平衡;当TS<0时,则表示养老保险账户出现支付缺口。尽管精算余额TS是绝对指标,容易受到量纲和缴费规模的影响,由于对微观职工个体而言,养老保险账户是否出现支付缺口,以及支付缺口的规模大小值得关注。选择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精算余额TS作为衡量社会统筹账户支付能力的绝对指标。

改革前养老保险账户的精算余额TSold

改革后养老保险账户的精算余额TSnew

选取养老保险账户精算余额缴费率TR,TR=TS/P×100%作为衡量养老保险账户支付能力的相对指标,其值的大小反映相同缴费水平下所获得的精算余额的大小。当TR>0时,表明养老保险账户收可抵支,养老保险账户的缴费有余额,TR越大,表示相同缴费水平下职工的养老保险账户余额越充足;当TR=0时,表明养老保险账户收支平衡;当TR<0时,表明养老保险账户出现支付缺口,TR的绝对值越大,表示相同缴费水平下职工的养老保险账户缺口越大,支付能力越弱。

将改革前后的缴费积累和精算余额代入可以分别计算对应的精算余额缴费率TRold和TRnew

第三节 养老保险账户支付能力的测算和分析

由上面的分析,影响职工养老保险账户支付能力的主要因素是职工收入水平α、参保年龄n、退休年龄R、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gw、养老金增长率gb以及个人账户记账利率[2]i1。于是考虑上述因素变动对改革前后职工养老保险账户支付能力的影响。

以2006年1月1日改革正式实施日加入养老保险体系的企业职工作为研究对象,对改革前后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精算余额和精算余额缴费率这两个反映养老保险账户支付能力的指标进行测算。

一、收入水平对养老保险账户支付能力的影响

当n=20,R=60,gw=8%,gb=4%,i1=3%,i2=3%,mold=10,mnew=11.58时,Nold=68,Nnew=70[3],对不同收入水平职工改革前后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进行测算得到表6-1。

表6-1 不同收入水平职工的养老保险账户支付能力

由表6-1可知,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缴费的精算现值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改革后的不同收入水平职工的养老保险账户缴费的精算现值高于改革前,并均提高了0.45%[4]

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精算余额均是负值,表示不同收入水平职工的养老保险账户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支付缺口。支付缺口随着职工收入水平的提高呈现扩大趋势,随着收入系数从60%-300%区间变化时,改革前的支付缺口从573956元扩大到640909元,而改革后养老保险账户精算余额的支付缺口则从769407元扩大到1618166元,职工的支付缺口扩大显著。

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精算余额缴费率均为负值,表明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不足。随着职工收入水平的提高,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精算余额缴费率呈现减少态势,单位缴费的支付能力不断增强。收入系数在60%-300%之间变动时,改革前单位缴费的支付缺口从1.67个单位减少到0.37个单位,改革后单位缴费的支付缺口则从2.23个单位较少至0.94个单位。改革后单位缴费面临的支付缺口扩大,相同收入水平的职工改革后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减弱,职工每单位缴费扩大了近56%[5]的支付缺口。

可见,无论改革前后企业和职工28%的缴费率并不足以支付不同收入水平的职工的养老金发放,养老保险账户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支付缺口。而改革后尽管缴费比例没有维持不变,但是养老金计发方式的调整使得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缺口比改革前扩大,无论从支付缺口规模还是从单位缴费所面临的支付缺口方面均是如此。

二、参保年龄对养老保险账户支付能力的影响

当R=60,gw=8%,gb=4%,i1=3%,i2=3%,mold=10,mnew=11.58时,Nold=68,Nnew=70,对不同参保年龄职工改革前后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进行测算得到表6-2。

由表6-2可知,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缴费的精算现值随着参保年龄的推迟而减少,改革后的不同参保年龄的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缴费规模高于改革前,随着参保年龄的推迟,提高的幅度略呈降低趋势。[6]

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精算余额均是负值,表明不同参保年龄参保的职工养老保险账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支付缺口,支付缺口随着职工参保年龄的推迟呈现缩小的趋势。当参保年龄从20岁-35岁变动时,改革前的支付缺口从585115元减少至288723元,改革后的支付缺口则从910806元减少至264132元。比较改革前后的支付缺口,在33岁前参保的职工,改革后的养老保险账户精算余额较改革前扩大,而且越早参保的职工的支付缺口扩大得越显著。而33岁以及以后参保的职工,改革后的养老保险账户精算余额较改革前缩小,越晚参保的职工的支付缺口缩小得越显著。

从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精算余额缴费率来看,改革前支付能力随着参保年龄的推迟而减弱。当参保年龄从20岁-35岁变动时,单位缴费的支付缺口从1.02个单位扩大到1.25个单位,单位缴费的支付缺口不断扩大。改革后支付能力随着参保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强,当参保年龄从20岁-35岁变动时,单位缴费的支付缺口从1.58个单位缩小至1.14个单位,单位缴费的支付缺口不断缩小。

可见,改革后参保年龄越早的职工可以获得更多的养老金支付,单位缴费获得的支付比例越高,能够有效鼓励职工尽早参保,但是职工的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依旧不足。

表6-2 不同参保年龄职工的养老保险账户支付能力

三、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账户支付能力的影响

当n=20,gw=8%,gb=4%,i1=3%,i2=3%时,此时mold=10,mnew随着退休年龄的不同而不同,结合表4-3的不同退休年龄对应的改革前后的平衡年龄,对不同退休年龄职工改革前后的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进行测算,得到表6-3。

表6-3 不同退休年龄职工的养老保险账户支付能力

由表6-3可知,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缴费的精算现值随着退休年龄的推迟而增加,改革后的不同退休年龄职工的养老保险账户缴费规模高于改革前,随着退休年龄的推迟,提高的幅度略呈提高趋势。[7]

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精算余额均为负值,不同退休年龄职工的养老保险账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支付缺口。当退休年龄从50岁-70岁之间变动时,改革前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缺口从691133元缩小至199589元,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缺口逐渐缩小。而随着退休年龄的推迟,改革后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缺口则从677725元扩大到1243435元,支付缺口不断扩大。

从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精算余额缴费率来看,当退休年龄从50岁-70岁之间变动时,改革前单位缴费的支付缺口从2.12个单位缩小到0.22个单位,而改革后则从2.07个单位缩小到1.34个单位。尽管改革前后单位缴费的支付能力随着退休年龄的推迟而增强,但是改革后单位缴费的支付缺口均大于改革前,即改革削弱了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

可见,改革后越晚退休的职工可以获得更多的养老金支付,单位缴费获得的支付比例越高。改革能够有效地遏制提早退休现象,鼓励职工推迟退休年龄正常退休,但是改革扩大了职工的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缺口,支付能力较改革前削弱。

四、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对养老保险账户支付能力的影响

当n=20,R=60,gb=4%,i1=3%,i2=3%,mold=10,mnew=11.58,Nold=68,Nnew=70,对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变动时职工改革前后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进行测算,得到表6-4。

表6-4 不同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职工的养老保险账户支付能力

由表6-4可知,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缴费的精算现值随着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的提高而提高,改革后的缴费规模高于改革前,提高的幅度则随着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的提高而降低。

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不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支付缺口。随着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的提高,养老保险账户的精算余额的支付缺口也随之增大,改革后则显著扩大了支付缺口。职工精算余额缴费率也随着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的提高而显著减少,单位缴费的支付能力减弱,支付缺口扩大,改革则显著削弱了单位缴费的支付能力。

可见,改革后随着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的提高,退休职工可以获得更高的养老金支付,但是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缺口显著扩大,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被削弱。

五、养老金增长率对养老保险账户支付能力的影响

当n=20,R=60,gw=8%,i1=3%,i2=3%,mold=10,mnew=11.58时,结合表5-6的不同养老金增长率对应的改革前后的平衡年龄,对养老金增长率变动时的改革前后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进行测算,得到表6-5。

表6-5 不同养老金增长率职工的养老保险账户支付能力

由表6-5可知,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缴费的精算现值与养老金增长率无关,改革后的缴费规模高于改革前,提高的幅度为0.45%。

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不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支付缺口。随着养老金增长率的提高,养老保险账户的精算余额的支付缺口也随之增大,改革后则显著扩大了支付缺口。职工精算余额缴费率也随着养老金增长率的提高而显著减少,单位缴费的支付能力减弱,支付缺口扩大,改革则显著削弱了单位缴费的支付能力。

可见,改革后随着养老金增长率的提高,退休职工可以获得更高的养老金支付,但是显著扩大了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缺口,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被削弱。

六、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对养老保险账户支付能力的影响

当n=20,R=60,gw=8%,i2=3%,mold=10,mnew=11.58时,结合表4-2的不同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对应的改革前后的平衡年龄,对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变动时的改革前后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进行测算,得到表6-6。

表6-6 不同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职工的养老保险账户支付能力

由表6-6可知,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缴费的精算现值随着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的提高而减少,改革后的缴费规模较改革前有所扩大。

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缺口依旧存在,支付缺口随着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的提高而逐渐缩小。相同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下,改革扩大了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缺口,而且支付缺口的扩大比例随着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的提高而逐渐扩大。

职工精算余额缴费率均为负值,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不足。改革前单位缴费的支付缺口随着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的提高而不断缩小,而改革后单位缴费的支付缺口较改革前明显扩大,与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维持在每单位缴费的缺口为1.52单位,均高于改革前。

可见,随着职工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的提高,职工可以获取更高的养老金支付。

改革扩大了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缺口,削弱了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改革后尽管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缺口随着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的提高而缩小,但是单位缴费的支付缺口依然巨大。

第四节 结 论

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整体支付能力的比较研究,可得如下结论。

(1)虽然养老保险账户的缴费比例28%保持不变,但是由于职工生存概率的影响,改革后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缴费现值高于改革前。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缴费现值与职工的收入水平、退休年龄、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同向增长,与参保年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则呈现反向增长。

(2)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显著不足。职工养老保险账户始终出现不同程度的支付缺口,改革则扩大并加剧了支付缺口。改革后职工的收入水平越高、退休年龄越晚、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越高、养老金增长率越高时,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缺口越大。职工的参保年龄越晚、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越高,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缺口越小。

(3)改革后参保年龄越早、退休年龄越晚的职工的单位缴费可以获得越高的养老金支付,改革对于鼓励职工尽早参保以及遏制职工提早退休较为有效。但与改革前相比,改革后单位缴费的支付能力显著减弱,支付缺口扩大,支付能力不足。

综上所述,改革使得中国企业职工的整个养老保险账户均出现支付能力不足,职工养老保险账户存在着巨大的潜在缺口,养老保险账户的财务不具有内在稳定性。与此同时,巨大的支付缺口考验着我国政府,政府的财政压力日益加剧。

尽管现阶段可以通过适当提高职工的就业年龄来提高参保年龄,有效做活个人账户提高个人账户记账利率,遏制职工提前退休现象以及改革退休政策等方式缩小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缺口,却始终无法走出巨大的支付压力。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退休人口数不断增加,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压力不断加剧,政府财政将不堪重负。

本章小结

本章在前两章讨论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账户整体支付能力进行研究,并分析职工收入水平、参保年龄、退休年龄、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养老金增长率以及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对养老保险账户支付能力的影响。

研究表明,改革削弱了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扩大了支付缺口,养老保险账户始终存在着支付能力不足。改革后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对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影响不大,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养老金增长率等反方向变化。收入水平越高、参保年龄越晚、退休年龄越晚,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越强。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巨大的支付压力。

【注释】

[1]此时精算折现因子为(1+i1n-Rs(n,R)。

[2]由于社会统筹账户不存在本质积累,不考虑社会统筹账户记账利率的变化。

[3]数据由表4-1可得。

[4]根据表6-1的第2列和第3列,运用公式(Pnew-Pold)/Pold×100%计算可得。

[5]根据表6-1的第6列和第7列,运用公式(TRnew-TRold)×100%计算可得。

[6]根据表6-2的第2列和第3列,运用公式(Pnew-Pold)/Pold×100%计算可得。

[7]根据表6-3的第2列和第3列,运用公式(Pnew-Pold)/Pold×100%计算可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