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驱动分析的方方面面我们都有涉及,从直接关系外汇交易的“外汇逻辑层次矩阵”到有助于我们把握宏观交易机会的经济预测工具,在本章中,我们将进行一些演示和展望,以便大家能够更好地发展出属于自己的外汇驱动分析技术。
对于外汇短线交易者而言,忽略汇市的驱动面并不是明智的做法,因为大单边行情只有从驱动面的角度才能把握住,单靠技术分析是很难筛选出盈利丰厚的交易品种的。外汇驱动分析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走势的性质是单边还是震荡,正常情况下我们将大部分资金配置到最倾向于单边走势的品种上,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依靠驱动分析。驱动分析一直被大众认为是无关短线交易痛痒的东西,其实这是“见着宝贝儿不知”。可以这样说,驱动面决定了你能够从一波行情中赚到的最大利润,而行为面和仓位管理无非是帮你尽可能向这个最大利润靠拢,即使你有上乘的技术分析功底和仓位管理技巧,如果驱动因素非常疲弱,那么你也根本赚不了钱。
外汇驱动分析是真正赚大钱的工具,是本书强烈推荐的必要武器之一。关注外汇驱动分析的历史,关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这就是本章将要介绍的内容。本章第一小节主要介绍驱动分析的具体用法,主要是逻辑层次矩阵的具体用法,同时还会涉及一点市场焦点的问题,毕竟市场焦点或者说题材虽然属于心理分析的范畴,但是基本来自于驱动面的特定因素,或者说受到关注的驱动因素就是市场焦点,就是题材所在。本章第二小节则涉及“数据价值”这个话题,不少外汇交易者可能都会忽视经济数据与外汇波动幅度之间的关系,或者说经济数据在外汇市场中的定量值,在一段时期内经济数据能引发的外汇波动应该是有规律的,这就是“数据价值”研究的问题,“数据价值”是将驱动面和行为面,将基本因素和价格因素等价起来的一个概念和手段。“数据价值”分为吸收效应和震撼效应,两者之和等于数据价值。也就是说,在数据公布之前市场会走一个预期值的行情,而这就是吸收效应;当数据公布之后市场会根据实际值对预期值行情进行调整,这就是震撼效应。吸收效应分为过度吸收和不足吸收,前者导致回调性震撼效应,后者导致发展性震撼效应。一般而言,过度吸收加上回调性震撼等于数据价值,而不足吸收加上发展性震撼等于数据价值。由此看来,数据价值整合了驱动面、心理面和行为面,这是未来驱动分析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
本章最后一个小节将介绍国内一个新的经济学流派——“国计学”,这个流派是由我的一位朋友发起的,其根本目的在于重构经济学,将经济学的预测效能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而这种以预测为目的的经济学恰好是我们交易界人士需要的利器。可以这样说,宏观经济与外汇市场密切相关,关于宏观经济的预测理论必然引起职业外汇交易者的重视,所以在本章最后我们大致介绍一下“国计学”。
外汇短线交易者基本都不会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基本面分析,他们往往只是大致浏览一下新闻,看完之后一头雾水,对于整个宏观背景也得不出一个明确的看法,但是有了逻辑层次分析矩阵之后,你可以将看到的每一则新闻归纳到五个驱动层级中,然后再根据它们的结构性变化水平来确定程度。结构水平有1、2、3三个计分档,确定程度也是如此,地缘政治则分为-5和5两个计分档,经济增长分为-4和4两个计分档,利率变化分为-3和3两个计分档,国际收支分为-2和2两个计分档,商业并购分为-1和1两个计分档。当一个事件被纳入地缘政治利空事件时,则重要程度计分为-5;如果此事件将在中期时间结构上持续,则结构水平计分为2;如果该事件出现变数的可能性很小,则计分为3。那么,总得分就是-5×2×3=-30。我们可以将关于一个货币的所有新闻都纳入这个分析框架,然后计分,最后将五个层级的计分相加得到总计分,找到负积分和正积分绝对值最大的两只股票,寻找两者的单边交易机会。
下面给出一个利用逻辑层次分析矩阵进行驱动分析的实例,请看表7-1和表7-2,这是2010年3月2日星期二外汇交易分析日志的一小部分。
表7-1 英镑驱动分析
续表
表7-2 澳元驱动分析
续表
利用逻辑层次矩阵分析完驱动面情况之后,就要关注汇评中的焦点题材,这个题材往往也是驱动面中的一个因素或者是多个因素的主题,而这个焦点题材对于外汇短线交易可以发挥直接作用。一般而言,外汇驱动分析直接用于指导短线交易存在制约,但是用市场焦点来连接驱动因素和价格走势则是非常必要的。关于市场焦点和题材的相关知识和技巧,请阅读心理分析的相关章节。
关于经济数据对市场的影响,通常有两种途径:一个是“预期心理”(Expectation),也叫吸收效应,另一个是“震撼效应”(Shocking Effect),前者会出现“Pricing-in”(提前消化)现象,后者就会增加汇价的波动率和速度。
通常而言,每月的经济数据都会提前一到两周公布预期,美国经济数据公布的时间请参考表7-3。这些预期都是各大通讯社对经济学家或业界做调查的结果,各通讯社的结果可能不尽相同。目前,市场都默认路透社的预期中间数作为预测数字的参考。相信大家都知道,要在市场生存、赚钱,时间和信息的获取是各方投资者都希望的,这种共同的期望就达成了一些我们所谓的“吸收效应”。
问题是,为什么不是每次数据公布前都出现“提前消化”的现象呢?这是因为:①市场的焦点。②数据重要性的次序。③当时市场价格是否因为前期的发展而出现了过分的价值上升或下跌,这些都是影响数据行情会不会出现提前消化的因素。
大家都知道做外汇不是做单一货币,大家目前所做的外汇市场其实是叫做“美汇”。也就是说,主要货币都跟美元做汇兑交易(或以美元作为报价参考)。所以,当我们要看美元的走势时,也不得不个别因应各种货币国的经济发展。在各国此消彼长的经济表现下,也会影响到汇价的表现。在做数据行情的时候,我们也要留心可能出现的提前消化效应导致“消息入市,证实平仓”的现象。很多时候大家都会奇怪,为什么明显是利好的数据却会出现利反的现象呢?原因就是有市场的预期心理,造成了“提前消化”的现象,而实际数据的“市场价值”又都已经反映在现价水平上。然后,市场就会因应情况开始出现平仓现象。而到底平仓量是多少,还要视市场对未来一段短时间的“预期心理”而定。
一方面,数据价值也就是数据可能带来的波动幅度到底是多少?是50点,是80点,还是100点?这要视提前消化的程度而定。另一方面,如果事前未出现明显的提前消化现象,则震撼效应就会起到明显的作用。真实数据跟预期值相差越大,震撼效应就越高。在这里,有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我们如何确定有没有出现“提前消化效应”,二是我们如何确定数据价值?确定数据价值可以根据统计材料,比如表7-4所示的数据,当然这个数据应该及时更新,在http://www.dailyfx.com/calendar/trade_the_news/ 上可以找到最近几次经济数据引发的波动幅度,同时这个专栏还提供了针对即将公布数据的交易策略。
表7-3 美国经济指标公布指南
续表
表7-4 数据价值
通常而言,我们都会事前一到两周得到有关数据的预期数字,而这时,我们就要留意市场出现言论以后价位发展的方向。在这里需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市场言论,一般而言,市场会在重要数据发布前几天就会出现大量有关的言论,有好的也有坏的,问题是我们应该相信哪一边。这当然涉及我们对数据的理解。我们要事前熟识经济数据的最基本的解释,要做到这点,其实很简单,在前面章节中已经提供了部分经济数据最基本的解释。虽然比不上真正教科书上的知识,但是对于我们要熟识市场运作已经相当足够了。余下的只是我们从经验中证实以及改进对市场的感觉,主要是熟悉市场反应而已。
第二,当我们获得了市场言论的方向时,就要寻找相应的参考点,也就是价格的参考点。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先审视一下当前市场的焦点,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未来某个数据对市场的重要性,当我们能够确定有关数据的重要性以后,就需要对该数据进行分析。进行完这一步,下一步就是切实观察市场价位的变动。重点是要在确认市场言论的方向以后,行情价位是否会顺着市场预期的方向发展。
我朋友陈碧波算得上是宏观经济预测的少壮派人物,现任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经济学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他的主要著作有《狐狸梦》、《财富战争》、《国计学》。对于外汇交易者而言,《国计学》应该是必读著作之一。
经济有万象,经济预测之难在于难穷尽经济诸要素,难穷尽经济诸变化,亦难穷尽经济诸结果。外汇交易是否有一套按部就班的方法,使得人人都会操作并获得赢利。若此赢利为投机赢利,则不可能有此万能方法,因为若人人都投机赢利,那便等价于人人都不能投机赢利。不过如果能找到一套预测方法,使得人人都能获得正常投资收益,则理论上是可行的。在信息完全的假设下,此预测方法将有效增强经济的健康性,使得经济不会扭曲发展。
而在信息完全之前,如果有少数人能掌握一套更接近于经济本质的理论,则必定更占经济之赢面。《国计学》是近年来基于中国传统国计理论,汲取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及当代经济金融学之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说。中国自古以来经济理论就比较发达,比如从《管子》、《盐铁论》一直到纸币制度,覆盖了经济平衡理论,通货膨胀和紧缩交替的原理及调控办法,积极的财政政策,公开市场业务之前身常平法、市易法,社会保障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赋税原则及制度,国际贸易理论,纸币发行制度,实物财富与货币财富的联系和区别,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定位等。系统性极强,不亚于当代国家经济调控手段和经济理论,具有切实可行之特点。
中国在战国末期就开始进入封建社会“类似二十世纪的超级国家形态”,与其超级国计理论密不可分。中国古典国计理论的重点是对一国资源的调配和控制,保证国家稳定发展。而西方经济学以家庭管理为特征,重点不是在治国,而是在治家,或把国家当做家来治理,其很难维护一个统一大国的存在。历史上西方统一的大帝国主要靠武力强制维持,一旦武力征服者过世,国家便四分五裂,少有中国历史上动辄数百年之稳定。西方经济学是与封建割据、彼此独立的小庄园经济相适应的。
《国计学》将货币经济、实物经济、宏观金融、微观金融、国内外市场集合在一起,可在同一个模型中分析信贷对冲、汇率变化、供需变化、资产定价等当前经济学中各自分散的内容,是一种系统性的分析。当没有找出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时,往往需要很多数据来分析经济发展,且只能做适应性预期,无法分析在各种因素动态作用下新的局面。当我们了解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时,可能用很少的数据就可以推论出更多的数据,就如同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出来后,我们就可以用最少的规律性信息来掌握各个元素的特性,甚至掌握那些还没有被发现的元素的信息。
作为宏观经济预测,《国计学》更适于中期预测。因为在短期预测中,短期波动因素太多,波段操作并非理论预测的长处,而是信息收集的长处。而长期预测又掺杂了太多非经济因素,各种政治因素、军事因素都将对长期走向产生影响,这非纯经济理论的《国计学》所长。而在中期预测方面,将分散因素集合成整体的《国计学》,就有了较大的发挥空间。
在微观金融上,《国计学》对金融交易的影响很重要。其指出了西方经济学中资产定价之风险被忽略的计算错误,并指出衍生品定价也犯了类似错误。这使得我们可对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的本质进行重新思考,揭开长期以来被西方经济学蒙蔽的面纱,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主动交易。
目前,《国计学》已经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如美国等国家的经济中期预测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并对中国国内经济发展的预测表现出较大的吻合性。现在一些部委内部的经济内参也开始采用《国计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在宏观分析上,《国计学》正在表现出其生命力。
下面是碧波兄2004年1月15日利用国计学理论对当时宏观走势进行的分析和预测:
经济学虽然不简单,但也绝不像现在有些经济学教材或论文中满纸数学公式、微积分那么复杂,本文短短千字,足以用来理解现代国际经济的许多问题。关于人民币是否升值问题,网上争论很多,有的说不升,有的说升,不升就亏了中国人民。它们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都缺少理论的深度,也不了解经济本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岂有一定之规。希望本文能为诸位的观点作一了断。
近期来,美国和日本拿人民币升值的话题当成热点。美国和日本指责中国政府干预外汇自由,要求中国实行浮动汇率,放开资本管制。而中国则坚定或者委婉地予以拒绝。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首先从黄金谈起。大家知道,人类最初的货币是黄金和白银。黄金和白银由于不易变质,产量又不是很多且易于切割,所以成为所有国家都接受的财富符号。当时欧洲殖民主义者对黄金产生狂热的迷恋,他们寻找新大陆的重要目的就是寻找黄金。后来的不少文献在谈到这段历史时,大都指责资本主义赤裸裸地掠夺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本性。事实上,如果把当时的欧洲看作相对孤立的整体的话。也就是说,假如掠夺来的黄金主要只在欧洲内部使用,那么这些黄金对于欧洲来说谈不上什么原始资本积累,而只是相当于货币扩张而已。简单地说,欧洲黄金的增多就跟今天的多印钞票一样,轻度的黄金扩张可以刺激经济,而过分的黄金扩张只会让经济发疯。 当然,黄金总量如果不增长,就跟今天的中央银行停止发行钞票一样,经济也会因为缺乏足够的货币而停滞萧条。
黄金就其质地来说非常适合作为货币。但是它并不具备货币的所有要求。这体现在它的供应上。黄金的供应是由自然决定的,有时候多有时候少。而国家经济的发展往往需要稳定的货币供应。特别是当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总量时,黄金就再也跟不上经济的增长而成为经济的制约因素。
在货币的进化过程中,开始出现纸钞。最开始的纸钞就是借条。银庄(相当于今天的私人银行)发出纸钞,拿着纸钞的人可以在银庄的各个分庄换取银子或者黄金。由于发出去的钞票随时都可能换成黄金或者银子,所以各个银庄必须在有等量的黄金或者银子时才敢发钞票。这就是大家常常听说的:发放钞票要以黄金外汇等储备为基础。当然,这种说法反映的是当时的现实。
在银庄发放钞票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可以发放比黄金或者银子拥有量更多的钞票——因为钞票不可能立刻兑换成黄金。特别是对于那些大银庄,他们的钞票因为信誉好,甚至可以直接像黄金白银那样来买东西,人们也就不在乎是不是一定要兑换成黄金白银了。这样,银庄发出的钞票远远超过了其黄金白银拥有量。这就是信誉货币的始端。它意味着货币可以凭空地印刷出来。但是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这种扩张都是通过信贷完成的。因此不少经济学者坚持:即便货币可以凭空创造,但是也只能以信贷的方式进行扩张。这种说法完全没有理论依据,我可以预言,如果说货币财政政策要进行改革,那么首先将会在货币的发行方式上对传统理论加以突破。
由于银庄发放钞票可以超过它实际拥有的财富,只要不发生挤兑,它就实质上占有了这些多余的财富。这就类似于现代国家发行钞票的货币税。同时钞票由私人发行,也不利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所以在货币的演化过程中,国家开始集中发钞权。国家发行钞票,最初也是以黄金作为本位,也就是国家拥有多少黄金才能发多少钞票,钞票可以自由兑换黄金。
但是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总量需求增大,黄金开始紧缺,国家不得不在黄金储量之外发行过量的钞票。此时金本位崩溃。再后来黄金成为国际间的重要支付手段,国家感觉有必要自己进行掌握,所以国家就开始终止钞票和黄金的自由兑换,而把有限的黄金用于国家控制。这样就进入彻底的信用货币时代,黄金作为一国国内的支付手段退出流通领域。国家发行钞票完全根据自己的需要,并获取发行钞票的巨大利润。因为他们付出的是纸,印出的却是钱。
基于同样的原理,国际外汇市场也走在同样的演化路径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把黄金交放到美国央行,美国按照与黄金的一定比例投放美元。各国都接受美元为世界通用的货币。这个过程相对是比较公平的,因为美国要严格按照其黄金储备发放美元,而且各国凭借美元可以自由提取美国的黄金,所以不存在剥削他国财富之说。但是很快由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不要说美国的黄金储备,就是世界的黄金总产量都跟不上经济的发展,美国要满足各国把美元作为外汇储备以及世界货币的需要,不得不开始超出黄金储量来印制美元。在谈到这段历史时,要纠正一个错误,那就是美国大量印制美元来解决它的外汇逆差并不一定是因为美国经济的衰退造成的。即便美国的经济不衰退,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将促使它在黄金储备以外发行美元。特别是美国自身的经济发展越快,就越有多印制美元的需求。如果美国的经济长期处于顺差,则美元就无法发到世界上去,也就成不了世界货币。
由于美元发行的总量远远超过了美国的黄金储备,美元相对黄金就再也无法维持以前的比率,因而美元不得不进行贬值。此时世界掀起抛售美元、提取黄金的热潮,如果放任下去,美国央行的黄金可能被耗尽,于是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美元与黄金脱钩。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垮台。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垮台,不是由于哪个国家的经济衰退引起的,而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历史趋势。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垮台,但是美元凭借其历史惯例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而且这个时候美元的霸权地位开始显现出来,美元开始作为美国攫取其他国家财富的重要手段而存在。
形象地说,此时美国类似世界央行。美国发行的美元已经成为信用本位的货币。它可以凭空印制美元,用于购买他国生产的实物财富。也就是说,美国可以用白纸来换取他国的原材料以及其他实物产品。有人会说,当美国用美元购买他国产品时,其他国家也就获得了美元,其他国家可以持美元反过来购买美国产品,因此不存在说美国霸权不霸权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与目前美元贬值的问题密切相关,这个在后面我会阐述。这里我谈它的另一个方面,美元的货币税问题。
虽然拥有美元的国家可以向美国购买产品,从而使得与美国的交换成为等价交换,但是一方面它是各个国家的重要外汇储备手段,随着经济的增长,储备也会逐渐增多;另一方面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它必定要在世界其他各国流通,而且世界经济发展越快,在各国流通的总量也就增长越快。因此从局部看,不断有美元流出或者流进美国,但总体上还是以美国向外输出美元,向内输入实物财富为主。这就是大家看到的为什么往往都是美国出现逆差的真正原因。这种长期停滞在美国之外的美元就是美国向各国收取的货币税。美国凭借货币税的特权,直接无偿地掠夺别国财富。因此,大家看到美国对世界上其他国家进行援助时,应当知道它可能仅仅归还了从这些国家掠夺过来的部分财富而已。同时,大家在看到美国出现逆差,而且美国拼命指责其他国家造成它的逆差时,千万不要轻易得出美国真的吃亏了的结论,它是在贼喊捉贼,流血的说不定恰好是你自己。
的确,如果美国将美元输出过多,这些输出的美元如果反过来购买美国的产品,无疑是美国财富的损失,其收的货币税就少了。所以,美国采取了另外一种措施——贬值。我个人相信,美元先保持一定时期的稳定,然后贬值,接着再保持一定时期的稳定,然后再贬值,这是美国的一项长期既定战略而不是什么突发危机使然。当其他国家都储存太多的美元储备后,例如中国这样的国家不吃不喝勒紧裤腰带积累了3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美国就开始考虑贬值了。美国贬值货币主要通过降低利率,扩张财政支出以及央行干预来完成。通过这些措施,使得美元供应量增大,美元贬值。美国降低利率和扩张财政支出,对本国经济也要造成影响,譬如可能出现经济过热。但是美国对于国内经济,虽然我并不能断定它是有意为之还是对经济运行不太熟悉,总之在它执行美元贬值手段时,严格地控制了国内的需求,也就是说通过供需失衡使得美元利率下调,美元贬值,同时美国的经济还不过热。我已经声明,不排除是美国对经济还不熟悉的原因导致其供需失衡。但是,如果换上是我,对经济比较了解的话,不排除不采取某些相似手段。特别是美国刚刚完成一场战争,也给贬值造成了有利条件。假使美元贬值10%,则中国外汇储备硬生生损失300亿~350亿美元。放之世界,各国又要损失多少?美国又要掠夺多少?当然,美国虽然容许一定的逆差,但是逆差太大,给它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利的。美国一方面通过贬值减少逆差;另一方面,特别是小布什执政期间削弱福利,经济萎缩,失业增加,因此增加出口外贸需求就成为拉动经济的重点。美国出口产品多是附加值高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再多,对于美国的实物财富减少也影响很小。所以增加出口,并以出口获取的财富用来进口低附加值的实物财富,也是美国经济的重点。而美元贬值,降低了其出口价格,增加了出口。以美国和中国两国而言,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对于今后的进出口影响自不必说,最狠的一招还在后面。美国和日本指责中国政府干预外汇市场。其要求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人民币要升值,另一个是资本市场管制要放开,也就是说资本可以自由兑换。这两个要求足以对中国经济构成致命的杀伤力。一种货币的贬值可以有多种手段。例如美国,是通过调节美元利率等国内经济政策手段来实现。但是如果这种方法运用不当的话,往往会伤人一千,自伤八百,因为这些国内经济政策不但影响外汇市场,还威胁本国国内经济。坦率地说,这也是由于西方经济理论本身的缺陷所导致的。而中国采取的是另外一种方式,即直接通过央行的买进卖出来保证外汇市场人民币的汇率。同时中国还采取资本管制,资本并不能自由进出中国市场。因此,中国可以在相对屏蔽本国经济的情况下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但无论如何,货币是否贬值,大多都是由政府政策决定的。无论美国也好还是日本也好,其货币的贬值都是政府干预的结果,而不是什么他们口口声声说的市场、自由。日本有官员说虽然利率由政府决定,但是汇率应当由市场决定的说法简直是搞笑,这是典型的话语霸权。都是干预手段,都导致货币贬值的后果,难道唯独你那种干预是市场经济,我这种干预就是政府干预?说句实话,目前西方通行的外汇体系本身就有很多缺陷,难道弥补这些缺陷,不跟你犯同样的错误就是政府干预?他们的真正目的除了上面所说的外,还有一个更加阴险的意图。 在他们要求人民币升值之时或者之前,美国或者日本的金融投机家开始把大量资金偷偷地流入中国。如果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这种流入就更加容易。资金流入中国后,兑换成人民币,等着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后,这些金融大鳄就开始抛出人民币,购买美元。中国央行不可能也跟着抛出人民币购买美元,如果那样的话人民币的汇率就会下跌。中国央行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必须购买人民币,抛出美元等外汇储备。中国的人民币之所以表面上看要升值,是因为中国经济失衡,需求不足,物价低迷,大量人民币游移于市场之外的结果,特别是近年来大量资金外逃,据统计外逃资金达3万亿元之巨,并不是人民币真的就该升值了。如果那时资本市场开放,外逃资金加上中国本土藏于地下的人民币倾巢而出,再加上金融大鳄利用金融杠杆,以一元资金调动十元的比率来冲击人民币,可能最终会导致两个结果。比较乐观的结果是中国央行外汇储备足够,最终咬牙撑住了人民币汇率,但是此时由于已经大量地抛出美元,所以外汇储备也是损失殆尽,国家经济倒退几年乃至十多年。比较悲观的结果是央行发现无法支撑,最终放任人民币汇率变化。此时人民币汇率将一路下跌,人民币越下跌,人们越是抛出人民币,越抛出人民币,人民币汇率越下跌,直到最后崩溃为止。这就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翻版。到那个时候,中国经济将彻底委靡不振。
这是人民币升值可能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即便中国仍然实行资本管制,但目前各种投机资本仍然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中国200多亿美元就是迹象。那么,可不可以让人民币不升值,但资本放开管制呢?如张五常主张的那样。相形而言,我宁愿人民币浮动一下汇率,同时不开放资本兑换,也不愿意在固定人民币汇率下开放资本市场。因为实行浮动汇率则游资要来冲击人民币,至少我们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加强管制;而开放资本市场,在目前人民币可能反而是贬值的情况下看,如果国外金融大鳄连同地下人民币狙击中国,即便人民币不升值,也可能耗去大量外汇储备,经济遭受重大损失。
另外,我们不禁要问即便美国不耍手腕来抢夺中国手中的外汇,外汇对于中国就有什么意义吗?长期以来,中国由于教育、社保福利等政策上的失误,以及中西部经济差距、城乡经济差距的进一步增大,致使内需严重不足。内需的不足又导致工资进一步降低,反过来又致使内需进一步下降。所以中国把经济的发展寄托于外需,希求通过外贸把产品卖出去。但是中国的产品多是低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主要依靠廉价,而这种廉价又主要依靠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来完成。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如果长久压低劳动力的工资,则国内内需将没有启动的可能,中国会进一步依赖外需;而依赖外需又需要再压低劳动力的工资以便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而压低劳动力工资又将继续压抑内需。
现在抽出身来回看我们的国内经济,当真是一幅奇观:我们生产大量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往国外,换回大量的外币,国内人民却无法消费。换回的大量外币又被国家通过购买美国等外国的国债等方式流回美国等国家。这样,中国以纸币标志的GDP不断增加,但是用于国内消费的财富却不见增长甚至可能下降。又由于内需不振,外需就占了总需求的相当比重,所以人们就以为外需更加重要,进一步不惜抑制内需来扩张外需,于是国家经济进一步走向畸形。其表现形式是外汇出现大量顺差,国内需求委靡不振。夫一国之经济,根本应依赖于物质财富的消费,此种消费乃是下一轮物质财富再生产的源泉,岂能守着几张花花绿绿的废纸来富强邦国。美国常年保持外汇逆差,却成为经济超级大国,非常重要的一点便在此。中国外贸所得外汇,不用于购买国外相应物质财富以供国内发展,别说4千亿美元储备,就算有4万亿美元又与废纸何异?可叹了枉自紧缩国内需求,却是与他人作嫁衣裳。外贸之输赢,不在于你逆差还是顺差,而在于你产品的附加值是否高。倘若产品的附加值低,你顺差越多,国力便越是衰退。不过此经济分析,不是此文内容,放作以后分析。
目前,中国央行正竭力抑制人民币升值,其采取的干预方式乃是标准的西方宏观货币政策,即买进美元,抛出人民币。为防止抛出人民币导致通货膨胀,紧缩银根,削弱正常途径的货币投放数量,以求达到一国货币总量的稳定。这种方法非常危险,因为虽然好像总量上货币稳定,但是加强了经济的不均衡,正常的商业运作被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限制,抛出的人民币却大量地游移于市场之外。结果中国的经济将处于这样一个两难境地:经济继续紧缩,需求继续疲惫,而大量人民币成为地上悬河,随时可能崩溃。因此正常经济一旦稍有起色,央行就不得不担惊受怕,怕这悬河垮了,造成通货膨胀,所以收紧钱口袋。而收紧钱口袋,经济便没有起色。所以两派经济学家发生争吵,一派说中国经济要通货膨胀,另一派说中国还在通货紧缩,都有道理又都没有道理。
中国经济要正常运转,必须削掉这道悬河。加强对垄断利润的税收,加强打击资金外逃,实行财产登记制度,增设遗产税。加大教育投入,加大社保医疗等公共福利设施投入。切实保障工人权利,提高我国劳动力素质,不要老是以廉价劳动力为荣。把外向型经济转为内向型经济。以上措施可以相当于中央银行紧缩银根给投资造成的影响一样,但是却可以刺激投资的积极性和增加消费,削去悬河,因此与仅仅紧缩银根不可同日而语。对于目前的外汇储备,除了保留必要的用来稳定市场的部分外,应当用以购买战略资源或者技术,通过这种方式把美元抛出去,以绝国际社会之话柄,并同时让外汇切切实实地用来建设中国,而非像守财奴一般抱着外汇压箱底。要是中国以后被迫抛出美元是通过吸纳人民币来抛出美元,中国央行还自以为是执行外汇调控政策,则中国数十年之积累,转眼便灰飞烟灭,一场空矣。 一句话:解决外汇困境,攘外必先安内。
国计学的相关文章大家可以从我们的网站上找到链接,关键是用好这门工具对于把握外汇大行情非常重要,比如2008年一年的超级单边市和2009~2010年的复苏行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