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村民间金融对我国非国有经济的融资支持
一、非国有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体制外产出获得持续增长是中国渐进改革得以成功推进的一个重要因素(8),而体制外产出持续增长获得的融资支持主要是来自于民间金融,在这种内生于非国有经济部门的融资方式的帮助下,非国有经济成为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第一,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使大量社会闲散资本得以迅速集中而转变为投资资本,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非国有经济部门中众多的中小企业在建立和成长过程中较少获得来自于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而主要是由各方投资主体出资或是由个人联合出资形成资本来源。但由于这类企业机制上的灵活性,能够吸收利用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闲散资本,正确地引导了社会闲散资金的流向,而一旦这些社会闲散资本被集中起来转变为投资资本后,则发挥出了巨大的潜能,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第二,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解决了我国大部分非农业人口的就业问题,大大缓解了社会失业压力。非国有经济部门的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发展壮大,为城乡流动人员提供了一部分赚取额外收入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解决了绝大部分非农业人口的就业问题。1998年年底,非国有企业就业人数占城乡总就业人数的87.53%,到2005年年底,这一数据就已经达到91.78%。近几年非国有经济更是在吸纳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及安置新增就业人口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无疑将增加社会的稳定因素,为我国各项改革事业的顺利进行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第三,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长久以来,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而一些传统工业的生产能力却处于过剩状态,其产品在市场上长期供过于求。较之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50%与60%的水平,我国这个比重一直较低。1990年我国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1.43%,到1999年这个比重也只徘徊在33%左右。这个水平甚至低于相当大一部分发展中国家。而非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正积极改变着这一不合理的局面,使我国的产业结构逐步向着协调的方向演化。研究表明,仅以私营企业为例,截至2000年年底,全国私营企业中,第一产业为3.96万户,第二产业为69.47万户,第三产业占绝对主导地位,共有102.74万户,比1999年同期增长30.14%,占其注册资本总额的61.26%;投资者人数230.67万人,从业人员839.11万人,分别比1999年同期增长24.36%和17.1%,分别占其总数的58.35%和41.72%(9)。
二、农村民间金融对我国非国有经济的融资支持
大量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在农村信贷市场,民间金融相对于正规金融具有效率优势,民间金融对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已成为非国有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非国有经济逐渐替代体制内国有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其蓬勃发展需要融资方面的支持。但与此同时,由于国有金融机构对于民营经济的金融体制壁垒以及小规模融资需求要支付额外的信用评估与监督成本等原因,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制度一直处于供给效率不足的状态。正规金融安排不能满足非国有经济的资金需求,所有制歧视和信贷配给加重了非国有企业的融资困境。从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来看,国家对直接融资的各项指标和“优先化产业政策”都是中小企业不能企及的高度,虽然2004年5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开辟了意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中小企业板,但其融资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加之受制于整个股市改革的兴衰沉浮,前景也并不乐观。从间接融资的银行体系来看,在全部银行信贷资产中,非国有经济使用的比率不到30%,而其中巨大的供给缺口一直由民间金融补足,这就有力地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民间金融已经由小变大、从剩余资本发展成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并且已经成为非国有经济的重要资金来源。
第二,缓解农村金融资源的极度匮乏。在农村领域,民间金融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一般说来,正规金融出于成本低、利润最大化和其他因素的考虑,一般将金融网络设置于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和信息便利的地方,远离经济欠发达、地域偏僻的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
在我国,农村原本就是正规金融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尽管在农村已初步形成以农村信用社为基础,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正规金融体系。但这些官方正规金融机构的存在,并没有使正规金融供给有所增加,其功能定位于服从国家的金融控制,从农村抽取货币剩余转移给城市工业,农村成为资金的净流出地区。且从2001年开始,资金净流出呈递增趋势。伴随着四大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农村地区的许多经营网点被撤销,正规金融资源更加稀少,金融资源供给明显不足。同时,农业、农民、农村因其所处的弱势地位,往往更加需要金融支持,导致供需上的极度不均衡。民间金融在农村的蓬勃发展,缓解了农村金融资源供需上的矛盾,缩小了城乡之间在金融资源占有上的差距,推动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对2万多农户的连续跟踪调查资料,1985—2003年每年农户借贷资金中约70%以上来源于民间金融。而我国东部地区农村的快速发展,民间金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对农村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的另一例证,就是自我国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在正规金融供给没有实现较大增长的前提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
以上通过分析非国有经济对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民间金融对非国有经济的融资支持,间接地说明了农村民间金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下面将从农村民间金融对社会融资活动的影响角度出发,用实证分析方法检验农村民间金融与我国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