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支付环境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支付环境亟待解决的问题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自主村的刘先生最近被办理银行卡的事情搞得焦头烂额。农村地区营业网点的经营收入无法弥补银行的巨额投入成本,制约了银行卡受理机具投入的积极性。白山市邮政储蓄银行2009年7月份的一次调查显示,其在农村地区已发行的226 692张银行卡中,刷卡消费的有23 190张,刷卡率仅为10.23%。

6.2 农村支付环境亟待解决的问题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自主村的刘先生最近被办理银行卡的事情搞得焦头烂额。因为亲戚要还钱,而离亲戚家最近的银行是工商银行。为了方便亲戚转账,刘先生需要换乘两次公交车到工商银行的营业点办理银行卡。大厅里人满为患,排在刘先生前面等待办理业务的人有30多个,刘先生为了办理借记卡花去了一个上午的时间。等亲戚转账成功后,刘先生由于不会使用ATM,只能坐车到营业网点,再次排队等候查询钱款是否到账,并将数万元现金取出,转存到离他家较近的邮政储蓄所。他说,每次存取款都提心吊胆的,总是怕遇到小偷或者强盗。刘先生的女儿告诉他,不用把钱全部取出来,因为家里装修需要买家具、电器等金额较大的商品,可以到有“银联”标识的POS机刷卡消费,这样不用携带大量现金,也省去了转存的麻烦。但是刘先生不习惯这样的消费方式,一是他比较喜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二是在附近接受刷卡消费的商户太少了。

这仅仅是农村支付环境存在的问题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农村支付环境至少存在着以下六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金融机构覆盖率不足。银行机构是向社会提供账户服务的主体。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基本完成了向城市化经营战略的转移,目前,除农行在农村地区保留了部分网点外,工、中、建三大行的机构网点均集中于县及县以上城市。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也从自身经营效益考虑,将业绩欠佳的网点撤并,加之受农村乡镇改革合并的影响,部分农村金融营业网点也随之撤销,仅有农行、信用社及邮政储蓄银行3家金融机构在部分乡镇设有营业网点,且以往在行政村设立信用代办站的农信社也纷纷撤点向乡镇集中,致使为农村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的金融主体数量锐减,难以充分满足农村地区各类经济主体的生产生活对银行支付结算服务的需求。

例如,内蒙古通辽市现有银行卡受理机具的96%分布在城区,农村地区尚处空白。2009年6月末,四川省宜宾市辖区拥有金融机构136家,9个县城共有金融机构116家,平均每个县城有12.89家,占总量的20.46%,176个乡镇平均拥有的金融机构仅为1.79家。截至2009年6月末,吉林省白山市农村地区共有发卡机构6家,分别是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据统计,2006~2008年,白山市共撤并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28个,安装的46台ATM机全部集中在县城城区和经济较为发达的镇,而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尚未实现零的突破。

第二,支付结算成本较高。一是支付结算网点少,导致农村经济体和农户结算成本上升。农村金融网点少且较分散。农村企事业单位、农户到金融网点办理业务,平均需走10公里甚至更远的路程,特别是农民办理存取款、汇兑、缴费等最基本的支付结算业务时,无形中增加了结算成本。据测算,农户单笔支付结算业务平均成本因此增加3%左右。二是支付结算方式单一,特别是现金结算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增加的现金调拨管理、残损处理等费用是一笔沉重的负担。三是网点支付结算人员配置不足,有的农村信用联社只有两人办理结算业务,对内控机构较严密的支付结算工具无法申请开办,从而使支付结算服务功能不全。四是乡镇邮储机构营业网点都只有储汇功能,离真正的支付结算功能还有一定的距离。银行机构单一、业务功能不全,农村金融服务社会的能力跟不上“三农”经济发展的需求。

第三,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落后。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商业不繁荣等原因,银行卡消费金额小,达不到特约商户的受理标准,银行机构对农村受理市场的拓展速度明显滞后于城市。农村地区营业网点的经营收入无法弥补银行的巨额投入成本,制约了银行卡受理机具投入的积极性。同时,由于银行卡跨行交易中,发卡行占有手续费收入的绝大部分,因此机具投入者基本为零利润或负利润。此外,成本矛盾不仅在银行与客户之间,也同样存在于收单机构与特约商户之间。农村地区的特约商户多为农资公司、便利超市、小商店等中小商户,其本身利润较低,缴纳1%的交易费和POS机押金成为其经营成本中的很大一部分,无形中压制了农村商户安装POS机的积极性,安装了的商户使用热情也不高。而收单机构安装一台POS机,只有每月刷卡交易金额达到5万元,才能实现盈亏平衡,农村乡镇的特约商户每月的刷卡交易额一般都达不到5万元,这也造成收单机构在农村地区安装POS机的积极性不高。

第四,农民对非现金结算的认知度低。农村交易大都习惯于现金结算,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各金融机构均把金融、票据知识的宣传重点放在县城,对乡镇村金融业务的宣传几乎是空白。二是受传统“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交易习惯的影响。先进的支付工具、支付方式、支付清算基础设施推广运用的程度和深度,对促进银行结算账户的普及和运用具有推动作用。当前,我国在支付资源配置上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问题。例如,现代化支付系统、ATM机具还没有推广运用到所有农村银行机构;代表着支付发展方向的电子支付和卡基支付工具远没有城市地区推广力度大,而且存在重推广轻培训辅导和安全教育的问题,有的虽然布局到位了,但客户不会用、不敢用,实际使用效率不高,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虽然各地每年都面向农村开展包括支付服务在内的金融知识宣传,但内容表述过于专业,方式上缺乏针对性,时间上偏重阶段性,机制上欠缺长效性。如此种种,均影响了银行支付结算账户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和运用。例如,内蒙古通辽市已发放银行卡80%以上持卡人为城镇居民,且部分高收入阶层持卡比重大,农村持卡人数占比不到20%,基本上都是办理“惠农惠牧一卡通”业务取得的银行卡,除存取现金外极少使用。至2009年6月,四川省宜宾市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累计发卡73.42万张,仅为该市银行卡存量的19.34%;银行卡交易量为31.53亿元,仅为全市银行卡交易总额的2.65%;卡月均交易笔数为0.28笔,仅为全市平均交易笔数的51.85%。白山市邮政储蓄银行2009年7月份的一次调查显示,其在农村地区已发行的226 692张银行卡中,刷卡消费的有23 190张,刷卡率仅为10.23%。这些数据都说明农村人口缺乏对办理、使用银行卡的基本知识和积极性。

第五,支付结算渠道不畅,效率不高。中央银行现代支付系统的建立为农村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公共的支付清算平台,加快了农村资金清算速度。但农村支付清算渠道还不够畅通,客户资金清算效率不高的情况还比较普遍。一是农村现代通讯建设相对滞后。资金汇划网络覆盖面窄,系统稳定性能差,结算速度慢,再加上农村地域广阔,通信线路易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的影响,一些偏远地区网络中断、系统运转不畅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农村网点支付清算环节较多。一些地方的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及邮储银行在农村乡镇的机构相互之间没有实现跨行支付交易,资金划转时间长。农村信用社虽然开通了大小额支付系统,但清算还是以县联社营业部办理为主,各网点间、各网点与营业部之间仍采取人工直接送达或邮递的方式,比较落后。一些业务(如实时同城系统、农信银系统、银联系统、农民工卡系统)基层社不能直接办理,需通过间接转账才能到账。三是邮政储蓄银行的支付清算渠道不畅。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网点虽多,但它的结算仅以绿卡、代发工资为主,因未接入现代支付系统和同城票据交换系统而无法办理单位结算及跨行清算,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地区的支付清算。

第六,支付结算账户管理制度体系不适应农村经济情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各项惠农强农政策的迭次出台,我国农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的经济组织、经营模式大量涌现,对银行支付结算呈现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但现行的银行支付结算账户管理制度体系总体上仍然不能适应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没有结合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使农村地区难以享受到银行支付结算服务的政策优惠。例如,农村地区的农副产品生产经营、加工流通、物流储藏实体开立银行支付结算账户时需提供和其他经济组织一样的开户证明资料,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实体在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后就有开立和使用银行支付结算账户的需求,但按照现行账户管理规定,开立账户尚需提供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而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办理的时间较长,致使账户办理手续的时间也相应延长,再加之受账户生效日制度的约束,存款人账户的实际使用受到限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