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基层央行事后监督环境建设的思考

对基层央行事后监督环境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层央行实行会计集中监督后,事后监督在合规性监督与风险性监督方面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并在不断的创新中探索出提高监督质效的途径,从而有效地规范会计行为,防范会计风险。根据这一目标,应从事后监督领导、文化、制度、意识、人才等方面加强环境建设,促进事后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监督效能的整体提升,更好地为央行事业的顺利发展服务。

对基层央行事后监督环境建设的思考

中国人民银行黄冈市中心支行 陈兰 王英

基层央行实行会计集中监督后,事后监督在合规性监督与风险性监督方面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并在不断的创新中探索出提高监督质效的途径,从而有效地规范会计行为,防范会计风险。随着央行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事后监督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拥有良好的监督环境将有利于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有利于监督效能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央行形象,和谐共赢的监督环境必将为更好地实现事后监督工作目标创造条件。

一、影响事后监督环境建设的主要因素

基层央行监督体制在不断的改革中,由上级监督下级逐步转变为同级监督,这种工作关系的变化突显监督环境的重要性,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人际关系的和谐、事后监督文化缺失、制度体系建设和人才建设内容等方面的不完善,都影响或削弱了事后监督效能。

(一)客观环境发展滞后,制约了事后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

事后监督部门在基层主要行使内部职能,与之接触的都是内部业务部门,不太受关注。在由事后监督向事中过程控制监督的转变,监督人员与前台业务核算人员的接触增加,在开展日常监督的过程中,与被监督部门间的关系、人员关系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监督作用的发挥,这种影响甚至延伸到工作之外。一方面,是上级与下级之间的监督关系。这种传统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形式在事后监督过程中比较容易接受,尤其是在各种考核指标的约束下,监督效果较好,并能顺利达成工作目标。另一方面,是同级与同级之间的监督关系。会计事后监督集中,必然包括同级监督,监督人员很多来自核算业务前台,会计事后监督工作任务繁重、责任大,对监督出的问题由事后监督中心向被监督单位以《事后监督通知书》的形式送达,并等待被监督部门的反馈意见,由于涉及业务操作、工作考核等原因,这些必然要由个人来面对。面对昔日的同事情谊,今日的工作职责,在监督中难免左右为难,前台会计人员因此换岗不乏其人,事后监督给人印象是个得罪人的差事,这种情况不利于事后监督工作的开展和防范风险的目的。

(二)事后监督文化环境的缺失,影响了事后监督质效

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工作,用先进的文化理念教育人一直是央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提高工作效率,事后监督中心在各方面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展开了艰苦的工作创新之路,加速了事后监督工作进程,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但是,在文化环境建设领域方面滞后,留下的空白较多,基本上依赖传统的正反面思想教育内容和单一学习方式,不适应当代央行员工思想意识状况和思维方式、节奏,难以产生共鸣,在事后监督领域,没有专属的或显示其特色的文化。比如,上海世博会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表明现代社会人们对事物的产生发展有明确的主题思想,这种文化理念浓缩、经典,符合人们意愿,能起到加深印象和提高号召力的作用,在其氛围影响下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这种由文化环境催生出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我们身边的廉政文化建设中,“清正廉洁”意识已深入人心。事后监督中心由成立之初的内设科室,至今天采取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方式,更需要影响事后监督的态度积极的、内涵丰富的文化环境,通过放大文化环境产生的效应,促进事后监督整体工作质效提高。

(三)制度体系建设不完善,削弱了事后监督作用

事后监督作为会计核算的重要环节,会计制度是进行监督的重要依据。一是制度责任无界定。目前,事后监督制度主要是规范监督操作行为,明确操作流程,着重规定事后监督内部行为,事后监督作为会计核算的中间环节,一旦发生或发现问题,对事后监督与相关部门间工作责任划分落实没有界定。事后监督在解决监督时效滞后的问题后,又将重点放在向会计核算事中控制方向上,虽然监督关口前移了,但是监督内容和对象不变,监督出的业务差错落实整改方式不变,反复发生的业务差错以及未监督出的问题的责任区分,没有明确的权威制度规定。二是制度链接中断。大监督机制出台后,基层央行在重大项目上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方面得到整合利用,各部门内部制度完善。但是从跨部门的工作落实情况来看,部门间制度不衔接。尤其是单项需要部门配合的工作,落实起来比部门内的工作困难。三是制度执行力不高。从历次检查结果情况来看,事后监督作为会计核算检验复审部门在制度的执行上存在不少偏差,主要原因是对制度内容认识掌握不到位,理解执行差异,此外,个人行为习惯也是产生偏差的因素。

(四)人才环境建设与新时期事后监督工作要求不匹配

一是被动学习,习惯依赖。事后监督在员工培训教育方面不论是自上而下的培训,还是本级学习培训,基本上是统一内容、方式,且大部分是短时间集中学习,多数培训人员只是匆忙地被动接受,被动更新知识,缺乏主动性。二是学习能力不高。对学习内容的消化运用,主要体现在对新工作内容的适应掌握,不主动拓宽应知应会范围,尤其是对监督业务方面的改革或新规定的学习。新时期事后监督工作要求监督人员拥有全面的业务知识,并在知识更新上能与时俱进,在业务监督中能由点及面,动态地全面掌握被监督对象的情况。三是综合分析能力较弱。事后监督来源于会计业务并独立于会计业务,具有独立性,与核算部门不同之处是注重对监督结果的分析反馈。在工作处理上以具体业务监督操作较多,普遍存在动笔少的情况。能站在全局的高度对监督业务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建议是新时期事后监督工作对每个员工的要求,但实际上,在工作时间分配上做具体操作的多,思考的少,基本上局限于日常事务工作,文字综合成为事后监督的瓶颈。

二、加强事后监督环境建设的建议

事后监督中心工作规程中规定,监督中心职责有促进会计核算规范化,防范资金风险和其他风险,发现、纠正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差错和问题,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提出意见与建议。要求事后监督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熟悉相关的政策法规及各项业务规章制度,具有检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应从事后监督领导、文化、制度、意识、人才等方面加强环境建设,促进事后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监督效能的整体提升,更好地为央行事业的顺利发展服务。

(一)注重工作实效,营造和谐环境

事后监督中心主要是对核算业务进行复审检验,点滴的工作成绩都凝结着监督人员默默的付出,这些工作过程单调、烦琐,大多不人为知,有的人对监督结果还不能全面、正确地接受,对监督人员存在不理解的也有。因此,一是要改变现状应坚持通过努力工作出实效,用工作成绩说话,赢得领导的重视和员工的尊敬。现代社会环境中,人际关系在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提高与人相处的艺术水平。与人相处关系是否融洽与个人素质和修养关系密切,加强相关方面的知识学习,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学会沟通相处艺术在工作和生活中非常重要。监督员应时常换位思考,在处理工作中的问题时,以实现工作目标为目的,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三是注意讲究工作态度。监督工作事关责任无小事,不论监督结果如何,始终以踏踏实实认真的态度对待,以过硬的思想品德、业务技能说服人,任何借口、辩驳在其面前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二)加强事后监督文化环境建设,营造事后监督文化氛围

(1)提出事后监督理念,树立事后监督新形象。新生事物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环境,事物本身也会给人们一种印象。自事后监督中心分设以来,尤其是会计集中后,事后监督在会计工作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但始终缺乏鲜明有力的形象,如果根据事后监督工作目标,设计被事后监督人员认同并符合提升形象的监督标志或口号,在监督工作中不断加深强化,在潜移默化中制造文化氛围,则能加深监督人员对自身工作职责的认识,加强自律,增加工作自豪感、责任感。

(2)增强服务意识,提升履职水平。事后监督与会计核算前台同样都服务于央行,会计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会计服务的过程。从事后监督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扩展,将监督理解为更深层次的服务,事后监督与会计前台都有一个共同前提,即会计核算,在这个前提下开展监督与被监督,双方工作目标是一致的。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各自的工作方式不同,增强服务意识将有利于改善监督环境,提高监督效率,促进会计整体水平的提高。

(3)加强风险教育,构筑安全防线。事后监督最基本的职能之一就是防范会计风险,在业务操作过程和管理制度上已设关把口,在风险意识上也应构筑一道道安全防线。一是应着重加强风险意识教育,通过政治学习、正反面事例教育、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等方式,在思想意识上强化风险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危害。二是风险识别教育,识别风险是每个监督员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不仅要求细心、耐心,更要求学习了解政策、法规、制度。三是增强风险控制意识。回避风险、将风险挡在门外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固然好,若发现风险,则应有控制风险的意识,在最短时间内发现疑点追根到底,此外,对问题整改跟踪监督也是进行风险控制的手段。

(三)加强制度环境建设,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

制度在事后监督中心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制度的执行情况显示着事后监督的履职效果。

(1)加强制度学习,强化制度执行意识。事后监督是一项业务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涉及的金融政策、业务制度较多,范围较广,且具有很强的连续性。要强化制度意识,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对制度有充分的认识,学习了解制度是监督人员要长期坚持的任务,营造良好的制度学习氛围将有利于增强监督人员对制度执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强横向联合,充分发挥大监督机制体系的作用。加强与部门间的横向沟通,有利于建立和谐的监督环境。对与相关部门的业务往来,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本着实现工作目标的态度,交换意见,解决问题。对与其他管理部门的往来,在工作上积极配合,注重沟通方式,换位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大监督机制相关的各项活动,树立良好的事后监督形象。

(3)加强对监督结果反馈落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对事后监督指出的业务差错的整改反馈是事后监督中心工作的重要部分,监督员辛勤的劳动被认同、被重视程度的体现,在实际操作中被监督部门对这部分结果反馈大多简单,事后监督中心也见回复即可,工作程序符合要求,因时间和距离等原因,整改落实情况容易被遗忘,因此,在监督中应加大对业务差错的整改跟踪监督,确保制度执行到位,充分体现制度的约束力。

(四)加强人才环境建设,为事后监督发展提供后续支持

培养挖掘人才能力是新时期人才环境建设的重点,为事后监督提供人才保障是人才环境建设的长期任务。根据新时期事后监督中心工作要求,事后监督人员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不断提高竞争力。

(1)注重培养事后监督人才学习能力。基层行事后监督人员年龄偏大、知识更新慢已是普遍现象,在工作、家庭等各种压力下,学习新知识动力不足。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月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并提高一部分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但后劲不足,学习知识不仅要与时俱进,更要持之以恒,学习能力应体现在善于学习理论知识、业务技能,也应善于及时更新吸收,通过学习、思考使自身获得更多更高层次的知识和技能,在循环上升学习中不断提升综合实力。

(2)注重培养事后监督人才发现、研究、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监督业务收集信息,发现疑点问题,进而分析研究,提出工作建议是事后监督常规做法,对监督情况进行更深层次研究、风险预测和风险提示,形成有价值的文字报告是新时期事后监督工作的新要求。日常监督工作需要耗费大部分监督人员的时间精力,研究解决问题的任务落在少数个别监督员身上,形成会业务监督的人多,既会监督又会写的人少,监督人员能力不全面,不利于事后监督的长期发展。

(3)培养职业化的事后监督人才。事后监督是一个业务性较强的部门,要求监督人员熟悉会计核算业务,熟练掌握监督技能,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较强的文字综合能力。为适应基层央行职能转变后的新要求,在业务岗位上就要做到专业、精细,不仅要符合央行工作标准,而且要符合社会市场竞争需求,通过学习、工作,让监督人员成长为优秀的职业型人才,充分发挥事后监督效能,树立良好的央行人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