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贡献
银行卡支付方式的普及与易货到硬币、硬币到纸币、纸币到支票一样被列为人类历史上支付方式的重大变革。银行卡作为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个人支付方式,其普及和推广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对推动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首先,银行卡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作为电子支付的一种重要方式,银行卡支付可以节约支付体系的交易成本,降低因使用现金所产生的造币、运输、保管等各环节的成本,提高支付效率。从支付成本[12]角度来看,借记卡的支付成本占交易额的1.1%,贷记卡和现金的支付成本占交易额的比例分别是3.1%和3.2%[13]。自1999年以来,我国银行卡消费总量累计超过了10万亿元,根据上述研究结果,与现金支付相比,银行卡的使用直接节约了1 600亿元[14]。从社会成本[15]的角度来看,银行卡交易具有社会成本的优势,现金的交易成本一般是银行卡交易的2.6倍[16],并且随着支付规模的扩大,银行卡交易的社会成本下降更为明显。而在银行卡对现金的替代过程中,受益最大的就是消费者和商业银行。现金支付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从消费者到商户,涉及多个环节,其中耗费的人力成本是十分巨大的。而在整个现金支付的过程中,大部分的人力成本、资金占用产生的机会成本主要是由消费者和商业银行承担,分别到达38%和36%,见图1.16。
图1.16 现金支付的成本分担[17]
可见,银行卡对现金的替代作用为社会节约了很大的成本,提高了GDP的有效产能。从支付的角度体现了低能耗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二是银行卡支付具有强制产生交易记录的作用,对有效提高经济交易的透明度、完善税收体系、增加财政收入、打击地下经济、防止洗钱、控制非法收入、预防和遏制腐败,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银行卡的现金渗透率最高的是欧洲国家,瑞典为64%,法国为55%,荷兰为45%,德国为33%,法国为36%。此外,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的银行卡现金渗透率也分别达到44%、31%和30%。这些国家的经济透明度普遍比较高,由于税收体系完善、财政收入丰裕、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也比较完善,经济发达、社会稳定。
其次,银行卡能够刺激居民消费,进而直接拉动GDP增长。当前,在经济增长动力日益疲弱的形势下,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是中国经济工作的重点。银行卡作为支付工具和信贷工具,对刺激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而且直接的积极作用。一般来说,可支配资金和消费倾向是决定消费的重要因素。银行卡拉动消费增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银行卡提供的支付便利,可以提升消费倾向,进而提高消费水平。首先,相对于现金支付,消费者在使用银行卡支付时,由于感觉不到现金流失带来的心理感受,使得银行卡支付的心理账户损失感受远小于现金支付带来的真实现金流失感受。因此使用银行卡支付,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会更加快速,消费行为会更加活跃,并且持卡人不必因为现金携带不足而抑制消费,从而增加了随机性消费和计划外消费,冲动消费更加容易实现,消费倾向将会提升。其次,银行卡不仅可以用于面对面支付,而且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电话等实现远程支付,让持卡人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商品和服务。第三,银行卡可以减少个人备用现金,增加银行存款,扩大投资带动消费。已有研究表明,20年来,美国以银行卡为代表的电子支付工具的使用,使居民消费累计增长了约6.5万亿美元,相当于GDP每年增长0.5个百分点。
尽管我国银行卡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同时我国现阶段的居民消费特征与国外差别很大,但是银行卡支付对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还是比较显著的。根据Global Insight对全球50个银行卡产业比较发达国家的研究结论[18],即电子支付工具在消费支付中的比重每增加10%,就能给国民经济带来0.5%的增长,对我国近10年的数据研究发现,在过去的10年里,我国银行卡的交易金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不断增长。从2001年的3.45%上升至2011年第二季度的39.7%,10年间提升了36.25个百分点(见图1.17),由此可以计算出2001~2011的10年间,银行卡交易带动了1.82%的消费增长。而且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的银行卡交易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远高于全国水平,因此银行卡交易对大中城市的消费推动作用更加显著。
图1.17 2001年~2011年第三季度持卡消费总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19]
另一方面,信用卡融消费信贷与支付功能于一体,通过信用卡的消费信贷功能预支未来的收入、扩大可支配的消费资金,降低流动性约束,释放消费需求,增加现期消费能力,扩大消费规模,从而也会对消费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信用卡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促进消费的增长。一是信用卡消费信贷使人们可以将预期增量收入提前转化为现实的消费购买力、调节消费与收入的生命周期分布,增加消费者现期可支配资金,从而提高现期消费能力,直接扩大消费规模,同时使得长期消费行为更有计划性。例如,80后、90后的年轻消费群体预期收入增长空间大,倾向于透支消费,通过使用循环信贷或者信用卡分期付款等方式弥补目前收入的不足;二是银行与商户开展联合营销活动直接刺激消费。例如,信用卡账单中富有针对性的商品促销、刷卡消费的积分奖励等都能有效促进消费增长;三是银行通过细分信用卡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的增值服务。例如,大量的产品信息和消费服务可以把人们的潜在需求激发为现实的消费欲望,进一步促进消费。
近几年,我国多数银行相继设立独立运作的信用卡中心,大力发展信用卡业务。信用卡消费信贷灵活机动,客观上直接扩大了持卡人的当期可支配资金,成为当期可支配收入的重要补充。截至2011年第二季度末,我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约为2.57亿张。以2010年末全国总人口13.40亿人计算[20],全国信用卡人均拥有量0.19张,其中北京、上海等地信用卡人均拥有量较大,分别为1.17张、1.06张,远高于全国人均信用卡拥有量。截至第二季度末,信用卡授信总额2.30万亿元,同比增长40.0%,较第一季度增加2 065.34亿元,增长9.9%。数据表明,信用卡支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消费者消费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力推动了居民消费增长。从信用卡的交易额与GDP的比值来看,从2007年的4%上升到2009年的10.4%,巨大的信用卡发卡规模和交易规模在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有力地拉动我国GDP增长上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可见,银行卡的现金替代作用和消费信贷功能,能把人们潜在的或随机性的消费需求变成实际的支付能力,从而推动用卡方便的旅游、购物等场所消费支出的增加,促进商贸、旅游、酒店、电子商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综合银行卡支付方式提升消费意愿、信用卡消费信贷功能诱发提前消费两个方面,以2008年度数据测算,银行卡支付方式不断深化拉动消费增长228亿元,信用卡消费信贷带来消费额外增长817亿元,两者合计拉动消费额外增加1 045亿元,为当年居民消费增长贡献1.12个百分点、为当年GDP增长贡献0.41个百分点。
第三,银行卡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能够带动上下游产业的持续发展。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银行卡产业是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多要素密集型的产业。银行卡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带动了银行卡产业对制造业、电子信息业、印刷业、广告行业等专业化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
首先,从制造业来看,如表1.1所示,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境内入网POS机达到333.4万台,ATM达到27.1万台,当年新增机具数量分别为92.57万台和5.61万台,购买设备分别投入22.3亿元和100.98亿元。
表1.1 2007~2010年POS终端和ATM机具数量以及新增投入量
其次,从卡片制作投入来看,截至2010年末,我国累计发行银行卡24.15亿张,以平均每年5 879万张[21]银行卡的规模递增,若按照10年来每张卡片平均4元[22]的制作以及个性化成本计算,银行卡产业累计投入到卡片制作行业至少96.6亿元。
再次,在我国,除了少数商业银行自行开发信用卡系统以外,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使用的信用卡交易处理以及核心管理系统都是采取了外包模式,投入十分巨大。随着银行卡发卡机构的不断增多,银行卡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发卡银行对软件开发、维护以及硬件的投入都将不断加大。截至2009年年底,各银行在信用卡系统软件开发和维护、硬件设备等方面的累计投入就达数10亿元。其中,仅仅中国信用卡发卡机构用于软硬件升级、系统开发、网上商城等IT投入超过了10亿元。
最后,银行卡作为向持卡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的载体,它主要通过电话、短信、邮件以及广告等形式与持卡消费者互动。因此,银行卡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大,也使得相关的电信、邮政、快递、印刷、广告等运营商获得了丰厚的利润。特别是2007年以来,随着银行卡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银行卡产业支付的电话费、短信费、邮寄费、印刷费以及广告费大幅上升。2009年,仅信用卡在电话、短信、邮递等方面的投入就超过20亿元;各项账单、宣传册、用卡手册等的印刷费达到8亿元;在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平面媒体等媒体上的广告投入超过10亿元。
可见,银行卡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必将带动相关的制造业、电信业、广告业等与银行卡产业有关的上下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银行卡支付方式不仅对个人是一种更加方便、快捷、安全和卫生的支付方式,对国家也是一种有助于节约社会成本、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增长的支付手段。积极推行银行卡产业发展可带动相关产业持续发展,有力推动居民消费增长,有效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
【注释】
[1]苏宁,许罗德.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0[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2]所谓现金交易的成本,包括清点现钞、收到伪钞的成本以及如同银员私吞钱款、偷税漏税等道德风险引发的成本,这很可能比我国目前收取的平均为2‰的商户扣率高出许多。
[3]中国银行协会银行卡专业委员会.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0[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4]资料来源:中国银联网站、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0》。
[5]数据来源:尼尔森报告。
[6]中国银行协会银行卡专业委员会.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09[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7]中国银行协会银行卡专业委员会.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09[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8]数据来源:尼尔森报告,2011年。
[9]数据来源:尼尔森报告,2011年。
[10]西尔斯公司甚至已不再从事商店卡业务,2003年,它把卡业务卖给了花旗集团。
[11]所谓双币卡,即一卡同时拥有外币和人民币两个账户,而且,在双币信用卡上会同时出现银联和维萨或万事达等的标识银行卡。
[12]银行卡的支付成本一般是指销售终端、转接以及清算网络系统的维护等成本。
[13]根据Brits和Winder2005的调查和测算所得。
[14]苏宁,许罗德.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0[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15]支付方式的社会成本是指整个国家在支付过程中发生的,能以资金和劳动力计算、衡量的资源成本。它包括支付链上所有关联方(中央银行、金融机构、商户和消费者)在销售终端完成某个交易时所消耗的人力、资金、设备以及场地等费用的总和。
[16]刘廷焕,许罗德.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9[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17]刘廷焕,许罗德.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9[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18]刘廷焕,许罗德.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9[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19]根据《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2~2010)整理所得;2011年第三季度数据来自《2011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
[20]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
[21]以10年来银行卡发行量的平均增长率计算所得。
[22]数据来源:《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