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理区位和经济体制存在差距

地理区位和经济体制存在差距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区域间的联合将有力地缩小地区差距。另外,产业在地域上的梯度转移是一种经济规律,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东部地区的一些产业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使中西部的资源优势逐步转变为经济优势,从而使东中西部经济差距缩小。

3.3.1 地理区位和经济体制存在差距

1.地理区位的制约

东中西部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分布等区域禀赋是天然形成的,由此产生了区域差异、区位优势的不同,可以理解为自然形成的区域“级差地租”,这使得空间经济活动不可能形成均衡化,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就存在巨大的空间差异性。比如,湖北虽地处华中腹地,长江横贯其间,但仍远不及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靠海临江。湖北与大海遥远的空间距离,使湖北省的中小企业进行经济活动要克服空间的距离限制,支付距离成本,这些距离成本对区域要素禀赋优势的发挥和空间聚集经济的实现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相反,沿海地区连海临边,外资外商显然有“近水楼台”之优势,本地的中小企业更能便利地与外商、外资早打交道,有一种“走出去”的天然优势。因此,对于中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而言,经营的视野、生存的能力和发展的空间远比沿海地区要弱。

2.经济体制的影响不同

在认识到我国区域经济差距扩大趋势必然性的一面时,也应明确地认识到地区差距扩大具有暂时性的一面,这是个历史的过程,而且可能是个漫长的过程。但随着经济发展,差距会慢慢消失。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暂时性可做如下理解:

第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某些扩大地区差距的因素将逐步消失。例如;价格的生成机制将发生变化。价格生成的人为机制将逐渐削弱以至消失,市场在价格形成中将起到主导作用,符合市场经济的价格生成机制必将使价格扭曲的现象得到纠正,使农产品、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工业间形成合理的比价体系。

第二,经济的发展将导致某些缩小地区差异的因素逐步形成。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的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将导致区域要素流动的加强,区域间联合和协作趋于活跃。区域间的联合将有力地缩小地区差距。另外,产业在地域上的梯度转移是一种经济规律,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东部地区的一些产业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使中西部的资源优势逐步转变为经济优势,从而使东中西部经济差距缩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