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评《澄清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评《澄清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论坛上有一篇文章《澄清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试图总结我国80年代中期开始发生的物价上涨问题。我研读之后,感到这五个因素中,只有A是产生严密意义上的通货膨胀的原因,它使单位纸币价值下降,从而使所有商品价格和劳务费用上涨。此外还有一个增长的个人收入问题。并“最终导致通货膨胀由发达地区向相对落后地区传递”。

4.评《澄清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论坛上有一篇文章《澄清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试图总结我国80年代中期开始发生的物价上涨问题。该文虽含区别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之意,但进行论述时,还是将这两者等同使用的。该文认为:“在我国现有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下,经济的高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引发高通胀的可能性或必然性。”[17]该文认为有五个相联系的因素(顺序改为由引者安排——引者):A.高货币增长,或货币超量发行,即纸币增加的比率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增加的比率(假设纸币的流通速度不变——引者),引起通货膨胀,而它又是经济高增长得以启动和维持的必要条件;B.总体效益较低,产出同样的国内总产值需要比他国付出更多的投入,效益还有下降的趋势,产出与现在同样的国内总产值(应为总产量——引者),就需要有比过去更多的投入,高投入难以得到满足时,便转化为总价格水平的提高(这句原话不好懂,下面再解释——引者);C.高增长往往引发或伴随个人收入的更快增长,这可能对市场造成冲击,特别是在短缺的情况下,即使供求基本平衡,它也会对市场物价产生压力;D.高增长使瓶颈产业产品,即基础工业的紧缺产品价格上涨,导致所有产品价格上涨;E.高增长使地区经济差距扩大,落后地区的价格较低产品流入产品价格较高的发达地区,使物价上涨。

我研读之后,感到这五个因素中,只有A是产生严密意义上的通货膨胀的原因,它使单位纸币价值下降,从而使所有商品价格和劳务费用上涨。在这里,纸币超量发行是因,价格和费用上涨是果;B是产生直接反映价值的价格上涨的原因,在价格反映价值的限度内,它与纸币的超量发行无关,即与通货膨胀无关;其他三个因素,一旦离开A,即离开纸币超量发行,也就是说,只要把纸币发行的水龙头拧紧,就根本不能说明物价为何上涨。

该文说:要在我国现行经济体制下,这几个因素才能发生作用。这现行的经济体制不知指的是什么,如果说的是指当时的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因而两种体制都存在的话,那么,计划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计划价格,从一定时期看,由于是固定的,不会上涨,在调整期,有的可能提高,与此相应,有的就要降低,因为计划经济体制制定计划价格的原则,应是总价格等于总价值。对于这一点,长期主管苏联计划经济的著名经济学家沃兹涅辛斯基说得很清楚:“每种单个商品的价格和价值是不相符合的,而且不能相符合,但是……在一定时期生产的全部商品的价格总和,不能不同这些商品的生产费用相等,即不能不同全部社会劳动量相等。”[18]这样,一高一低,在此范围内,物价水平不变。如果说,我国没有遵守这一原则,那么,属于提价的那部分商品的总价格,是要吸收更多的纸币的,但是,这是在计划范围之内的,与此相应的纸币供应量增加,是根据提价的需要而定的,也是在计划范围内的,这就谈不上超量供应纸币了。这条理由一旦不能成立,其余所有的价格上涨,就只能以超量供应纸币来说明了。下面我逐个来谈。

关于C,高增长带来的较高的收入,能使物价上涨吗?不能。较高的收入就等于工资提高,它对某些商品的需求增加,这些商品就吸收了较多的货币,其他商品吸收的货币就减少了,其价格就要降低,物价水平还是不变。即使在市场短缺的条件下,也是这样。这一点前面已经谈过多次了。但是该文作者还有另一条理由:“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不合理,食品等短期消费比重过大”,这样,“过多和过快增长的个人收入对应过分狭窄的居民消费领域,而且这些消费的需求弹性甚小,价格涨得再高也得购买和消费。”[19]但是,这里的道理还是这些商品的价格提高了,吸收的货币多了,其他的商品能吸收的货币就减少了,其价格就要下降。此外还有一个增长的个人收入问题。它的真实含义是:“工资增长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引起消费需求增加,一方面加大工资成本,有可能在两方面同时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20]工资增长不能提高物价水平,上面已经谈过。工资提高,成本是会提高的。但是,工资提高就意味着利润减少,由工资构成的成本,再由这成本加上利润而构成的生产价格,这时到底发生怎样的变化:升高、降低,还是不变,这要取决于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和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21]但是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就是价值由劳动决定,工资的变动或利润的反变动,都不能使等于总价值的总价格发生变化。

关于D,由于经济增长,基础工业落后,因供求矛盾,使瓶颈工业产品价格提高,能使价格水平提高吗?不能。理由还是一样。只要拧紧纸币的水龙头,这些产品吸收的货币多了,其他的产品吸收的货币就少了,其价格就要降低,物价水平不变。

关于E,落后地区价格较低的商品流入格较高的发达地区,使物价水平提高,这也是不可能的。运用前面说过的道理,就可以回答问题。但是,该文作者还有另一条理由:“一般说来,发达地区物价水平较高,价格调整和改革的步伐比较快,一些价格开放的时间也比较早,同时地方财政实力比较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比较高,结果是,发达地区的高物价吸引相对落后地区的物资向发达地区流动……(落后地区)被迫染上物价上涨之疾。”并“最终导致通货膨胀(或物价上涨)由发达地区向相对落后地区传递”。[22]这里说的价格调整和改革以及价格开放,应该剔除,因为它们指的是将计划价格调整到符合价值,因此,由此而增加的纸币量就不是通货膨胀。这个因素予以剔除后,落后地区的物资流向发达地区,就只能逐渐将全国的物价由一高一低到拉平(运费和损耗不加在内),这个水平不会比以前的平均水平高。

最后,回过头来谈一谈B,所谓“高投入难以得到满足时,便转化为总价格水平的提高”,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我琢磨了很久,看不懂。因为当中似乎缺少某一前提,便得出结论。后来细细一想,才觉得它很可能说的是凯恩斯的这一理论:当不自愿失业消灭(自愿失业仍存在)时,由于缺乏这一生产要素,生产就不能再增加,此时再增加货币供应量,它便全部用来增加物价了。如果我的理解不错,并且这也适合我国国情,那么,我就认为,既然已经达到充分就业之境,生产不能再增加,就不应再增加货币供应量,如果增加,就是纸币超量发行,那么,就是A点所说的情况了,B就不能单独成立。

总之,该文只有A点,即纸币超量发行,通货膨胀,导致纸币贬值,即价格标准降低,才是我国物价普遍上涨的原因。经济效益降低,即一个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下降,商品的价值增大,以及以前没有按照总价格等于总价值的原则制定计划价格,现在才将低于价值的计划价格调整到符合价值的程度,这些都需要增加纸币的供应量,但这不是通货膨胀,由此形成的新的价格是等于其价值的,如果说这也是物价上涨,那么,这就是另一种意义的上涨,不是由通货膨胀造成的。该文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区别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结果却无意中将两者混淆了。

【注释】

[1]《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年版,第235页。

[2]甲项见《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年版,第31页;乙项见《国际经济和社会统计提要》,中国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年版,第293页。

[3]参见程万泉:《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平抑物价的对策》,《人民日报》1988年4月8日。

[4]参见程万泉:《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平抑物价的对策》,《人民日报》1988年4月8日。

[5]《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年版,第236页。

[6] 参见程万泉:《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平抑物价的对策》,《人民日报》1988年4月8日。

[7] 程万泉:《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平抑物价的对策》,《人民日报》1988年4月8日。

[8] 程万泉:《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平抑物价的对策》,《人民日报》1988年4月8日。

[9] 程万泉:《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平抑物价的对策》,《人民日报》1988年4月8日。

[10]程万泉:《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平抑物价的对策》,《人民日报》1988年4月8日。

[11]程万泉:《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平抑物价的对策》,《人民日报》1988年4月8日。

[12]程万泉:《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平抑物价的对策》,《人民日报》1988年4月8日。

[13]纪玉山:《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几个问题》,《当代经济研究》1994年第5期。

[14]纪玉山:《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几个问题》,《当代经济研究》1994年第5期。

[15]薛暮桥:《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光明日报》1988年6月30日。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11页。

[17]韩文秀、赵红蕾:《澄清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5年第4期。

[18]国际共运史研究室编译:《沃兹涅辛斯基经济论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18页。

[19]韩文秀、赵红蕾:《澄清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5年第4期。

[20]韩文秀、赵红蕾:《澄清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5年第4期。

[21]参见《资本论》第3卷第十一章“工资的一般变动对生产价格的影响”。

[22]韩文秀、赵红蕾:《澄清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5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