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应收及预付款项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债权,包括应收款项和预付款项。应收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预付款项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如预付账款等。
一、应收票据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而收到的商业汇票。为了反映和监督企业应收票据的取得和收回情况,企业应设置“应收票据”科目核算。该科目的性质属资产类科目,用来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收到的商业汇票。借方登记收到的应收票据的面值,贷方登记商业汇票到期收款、商业汇票转让、商业汇票贴现等。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收款的商业汇票。
企业为了便于管理和分析票据的具体情况,还应专门设置“应收票据备查簿”,记录每张票据的具体情况,以备查考。在登记簿中,应逐笔记录每张票据的种类、编号和出票日期、票面金额、付款人、承兑人、背书人的名称、到期日期、贴现日期、贴现率、贴现净额和票据收款日期及收回金额等资料,并在各应收票据到期结清票款后,逐笔在登记簿中注销。
(一)应收票据的取得和到期收款的账务处理
企业收到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时,按应收票据的面值,借记“应收票据”科目,按实现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企业收到用以抵偿应收账款的应收票据时,借记“应收票据”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应收票据到期收回时,应按票面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票据”科目。商业承兑汇票到期,出票人(或付款人、承兑人)拒付或者无力支付票款,企业收到银行退回的商业承兑汇票、委托收款凭证、未付票款通知书或者拒绝付款证明,应将到期票据的票面金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应收票据”科目。
【例3-19】甲企业销售一批商品给A公司,货已发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商品价款为10000元,增值税销项税额为1700元。按合同约定三个月以后付款,当日收到A公司签发的商业汇票一张,该票据的期限为三个月、面额为11700元。
(1)甲企业收到票据时,应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票据 11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
(2)三个月后,应收票据到期收回款项11700元,存入银行,应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11700
贷:应收票据 11700
如果该票据到期,A公司无力偿还票款,甲企业应将到期票据的票面金额转入“应收账款”科目,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账款 11700
贷:应收票据 11700
商业汇票如为带息的,企业期末计提的利息,借记“应收票据”科目,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二)应收票据贴现的账务处理
贴现是指汇票的持有人为了取得现款,将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在背书后送交银行,银行受理后从票据到期值中扣除按银行贴现率计算确定的贴现利息,然后将余额付给持票人。票据贴现实质上是企业融通资金的一种形式。在贴现中,企业付给银行的利息称为贴现利息,银行计算贴现利息的利率称为贴现率,企业从银行获得的票据到期值扣除贴现利息后的货币收入,称为贴现所得。票据贴现的有关计算公式如下:贴现息=票据到期价值×贴现率×贴现期贴现期是指从贴现日起至票据到期日止的时间。贴现所得金额=票据到期价值-贴现息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实付贴现金额按票据到期价值扣除贴现日至汇票到期前一日的利息计算,承兑人在异地的,贴现息的计算应另加3天的划款日期。
企业持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向银行贴现时,应按贴现所得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企业收到的贴现金额小于票面的差额(贴现息),借记“财务费用”科目,按应收到票据的面值,贷记“应收票据”科目。
【例3-20】某企业某年6月1日收到一张C公司签发的商业承兑汇票60000元,限期3个月。7月1日因急需资金向银行申请贴现,月贴现率为3‰。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贴现利息=60000×3‰×2=360(元)
贴现所得额=60000-360=59640(元)
借:银行存款 59640
财务费用 360
贷:应收票据 60000
如果贴现的商业汇票到期,承兑人的银行账户不足支付,申请贴现企业将收到银行退回的应收票据和支款通知,银行已从贴现企业的账户中将票据款划出。此时,要按贴现企业所付本息,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如果申请企业银行存款账户不足,银行作逾期贷款处理,贴现企业应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短期借款”科目。
(三)应收票据转让的账务处理
企业可以将自己持有的商业汇票背书转让。背书是指持票人在票据背面签字,签字人称为背书人,背书人对票据的到期付款负有连带责任。
企业将持有的应收票据背书转让以取得所需物资时,按应计入物资成本的价值,借记“在途物资”、“材料采购”或“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按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按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贷记“应收票据”科目,若有差额,借记或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例3-21】A企业于2004年3月5日向D公司销售一批产品,货款为150000元,尚未收到,已办妥托收手续,适用的增值税税率17%。则A企业应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账款——D公司 175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5500
3月15日,A企业收到D公司寄来一份3个月不带息商业承兑汇票,面值为175500元,抵付产品货款。则A企业应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票据——D公司 175500
贷:应收账款——D公司 175500
假定A企业于4月15日将上述应收票据背书转让,以取得生产经营所需的甲材料,该材料的价格为150000元,适用的增值税率税17%,材料已验收入库。应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甲材料 1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5500
贷:应收票据——D公司 175500
二、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或产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单位收取的款项。主要包括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应向有关债务人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
为了反映应收账款的增减变动及结余情况,应设置“应收账款”科目。该科目的性质属资产类科目。用来核算企业应收账款的发生、收回及尚未收回的情况。借方登记应收账款的增加数,贷方登记应收账款的减少数,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本科目按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设置明细账。
进行会计核算时,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应收取的款项发生时,借记“应收账款”科目,按实现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科目。收回应收账款时,按实收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如果应收账款改用商业汇票核算,在收到承兑的商业汇票时,按票面金额,借记“应收票据”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企业代购货单位垫包装费、运杂费时,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回代垫费用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例3-22】某企业向D公司赊销一批商品,价款100000元,增值税额17000元,并用现金垫付运杂费200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账款——D公司 1172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0
库存现金 200
收到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 117200
贷:应收账款——D公司 117200
三、预付账款
(一)预付账款的概念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的规定预先支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预付账款按实际付出的金额入账。预付账款和应收账款都是企业的短期债权,但两者有显著区别,应收账款是销货引起的,而预付账款是购货引起的,应收账款是等待客户付款,而预付款是本企业主动付款形成的。
(二)预付账款的账务处理
为了反映和监督预付的货款的支出和结算情况,企业应设置“预付账款”科目,该科目的性质属资产类科目。用来核算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先付给供应单位的货款。借方登记预付的货款,贷方登记企业收到所购货物时应结转的预付款项,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企业向供应单位已预付尚未结算的货款。本科目按供应单位设置明细科目。
在预付账款不多的企业,可以不设此科目,将预付的货款记入“应付账款”科目的借方。但在编制会计报表时,仍然要将“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的金额分开反映。
企业按购货合同的规定预付货款时,按预付金额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企业收到预付的货物时,应根据发票账单等列明的应计入货物成本的金额,借记“材料采购”或“原材料”等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应付的金额,贷记“预付账款”科目;如果购入货物的款项大于预付货款,应补付不足货款,补付时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如果购入货物的款项小于预付货款,多付款项应予以退回,收回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
【例3-23】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用银行存款预付给大华公司购买甲材料货款5000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预付账款——大华公司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例3-24】预购的甲材料已到,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5000元,增值税为85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甲材料 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
贷:预付账款——大华公司 5850
【例3-25】企业用银行存款补付上述预付不足的货款850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预付账款——大华公司 850
贷:银行存款 850
四、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收款是指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②应收的出租包装物租金;③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④存出保证金;⑤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为反映其他应收款的发生和结算情况,企业应设置“其他应收款”科目,该科目的性质属资产类科目。用来核算其他应收款的增减变化及结存情况。借方登记其他应收款的增加数,贷方登记其他应收款的减少数,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尚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的结余数。本科目按应收项目及债务人设置明细账。
企业发生其他应收款时,按应收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收回各种款项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
【例3-26】企业预付给本单位职工王胜利差旅费200元,用现金支付。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其他应收款——王胜利 200
贷:库存现金 200
【例3-27】王胜利出差归来,报销差旅费180元,多余款退回。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180
库存现金 20
贷:其他应收款——王胜利 200
五、应收款项减值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应当将该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为反映坏账准备的提取、冲销等事项,应设置“坏账准备”科目,该科目的性质属资产类科目,用来核算企业坏账准备的提取及冲销情况。贷方登记提取的坏账准备、已转销又收回的坏账准备,借方登记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金额和冲减的坏账准备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已提取而未转销的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当期应计提=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的坏账准备应计提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
企业计提坏账准备时,按应计提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冲减多计提的坏账准备时,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科目。
【例3-28】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对乙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为800000元,对其进行减值测试,确定按10%计提坏账准备。则计提的坏账准备为: 800 000×10%=80 000(元)。应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 80000
贷:坏账准备 80000
企业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坏账转销时,应冲减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
【例3-29】甲公司2008年对乙公司的应收账款实际发生坏账损失20000元。确认坏账损失时,应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坏账准备 20000
贷:应收账款 20000
【例3-30】承上例,甲公司2008年末对乙公司的应收账款为1000000元,经减值测试甲公司决定仍按10%计提坏账准备。甲公司应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应计提的坏账准备=1000000×10%-(80000-20000)=40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 40000
贷:坏账准备 40000
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借记“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
【例3-31】甲公司2009年5月10日收到2008年已转销的坏账10000元,已存入银行。甲公司应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账款 10000
贷:坏账准备 10000
同时: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应收账款 100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