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国内银行卡发卡市场竞争战略及其表现
不同规模的发卡机构应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大型发卡机构(信用卡累计发行量超过5 000万张)在达到盈利所需要的卡量规模后,更注重提高信用卡业务的效益;中型发卡机构(信用卡累计发行量为500万~5 000万张)需要进一步扩大发卡量,以达到盈利所需要的最低规模;小型发卡机构(信用卡累计发行量小于500万张)开展信用卡业务更多的是出于客户服务需要而非盈利需要,其扩大发卡规模的动力不强。
信用卡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层级向高端演进。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业务运营的逐步成熟,中国信用卡产品层级不断丰富,授信额度和增值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信用卡产品已经从早期的基础性产品准贷记卡,扩展到普通卡、金卡、白金卡、钻石卡以及无限卡的完整产品系列。作为提升品牌的重要内容和手段,高端信用卡产品近年来受到发卡机构的高度重视,发卡机构一方面投入大量资源发掘和吸引高端持卡人,一方面提高自身优质持卡人的信用额度,换发高端卡产品,提高优质持卡人的忠诚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末,在中国发卡机构中2家银行拥有无限卡产品,有3家银行发行过钻石卡,共有17家银行提供白金卡产品,白金卡已成为主要发卡机构信用卡产品中的重要品种。
应对增收压力,发卡机构推行信用卡服务功能多样化。信用卡发卡机构为持卡人提供了刷卡消费前、消费中和消费后的全方位式服务。刷卡消费前为使持卡人更便捷地购物,发卡机构推出短信导购及信用卡网上商城服务;刷卡消费中为持卡人提供特惠商户优惠和交易实时提醒服务;刷卡消费后为持卡人提供积分兑换、机场贵宾厅等各项增值服务,以及多渠道还款、丢卡后的挂失等便利服务。服务种类、品质与卡的等级相关。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发卡机构的收入压力增大,它们开始注重开发新的收入来源以延伸信用卡服务,在信用卡上加载衍生产品或衍生功能。从先行先试的股份制银行服务拓展情况来看,主要是开展信用卡的分期付款业务。中国发卡机构为增加信用卡的利息收入引入该业务。由于持卡人的消费习惯,中国发卡机构从信用卡循环信贷中获取的利息收入有限,发卡机构推出分期付款业务,通过降低利息水平来鼓励持卡人使用消费信贷。中国国内银行目前开展的主要是网上分期付款、电视分期付款、商场分期付款以及账单分期付款。在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中,银行除了获得与合作商家的收益分成,还能获得较为可观的利息收入,即银行向持卡人收取的分期付款手续费,一般半年期的手续费为分期额的3.5%左右,1年期的手续费为分期额的7%左右,折合年利率基本为12%左右,明显低于信用卡年利息约18%的水平。信用卡分期付款服务在市场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受到不少持卡人特别是白领消费群体、网购者等的青睐。
除分期付款服务外,部分银行还提供信用卡保险理财服务,帮助保险机构向持卡人销售保险理财产品,获取交叉销售收入。通常,发卡机构通过客服电话向持卡人赠送一份保险,并推荐购买一份保险,将优惠购买保险的权利作为对持卡人的增值服务。由于信用卡发卡机构拥有较大数量的客户以及这些客户的消费习惯数据信息,其作为营销渠道和平台的价值不断上升,发卡机构围绕数据分析结论向持卡人提供创新服务获取相关收益的空间较大。一些银行已经在账单服务和短信服务中搭载营销资讯,这些资讯对不少持卡人来说是有价值的生活资讯服务。
商业银行通过产品创新赋予借记卡不同形式的信贷功能。与信用卡显著区别的是,借记卡不具备循环信贷功能。尽管多数银行都开通与本行借记卡相关联的信用卡自动还款功能,但储蓄账户与信贷账户的分离仍给持卡人带来不便。商业银行已明确认识到此种需求,相继开发创新产品。2009年,多家银行已推出资产负债融合产品,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相继推出了“长城”和“消费易”借贷合一卡。其中为方便持卡人使用双磁条,“长城”借贷合一卡首次采用了隐性磁条和显性磁条的技术,降低了持卡人误刷、误取的概率。借贷合一卡一般将持卡人的贷款账户、储蓄账户和透支账户有效整合在一起,提高消费贷款额度。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轻松理财置业”借贷合一卡贷款账户的授信额度最高可转50万元透支额度用于消费,同时授信额度也可以偿还透支消费贷款。招商银行的“消费易”借贷合一卡可把贷款账户已还额度转为消费贷款额度,额度上限为5万元,这部分额度可以通过借记卡消费,并享有50天的免息期,免息期后未偿还部分按照基准利率计息。
银行卡本质上是个人客户的银行服务介质与平台,而且随着理财功能的不断拓展,借记卡将从最初的代折工具演变成融负债、资产、中间业务(代收代付、投资理财、基金外汇买卖等)、消费支付、电子银行使用于一体的多功能银行卡。目前,借记卡业务不仅仅反映了客户在银行的资产(如各项存款等)状况,也反映了客户在银行的负债(如自助贷款等)情况。由于监管水平、风险管理水平、产品研发创新能力、系统集成度等因素限制,目前多数借记卡功能还较为单一,不仅没有个人综合额度,多数借记卡也没有消费延期还款等便利功能。随着银行卡产业的纵深发展,中国个人信用体系逐渐健全,商业银行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借记卡将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一卡通”。
【注释】
[1]2010年年末人口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发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仅指普查登记的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数。
[2]《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06~2010》,《2011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报告2003~2010》。2011年数据为2011年第三季度末数据。
[3]数据来源同图9.1。
[4]数据来源同图9.1。
[5]同上。
[6]数据来源:《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06~2010》,《2011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报告2003~2010》。2011年数据为2011年第四季度末数据为估算值。
[7]数据来源同图9.5。
[8]同上。
[9]数据来源:根据银联数据整理,2011年数据为截至2011年第二季度数据。
[10]数据来源:根据银联数据整理所得。
[11]同①。
[12]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卡专业委员会.中国信用卡产业蓝皮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13]数据来源:根据银联数据整理所得。
[14]数据来源:《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0》,《银行卡产业发展报告2010》。
[15]同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