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经济背景下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对策研究 ——以宁波市为例
随着休闲观光农业在全国的快速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其发展中受地域条件、科技水平、管理机制等多方面的影响,有必要认真总结和研究我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发展中用发展的方法提出对策,以规范和推动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因此,本文在体验经济背景下,以宁波市休闲观光农业为研究对象进行SWOT分析,并为宁波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建议。
一、体验经济和休闲农业观光的研究综述
(一)体验经济的概念及特征
体验经济(experience economy),也被称为体验产业,它起源于美国,在美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是继工业、农业、服务业后的又一种新的经济形式。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的未来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提出人类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产品经济时代服务、经济时代和体验经济时代三个阶段,首次提出了体验经济这一概念,并认为体验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
到了1999年,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提出了“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指出体验是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环绕着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它也是一种经济物品,可以买卖。按照该书划分,从经济角度而言,人类历史经历了四个阶段:从物品经济(未加工)时代,到商品经济时代,再到服务经济时代,而服务时代后期,人类将进入体验经济时代。
根据消费者的参与程度(既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以及消费者是融入情景还是吸引信息两个角度,可以考察消费者的体验程度(如图1.1)。因此,派恩将体验分为四大类:娱乐体验、教育体验、遁世体验(派恩称之为逃避现实的体验)和审美体验。它们互相兼容,形成独特的个人遭遇。
一般,当游客参与有教育意义的体验是想学习,参与逃避体验是想去做,参与娱乐体验是想感觉,而参与审美体验就是想到达现场。通常,让人感觉最丰富的体验是同时涵盖四个方面,即处于四个方面交叉的“甜蜜地带”(最佳组合,Sweet狊狆狅狋)为中心的体验[1]。体验经济是产品经济和服务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高级的经济形态。研究表明,“体验经济”适用于各行业,在制造业中表现为顾客参与的大规模定制;在服务业中表现为更为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的提供等。
图1.1 体验类别
皮平凡(2005)认为,与过去的非体验经济相比,体验经济呈现以下特征:(1)消费者自主参与产品创新;(2)企业运行呈现开放化;(3)市场需求的特定化;(4)市场竞争的个性化、体验化;(5)消费者“自主定价”;(6)市场运行的主题化;(7)即使设计和服务;(8)品牌运行的顾客化;(9)顾客价值的量身定制化。
由上述文献可知,体验经济理论是以适应人们需求变化的新趋势为出发点的。体验经济的到来是现代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让顾客参与设计过程是体验经济时代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二)体验经济背景下休闲农业观光研究
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游乐农业等统称为“休闲观光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最早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它是适应现代人逃避工业城市污染和快节奏生活方式而发展起来的。目前,在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休闲观光农业已具有相当规模,并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
麦基(N.G.Mc Gehee,2004)认为经济利益是发展休闲农业的外在动机,社会和文化价值是其内在动机。郑健雄(2004)认为欧洲、澳洲等世界先进国家休闲农业以观光农场,特别是民宿农庄或度假农庄的形式最普遍。
对于休闲观光农业的概念,理论界一直在探讨,我国各地学者纷纷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且表述各异。例如:卢云亭(1998)“观光农业是为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和物质享受而开辟的可吸引游客前来观、尝、娱、劳、育、购的农业,基础,以城市为市场,以参与为特点,利用农村空间和农业生产活动的特色,发扬农业的功能性,经过改造提高,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要,向第三产业延伸的产业。”陈文锦(2004)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种农业与旅游、休闲、观光等服务业有机融合而生化出来的经济发展新业态,其所承载的基本功能主要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环保功能、游憩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六个方面。
根据众多专家学者对于休闲观光农业的概括,本文认为体验经济背景下的休闲观光农业也可称为旅游农业或休闲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对已有的或开发的农业和农村资源进行人为的设计策划,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村文化生活内容,吸引游客前来,从而满足其观赏、娱乐、休闲、体验、度假、购物等多种需求的一种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交叉产业。
二、宁波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一)宁波休闲观光农业概述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宁波市以农业为基础,配合以独特的农耕文化、田园景观、人文资源、农村设施、农业生产场所,以“绿色、休闲、参与、体验”为基本特征,以“农家乐”为主要载体和经营方式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
为了加快宁波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建设,宁波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2003年《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探访、休闲度假旅游”。2006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到积极发掘农业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扩大绿色食品生产,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宁波市政府印发的《宁波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中将休闲观光农业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2008年1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有规划地发展“农家乐”等生态休闲农业。
据资料统计,2007年公布的宁波市休闲农业目录中共有观光农业园区75个,新增市级农家乐特色村5个,市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点14个。全市现有农家乐特色村52个、农家乐休闲旅游点138个。全年共接待游客406.3万人次,营业收入4.48亿元。据悉,奉化滕头存和鄞州天宫庄园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奉化滕头村、鄞州湾底村和天宫庄园、余姚柿林村在2006年初被省农办和省旅游局评定为省级“农家乐”特色示范村。宁波市四季山庄、大桥生态农庄、浒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都市农业园区等一批成规模、上档次的农业休闲旅游点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余姚市大岚镇柿林村等7个被评为市级农家乐特色村,宁波北仑区梅山乡梅港渔村等8个点被评为市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点,其中省级特色村5个、特色点4个。表4.1是宁波市下属的市、县(区)的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的介绍。
表2.1 宁波市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点名单
资料来源:调研统计数据
(二)宁波市休闲观光农业的主要形式
宁波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资本、基地、设施、文化和地理等优势,开发农业功能,给农业赋予新的内涵,注入新的活力,涌现了不少开发模式。
1.从分布地域角度
(1)景区依托型。从表2.2中可以看到该类型的休闲观光农业一般位于传统旅游景点(区)的周边,借助良好的自然、人文资源及大量游客,提供餐饮住宿等接待服务或具有乡土风情的旅游纪念品。它是传统旅游景点(区)接待设施的补充形式。如余姚四明山景区的黎州村农家乐旅游景点、北仑九峰山景区的城湾人家。
表2.2 景区依托型和都市郊区型的对比
(2)都市郊区型。该类型多位于城郊,依靠都市大量客源,为游客提供农家菜、采摘、垂钓、烧烤等体验活动。这种类型的休闲观光农业缺少山水等自然景观,多以农庄、果园、水库等为吸引物,旨在给都市快节奏生活的人们提供一个便捷的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休闲场所,其区位优势表现直接面对周末度假,民俗佳节庆典等稳定而庞大的客源市场。如位于近郊的鄞州天宫庄园,江北的都市果园和绿野农庄等。
2.从旅游产品角度
(1)农业观光型。以乡村自然田园风光、现代农业园区、花卉苗木、乡村农舍、溪流河岸、园艺场地、特种养殖业基地以及传统的自然人文景观等为主要载体,吸引游客在开展采摘、观光、科普知识讲授等活动,了解高科技农业、工厂化农业等现代农业的常识。如余姚梁弄镇东溪田园生态旅游观光园、浒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
(2)休闲度假型。主要以棋牌、歌舞、体育、垂钓等休闲娱乐活动为基础,辅助一些乡村疗养、品茶、动物逗趣、狩猎等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如北仑的城湾人家,余姚牟山镇牟山湖垂钓中心,宁波江北绿野山庄等。
(3)民俗文化型。该类型以具有历史、科学价值的建筑为载体,利用农村地区特有的文化或民俗风情,让游客充分享受浓郁的乡土风情以及别具一格的民间文化和地方习俗。如宁海前童古镇、江北慈城古县城等。
(4)自然生态型。以林木为主,具有多变的地形,开阔的林地,优美的林相和山岩,奇石,溪流等多景观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群落。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旅游、野营、避暑、科学考察和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如天童国家森林公园、余姚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三、宁波发展体验型休闲观光农业的SWOT分析
通过对宁波市发展体验型观光农业的一个SWOT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宁波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见表3.1)。
表3.1 宁波发展体验型休闲观光农业的SWOT分析
(一)宁波市发展体验型休闲观光农业的优势分析
1.经济条件优越,客源市场广阔
宁波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是中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一直保持良好的势头,使宁波活力在全国备受瞩目,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宁波市200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433.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4.8%,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7元,比上年增长13.4%,在福布斯《2007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上,居第8位。宁波更是全国首批文明城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
宁波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就,但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主要还是得益于其客源市场优势。一是江、浙、沪,这个是一级市场;二是华东和京津地区,是二级市场。这两个主要的国内客源市场占到总量的85%左右。三是国内的其他地区,是一个机会型市场。而对于日本、港澳台及东南亚等主要入境客源市场,宁波也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2.农业资源丰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
宁波市辖2县、3市、6区,全市有耕地面积21.1万公顷,宜林山地40万公顷,浅海滩涂22.9万公顷。宁波市农业资源多样,物种丰富,农业生产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和生产环境,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优质特产,如有水蜜桃、芋艿头之乡——奉化,杨梅之乡——慈溪,榨菜之乡——余姚,红枫之乡——余姚四明山镇等等。这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宁波市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成效的进一步呈现及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宁波市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和工作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我市初步形成了创汇蔬菜、名优水产、食草动物、花卉苗木四大特色产业带和蔬菜、瓜果、水产品、蔺草、贝母、竹笋、水果、花卉、畜禽等九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已有万亩以上农产品基地78个,总面积182.7万亩,占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6%。2007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50.4亿元,比上年增长4.0%,农民人均纯收入10051元,比上年增长13.6%,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3.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方便快捷
宁波位于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县、新昌、上虞,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的三门、天台相连,是其南部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浙东交通枢纽,陆、海、空、水立体交通发展迅速,尤以“东方大港”之称的北仑港称誉国内外,栎社机场与香港和全国各地主要城市之间架设有空中桥梁。铁路、公路、水运以及市内交通四通八达。
并且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和完成,宁波将纳入上海“两小时交通圈”,其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有成为沪、杭、甬旅游金三角中一极的趋势。宁波已建或在建的高速公路骨架,呈现出“十”字交叉形状,一条是从舟山向西经宁波、杭州到达安徽的黄山,以及由宁波向西到金华的甬金高速。另一条则是分别从上海和苏州越过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沿海大通道,宁波正处于这两条高速公路的交点,是一个区域枢纽型的站点。这种区位条件对于宁波旅游业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南北向沟通了华东和华南两个国内最大客源地,东西向由江西和安徽可以直达东海,扩大了宁波的旅游辐射地。
4.旅游资源大市,组合开发条件优越
宁波山川秀丽,人文荟萃,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宁波为轴心,东通“海天佛国”普陀山,南连天下秀峰雁荡山,西接美丽的杭州西湖,北倚国际大都市上海,连接成交通便捷,设施完善的旅游网络。
宁波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价值高,发展潜力大,人文旅游资源内涵丰富,资源整体通达性好,可进入性强,旅游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旅游品牌的含金量不断提升,乡村特色旅游蓬勃发展,自助游、自驾游日趋火爆,旅游经济的综合效应进一步显现。目前,宁波有9个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5个省级森林公园,这些风景区附近观光农业资源丰富,如奉化溪口就有著名的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滕头生态旅游景区,四明山下的大岚镇是中国高山云雾茶之乡,是宁波市最主要的茶叶种植基地等等。这些农业观光资源或分布在城市周围,或分布于著名的风景区周围,基础设施条件好,可通达性佳,同现有旅游资源的组合开发条件优越。
(二)宁波发展体验型休闲观光农业的不足之处
1.对体验经济认识不足,发展定位不清晰
尽管旅游业具有很强的体验属性,且顾客也愿意为此花钱,但由于没有清晰认识到体验经济是人类需求层次不断升华的必然趋势,没有真正认识到体验经济的内涵和它的发展意义,没有形成完整的总体发展规划,也没有将自己定位于体验产业(有些甚至不知体验为何物,体验经济是何种经济形态)。因此,很多休闲观光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小农经济”的旅游经营模式,比较的自发、分散和粗放,往往在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项目策划论证、总体发展规划和产品品牌定位的前提下,就开发运营,因而造成开发模式只停留在观光饮食一日游为主的层面上,在短期内只能提供相对粗放的、低水平的初级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产品。
2.产品类型单一,缺乏特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目前,宁波市对于观光果园、垂钓园、观光林场开发比较多,设计的一些旅游活动大多雷同,集中于观光、采摘、垂钓等活动。丰富的各种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虽然已经注意到产品开发的参与性,但对其深度的挖掘不够,旅游项目缺乏特色,没能就地取材、发掘出本地区的民俗文化资源,产品的特性没有充分体现,这远远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重游率。休闲观光农业应该体现的是乡村性,农村风光、农舍民情、农家饭菜、农事活动,这些才是吸引游客的法宝。而不少经营者并没有真正认识其实质,一味追求外在形式的模仿性、趋同化甚至庸俗化包装,而忽略了对乡土文化的挖掘、提炼与展现,未脱离观光的特征。
3.缺乏专业的管理从业人员和有效的营销渠道
由于休闲观光农业的经营者素质普遍不高,又缺乏必要的管理培训,明显跟不上市场对其发展的要求。经营者对于观光农业吸引游客至关重要的一些因素如地方特色、乡村环境、服务水平与质量往往重视不够;他们乐意在主体建筑、设施设备上花钱,而不愿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社区环境方面投入,多数项目的经营并没有去适应或满足游客们的心理需求,难以长期吸引回头客。
正是因为农业观光旅游的管理者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接待水平低下,所以在具体经营的过程中,许多观念仍然十分陈旧和落后,无法适应旅游者的高附加值体验需求。而且由于经营意识薄弱,缺乏有效的营销渠道,市场推广跟不上等原因,不少休闲观光农业园区除了当地城镇居民外,其他游客甚至从没听说过或不熟悉,导致许多项目经营效益远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
(三)宁波发展体验型休闲观光农业的机遇
1.中国休闲观光农业的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快速推进,有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接近40%;202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0%左右,届时我国大部分大城市和部分中小城市将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提升为70%左右,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而据宁波市统计局统计,截至2007年底,宁波市现有人口约564.56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18.19万人。
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人口密度增大的弊端也将逐渐显现出来,如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生活节奏快、工作竞争激烈、心理压力大等。因此城市居民体验自然的需求也越来越突出,人们渴望与城市生活截然不同的返璞归真、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旅游方式,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体会悠然自得的农家生活,体会绿色、开阔、纯朴的郊野乡情,以求得身心的放松和精神的愉悦。城市化和休闲化将促进休闲观光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休闲观光农业的市场潜力巨大,宁波市应把握今后市场的发展方向,抓住这个机遇,积极发展体验型休闲观光农业。
2.各种大型活动的举办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五湖四海的游客比平常多倍数的人流量纷纷来中国参观游览,宁波可以作好旅游宣传工作,休闲观光农业可以借此“大做文章”。而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宁波和上海的陆上距离缩短了120公里,在沪杭甬之间形成一个两小时的“金三角”交通圈,宁波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可以更好地抓住这一难得机遇,让游客了解宁波,认识宁波。在极大地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也必将招徕更多的游客来宁波观光,这将对宁波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
(四)宁波发展体验型休闲观光农业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观光农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据不完全统计,到2006年底,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区(点)就有1049个,至2005年5月底,杭州、绍兴、宁波、丽水等4个城市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分别是97,71,63,47个,由此可见杭州、绍兴等城市不仅在休闲农业园区的数量上就比宁波多,相比而言,它们的知名度较高,对于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也比较成熟和完善,而且像嘉兴、湖州等城市的休闲观光农业也正悄然兴起,发展十分迅速。
因此,对于宁波市来说,来自周边城市的威胁较大。而且周边城市的休闲观光农业的类型和开发的旅游产品的相似度极高,大多数的项目都是果树采摘、餐饮、休闲娱乐等农家乐活动,缺少结合当地人文、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有特色、创品牌的项目。这就要求宁波市在开发体验型休闲观光农业既要能区别于其他城市,又要能体现自身特色,大大增加了开发的难度。
四、体验经济下宁波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对策
通过对宁波发展体验型休闲观光农业的SWOT分析,对宁波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上的所具有的优势,存在的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了一个全面地了解,所以参照上面的分析,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强化体验经济意识
首先应休闲观光农业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加快对体验经济及其引起相关变化和旅游业的体验属性相关方面的认识,并给与高度的重视,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对休闲观光农业加以引导,并为其开发体验型旅游产品、发展体验经济给以政策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和协助,为其发展创造有力的宏观条件,并加强旅游专业学生的体验经济意识。而休闲观光农业自身其关键是认清旅游的体验属性,将自己定位于体验经济之中,抓住目标顾客的体验价值,并集中于某一方面创造出独特的体验。
(二)确定体验主题
主题是体验的基础、灵魂,是营造环境、气氛,聚焦游客注意力,使游客在某一方面得到强烈的印象、深刻感受的有效手段。目前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雷同,缺乏特色与个性,这与规划者、建设者、经营者缺乏鲜明独特的主题思想,或者主题定位错误有关。而一个好的主题能带给旅游者新鲜、刺激的综合体验感,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在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开发时要寻找体验与农业观光园的切入点,充分挖掘最具特色和最有吸引力的或农村景观、或农家生产生活方式,或文化习俗,或探险度假、或生态教育等方面的题材,突出旅游者的参与性、体验性、操作性、挑战性与受教育性,进而综合制定出“体验主题”,突出“和而不同”的特点,提升产品的活动品位和体验价值。
(三)积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游客参加旅游,是为了放松自己或需求平常中缺乏的特殊体验。设计体验旅游产品时必须以游客的这一需求为导向,体现出体验的差异性、创新性、多样性、个性化、参与性和互动性。因此,休闲观光农业在设计体验型旅游产品时,应根据本地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挖掘其特色魅力及其表现形式,根据主导客源市场的需求,凸显个性、特色与新奇,避免与周边临近地区同类型旅游目的地的雷同。同时要以游客的心理特征、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为基础设计紧扣旅游体验的主题产品。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可以邀请游客参与产品的设计和组合,这样才能提供给游客真正需要的个性化产品。
(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市场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要开发体验型旅游产品也依赖于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因此,在确保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生产基础设施的同时,多层次、多元化的培养和造就与休闲农业现状相适应的专业人员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拓宽视野,采取综合措施,多管齐下寻找出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对于休闲观光农业学习、培训的内容,并进行严格的考核。在保证实践知识学习的同时,强调理论素质的提高。同时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可以到观光农业园区进行实地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脱产进修等。培养一批既懂农业技术,又会经营管理,更善于搞好销售流通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五)打造个性化体验服务
在体验经济背景下,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是高度的人性化、个性化,甚至是单独的、纯个人的精神层面。因此,强调个性化服务是打造体验服务的必由之路。个性化服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充分调动游客的游览兴趣。休闲观光农业必须在标准化、规范化服务的基础上,根据旅游者不同的兴趣爱好等相关因素,为旅游者提供满足其个性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服务人员要融入到观光农业园区的体验氛围,在服装、语言、行为等方面要保持一致,形成与顾客的互动。通过无微不至的服务,满足游客个性的需求,建立彼此间的情感联系与牢固的游客忠诚度,提供给游客最令人难忘的体验。
(六)实施体验营销
体验营销是以创造、引导并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为目标,以服务产品为舞台,以有形产品为载体,通过整合各种营销方式,营造顾客忠诚的一个动态过程。体验营销不同于传统营销。传统营销过分强调产品的功能利益,而忽视了顾客所需要的感受和体验。体验营销的核心理念是:不仅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还要为他们创造有价值的体验。它以顾客忠诚为最终目的,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以顾客沟通为手段。
主要参考文献
[1]方世敏,廖珍杰,蒋晟.我国休闲农业产品的体验化设计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1(4):1-3.
[2]郭列侠,包志毅.休闲观光农业与城市发展关系探讨[J].农场经济管理,2007(3):59-61.
[3]崔明.我国观光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甘肃农业,2006(8):167.
[4]严力蛟.我国休闲观光农业的模式与发展对策[J].新农村,2007(2).
[5]李萍,许春晓.旅游体验研究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7(7).
【注释】
[1]《体验经济》,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著,夏业良,鲁炜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