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企业进入与企业退出
近年来,企业集群的出现形成了新的竞争单位,在这种新兴的以集群为基础的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企业试图通过投资设厂甚至整体搬迁加入相关企业集群,以期通过集群营造的扶持环境提升竞争能力。然而,在实践中却表现的并非尽如人意,诸多已进驻相关企业集群的企业因竞争力下降而纷纷退出,表明企业集群在培育企业竞争优势方面并非是无条件的。因此,对于入群行为,企业必须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国内外有关企业入群动机和决策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马歇尔把企业入群行为归结为企业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这种外部经济给集聚企业带来了技术外溢、共享的中间投资品等利益。韦伯认为,如果企业从企业集群中得到的好处大于它们因从分散布局地迁往集中地而引起的运输和劳动费用增加,企业将会加入集群;同时企业集群会导致专业化分工出现,专业化分工与交易费用下降进一步推动市场扩张和市场外部性有效提升,使得集群对更多的厂商形成吸引。任寿根(2004)对上海外高桥保税区金融业企业集群的实证研究表明,制度分割与新兴企业集群中的企业入群有重要关系(1)。符正平指出,最先进驻某一区位的企业或少数几家企业将扮演网络发起人的角色,它们的表现和势力将影响潜在新进入者的区位预期形成(2)。企业的入群行为是受到政策变化、产业发展和产业转移、技术和社会进步、资源条件、市场竞争等多种因素影响的,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的一种博弈过程。企业是否进入某一企业集群,更直观地表现为企业入群的期望投资收益率是否高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这些研究成果对企业实践和相关领域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价值。但需要指出的是,有关研究大多着力于企业集群本身以及集群优势对企业的吸引力方面,而对在创造企业竞争优势的过程中企业集群与企业内部资源间关系上缺乏进一步的分析。从本质上而言,企业入群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持续竞争优势。因此,有必要对产业集群和内部资源在建立组织竞争优势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和互动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企业入群的意义和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