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世纪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物价持续上涨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世纪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物价持续上涨的原因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30年代,在资本主义发生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陆续废除金本位制,实行纸本位币制,从此就为超量发行纸币大开方便之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筹措战争经费,超量发行纸币,使物价上涨,人民受苦。这种现象,只要以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一加分析,就十分清楚。只是由于货币数量论的广泛流行,以此理论为基础,就产生种种关于解释物价持续上涨原因的说法。

十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物价持续上涨的原因

20世纪30年代,在资本主义发生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陆续废除金本位制,实行纸本位币制,从此就为超量发行纸币大开方便之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筹措战争经费,超量发行纸币,使物价上涨,人民受苦。这是战争年代常见的,不足为奇。问题在于:战后一段很长的时期,它们奉行通货膨胀有理的凯恩斯主义,以多发纸币、调低利率作为刺激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并使包括消费品在内的物价持续上涨,以降低工人的实际工资。这种现象,只要以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一加分析,就十分清楚。只是由于货币数量论的广泛流行,以此理论为基础,就产生种种关于解释物价持续上涨原因的说法。这里作一评论。

我进行评论所依据的方法是:根据马克思所说的纸币流通规律是金币流通规律的颠倒,因此,许多价格现象会被纸币流通量所掩盖,从而使人们看不清其本质的论述。或者将问题放在金本位制下进行考察,或者规定纸币流通量要受金属货币流通量所限制,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不这样做,我认为许多问题就说不清楚。这一点,马克思说得非常清楚:“由此可知,那些片面地根据强制流通用的纸币流通来研究货币流通现象的观察家为什么必定对货币流通的一切内在规律发生误解。实际上,这些规律在价值符号的流通中不仅颠倒了,并且消失了,因为,当纸币发行数量适当时,纸币完成的并不是它作为价值符号所特有的运动,而它特有的运动不是从商品形态变化直接产生的,而是由于它同金的正确比例遭到破坏产生的。”[1]

从这一点看,我虽不同意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但是他认为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只要管好印刷机,或拧紧纸币的水龙头,就不会有物价上涨或通货膨胀,对此,我是很同意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