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蚁的生活习性(一)

白蚁的生活习性(一)

时间:2023-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0年前,法国的昆虫学家雷斯佩斯,专心研究非常小的欧洲白蚁,是一种被认为是退化的白蚁。它们无害,且几乎毫无防备,是贫穷的白蚁,很可能是避光散白蚁的远亲。白蚁的才能是无止无尽的,它们会适应所有的状况。澳洲白蚁的巢最奇怪,沙维尔·肯特拍过几张澳洲白蚁巢的照片,刊登在他堂堂四开版《澳洲的科学家》里面。
白蚁的巢_白蚁的生活

第一章 白蚁的巢

里面蠕动着数百万的生命,从外面却看不出里面有生命的迹象。如同花岗岩的金字塔一样荒凉,不管日夜,都完全感觉不出那里正在进行任何异常的活动。

白蚁有1200种到1500种,较广为人知的是以下这些白蚁:

会制造大蚁冢的武卫大白蚁(Macrotermes bellicosus)、丛林须白蚁(Hospitaliteemes nemorosus)。

出现在欧洲的避光散白蚁(Reticulitermes lucifugus)、隐晦小白蚁(Microtermes incertus)、普通土白蚁(Odontotermes vulgaris)、家白蚁(Coptotermes)、婆罗洲家白蚁(Coptotermes bornensis)。

拥有针的军队Mangensis、鼻白蚁(Rhinotermes)、平扁白蚁(Termitogeton  planus)、细长异身蚁(Tenuis)、马来原针白蚁(Proaciculitermes malayanus)。

有时候会在地上生活,兵蚁会一边包围着运送物品的工蚁,一边在丛林里面,排成一列长队伍通过,少见的白蚁客居姬草白蚁(Microhodotermes viator)、长脚白蚁(Longipeditermes longipes)、具孔长颚白蚁(Foraminifer)、黄球白蚁(Globitermes sulphureus)。

狰狞的兵蚁,毅然攻击树木的杰斯家白蚁(Coptotermess gestroi)。

后面会谈到的,兵蚁会以一种非常独特的节奏,发出神秘打击音的黑鼻大白蚁(Macrotermes  carbonarius)、砖红土白蚁(Termes Lalericus)、躁白蚁(Lacessititermes lacessitus)、戴维土白蚁(Odontotermes dives)、吉福大白蚁[1]、透体长鼻白蚁(Schedorhinotermes translucens)、美观隆额白蚁(Speciosus)、温驯白蚁(Termes comis)、宽角白蚁(Termes laticornis)、短角白蚁(Termes brevicornis)、黑翅象白蚁(Nasutitermes fuscipennis)、黑翅歧颚白蚁(Havilanditermes atripennis)、圆翅象白蚁(Nasutitermes ovipennis)、循规象白蚁(Regularis)、隐尖额白蚁(Oriensubulitermes inanis)、宽额象白蚁(Nasutitermes latifrons)、细角躁白蚁(Filicornis)。

栖息在波罗洲的垢身躁白蚁(Lacessititermes sordidos)、劳工躁白蚁(Lacessititermes laborator)。

形状有如公山羊角的大颚,像翅膀般张开,跳跃距离20厘米到30厘米的歪白蚁属(Capritermes)、粗颚白蚁属(Zootermopsis)。

进化很慢的家白蚁属(Calotermes)。

除此之外,还有数百种类,不过,一一列举太枯燥了。

我想附带说的是,观察这种几乎不露面的昆虫习性,是最近才刚开始的,数据并不完整,许多方面都处于模糊不清的状况,而且,白蚁社会本来就充满了神秘。

事实上,白蚁栖息的地方,都是一些跟欧洲比起来,科学家极少的国度,而且,在美国人对白蚁产生兴趣以前,白蚁都不是实验室里的昆虫。

要像蜜蜂或蚂蚁那样,在巢里或玻璃瓶里面进行研究,几乎是不可能的。就连佛雷尔、珍纳(Ch.Janet)、拉伯克、巴斯曼、可尔尼兹这些优秀的蚂蚁学者,也没有机会研究白蚁。白蚁会进入昆虫学教室,一般来讲,就是为了去破坏教室,把教室吃光。

另一方面,挖掘白蚁的巢既不容易,也不舒服。覆盖着巢的圆屋顶是坚固的水泥,不用斧头砍,不用火药爆破,是没办法挖开的。

原住民常常会因为恐惧或迷信,而拒绝协助研究家。德比尔谈到他去刚果的旅行,为了防止数千只白蚁在一瞬间将研究者包裹住,并且咬着不放,研究者必须穿上皮衣,还必须把脸遮住。

即使这么辛苦,打开了白蚁的巢,也只能看到可怕的大混乱情景,绝对无法了解白蚁日常生活的秘密,而且,也绝对无法抵达深埋在地下数米处,最后的巢。

70年前,法国的昆虫学家雷斯佩斯,专心研究非常小的欧洲白蚁,是一种被认为是退化的白蚁。

这种白蚁呈半透明的白色,带着隐隐约约的琥珀色,很容易把它们跟蚂蚁混淆了。在西西里岛的卡达尼亚地区或波尔多附近的荒野,特别容易找到这种蚂蚁,它们以松树的老旧断枝为巢。

它们跟炎热国家的白蚁不同,很少闯进房子里面,危害人类的程度还不至于让人类要去消灭它们。

它们体长如小只的蚂蚁,看起来脆弱而衣衫褴褛,数量也很少。它们无害,且几乎毫无防备,是贫穷的白蚁,很可能是避光散白蚁(Reticulitermes lucifugus)的远亲。

总之,这种白蚁,只能大概告诉我们一些热带共和国的组织与习俗。

有一种白蚁,是生活在无数的坑道中,这些坑道一直延伸到根部的树干里面。还有一种白蚁,例如树居象白蚁(Termes arboreum),它们的巢会紧紧固定在树枝上。这种巢可以抵御强烈的台风,要拿到这种巢,唯一的办法就是拿锯子把树枝切下来。

但是,典型的大型白蚁巢,都是在地底下。它们的巢具有最奇幻,最令人惊奇的构造。

巢的构造,会因地区的不同而不同,即使在同一个地区,也会因为种属、土地条件、可能得到的物质,而有各种不同的变化。白蚁的才能是无止无尽的,它们会适应所有的状况。

澳洲白蚁的巢最奇怪,沙维尔·肯特拍过几张澳洲白蚁巢的照片,刊登在他堂堂四开版《澳洲的科学家》里面。有时候,巢是底部圆周约30步,高三四米,凹凹凸凸,单纯的白蚁冢。有时候,外观像巨大的泥土堆或像可怕的砂岩泡,好像碰到西伯利亚寒风,就会立刻凝固起来似的。

这又让人想到,因为太出名,而被许多参观者拿火把熏洞窟的悲哀巨大石笋。

也让人想起某种野生而孤独的蜜蜂,就像把这种蜜蜂储存蜂蜜的巢,扩大十万倍一样,是许多不定型的巢穴的堆积。

也会让人联想到堆栈混杂在一起的香菇、用线连接起来的海绵、经过风吹雨打后干掉的草或是一大捆的麦秆、诺曼底或皮卡地或法蓝德尔的麦堆。麦堆的形式跟房子的形式一样的清楚而稳定。

更值得注意的巢,是只有在澳洲才看得到的,被称为普苏尔(罗盘)、马聂吉可(磁铁)、梅里吉安(子午线)的白蚁巢。巢较宽的部分朝南,窄的部分朝北,巢的方向总是指着南北方,所以才会取这种名字。

昆虫学家对于这种巢奇妙的坐向,提出了各种假设,但是,还没得出一个确定的解释。这种巢有突出的针、如花开了似的尖塔群、各种支撑壁、突出而重叠的水泥层。

这种巢会让人联想到历经数世纪,受到侵蚀的大教堂,或是古斯塔夫多雷(Gustave Dore)描绘出的城堡废墟,或是雨果稀释了墨水渍或咖啡渣,描绘出的幽灵城堡。

比较保守形式的其他白蚁巢,看起来会像是很高的波形列柱。有的耸立高达6米,像是历经数千年的岁月淘洗、腐蚀、风化后的金字塔或石碑。

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奇怪的建筑物,是因为白蚁是从内侧开始建造房子的,不是像我们从外侧开始建造。它们的眼睛看不见,所以不知道自己建了什么。可是,就算眼睛看得见,也因为它们绝对不会到外面去,所以无法理解自己建好的东西吧!

它们只关心房子的内部,不关心外观。它们建造房子的方法,是从内部用摸索的方式建的(人类不会有任何一位工匠,会愿意冒这种危险吧)。

它们建造房子的方法,到现在还是个没有解开的神秘谜团。还没有人看过白蚁筑巢,在实验室中观察也很困难。因为白蚁会立刻用它们的水泥,覆盖住玻璃,为了配合需要,它们会用特别的液体让玻璃模糊不清。

请别忘了,白蚁毕竟是地底下的昆虫。它们会先钻进地底下,在地底挖掘,然后,一边挖土,一边配合聚落的需要,变化住所的高度与宽度。但是,在这个空间中,次要却必须完成的上层结构,就是白蚁冢。

但是,花了四年,仔细研究锡兰白蚁的普罗旺斯昆虫学家布尼恩,在他的研究报告中,我们可以想象这些白蚁的做法。

针对椰子树上的锡兰象白蚁(Nasutitermes ceylomicus,这是拥有针的兵蚁种类,关于针的部分,后面会再提到),布尼恩说:

“这种白蚁在土里面,或是椰子树根下,有时候,也会在原住民用来挤糖汁的吉丘尔椰子的根里面筑巢。

从根部到顶上的芽,借由沿着树干垂下来的灰色绳子,就可以知道这棵树有白蚁。大约如铅笔般粗细的绳子,变成小小的隧道,工蚁与兵蚁利用这条隧道,前往树顶有食物的地方,防止蚂蚁的骚扰。

固定好木屑与泥土,制造出来的锡兰象白蚁的绳子,对科学家而言,是很宝贵的研究材料。用刀子切开隧道的一部分,用放大镜去看,就可以观察它们的修补工程。

1909年12月19日,这种实验在西尼哥达的农园进行。

早上八点,天气晴朗,温度计指着25度。绳子位于东侧,承受日光直射。将绳子表面先刮开长1厘米的切口,立刻有10只兵蚁出现在切口处。

它们想要跟敌人作战,触角朝外,略微往前,排成圆形。

我离开那里15分钟,回来时,看到所有的白蚁已经回到坑道,专心修理毁坏的部分。

一排兵蚁,排好阵势在破口的地方。它们头露在外面,身体藏在里面。触角敏捷地动着,全力咬住裂开处边缘,用唾液使边缘湿润。

边缘的颜色比其他部分深,湿润的边缘已经可以看到周围,不久,一只白蚁走了过来,它似乎是工蚁中的一员。它用触角确认位置之后,突然改变方向,露出屁股,从直肠滴出黄褐色不透明液滴,滴在破损的地方。

没多久,另一只工蚁(也是从里面来的),口里衔着一粒沙子出现,这块小碎石被放在小水滴上面,事先决定好的位置。

工程以固定的形态重复着。一只工蚁检查破掉的地方,然后转身,滴出黄色液滴,接下来,会有另一只白蚁,拿着一颗沙子放在边缘。

这项交互进行的工程,我持续看了半个小时。有的白蚁也会拿小木屑来代替沙子。兵蚁的触角不断动着,看起来,它们的任务就是要保护工蚁,并且监督工程。

它们跟一开始一样,在破掉的地方排成一列,但是,工蚁一出现,它们就会挪出空位,好像在对工蚁下达指示,告诉它们东西该放在什么地方一样。

完全从内部进行的修补工程,持续了一个半小时。

兵蚁与工蚁比较起来,工蚁数量比较少,不过,它们的工作分配,是彼此都同意的。”

另一方面,艾叙利博士在某个热带植物园,有机会观察到雷氏土白蚁(Odontotermes redemanni)的做法,注意到它们的计划是非常明确的。

它们先使用烟囱,建好一个立脚的地方,然后,把空洞的部分全部填起来,以便把这个立脚处变成坚固的建筑物,全力把墙壁弄平,完成它们的巢。

在昆士兰、西澳、约克海湾,特别是阿尔巴尼山道附近,白蚁的巢会有一定的间隔,有的地方会对称排列,长达2000米。

这让人想到上一章谈到过,被麦秆堆覆盖的广大田园、乔沙法谷的墓石、被丢弃的陶器工厂、不列塔尼亚半岛地区,卡尔纳克的奇怪古代石柱数组。

从船上甲板看到这幅景象的旅行者,非常惊讶,甚至无法相信这是比蜜蜂还小的昆虫建造的。

事实上,比例上很不相称,令人难以相信一个是创造者,一个是被造物。白蚁的巢平均约有4米,可是,以人类的身高比例来做比喻,这就相当于600米到700米高的人类建筑物。人类以前不曾建造过这么高的建筑物。

在地球上的其他区域,也有白蚁巢密集地。但是,因为白蚁巢是很优秀的水泥,非常有用,特别是有的文明,会把白蚁巢当作建筑道路与建筑物的原料,因此,这些白蚁巢密集地已经渐渐消失了。

白蚁学会了面对所有动物时,需要的自我防卫法,可是,它们没有预料到今日的人类。

1835年,探险家欧兰在巴拉圭北部,发现了一座圆周约16000米的白蚁联邦,巢与巢之间的间隔,约只有五六米,非常密集。从远处看过去,看起来就像是排列着无数小建筑物的大都市一样,借用探险家的话,这是一幅令四周的风景显得格外浪漫的景象。

但是,最大的白蚁巢是在中非,特别是比利时领地刚果发现的,甚至高六米的巢也不少,有的高达七八米。

在孟波诺,类似丘陵的白蚁巢上盖了坟墓。

卡丹高地的伊利沙白大楼,可以俯瞰四周田园,那里有一条林荫大道,将白蚁巢分割开来,贯穿全市。这种巢的高度,比巢的正对面的小木屋,还高两倍。在建造沙加尼亚铁路的时候,还必须用火药爆破好几个比火车烟囱还高的白蚁丘。

在这个国家还可以看到,一些切开来看,有如两三层楼真正的房子似的,馒头形的白蚁巢,宽敞到人类都可以住进去了。

这些不朽的巢非常坚固,就算当地常常出现的龙卷风,把大树刮倒在这些巢上面,或是为了吃巢上方生长的草,许多大型动物常常在那里爬上爬下,这些巢还是纹丝不动。

白蚁巢的成分是泥土,或者应该说是一种水泥,这种泥土非常肥沃。这也是因为在建筑物内部,小心维持的湿气,所以,这些泥土充满水分,而且,还是经白蚁咬过,通过它们肠子内部形成的东西,所以才会肥沃。有时候,也会长出树木。奇妙的是,白蚁破坏一切它们遇到的东西,却又让树木生长,真是了不起。

这些巢的年龄多大呢?

要推算巢的年龄是很困难的。总之,这些巢的成长非常缓慢,一年中几乎没有变化。就像用最好最坚固的石头做出来的一样,随时都可以抵御住热带的豪雨。不断的小心修补,使巢可以维持良好状态。只要没有大灾害或疾病,不断重生的聚落,就没有结束的理由。因此,许多白蚁冢,应该都是很久远的以前建造的吧!

昆虫学家佛罗葛特调查过许多个巢,但是,却只找到一个已经被放弃,白蚁都死去的巢。

另一位科学家G.H.西尔认为,北昆士兰的巨颚白蚁属(Drepanotermes Silvestri)白蚁或罗伦斯钩颚白蚁[2]的巢,有百分之八十,都渐渐遭到一种Iridomyrmex sanguineus蚂蚁侵略,然后,就遭到永久占领了。

蚂蚁与白蚁之间,自古以来的战争,等后面再叙述吧!

我们跟着佛罗葛特,一起打开其中一个巢吧!

里面蠕动着数百万的生命,从外面却看不出里面有生命的迹象。如同花岗岩的金字塔一样荒凉,不管日夜,都完全感觉不出那里正在进行任何异常的活动。

就像我先前说过的,要探索白蚁的巢并不容易,在佛罗葛特之前,很少有科学家得到满意的结果。

著名昆虫学家西德尼改善方法,准备了比前人更好的工具。首先,他用锯子在中央的部位,从上面往下斜切下去。综合他与沙比吉的观察,可以大致清楚地描绘出白蚁巢的隔间。

圆屋顶是用咬碎的细粒状木头做成的,许多条通路从那里,呈放射线状延伸出去。圆屋顶的下面,有个圆形块状,那是位于巢的中央,距离地基有15至30厘米的地方。

这个块状的大小,会随巢的重要性而改变,但是,以人的比例来看,可就比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还要大、还要高了吧!用火去熏的话,会像纸一样卷起,是用很薄很柔软的木质薄层做成的。

英国的昆虫学家称此块状为“育儿室”,我们称之为“巢”,所以,相当于蜜蜂的蜂房。

那里通常会有数百万只如针头般小的幼虫。大概是为了换气吧!墙壁上有数千个小小的洞,那里温度明显比巢的其他部分高,白蚁似乎比我们还早知道中央暖气的优点。

当外面空气的温度比较低时,就更清楚巢内的高温。沙比吉曾提到,有一天,他突然打开中央的大通路,想要近一点看的时候,一股热气冲到脸上,令他差点窒息,不禁往后退,连眼镜的镜片都整个起雾了。

温差若超过16度,白蚁就会全部死掉。对白蚁来讲,这是攸关生死的问题,但是,它们如何保持固定的温度呢?

沙比吉利用热吸虹管来说明。也就是说,借由扩散到整个居住区的数百条通路,确保湿风与冷风的循环。热源不是来自太阳,大概是来自草或潮湿木屑的发酵。

蜜蜂也会调整整个巢的温度或各个部分的温度,它们的温度不超过华氏85度,冬天不会降到80度以下。稳定的温度是借由食物的燃烧与集体振动翅膀来保持。在蜜蜂精制的蜜房中,借由工蜂的营养摄取过剩,让温度提高到95度。

在“育儿室”的两端,有一些像沙子般白而细长的蛋,堆积成小山的形状。从那里通过走廊往前走,会出现好几个美丽的房间。再往下走,就会抵达白蚁蚁后的房间。

这个房间,以及与这个房间比邻的房间,都是用圆天花板覆盖。女王房间的地板完全没有起伏;拱形的低天花板,是类似时钟玻璃般的圆弧形。女王不能离开这个房间,但是,保护女王、照顾女王的工蚁与兵蚁,可以自由出入。

根据史密斯曼的计算,女王约是工蚁的两三倍大。

对已经进化的白蚁,特别是武卫大白蚁(Macrotermes bellicosus)或是那塔兰大白蚁(Natalensis),这个计算结果似乎是正确的。因为白蚁女王的大小,一般来讲,与部落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

普通的白蚁,根据沙比吉的调查,工蚁的体重如果是10毫克的话,女王就是12000毫克。相反的,进化慢的白蚁,例如家白蚁属(Calotermes),女王只比有翅白蚁略大而已。

女王的房间可以扩大,随着白蚁女王的腹部越来越大,房间也会不断扩大。国王会跟女王住在一起,可是,总是很害怕,躲在妻子大大的肚子下面,几乎看不见。后面会再度谈到女王夫妻的命运、不幸与特权。

通过大道,从这些房间来到地底下,会出现好几个用柱子撑住的大厅。隔间几乎不太有人了解,因为要调查这些大厅的结构,就必须用斧头或铁镐把巢破坏掉才行。我们能够知道的,是那里也跟女王房间四周一样,重叠着许多小房间,里面有隶属于各种成长阶段的幼虫或蛹。

越往下面,白蚁就越大,数量也会更增加。那里也有用咬碎的木头或切成切片的草,所堆建出来的仓库。那是整个聚落的粮食,而且,如果新鲜木头不足,粮食缺乏的时候,白蚁就会像童话故事那样,将建筑物的墙壁当成粮食的来源了。因为建筑物的墙壁,在白蚁的世界里面,是用优秀食品的排泄物建造出来的。

某一种白蚁,会用巢的上半部来培养特殊的菌。这种菌取代了下一章会谈到的原生动物,让老木头或甘草产生变化,担负着同化的责任。

在别的聚落里面,真正的墓地就建在巢的上方,关于这一点,可能是如以下的假设。

也就是说,有意外或疾病的时候,存活下来的白蚁,将无法在有效期限内消耗掉的许多尸体,堆在靠近巢的表面处,利用太阳的热度让尸体急速干燥。它们再把这些干燥物弄成粉保存下来,作为部落的年轻人的粮食。

巨颚白蚁(Drepanotermes silvestri)甚至拥有活的保存食品、活的会动的肉。当然,这些肉已经无法行动,不太适宜用“活着会动的肉”来形容了。

神秘的白蚁政府,基于我们看不透的理由,一旦认定蛹的数量超过需要的数量,为了避免浪费,会切掉过剩的蛹的脚,关进特别的房间,然后配合共同体的需要,把这些当作粮食。

巨颚大白蚁巢里,也可以看到卫生设备。它们把排泄物堆在小房间里面,固定起来,大概味道也会变好吧!

以上就是白蚁巢里面大概的格局。可是,白蚁巢有很多种。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动物会像白蚁那样,那么会创新,它们适应状况的能力,巧妙而柔软,超过人类。而且,我们在下面的叙述中,有好几次机会,可以确认白蚁的这种能力。

一般来讲,随着巢往上延伸,巨大的地下室就会往下沉。从地下室延伸出去的长坑道,呈放射线状延伸到很远,抵达到提供纤维素的树木、荆棘、草、房子……

因此,在锡兰岛、澳洲的周四岛或约克海湾各岛,都因为有长达数公里的白蚁地下道,有些地区已经成了完全不能居住的区域了。

在特兰斯瓦[3]或纳塔尔(Natal)那一带,都有白蚁挖的坑道。U.福拉曾在635平方米的狭窄地点,发现14到16个六种不同种类的白蚁巢。在卡丹高地,常常在一公顷地上,会发现一个6米高的巢。

白蚁与可以在地面上到处自由来去的蚂蚁不同,除了稍后会提到的有翅白蚁之外,都不能离开温度与湿度都很高,像坟墓般的黑暗之地。

简单地说,为了补给粮食,必须跨越无法预测的阻碍时,就要动员白蚁都市国家的工程师与工兵。它们使用的材料,是与粪便巧妙捏揉的木屑,建设坚固的地下道。

没有支柱的时候,这些地下道是管状的。可是,这些技术高超的白蚁们,会尽最大极限的努力,节省劳动力与原料,因此,不管多小的状况,它们都可以用惊人的巧妙技术加以利用。

它们扩大可以利用的龟裂,加以修正,互相连接、磨合。当地下道沿着外墙延伸的时候,有一半会做成管状。若是利用两个墙面的角,地下道通过那里的时候,就只单纯地用水泥覆盖住那里,形成通道。借由这种方式,可以节省三分之二的劳动力。

严格来讲,配合白蚁的身高,可以挖掘出来的坑道中,到处都设置了类似人类世界中,在狭窄山道里可以看到的会车处。因此,背负着粮食的挑夫,可以毫无困难地擦身而过。就像史密斯曼发现到的一样,当来来往往非常频繁的时候,坑道就会分成去与回两边。

在离开地下室之前,希望读者们注意,充满许多不可思议与神秘的白蚁世界里面,有一个更不可思议、更神秘的优点,那就是我已经约略提过的,白蚁巢里面的湿度。

晒干泉水、烤干地上所有生物,甚至让大树的根都干透了的热带酷暑、空气与大地的干旱,它们都不在乎。它们成功地让住所保持着令人惊讶的稳定湿度。

因为这种现象非常异常,令人感到迷惑。伟大探险家,也是细心的科学家,戴维利瓦伊斯顿博士(史坦雷在1871年,在坦干伊克湖畔与他相遇)问了自己以下的问题:白蚁巢的居民们,是不是利用我们不知道的方式,成功地使大气中的氧与植物性食品的氢化合,配合水的蒸发,重新组成它们需要的水呢?

目前还没有人提出正确的答案,这只是假设。我们不得不承认,白蚁是可以教导我们的化学家以及生物学家。

[1]译注:Termes Azarellii是旧学名,新学名是Macrotermes gilvus。

[2]译注:旧学名Hamitermes perplexus,新学名Amitermes laurensis。

[3]译注:南非的Transvaa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