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热钱暗流滚滚
虽然,中国尚未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外汇自由进出受到控制,但开放的市场,多渠道的出入,让资金的自由流动变得畅顺,加上中国热土中的经济热潮,吸引更多的资金通过不同渠道蜂拥进入,成为世界性的疯狂。
由于人民币利息高于美元,而市场不断预期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存款的回报因而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为赚取差价,近年来,不断有热钱纷纷涌入中国市场。2008年中,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专家张明在社科院网站上发表论文,指仅2005年到2007年,这三年内流入中国市场的美元高达8211亿。大量的热钱使得中国利率调整和汇率变动等决策陷于两难。2008年7月2日晚,外汇管理局等三部门联合颁布实施《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要展开一场热钱狙击战。
热钱,也称流资,是指为寻求短期回报而热炒的流动资金。这些资金流动速度极快,一旦投资者(通常是机构投资者)寻求到短线投资机会,就调动热钱涌入,而一旦获得预期盈利或者发现投资机会已经过去,投资者会迅速将这些资本尽快撤出。
热钱的形成,是由于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国际性投资基金快速扩张等原因。很多资金充裕国家的基金除了做中长线投资外,还保留部分流动资金寻找短期投资的机会,以寻求高回报。再加上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旦有了好的投资机会,全球的投资者都会发现,蜂拥而入,大量的流动资本就会进入当地市场。这些资本有时可达百亿元,一旦资金蜂拥而入,又快速撤走,会对投资当地市场的汇率、利率产生很大影响。
事实上,中国经济发展不断走上升轨,海外投资蜂拥而入,热钱也随之进入,但热钱大量流入中国还是从市场期待人民币升值开始。2005年7月,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就在一份报告中宣称,亚洲境内共积聚着7000亿美元的热钱,而其中一半以上在中国境内,并警告说,这些热钱将成为中国经济潜在的风险。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谢国忠表示,中国国内的热钱高达3000亿美元左右。谢国忠指出,他定义热钱,主要看外汇储备的增加和贸易顺差的关系。从历史上看,这两者之间是同步的,但是现在却有了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就反映了热钱。
这些涌入的热钱主要是预期亚洲的资产升值,而其中最主要的预期是人民币的升值。谢国忠认为亚洲热钱总量约为7000亿美元,其中50%在人民币,另外25%在日元,其余则投资于亚洲其他货币。
而这部分资金的来源也不尽相同,既有外来资金,也有来自中国本国公民和企业的行为。谢国忠指出:“现在不少中国内地企业加紧把美金存款变成人民币,应该看到,这部分也是热钱来源。企业的美元资产对企业来说有分散市场风险的作用,现在却一面倒,这意味着人民币未来升值的空间丰富。总的来说,我估计类似这样的‘热钱’占3000亿美元的一半左右。”“此外,其他大陆的公司和家庭把原来美元的存款转为人民币,因为估计到人民币要升值,这也是热钱。而台湾商人通过FDI(外商直接投资)等途径把美元转为人民币,这部分资金占热钱的份额也相当大,有1/3左右。”
一些经济学家对谢国忠这样的“热钱说”不以为然。报道指出,香港星展银行的经济学家、外汇分析师冯孝忠就表示,“中国并没有所谓的巨额热钱,热钱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经济学家定义的热钱,主要是指那些海外的短期外汇投机基金。
JP摩根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对谢国忠的热钱概念也表示异议:“我所认为的热钱概念主要是指那些随意快速进出的资金,一般主要指的是股市上的资金。如果进去的钱很长时间不出来,你就不能说它是热钱。”
龚方雄判断,尽管一些外国资金进入中国市场炒房地产,但这部分资金总量并不多。“一年最多不会超过50亿美元,而且很多是通过FDI进入的。例如通过购买厂家或是行业并购(其中包括了房地产资产)等。”而且,龚方雄认为,投入房地产的钱很多就是想长线投资,这种资金性质跟FDI几乎差不多了,因而也不能归为热钱。
虽然专家学者对中国热钱有不同的认识,但有关热钱的讨论在一段时间内不断升温,流入中国的热钱到底有多少众说纷纭。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外资猛增,不排除有热钱涌入。广东省社科院《境外资金异常流动研究》课题组组长、经济学教授黎友焕表示,经监测,2008年首季度热钱净流入量是自2002年以来最大的,热钱很可能抄底中国股市。
该年第一季度,中国外汇储备急增1539亿美元,而贸易顺差和FDI仅为688亿美元。按此资料粗略估算,该年度首季不可解释的资金流入达到约851亿美元。这一单季的不明原因资金数,甚至超过了以往一些年份的全年数字。
2008年首季度流入的热钱具有“一头大”的新特征,即流入的热钱比流出多。黎友焕说,2008年首季度的净流入量是自2002年以来最多的,比任何一年的任何一个季度都多,这一点值得关注。黎友焕正在研究2008年首季度热钱流动的情况,以及2008年热钱投资股市的新动态。他认为,2008年股市低迷与热钱有关。2007年,许多热钱投入股市,令股市推高至6000点,但在政府调整政策后,热钱一抽走,加速了股市的下挫。
随着一系列相关金融数据的公布,市场关于境外热钱进入中国的种种猜测进一步加剧。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虽然对于热钱涌入中国的规模和途径仍存争议,但毋庸置疑的是,快速进出的热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且正成为影响中国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以及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统计模型中,对热钱内涵的定义、估算时间、是否需要综合考虑汇率变动、储备投资收益等因素,都未得到统一。故而,业界的统计结论往往会有诸多版本,专家学者们根据自身的理解演绎,最后热钱的统计数字往往大相径庭。
几乎是在同期,另一份结论迥异的外汇储备测算资料亦已出炉。在人大学者刚刚公布的研究报告中,论及热钱规模在5000亿美元左右后不久,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的报告就指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热钱数额惊人,已高达1.75万亿美元。前者尚不及后者的一个零头,而1.75万亿美元居然达到中国2008年4月末的外汇储备规模。意味着从2003年到2008年第一季度,约有达1.2万亿美元的热钱涌入,而在此期间这一规模庞大的热钱已取得投资收益5000亿美元。
这两份数据对热钱规模的口径不一,令业界无所适从。而对于具体外汇储备的财务计量准则、来源分布和结构状况、外汇储备的投资盈利状况等等,中国的主管部门很少公布相关数据,外界更是无法准确获知,在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这始终是一个谜。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中国热钱究竟有多大规模,其流向将会如何也一直处于朦胧状态之下,更不用说热钱的具体流向是何方了。学界的共识是“中国存在大量海外热钱”,但是热钱究竟隐身何处却不得而知。
热钱进出的渠道或手法多种多样,但总体的方式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披着合法外衣从银行渠道进出。主要是以包括虚假或部分虚假的贸易、非贸易、外商投资、外债、单方面转移支付等项目项下资金以“合法”的方式来掩盖。
一些投资企业,形式多种多样,或以伪造虚假的合同、批文、提单和报关单进行虚假贸易,支付虚假的保费、咨询费、专利使用费和预收款等;或通过设立空壳公司、虚假注资、虚假并购和调整扩大“投注差”等资本投资形式进入中国;有的通过虚假的捐赠、境外投资利润汇回等方式进入中国;也有的通过提高出口报价等方式将部分需要转移的资金隐藏在正常的贸易中夹带进出。
有一家境外公司与广东境内关联外贸公司签订一项外贸合同,约定外方提前3个月付款。3个月之后,中方以货物生产出现某些特殊原因为由,要求外方谅解并同意延迟3个月交货。再过3个月之后,中方又以原材料上涨为由,要求外方提高购买价格。在中外双方协商2个月后,双方同意以中方支付外方预付款10%为代价中止贸易合同。
在这一纠纷中,两家公司利用国际贸易惯例,合伙将境外资金引入境内并成功滞留8个月,最终还将10%的投资收益免税汇出境外。
二、携带外币或人民币现钞出入境。这类情况发生在港澳台边境较普遍,金额也有大有小。往来中国港澳地区和进出境频繁的外籍人士或客商,通过多次多人携带现钞出入境是热钱进出常用的方法。
据调查,在毗邻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广东省,在数量众多的加工贸易型的中小型三资企业中,有些生意本来是以现金买卖,携带外币或人民币现钞出入境,或者通过境外汇入后再通过提取现钞借用他人结汇,是解决企业人民币需求常用的方法。美元或港币等外钞,可以很方便地在香港或内地口岸兑换成人民币。特别是美元持续贬值时期,采联系汇率的港币对人民币也持续贬值。港澳地区不少居民将港币资产兑换成人民币,并入境中国大陆,在内地开户存放在境内银行,以获取较高的利差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汇率收益;另一方面,中国内地居民出境游和到港澳地区自由行,也将大量人民币现钞带到了我国港澳地区和东南亚等国,而当地也接受人民币现钞,因为,他们有一定渠道将人民币现钞回流国内。
三、利用地下钱庄兑换人民币。地下钱庄历来是境内外洗钱和热钱进出的主要渠道之一。这些地下钱庄往往在境内外设立网点相互配合,通过贷记或借记国内外资金账户的方式为境内外的客户兑换转移所需资金,涉及的货币多种多样。
事实上,地下钱庄并不产生真实的资金跨境出入,地下钱庄交易单一简便,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使得正常的国际收支申报和银行交易渠道很难反映,所以,地下钱庄真实的交易规模难以掌握。
据深圳《晶报》报道,一个女老板和几个伙计,一年多时间就能够完成43亿元的交易金额,这种“营业能力”丝毫不比正规银行的一个支行逊色。然而他们是“地下钱庄”。央视《经济半小时》对深圳破获的这起特大地下钱庄非法买卖外汇案进行了详细报道,再次强调地下钱庄从事外汇买卖、跨境转款等非法经营活动,给国家金融安全带来的危害性。
这个“神通广大”的地下钱庄就是杜氏钱庄,老板姓杜,为一女性,被捕时44岁。警方发现,杜某是香港一家人民币兑换行的老板,藏在深圳市的这个地下钱庄,是杜某设在内地的一个办事处。
深圳市外汇管理局检查处办案人员说:“它是一个普通的住家户,就是里面有计算机、电话、传真机,一些交易的单据,计算机上贴着一些账户,还有一些银行的密钥。”
警方发现,杜某的这家地下钱庄非常隐蔽,钱庄的经营已有七八年之久,周围的居民对此毫无察觉,如果不是有线人举报,此次警方也难以发现。
深圳市外汇管理局检查处办案人员表示,从地下钱庄计算机里面打印出来的数据看,2006年仅深圳办事处(即这个地下钱庄)交易金额就达到了28亿,2007年前5个月交易金额还有15亿,加起来就是43亿元。据警方调查,杜某的钱庄平均每3分钟就可以完成一笔转账业务,而每一笔业务会按照1.5‰—2‰的标准收取手续费,以此计算,杜氏地下钱庄2006年至2007年5月期间手续费收入估计超过了千万元。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情况,外汇管理局和公安部门联合在2006年至2007年间就打掉地下钱庄100多个。
热钱寻找投机机会,往往考虑一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经济金融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因素。鉴于中国多年来政局稳定、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外贸顺差持续扩大和人民币面临持续升值压力,加上近年来西方主要国家采取了低利率政策,金融衍生产品和金融工具泛滥,使得国际金融市场中流动性过剩,跨境套利交易盛行。于是,寻找资金出路的大量热钱盯上了中国。
在中国加入WTO后,随着我国出口急速增长,中国与西方主要国家的贸易顺差和贸易摩擦不断扩大,美国、欧盟、日本等对华贸易大国不断向我国施压,指责我国操纵汇率、低价倾销,并把对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归因于中国的汇率政策,企图迫使中国人民币快速升值,以扭转贸易逆差局面。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热钱进入中国的速度明显加快,规模越来越大。
不过,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在《财经》杂志上撰文发表了不同看法。对于贸易顺差中的隐藏热钱占比达到60%以上的观点,王庆认为“经不住推敲”。对于FDI中的“热钱”成分,王庆也通过打比方的方式进行质疑:“如果外国投资者最初对一个项目投了100万美元,项目的成功运作每年带来净现金流20万美元。投资者决定把这20万美元用于再投资,而不是汇回本国。难道这20万美元成为‘热钱’了吗?”
但在美元持续贬值背景下,全球热钱正急于寻找出口,新兴市场成为热钱流入的目的地。人民币升值因素进一步加剧了游资套汇冲动,加快了热钱的进入速度。仅2008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超过4%,成为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最大单季。这样的诱惑,足以令众多投机者疯狂。
这是一场世纪豪赌,也是一场全球化的豪赌。赌股市,赌汇市,赌楼市,赌黄金,也赌石油、棉花、粮食……但归根结底,全球资本都在赌一个概念——中国崛起带来的庞大市场机会。中国的崛起可能是21世纪最重大、最受关注的国际性事件,也是最让国际投资者亢奋的话题。一个史无前例有着13亿人口的统一大市场,急速地迈向国际化和现代化,加之资金前所未有的充裕,中国成为他们再次施展资本魔力的绝佳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