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美元霸权基础
战争,奇迹般地将老牌帝国主义——英国推向了衰落的边缘,而同时又将美国推到了历史前台。美国人深知战争是改变历史格局的绝佳机会,必须利用这一难得的机会适时地向英镑、法郎提出直接的挑战,以换取美国最大最长久的利益。聪明的美国人,尤其是他们的领导者及精英们总能在最恰当的时刻及时把握历史提供的难得机遇,他们懂得唯有当美元获得全球金融霸权后,才能真正使美国一劳永逸地永久分享全球经济发展成果并持久巩固自身的强势地位。由此,1944年,“二战”结束前,美英为确立战后国际经济新格局而召开了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会议。
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的起因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二战”以前,国际货币市场主要分为三大区域:美元区、英镑区和法郎区。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尽快从严重的经济衰退与萧条中恢复生气,美元、英镑和法郎等主要货币为刺激本国经济与贸易,在重商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驱使下,各国政府多采取货币贬值措施,以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对外汇的控制也十分严格。“罗斯福新政”时的美国,一年中最大货币贬值幅度竟超过50%。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却导致了所谓“囚徒困境”出现了:为了规避汇率风险,国际贸易日益被限制在本币货币区内,贬值大战不仅没能带来出口的繁荣,反倒让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家有机可乘,结果货币投机又加剧了汇兑风险,对贸易更加不利。这一“困境”最终被“二战”的炮火与硝烟所打破,战争使英镑与法郎受到直接冲击,而美元的贸易顺差却借战争需求迅速膨胀,稳居英镑与法郎之上。此时美元已无继续“贬值”的必要,相反却因源源不断流入的黄金而显得更加坚挺。至此,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客观条件随着战争的演变而渐趋成熟。
“布雷顿森林会议”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适时召开的,会议的核心是要建立一个战后世界货币稳定机制,使各国货币可以根据稳定的和可预测的兑换率相互兑换。而其最终确立的是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及以此为基础的国际自由贸易体系。为实现这一最终目标,美国早在“二战”初期就精心策划与设计了“美元”借战争崛起的规划。
1941年3月11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租借法案》,明里是为了帮助反法西斯国家的抵抗运动,但是在真正与他国签署“租借协定”时则要求被援助国向美国提供最优惠的贸易条件。1942年2月23日,美国与英国正式签订英国的《租借协定》。其中的第7款就明文规定:“为回报美国根据1941年3月11日国会法案所提供的援助,英国政府最终向美国提供确定的优惠条件。这些项目及条件不应由此增加两国间的贸易负担,而应促进两国间彼此有益的经济关系,并改善全世界的经济关系。为达此效果,它们必须包括为美英两国的一致行动作准备,对所有其他愿意加入的国家开放,以适当的、满足所有人民自由富足为物质基础的方式,引导扩大国际和国内的生产、就业、交换和消费,在国际贸易中消除一切形式的歧视待遇,减少关税和其他的贸易障碍。”美英签订“协定”后,苏联、中国等共38个国家先后与美国签订了同样的协定,也都无一例外地承担了第7款的按无歧视待遇原则开放国内市场、实行多边自由贸易的条约义务。
就在美国国会通过《租界法案》后半年,即1941年8月,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上举行了大西洋会议,8月13日签署了著名的《大西洋宪章》。《宪章》十分清晰地表明了美国支持欧洲反法西斯战争、构建世界和平新秩序的态度与决心。《宪章》全文共八条,其中第四、五条分别为“第四,他们要在尊重他们现有的义务下,努力促使所有国家,不分大小,战胜者或战败者,都有机会在同等条件下,为了实现它们经济的繁荣,参加世界贸易和获得世界的原料”,“第五,他们希望促成所有国家在经济领域内最充分的合作,以促进所有国家的劳动水平、经济进步和社会保障”。仅仅在美英签署《大西洋宪章》1个月后的9月15日,又在伦敦召开了盟国会议,参会的14个国家表示同意《大西洋宪章》提出的“共同原则”,由此,该“宪章”最终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共同出发点。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美国华盛顿正式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并宣布:“在此签字的各国政府,基于赞成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于1941年8月14日在以《大西洋宪章》所载共同宣言中宣布的共同目标和原则;基于确信要取得战争的彻底胜利,就必须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且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和其他地方维护人权和公正;基于确信他们现在从事的是反对欲征服世界的野蛮、残忍的暴力的共同斗争。”
由此可见,“二战”爆发后,美国在正式参战前就已开始规划和设计未来世界政治、经济的战略格局。无论是《租借法案》还是《大西洋宪章》都为其干预世界事务尤其是欧洲事务作好了准备。实际上,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美国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之前,美国通过声援与支持欧洲反法西斯国家早已作好了参战的各项准备工作。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与英国在1944年“二战”即将结束前能够有条不紊地在华盛顿山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
1944年初,残酷的“二战”开始进入最后的“收官”阶段。纳粹德国军队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利开始在东线全线溃退,苏联红军不仅收复了沦陷区而且将反攻矛头直接指向了德军本部——柏林。这时美、英或许出于对战后欧洲局势的担忧决定迅速开辟“第二战场”。6月6日凌晨,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战役打响,7月25日以美、英为主的盟军开始转入陆上进攻,8月25日占领巴黎及塞纳河沿线。至此,“二战”大局已定,纳粹德国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了。
美国人是机敏的,尤其是其战时的领袖们更具战略眼光,在欧洲战局已发生逆转的背景下,美国及时开辟了“第二战场”,以争夺战后欧洲的“战略高地”。而在诺曼底登陆战役初战告捷之时,美国又利用机会及时布局制定战后世界经济“版图”。
1944年7月1日至22日,在美国新罕纳尔布什州风景优美的布雷顿森林郡的华盛顿山大旅社却云集了来自44个国家的730位名人政要,众多要人济济一堂只为参加“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即后来被人们所惯称的“布雷顿森林会议”。此次会议的核心内容是要建立一个战后世界货币稳定机制,使各国货币可以根据稳定的和可预测的兑换率相互兑换。因为,战前各国为尽快摆脱经济危机,扩大贸易量,多采取贬值本国货币以压低生产成本提高本国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方式,从而导致国际货币市场十分混乱。正是鉴于这一记忆犹新的往事,美、英牵头召开了此次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以寻求各国间汇率的稳定。
在众多参会者中有两位最引人注目,一位是英国代表团团长、对现代政府经济政策影响最大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另一位是美国财政部经济学家哈里·德克斯特·怀特。这两位之所以引起关注,主要是此次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主要是围绕他们各自提出的方案展开的。此外从美国派出的参会阵容也可窥见这次会议对战后美国核心地位的重要性,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美联储的主席艾考斯、参议员托比、经济学家怀特,美国当政的财经主管几乎全部出席。
英国人重视“布雷顿森林会议”显然是为维持其战前大英帝国的传统霸主地位。虽然他们清楚地知道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磨难与消耗后,自己早已今非昔比。但为保持其最后的“辉煌”地位,防止美国利用债主身份独霸世界经济领导权,英国仍派出了以凯恩斯为首的谈判队伍,并提出了一个“国际货币清算同盟计划”,该计划建议成立一个清算联盟,由债权国和债务国共同负担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即由这个机构发行300亿美元价值的货币(超主权货币)无偿提供给各成员国,进行国际贸易结算。这种国际货币名为“班克尔”(bancor),它以固定比例直接与黄金挂钩。概言之,就是英国希望建立一个由英、美共同主导的“世界中央银行”,它与各国央行的关系,如同本国央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一样。十分明显,英国已意识到自己在战争中负债累累,国力大大削弱,英镑地位也日见式微,但出于自身战略地位的考虑,英国仍提出了这个“防守型的计划”,意在战后即将建立的国际金融体系里继续保持其应有的份额和利益。
而美国则另有企图,战争中的《租界法案》及《大西洋宪章》以及后来的《联合国宪章》,在美国人眼中都只为一个目的:确立美国在世界的领导地位——美国霸权。因此,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怀特携带着另一份与凯恩斯全然不同的“计划书”:《联合国稳定基金与同盟国家的复兴开发银行计划草案》。被称为“怀特计划”的总体指导思想是:根据各国的经济实力决定其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中的相应地位,各成员国的权利与义务相等,基本方式是采取存款原则。该计划主要内容包括:首先设立一个资金总额为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稳定基金,由各成员国以黄金、本国货币和政府债券认缴,认缴份额取决于各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民收入和国际收支差额的变化等因素,根据各国认缴份额决定各国相应的投票权;基金组织设立后,以其所发行的国际货币“尤尼塔”(unita)作为计量单位,1“尤尼塔”的含金量为137格令(grain),相当于10美元,“尤尼塔”既可兑换黄金,又可在成员国之间相互转移;基金组织成员国必须在“尤尼塔”成立后确定本国货币与“尤尼塔”之间的法定平价,平价确定后,非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得任意变动;基金组织的任务主要是稳定汇率,帮助成员国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维持国际货币秩序。成员国为应付临时性国际收支逆差,可以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申请购买不超过其认缴份额的所需外币;基金组织也可对成员国提供短期信贷,以助其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显然,至“二战”结束时,美国已是世界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国家。它生产的工业制成品已占世界一半,对外贸易量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以上,黄金储备已占世界黄金储备的59%。同时,美国还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因此,不难看出“怀特计划”之所以强调以“经济实力”决定“投票权”,旨在建立一个任由美国操控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而确立美国对“二战”后国际金融货币和贸易的领导权,而稳定各国货币间汇率的目的则又是为实现全球自由贸易创造条件。
不言而喻,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主要争论来自英国的“凯恩斯计划”与美国的“怀特计划”之间的分歧,其争论的焦点则集中在“汇率问题”上,即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则下,一个国家是否能够对自己的货币实行贬值,以使本国工业在国外市场取得竞争优势。英国在会议中坚持认为弹性汇率制是源于历史的经验,美国人怀特则列举20世纪30年代各国在贸易保护主义驱使下,为争夺市场,竞相降低汇率,放弃金本位,从而导致各国货币无节制地“贬值”的历史事实,而坚持“汇率的稳定性”。根据美国的“怀特计划”,为保持各国间汇率的稳定,必须建立一个具有权威国际金融组织,以实施对随意贬值本国货币的行为进行干预。而要建立这样稳定的机制,就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基本问题:一是各国在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权限即所占的份额问题;二是实行弹性汇率制还是相对稳定的汇率波动即实行何种类型的汇率问题;三是探讨在保持汇率稳定前提下实现贸易平衡问题。显然,这些问题大多是直接针对30年代经济危机中各国混乱的货币政策的,更是为了防止30年代因各国竞相贬值货币而导致国际贸易崩溃的历史不再重演而提出的。
最终,英国作出了预想中的巨大让步,美国的方案被会议大多数代表基本采纳。当然英国的让步、美国的胜利绝非仅仅是谈判桌上具体方案孰优孰劣的争执,其背后的实质是英美两国实力的比拼。就“二战”后的形势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的确是有其客观原因的。首先是国际经济环境急需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货币秩序。因为,两次世界大战和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得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极度混乱和动荡,国际贸易、货币金融以及国际经济合作发生了困难。战后世界各国为了尽快恢复和发展经济,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稳定的、有效运行的国际货币秩序,为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其次是美国凭借综合政治经济实力已取得国际金融领域的主导权。两次世界大战使得远离战争中心的美国获得了发展契机,成为战争军需和战后恢复的唯一的商品、资金供应国。显然,“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的战略格局。美国在战争中以其雄厚的实力超然于各参战国,致使美元地位迅速上升,如上所述,当时美国的生产能力及其黄金储备量,使美元几乎成为能与黄金并驾齐驱的“硬通货”。而英国经“二战”破坏,至1945年英国的民用消费品生产仅是1939年生产水平的一半,出口额不到战前水平的1/3,国外资产损失达40亿美元以上,外债高达12亿美元,黄金储备只剩下100万美元。可见,是国家综合实力最终决定了谈判的结果。美元崛起的既成事实,设计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时,谁都不能视而不见。为此,经过艰苦的谈判与交锋,“凯恩斯计划”与“怀特计划”达成了妥协。“布雷顿森林会议”最终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蓝本、以“凯恩斯计划”为补充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制定的运行机制为:一、本位机制。规定美元黄金官价(1美元等于0.888671克黄金),参加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可按照官价将持有美元向美国政府兑换黄金;参加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以美元的含金量为平价确定兑换率或者直接规定比价。二、汇率安排机制。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安排机制”,各参加国货币按比价直接盯住美元,评价汇率一经确定不能随意更改,汇率波动上下限各为1%,各国货币当局有义务维持波动界限;参加国汇率变动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一安排和监督,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不平衡时,可要求变更汇率,幅度在10%内的自行调整,幅度超过10%的需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三、货币储备机制。以黄金为基础的美元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美国保证提供用于国际储备和国际支付的美元,保证各国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特别提款权补充黄金、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储备。四、国际支付调节机制。参加国发生暂时性支付危机时可按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以贷款方式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款,以平衡其国际收支;每年借款不得超过其份额的25%,累计借款不得超过125%。五、国际协调机制。建立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向流动性出现困难的国家提供帮助,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世界银行则提供长期信贷来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应当说,1944年在美国华盛顿山召开的短短20天的会议成就是巨大的,会议所产生的结果——“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性的金融货币体制协议)几乎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经济,根本改变了此后50余年世界经济的基本走向,而且其影响直至今日仍挥之不去。然而,同时也应看到,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基础货币的国际金融体系,因此,这一制度赋予了美元等同于黄金的独特优势,事实上授予了美元霸权地位,当然这也为日后美元危机进而导致全球危机埋下了伏笔,而真正的美元霸权则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解体后才建立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