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银联标准卡

银联标准卡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中国银联这样一个开放型银行卡组织来说,银行卡品牌是根基,跨行交易是果实。如果银联标准卡能够成为国内银行卡的主导品牌,则保证了银联的生存基础。中国银联需要通过银联标准卡品牌的建立,扩大银行跨行交换网络和银联标准卡的市场占有率,巩固中国银联在本土市场上银行卡产业的主导地位,同时也与国际银行卡品牌竞争。银联卡主要面临来自其他银行卡组织国际品牌的竞争和跨国第三方服务机构的竞争。

8.2 银联标准卡

在我国银行卡发展的20余年时间内,初期所使用的银行卡基本都是属于国际品牌的银行卡,而没有中国自己的民族银行卡品牌。随着2002年我国自己的银行卡联合组织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在促进联网通用、改善受理环境的同时,也实现了民族银行卡品牌——银联标准卡的诞生和发展。

8.2.1 什么是银联标准卡?

银行卡组织通过品牌来区分彼此的卡片,从品牌卡片的构成来看,品牌是BIN、磁道标准及标识的统一体,其中BIN号是核心,是决定卡片由哪个网络转接的区分依据。

银行卡面上需要印有卡号,不同卡组织、卡公司和发卡银行发行的银行卡,其卡号的前6位各不相同,一般是前几位代表不同的发卡组织,后几位代表发卡银行。这几位代码统称为“发卡行识别码”(Bank Identification Number,缩写为“BIN”)。银联标准卡与以往发行的银行卡最直接的区别就是其卡号前6位数字(发卡行识别码)的不同,它是指由国内各家商业银行(含邮储、信用社)共同发行,符合银联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卡正面右下角带有“银联”标识,卡号前6位为622126~622925之一的银行卡,是中国银行卡产业共有的民族品牌。

8.2.2 银联标准卡的诞生背景

银联标准卡品牌并不是中国银联成立初期的首要或者关键的目标,但随着银联业务的发展,联网通用的进一步深入,维萨、万事达等国际卡公司品牌的银行卡在国内带有银联标识的任一终端上都能畅通使用,造成国际品牌的银行卡在中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按照这样发展趋势,中国的银行卡将成为国际品牌银行卡的附庸。因此中国银联提出了创建民族品牌银行卡——银联标准卡的目标,从2004年开始正式启动了银联标准卡的发展进程。

从另一个角度,由于银联标准卡是中国的银行卡民族品牌,需要所有银行参与共同建设和发展,但由于各家银行对银行卡的认识程度不一以及各方利益的博弈结果,使得银联标准卡发展的推进存在巨大困难。对于中国银联这样一个开放型银行卡组织来说,银行卡品牌是根基,跨行交易是果实。其网络服务、产品品牌之间存在相生相长的依赖关系。如果说联网通用是为各种银行卡品牌提供跨行转接服务,那么建立银联标准卡的品牌则是与其他银行卡组织展开竞争,在国际舞台上实现银联品牌的快速发展。

8.2.3 银联标准卡的意义

银行卡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和成长起来的,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工作和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电子支付工具。银行卡组织或银行卡公司的出现,为银行卡实现最广泛范围的联网通用成为了可能,促进了银行卡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同时,各银行卡组织纷纷建立起自身的银行卡品牌,目前国际银行卡品牌已经具备一定的全球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中国银联作为银行卡组织中新的一员,也需要建立中国自身的银行卡品牌——银联标准卡品牌,与国际银行卡品牌开展正面竞争,而且竞争的范围不仅在国内市场,还延伸到国际市场。

从中国银联自身来说,银联的收入来源主要为跨行交易产生的手续费以及银联品牌的使用费。现阶段向所有人民币卡提供跨行交易转接清算服务所获取的手续费收入在银联业务收入中占比90%以上,而根据银行卡交易量向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收取银联品牌服务费的收入占比不到10%。但由于银行卡组织的特殊性,银行卡品牌决定了转接路由。尽管目前在国内所有的人民币卡跨行交易都通过银联转接,但随着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存在着成立第二家银行卡组织的可能,这样就可能出现转接交易的分流,直接影响到中国银联的生存。如果银联标准卡能够成为国内银行卡的主导品牌,则保证了银联的生存基础。因此,银联标准卡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银联的主要业务,也成为中国银联构建品牌的基础。

因此,从本质上说,银联标准卡的战略目标,同时也是中国银联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核心。中国银联需要通过银联标准卡品牌的建立,扩大银行跨行交换网络和银联标准卡的市场占有率,巩固中国银联在本土市场上银行卡产业的主导地位,同时也与国际银行卡品牌竞争。

8.2.4 游戏规则

在全球电子支付领域,大多数跨行交换网络都建立了自己的银行卡品牌,这一现象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从电子支付市场本身的特点来看,银行卡网络组织建立发卡品牌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必然性。

网络组织的利益根植于交易量。对于跨行交换网络而言,其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在于跨行转接、清算收入以及其他与交易有关的收入,据估算,这些基于交易的收入占国外银行卡组织全部收入的90%以上。因此,对于跨行网络组织来说,其生存的根本就要求网络中要有源源不断的交易,如何保证交易量就成为网络组织的战略重点。

由于网络交易量是网络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基点,为了获得更多的交易量,银行卡产业逐渐形成了一个潜在规则:品牌决定交易路由。这一游戏规则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跨行交换网络的同质性

虽然网络组织各自有各自的网络、卡片及运行标准,但跨行交换网络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质的,各个网络系统之间并不存在本质性的区别,在技术上完全可以相互兼容,甚至相互替代。比如,虽然维萨和万事达的卡片、交易标准互不相同,但彼此都可以处理对方品牌的卡片,在网络系统出现突发性事故时,双方签有相互代理的协议。因此从技术上来说,一笔银行卡交易通过哪个网络进行转接与清算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在跨行交换网络同质化的前提下,为了争夺更多的交易量,进而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网络组织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并在规章中规定自己品牌的卡片在可行的条件下必须走自己的网络,也就是说发卡品牌保证了卡片所产生的交易排他性地通过自己的网络转接与清算,从而决定了交易路由。因此,国际信用卡公司自创立起就不遗余力地向发卡银行推销自己的品牌,推动发卡行越来越多地发行自己品牌的卡片。

2)收单系统本身的非排他性

从美国、香港等成熟市场的情况来看,收单市场的竞争非常开放,收单机构(尤其是专业化收单机构)专注于商户与终端市场的开拓,通过与不同的跨行交换网络建立接口,非排他性地接受尽可能多种类的卡片,获得尽可能多的交易量。因此,从长远来看,任何一个网络组织都无法通过控制收单环节来控制交易路由,收单机构对各种网络的兼容特性,决定了网络组织只有通过发行自身品牌的卡片并促进其使用才能够保证网络中的交易量。

3)发卡机构对优质发卡品牌的趋向性

在同等条件下,发卡机构趋向选择受理范围广、能够提供更好服务的发卡品牌。

因此,以上分析表明,银行卡品牌是网络组织竞争的焦点,是维系网络交易量的关键。

8.2.5 竞争环境

银联卡主要面临来自其他银行卡组织国际品牌的竞争和跨国第三方服务机构的竞争。和万事达和维萨等竞争对手相比,中国银联的发卡量超过维萨和万事达等,居首位,但是其交易金额、交易笔数和收入等都远低于维萨和万事达,因此中国银联在不断掌握和分析目前的竞争环境和银行卡产业的发展趋势,创新和进取,努力建立中国银行卡产业自主品牌的威信,为广大持卡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011年,中国银联的竞争环境在宏观、政策和市场三个层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见表8.2)。

表8.2 2011年银行卡产业宏观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概况

img54

在宏观方面,第一,国内宏观经济总体走势是物价趋稳和经济增速放缓,但消费者信心指数和居民消费增速正逐渐回升。第二,国内高端消费群体已经形成,消费需求强劲,特别是对休闲和商务旅行需求旺盛。首先,中国是亚太地区拥有高净值人数第二多的国家,中国奢侈品消费量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消费国。国际知名咨询机构贝恩咨询有限公司于2011年5月发布的市场报告显示,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其次,中国持卡人成为2010年在美国消费额最高的国际游客群体之一,中国也是美国持卡人旅游消费支付增长最快的国家。此外,中国高端消费群体对休闲和商务旅行的需求旺盛,中国富裕人群每年平均有7~9次休闲和商务旅行。第三,三网融合试点拉开序幕,电子终端的功能将逐渐趋同,均可能成为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平台。一方面,三网融合试点拉开序幕,2010年5月份北京三网融合试点方案获批,其他城市试点方案也将陆续获批,网络电视将加快发展。另一方面,智能电视的功能正与智能手机趋同,其将逐渐成为融合互联网、电视视听内容应用和支付应用的重要载体。海信、TCL、长虹于2011年5月初联合发起成立中国智能多媒体终端技术联盟;联想进军智能电视领域;2011年6月21日,我国最大的电视机厂商海信电器发布智能电视宣言,将2011年确定为智能电视元年。第四,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为移动电子商务和远程移动支付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11年4月,我国手机上网用户已达3.03亿,手机上网用户在互联网用户中的比重提升到66.2%,互联网移动化趋势进一步增强。据尼尔森调查显示,中国手机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比例达到38%,高于美国的27%,移动互联网快速普及。移动运营商纷纷发力移动互联网,推动移动互联网纵深发展。2011年6月,中国电信采取开放、合作、共赢的策略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联合互联网巨头和手机通信设备厂商等产业各方成立移动互联网开放合作联盟;中国联通与新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抢占互联网移动化先发优势。第五,电子商务处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正加快向传统行业渗透,并且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推动下迈向移动化。首先,连锁零售业加快向电子商务的延伸。2011年4月20日,国美电器成立独立电子商务子公司专营国美网上商城(www.gome.com.cn),将电子商务提升到重要的战略高度;成立一年多的苏宁易购跃进中国电商前5强。其次,邮政快递业进军电子商务。中国邮政启动电子商务平台,开发邮乐网,抢占网购市场;申通快递逆向进入电子商务领域,打造同城快递的宅配体系。再次,铁道部将全面推开网络售票。其中,京沪高铁于2011年6月底率先实行网络售票,网络购火车票将成为重要的电子票务市场。此外,网上商城也积极推进移动互联业务。京东商城以及日本最大网上商城乐天先后发布iPhone和Android应用。京东商城自发布移动客户端以来,客户端访问量、订单量的月度环比增长率均超过300%,日交易额超过200万元;凡客诚品、当当网、淘宝和支付宝也相继开通手机客户端,争抢移动互联网消费市场。电子商务正在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阿里巴巴分拆淘宝,构建电子商务全产业链;腾讯开始战略布局电子商务;盛大则战略布局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商务部也将大力推动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据预测,到“十二五”期末,网络购物交易额占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将大幅提高到15%以上。

在政策方面,第一,电子支付监管政策趋于积极、开放、务实和强化。央行和银监会积极推动电子支付行业规范发展,强化对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的监管。首先,央行确定金融IC卡迁移相关政策,就全国金融IC卡推进工作进行了总结和部署,银联将在PBOC标准金融IC卡领域获得先发优势。其次,成立支付清算协会,发放非金融机构支付牌照。支付清算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支付行业已被国家作为一个行业来监管;2011年5月26日,央行正式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牌照,27家公司首批获得牌照,支付许可范围涵盖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预付卡受理、货币汇兑全部6项业务类型。再次,加快制定移动支付等电子支付的标准。央行要求加速完成包括移动支付在内的电子支付系列标准的制定,加快构建统一规范的金融标准体系。制定移动支付在内的电子支付系列标准,将有利于电子支付快速健康发展。最后,银监会要求加强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工作,要求“研发推广适合农户服务需求的金融业务产品,积极发展现代支付工具,依托乡镇政府和公安部门,在具备安全条件的场所广泛布设ATM机和POS机,协调有关部门探索开展通过POS机向借记卡持卡人提供小额取现和查询业务”等。

第二,电子商务监管趋于加强。商务部牵头规范网络购物和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发布《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规范》和《关于进一步推进网络购物领域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动的通知》。淘宝网、易趣网、拍拍网等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加强了C2C业务的网店监管。

第三,境外对维萨和万事达的监管趋于强化。首先,欧洲初审法院对维萨曾拒绝接纳摩根斯坦利银行为会员机构处以反垄断罚款1 473万美元。其次,俄罗斯联邦反垄断调查局准备对维萨和万事达开展反垄断调查。俄罗斯方面注意到,维萨和万事达在俄罗斯支付系统的活动缺乏透明度,持卡人承担了较高支付成本的问题普遍存在,维萨和万事达可能存在价格串通行为。一旦证实维萨和万事达确实存在垄断行为,将面临170亿美元的高额罚款。此外,美国国会参议院驳回维萨和万事达提出的推迟降低借记卡交换费的多德——弗兰克法案生效日的请求,该法案将于原定的2011年7月21日生效。该法案规定,借记卡商户手续费被固定在每笔交易12美分,取代此前手续费平均约占购买价1.14%的收费模式。该法案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对银行卡交换费率进行监管,将对维萨、万事达将产生不利影响。

第四,多个国家制定移动支付标准或发布工作指导意见。移动支付成为各国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发展的新兴支付方式。韩国通信委员会要求所有智能手机支持近距离无线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中国人民银行和工信部联合制定我国移动支付标准,引导通信运营商和中国银联展开合作;欧洲支付理事会正在研究推出移动支付框架第二版,以推动欧洲移动支付的发展。

在市场环境方面,第一,传统线下市场竞争环境总体向好,同时面临新的挑战。首先,从全球支付市场来看,区域性卡组织逐渐增多,有利于打破维萨和万事达的全球垄断。印度和欧洲分别发展自主支付卡品牌Rupay和Monnet,均希望其支付卡品牌在境内市场替代维萨和万事达的国际卡品牌。俄罗斯也计划成立自主银行卡组织。其次,银行卡发卡和受理加快向县乡村地区延伸,村镇银行蓬勃发展将扩大乡镇地区的银行卡发卡量和支付需求,商务部与农业银行、中国移动联合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业银行将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布放银行卡受理终端,逐渐推广刷卡消费业务。再次,区域性城商行加速全国化,有利于降低发卡和收单市场的集中度,提升市场话语权。此外,工行国际化步伐提速,计划进行欧元和人民币转账清算业务,与工行开展国际化合作将加速银联国际化。最后,支付宝和快钱等第三方支付机构陆续进入线下支付市场,对银联构成了新的挑战。支付宝组建团队发展线下支付市场,并联合杭州华数集团推出电视支付宝;而快钱供应链金融支付解决方案已经打破线上线下界限,在航空售票、宾馆酒店等传统支付领域发展迅速。

第二,互联网支付领域市场的集中度有降低趋势,但竞争依然激烈,银联的地位有所改善。首先,国内互联网巨头新浪、网易相继开展互联网支付,大型B2C商城发展自有支付平台,互联网支付领域的市场集中度有降低趋势,数字商品微支付成为争抢热点。京东商城、百联集团、上海农工商集团均停止与支付宝合作,发展自有支付平台。互联网巨头凭借其掌控的用户资源、运营的互联网业务和拥有的互联网运作经验,将成为重要的市场参与方。贝宝、谷歌、盛付通、新付通等纷纷发力数字商品微支付。维萨收购数字商品支付平台PlaySpan,强化互联网支付并进军电子商务。其次,互联网支付竞争依然激烈,支付宝在国内率先推出快捷支付,目前已有超过100多家银行开通支付宝快捷支付,支付宝快捷支付累计合作银行将会达到近200家,与银联无卡支付合作银行数量基本持平。再次,支付宝联手百家公司成立国内首个安全支付联盟。工行、建行、农行、招行等大型银行,以及微软、赛门铁克等国内外主流反病毒厂商成为首批联盟参与者。安全支付联盟将通过成员间共享技术、数据、情报,实现更为紧密的合作,以用户安全为核心价值,打造横向安全网。此外,国际卡公司牵手支付宝等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拓展跨境互联网支付。万事达正计划进一步与国内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共同开拓海外支付业务。支付宝已经与维萨和万事达卡开展跨境支付合作,主要是让港澳台地区的用户能通过支付宝直接在内地网站上购物。最后,维萨境外网购增加安全措施。2011年6月1日起,所有提供“维萨验证”(Verified by VISA)服务的国内发卡机构将采用动态密码,取代之前的静态密码验证方式。随着手机的普及,动态密码作为辅助认证手段逐渐成为主流。

第三,移动支付在全球范围内探索发展,成为支付产业各方关注的焦点。首先,境内外移动运营商纷纷布局移动支付。国内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纷纷成立移动支付子公司,并纷纷在各地联合当地市民卡或交通卡拓展移动支付业务。美国电信运营商联合设立合资企业ISIS,开始与维萨和万事达卡组织合作;英国三大手机运营商组建合资公司开发移动支付服务。其次,NFC已经成为全球普遍采用的移动支付标准,并逐渐成为移动终端的标配。诺基亚、黑莓、索爱、三星、谷歌等手机和移动终端均将支持NFC。再次,国际卡公司收购、采购与战略合作并举强力介入移动支付市场。维萨战略投资移动支付服务商Square,以1.1亿美元收购位于南非开普敦的移动金融服务供应商Fundamo,与英国移动金融服务商Monitise PLC签署了一项长期合同,并积极准备让谷歌和ISIS加入到其移动钱包战略布局。美国运通推出手机号码付款,拟进军移动支付领域。万事达与谷歌合作共同发展谷歌钱包(Google Wallet)。美国运通以1 900万美元投资Payfone,并向其开放Serve平台,用户可将手机号码与Serve账户关联后在网络购物时以手机号码支付。此外,移动支付市场已经初步形成规模,PayPal移动支付业务量每天高达1 000万美金,美国移动支付的固定客户群体已由600万上升至800万人。美国将有9 000家星巴克接受移动付款;支付宝称2011年移动支付交易有望每天超过100万笔。最后,移动支付技术创新加速,硅谷创业公司Naratte推出超声波移动支付服务;初创公司Card.io推出用摄像头识别信用卡快速完成支付;支付宝联合百家厂商推出基于JAVA的非智能移动支付一站式解决方案,深度拓展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商业模式还在探索中,平台的价值最终将取决于用户的认同。手机厂商诺基亚和爱立信进军移动支付市场,推出移动虚拟支付;谷歌发布移动支付服务Google Wallet和优惠券服务Google Offers,凭借Andriod操作系统的较高市场占有率,谷歌将成为移动支付重要参与方;Sprint采用An-droid Market话费账户支付,话费账户支付也在积极抢占市场。

第四,商务卡和预付卡成为国际卡公司和预付卡公司关注的重要方面。首先,国际卡公司强化商务卡服务。维萨推出一项基于网络的商务卡消费控制解决方案“VISA IntelliLink Compliance Management”,作为VISA IntelliLink产品系列的有效补充,政府、企业用户可以通过此方案控制其拥有的商务卡的各类支出。万事达提供商务卡每日消费数据,助力企业节约成本。其次,美国运通雇佣了万事达预付卡产品高管Laura Kelly,全面进军预付卡市场。推出可充值的预付卡吸引大型银行成为其客户,以帮助大型银行应对美联储有关借记卡手续费最新规定的约束。此外,万事达与欧洲重要的预付卡发卡机构Advanced Payment Solutions Ltd(APS)续签了5年战略合作协议。法国艾登瑞德集团(前身为法国雅高集团预付卡服务事业部)投资1 500万美元在无锡成立中国区总部,强化中国区预付卡业务,为申请预付卡牌照做准备。

第五,商业银行探索网络银行业务和支付创新。首先,美国最大的三家银行联合推出一项在线支付服务clearXchange,能让客户通过电邮或手机号绑定活期账户互相转账。其次,美国合众银行推出融合磁条、VISA payWave和EMV芯片的多介质银行卡,以满足磁条卡向非接触式芯片卡迁移的过渡阶段的用卡需求。再次,中国建设银行发力网络银行和电子商务,建设自主的电子商务平台,融合传统的融资业务、资产负债业务、中间业务、信用卡业务、国际业务和批发零售等业务,以电子支付为基本结算模式,以银行信用为担保,为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提供资金结算、清算、监管、托管等中间业务以及信贷融资等全方面一体化的金融解决方案。最后,商业银行通过加强与非金融支付机构之间的合作来探索支付创新。国内商业银行不希望在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中被边缘化,通过与多个支付服务机构合作来获得更多主动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牌照发放以后,国内非金融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之间合作的政策风险基本消除,两者之间的合作迅速铺开。

第六,支付创新正向纵深发展。首先,维萨升级P2P转账服务,并启动下一代支付解决方案“点买”(Click-to-Buy)数字钱包在北美地区的市场推广。“点买”数字钱包方案功能包括远程无卡支付(输入维萨卡账号)、NFC近场支付、P2P转账以及LBS相关功能。之前,VISA向CashEdge和Fiserv开放VISANet服务,升级其全球P2P个人转账业务,几分钟内即可完成跨境收汇款。其次,消费性科技公司正引领消费理念变革和支付创新变革。谷歌董事长施密特将谷歌、苹果、亚马逊和Facebook称为全球领先的四大消费性科技公司,推动了消费理念的革命,进而带动支付领域的革命,包括支付技术、支付业务、商业模式等各个方面,这四家公司在支付领域的探索将对全球支付产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再次,非接触读卡器功能已经集成到芯片,或将成为众多电子设备的基本功能。Arcontia推出集成电子售票和非接触读卡器的嵌入式处理器板ARC1800,为售票和支付系统整合商和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了一个嵌入式装置平台。未来移动支付等电子支付基本功能将逐渐成为众多电子设备的标配,电子支付将深度融合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此外,细分行业的支付解决方案推进支付创新深入发展。房租支付平台RentPay-ment提供商YapStone融资5 000万美元。端对端电子支付平台RentPayment,旨在省去承租人向房东每月邮寄支票的麻烦,便于房产管理者接收用于房租交付以及其他经常性付款的信用卡和电子支票。

第七,支付系统安全不容忽视。首先,信用卡信息泄露引起对支付系统安全的重视。索尼PlayStation游戏网络遭到黑客入侵,1 000万张信用卡资料泄露;花旗集团北美客户信用卡相关信息遭黑客窃取。其次,万事达在北京召开年度风险管理会议探讨防范支付卡诈骗的新路径。

第八,股权投资和专利正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首先,国际卡公司加大对新兴支付领域的战略投资,以尽早了解支付创新,获得创新公司的控制权,将创新公司纳入其支付生态系统。2011年以来,维萨战略投资移动支付服务商Square,收购移动金融服务供应商Fundamo以及数字商品支付平台PlaySpan。美国运通战略投资移动支付服务商Payfone。其次,维萨、万事达和美国运通均启动股票回购计划,以加强对公司的股权控制。再次,国内市场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环讯、汇付和快钱或将要准备启动IPO,一方面是增强资本实力,另一方面是为风投资金寻找出路。日本电通应用公司认为,中国的Chinapay和支付宝等互联网支付平台侵犯了其拥有的有关网络结算的中国专利。

针对2011年中国银行卡产业在宏观、政策和市场三个层面的变化,中国银联也根据新形势调整竞争策略,不断树立中国的银行卡自主品牌形象。

首先,中国银联正积极尝试为商业银行提供互联网收单的完整解决方案,以协助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收单业务,改变在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在电子支付中价值弱化的局面,这将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在新型支付市场的控制力。在电子商务、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新环境中,商业银行在银行卡支付产业链中的价值被逐渐削弱,信用卡在新型支付领域的作用也有所弱化,商业银行正通过探索发展网络商城和ATM商城、手机号码绑定账户直接转账、虚拟支付等来获得突破。

其次,中国银联积极引导获得牌照的非金融支付机构加入银联网络,同时强化对线下和线上支付市场的控制力。将非金融支付机构获牌后的规范发展视为银联做大做强的重大机遇,在国家政策和董事会层面推动非金融支付机构成为银联线下收单和互联网收单的成员机构,壮大银联网络。特别是引导获得银行卡收单业务许可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加入银联网络,引导其合规发展业务。

第三,中国银联通过联合境内主要成员机构、境外主要发卡银行和收单机构、二线银行卡组织或区域性卡组织,加快银联国际化步伐。强化与国内大银行的战略合作,携手拓展国际市场。

第四,消费性科技公司正引领支付创新,甚至是支付领域新的变革,包括支付技术、支付业务、商业模式等各个方面。中国银联启动与消费性科技公司合作不但增强了银联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理解,提升了创新能力,而且加强了卡产品的研发。在提供支付的服务基础上提供更多增值服务,提升对企业和持卡人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用户黏性和忠诚度。

随着银行卡产业的成熟,第三方服务机构在产业链条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目前,一些跨国专业服务机构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渗透到国内专业化服务市场,在发卡、数据处理及收单专业化服务等各个业务领域建立他们的市场地位。总结历史经验表明,第三方服务机构之间一旦形成集团化运作的合力,对银行卡产业的控制力将有可能超过银行卡组织。因此,来自跨国第三方服务机构的竞争也不可小视。银联为了促进银联标准卡的发展,正在为建立一个强大的综合服务体系而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