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1 变量的选取与资料处理(13)
由工业区位理论及制造业厂商区位选择的相关实证研究,可得知有关影响制造业厂商设厂的区位因素。方进呈(2002)认为制造业投资时,应就厂址位置的运输成本、劳力成本、基础建设、及聚集经济等项目加以评估。限于资料取得的限制,竭尽所能归纳整理各县、区的制造业发展资料,选出以下变量加以分析探讨。
1.因变量
因变量为2001年至2005年间各县、区的制造业新设(增)厂商家数,此项资料是浙江工业统计年鉴工商普查综合资料中开业年及开业月两项挑选出自2001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止登记开业的各县、区制造业厂商家数为代表。
2.自变量
自变量包含四个方面,分别为地区可及性因素、产业环境因素、劳力因素及其它因素。关于各变量的选择及定义说明如下:
(1)地区可及性因素。交通运输的便捷除了代表着区外联络情形与厂商运输成本高低外,亦代表着厂商运输上的及时性与效率性。当一地区的交通越不发达,厂商除了必须花费较高的运输成本外,在满足消费市场需求上,其反应性亦将较为缓慢,无法以最低成本与最短时间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不论是原物料的运入,或是产品的运出,均需要便利的运输系统,因此,地区可及性将影响厂商的投资意愿(Herrin,1987;Coughlin et al.,1991;Chakravorty,2003)。将地区可及性因素分为距最近交通道的距离及距区域市场的距离两变量来探讨,分述如下(括号内为变量代码):
距最近交通道距离(D IST)。对一般制造业或是科技产业厂商而言,地方交通便利是设厂考虑的首要条件,除了重视地方的交通便利性外,还希望设厂区位能够接近高速公路,因为高速公路代表着便捷的运输,与制造业空间分布呈现正相关。因此,本研究以各县、区与最近的高速公路、交通道的距离为代表,来探讨交通因素对厂商设厂的影响,预期距最近交通道距离越近,越能吸引厂商设厂。
距区域市场距离(M AR)。厂商产品的供给与产品的需求有关,市场潜力越大,代表对产品的需求就越多,能提供厂商较多的获利机会,因此市场成为设厂时所考虑的因素之一(Coughlin and Segev,2000)。在一般的情形下,工厂应设立于交通便利的地方,以便于其与地方市场的联系,同时,因为接近市场,还可以视市场的需要及时调节供给量。而工业制造过程中,如成品的运费大于原料运费成本时,工厂应以近于市场区位为宜,因工厂越接近消费地,运费越少、成本将会越低(Herrin,1987;Friedman et al,1992;Duffy,1994)。
(2)产业环境因素。一地区产业环境的优劣是制造业厂商进行投资时的重要考虑,产业环境因素包括五个变量,兹分述如下:
制造业员工数比例(M AN)。聚集本身是厂商区位选择所产生的结果,也是吸引后续厂商区位选择的原因,就都市经济学的领域而言,聚集已成为新厂商投资的主要决定因素,尤其空间聚集的概念由1890年Marshall加以深化后,近来已成为关于产业成长与投资等相关研究的解释变量。孔繁治(2007)探讨新兴工业的区位选择时,发现制造业及大型企业所形成的聚集经济成为新兴工业的区位考虑因子。
浙江地区制造业已逐渐由制造业中行业本身内部的聚集,转变为制造业中行业间的聚集,也就是有倾向于不同行业聚集的趋势,此趋势显示浙江地区制造业的聚集形态,可能因为制造业结构的改变与生产网络间的复杂化、上下游产业间强烈的产业生产链的形成,而逐渐趋向制造业产业间的集中。
以各县区的制造业员工数占全浙江制造业员工数来代表该县区的制造业聚集的程度,认为制造业人口较多的地区,其工业水平自也较高,厂商可享有上下游制造业的聚集利益及公共服务水平,因此有利于厂商进行投资设厂。
工业用地地价负担(LAND)。土地取得为设厂的先决条件,包括地价、地质及地价税赋的考虑。制造业在设厂的初期,为了避免因投入大量土地成本而使往后的资金周转困难,从而提高产品的成本,所以设厂时往往会考虑到地价因素,若工厂用地面积较大,地价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其营运成本,故其设厂区位宜位于地价较便宜的地区,以降低成本(Papke,1991;Hodgkinson et al.,2001)。一般制造业厂商与科技厂商在考虑设厂区位时,地价是否低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地价越高则制造业投资设厂越少。
工业用地面积(IND)。工业用地为产业发展的空间基础。过去研究指出,当一地区工业区面积规模越大时,其工业区使用强度就会越大,代表当工业区面积越大时,除了可以提供厂商充足的工业用地进行投资设厂外,也能解决厂商扩厂所需的用地。工业区开发面积的大小,将决定可容纳厂商的多寡,若面积太小,容纳的厂商有限,将无法产生足够的聚集经济的效果。同时若工业区内的各类公用设施或服务设施,如警察派出所、消防站、医院、餐厅、银行办事处、邮局、电信、污水处理设施、运动设施、休闲设施等,因为工业区开发面积过小,引进的厂商不多,就业员工数过少,而无法达到上述各项设施的需求门坎,使得各项设施无法充分提供或设立。厂商也因为区内各项功用或服务设施不足,而降低了投资设厂的意愿。
本研究所指的工业用地面积包括各县区的都市计划工业区、工业区及非都市工种建筑用地面积的总和,预期当工业用地面积越大,越能吸引厂商投资设厂。
是否设有开发区(IZ_DUMM Y)。研究发现设有开发区的县区效率较没有开发区的县区平均效率高。设置开发区的县区,其历年各项制造业平均发展指标,不论是场地面积、楼地板面积、员工数、及产值,均较无设置开发区者为高。开发区大多是由经济部工业局主导开发的,因此开发区区内的公共设施提供方式较为积极且完善,厂商进驻时已设置必要的公共设施与公用事业用地,较能吸引厂商前往投资。
这里定义的开发区系指直接设有工业区服务中心的开发区所在的县区为代表,预期当一地区设有开发区时,此地吸引厂商设厂的能力将会增强。
专业化程度(SC)。专业化程度代表工业组织结构彼此间的关系程度,若以地区的角度衡量各地专业化系数值的大小,即可发现当专业化系数值越接近1时,代表当地专业化程度越高,产业结构越单纯;而当专业化数值趋近于0时,代表当地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当一地区的制造业结构越多元化时,越能吸引厂商投资设厂。
本文以各县区的专业化系数为代表,探讨产业结构对制造业厂商区位选择的影响,预期当一地区的专业化程度越低,制造业结构越多元时,越能吸引厂商前来投资设厂。
(3)劳力因素。现代制造业生产虽以机器为主,但劳力仍占重要的地位;地方工资的高低、劳工来源的可靠性、以及劳动力的素质均是厂商设厂时所必须考虑的。劳工的薪资所得水平、是影响厂商进行投资设厂的主要考虑因素,厂商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必须加强本身的研发能力,而研发能力需具备良好的劳工素质,以强化一般生产线劳工技术能力。因此劳力因素对厂商设厂与否有其影响性,分述如下:
技术劳动力人数比例(UN I)。在劳动力素质方面,不论是一般制造业厂商或科技厂商,在选择设厂区位时,均会考虑技术劳力的雇用是否容易(Bartik,1989;hUallachain,1990;Duffy,1994;Guimaraes et al.,2000)。
制造业薪资(M AN_SA L)。一地区的薪资水平高低与厂商设厂后的薪资支出成本有直接的关联性,故当一地区的平均薪资水平越高,厂商会因为薪资成本负担加重而降低设厂意愿,同时也将提高产品成本而不利竞争力,故薪资对厂商设厂有着负面的影响(Carlton,1979;Coughlin et al.,1991;Friedman etal.,1992;Guimaraes et al.,2000)。因此,本文以各县区制造业的薪资为代表,并且考虑各地区的物价水平的差异,以反映出真实的薪资水平,但限于缺乏各县区物价水平的资料,因此改以各县区住宅区平均区段地价水平来代替各县区的物价水平,再将制造业薪资除以地价水平来代表各地真实的制造业薪资,预期制造业薪资水平越低,越能吸引厂商投资设厂。
劳动人口比例(LAB)。当一地区劳动力越充沛,可提升厂商的设厂意愿。因此,在劳动力供给来源上,本研究以各县区的劳动力数占浙江劳动力数比例为代表,反映当地劳力供给的充沛与否,预期劳动人口越充沛,越能吸引厂商投资设厂。
(4)其它因素—县区财政总支出(EXP)
各地区财政总支出的多寡,反映着当地整体公共建设及服务水平的高低,因此当地该水平较佳时,厂商也较有意愿前来设厂。因此本文以县区财政总支出代表当地的公共建设及服务水准,预期当县区财政总支出越高,越能吸引厂商前来投资设厂。
在叙述统计量方面,本研究利用SAS统计软件,得到各样本的叙述统计量。
表10. 15 样本的叙述统计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