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际结算教材的流派及本书的特点
虽然国内现有国际结算教材都未明确阐述国际结算课程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异同,但从教材内容上看,仍可将现有国际结算教材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鲜明的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实务特色的教材,此类教材以苏宗祥教授所著各个版本的国际结算教材为代表。另一类教材对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的阐述与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的内容没有显著差异,没有突出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实务的特点。
在继承和吸收已有教材主体内容的基础上,本书进行了如下拓展和创新:
1. 在课程内容的阐述中,尽量揭示重要知识点的逻辑规律,包括:
(1)阐述国际结算票据、国际贸易结算的商业单据、往来银行和国际支付系统与国际结算方式之间的逻辑关系。
(2)通过图解,使票据的产生和演变与相应过程中票据功能的形成有机地融合起来。
(3)揭示原始票据汇票的三个演变内容:其一,基本当事人的特定化;其二,票据性质的改变;其三,票据目的的改变。
结算工具的演变主要是为了克服使用金银结算在空间、时间和介质上的障碍。
(4)揭示原始结算方式的四个演变路径:其一,从付款与交单互不制约演变为付款与交单相互制约;其二,付款人的信用基础从商业信用演变为银行信用;其三,从单纯的结算方式演变为结算方式与融资方式相结合;其四,从适用于必然事件的结算方式演变为适用于或然事件的结算方式。
结算方式的演变,首先是为了逐渐降低卖方不能收回货款的风险,其次是为了能够向买方提供融资。
2. 基于笔者多年讲授国际结算课程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体会,强调国际结算课程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差异性。
3. 在教材的编写形式上,引入Q&A(提问与回答)模块。本书的Q&A,集成和凝炼了笔者2000年以来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授课中教、学双方的提问与回答。在教材中采用Q&A模块,改变了国内传统教材编写常用的平铺直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学与问”的课堂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