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历次重大金融与经济危机的历史回顾:主旨在于人性的危机与人的行为的轨迹
其实,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在帝国主义阶段,在金融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一直以来发动和打着两种战争:一种是超越国界的用洋枪洋炮打的硝烟弥漫的战争;另一种是超越国界的、没有硝烟的金融与经济的掠夺战。郎咸平称作是金融超限战。从世界历史上最主要的、最重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看,问题基本上都出在人性的危机与人的道德的大危机上,是人的行为首先发生错误的轨迹。
世界上最早的金融与经济危机——郁金香热的狂热症。这次金融与经济危机,是1637年发生在荷兰的郁金香热而引发的,是世界上最早的泡沫经济事件。有人说,在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东西。1637年的早些时候,当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的时候,价格已经上涨了几百倍甚至几千倍。一棵郁金香基本上是20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这是有史以来金融与经济的第一次投机泡沫。
有关资料表明:1610年以来,最初那些手头宽裕的植物爱好者被郁金香的美丽所吸引,而郁金香的培育速度无法赶上突然扩大的需求量。大约在1634年左右,郁金香大受欢迎,引起了投机分子的目光和投机心理,为了哄抬价格,赚取巨大利润,在当时由鄂图曼土耳其引进的郁金香球根异常地吸引人的情况下,操纵、哄抬价格,引起大众抢购,导致价格疯狂地飙高,郁金香是一种难以在短时间里大量繁殖的植物,1637年2月初,价格突然暴跌。在泡沫破灭后,价格仅剩下泡沫时的1%。荷兰各都市陷入混乱。在债务人明显没有偿还能力的情况下,事情无法寻得解决的途径。于是由议会和市政府展开行动,最后做出了在调查结束之前保留郁金香的交易决定,这个决定使得票据失效,却很快地把问题解决,留下少数的破产者和暴发户,郁金香狂热时代就此结束。有的专家学者评说,郁金香泡沫经济的瓦解,对于荷兰的经济和之后的历史如同蜻蜓点水一般,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的影响。虽然植物爱好者继续追求高价的郁金香,但是在史料上并没看到对于其他产业的打击,有较大影响的是在精神文化的层面。事件之后荷兰人一度厌恶郁金香,这狂潮也被视为一个教训传承下去。究其根源,发生在荷兰的这次郁金香热,事实上就是人性的危机与人的行为的轨迹。
总之,在这次世界上最早的泡沫经济事件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人性的危机与人的道德的危机上,是人的行为首先发生错误的轨迹。
1720年的南海泡沫经济。有关资料表明,1720年倒闭的南海公司给整个伦敦金融业都带来了巨大的阴影。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因为公众对股价看好,促进当时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反作用于股价的上升。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投资十分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导致了价格狂飙到1000英镑以上。公司的真实业绩严重与人们的预期背离。后来因为国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内幕人士与政府官员大举抛售,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
历史实证明,南海泡沫经济是人性的危机与人的道德的危机,是人的行为首先发生错误的轨迹甚至是腐败的轨迹,即就是有些专家学者分析的那样:促使大量资金迅速向南海公司汇集的原因是英国朝野的投机心理。促使南海股市飞涨的动力来自于民众乐观的预期。摧毁南海泡沫的直接因素是人们对股市预期的改变。社会大众的心理要素和非理性预期促成了南海公司股票泡沫的形成和破灭。在南海泡沫事件中导致人们改变预期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法国约翰·劳的失败。这说明泡沫经济的形成和破灭,在国际上是具有相当高的“传染性”的。如果英国政府和议会的高官显贵们没有直接参与南海公司股票的投机活动,如果英国政府还能够对金融市场保持一定的监督和管理的话,南海泡沫未必就会达到这个程度。因此,和法国密西西比泡沫的教训一样,保持一个与政府行政部门相对独立的金融机构,防止金融部门的腐败,时刻保持对金融体制的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是避免发生泡沫经济的必要条件。因而说,1720年的南海泡沫经济,就其本质而言,仍然是人性的危机与人性的腐败而导致的结果。
1837年的金融与经济恐慌症。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贵金属由联邦政府向州银行的转移,分散了储备,妨碍了集中管理;英国银行方面的压力;储备分散所导致的稳定美国经济机制的缺失等等。自然人性的行为与人为的轨迹显而易见1907年的银行危机。
1907年10月,美国银行危机爆发,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首先是新闻舆论导向开始大量出现宣传新金融理念的文章。当时有一篇保罗的文章:《我们银行系统的缺点和需要》,从此保罗成为美国倡导中央银行制度的首席吹鼓手。此后不久,雅各布·希夫在纽约商会宣称:除非我们拥有一个足以控制信用资源的中央银行,否则我们将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而且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在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人性的贪欲、贪婪性、野蛮性与疯狂性,把投机不断地放大了。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大崩溃。有关资料表明:1929年秋季,证券交易所的破产是其生产过剩危机加深的信号。此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都持续下降,商业继续萎缩,失业不断增加。直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才开始从危机转为萧条。1929—1933年的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危机。工业生产下降的幅度,是此前历次危机所从未有过的,国际贸易额的实际贸易量,也是出现历史上的第一次的下降。不仅生产下降的幅度惊人,而且其延续的时间也异常持久。在以前的危机中,生产下降的延续时间不过几个月,而这次却是几十个月。以美国为例,由危机时的最低点,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所需的时间,煤、生铁、钢铁等,都长达40多个月。因此,1929—1933年,危机成为资本主义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世界金融与经济危机。
1929—1933年的大危机的极度深刻性和其空前持久性结合在一起,使这一次危机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它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幅倒退,使整整几十年生产力的发展成就付之东流。1929年美国的股灾,长达4年之久。当美国参议院对股市进行调查时,发现有严重的操纵、欺诈、内幕交易行为。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各次危机通常使生产水平倒退一两年,倒退4年或4年以上的情况极少。而1929—1933年的危机却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水平大约后退到了1908—1909年。其中美国倒退到1905—1906年,德国倒退到了1896年,英国倒退到1897年。这次危机不仅限于生产和商业范围,而且也扩展到银行信用系统,以及外汇和债务等领域。生产过剩危机中商品价格下跌,使工业资本家、手工业者、农民等债务人难以支持,从而使许多公司和企业主遭到破产。美国、德国和法国有几万个股份公司因此倒闭。不仅资本家破产,而且实际上某些资产阶级国家也破产了。1931年9月,英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制,宣布英镑贬值,震动了世界各国。英联邦以及许多同英镑联系的欧洲国家的金本位制都跟着垮台。1933年3月间,资本主义世界信用、货币制度崩溃的浪潮袭击了美国。美国银行倒闭之风更加剧烈。到1933年,美国银行共倒闭11730家,企业倒闭252000家。1933年3月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其就职之日,不得不宣布银行“休假”,随即关闭纽约金融中心,并放弃了金本位制。华尔街有史以来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1922—1929年,美国空前的繁荣和巨额报酬让不少美国人卷入到华尔街狂热的投机活动中,股票市场急剧升温,最终导致股灾,引发了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与经济危机。
1929—1933年的危机,是空前深刻和空前剧烈的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与经济危机,宣告了主张放任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失灵。这次大危机进一步表明:世界上每次发生的金融与经济危机的根源,几乎都是人性的危机和人的道德行为的危机,是人性贪婪与腐败的行为轨迹。
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1987年,因为不断恶化的经济预期和中东局势的不断紧张,造成了华尔街的大崩溃。这便是“黑色星期一”。标准普尔指数下跌了20%,无数的人陷入了痛苦。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1995年,墨西哥发生了一场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的金融危机。不仅导致拉美股市的暴跌,也让欧洲股市指数、远东指数及世界股市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7月,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从而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香港恒生指数大跌,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日本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这次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金融与经济大海啸。从2000—2006年开始孕育,从2007年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酿成的金融风暴,引起了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大危机。雷曼兄弟破产、美林银行贱卖、摩根斯坦利寻求合并,许多企业破产,许多银行倒闭,美国的次贷风暴掀起的浪潮,一波超过一波,一浪高过一浪。美国金融体系发生摇摇欲坠之势,世界经济面临巨大压力。至目前已经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在这里,我们看到深层次的东西是:人性的危机和人的道德行为的危机。在这里隐藏着的是:在物欲横飞的时代里,为了索取一切利益,人性中非常自私、非常贪欲、非常贪婪、非常疯狂、非常野蛮与道德、良心、诚信、信用泯灭的一面。
王梦奎在2010年4月发表的《后危机时期的世界和中国经济》一文中说:这次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如果从2007年8月9日,法国巴黎银行冻结其下属的3家在美国次贷市场面临亏损的基金算起,现在已经进入到了第三个年头。曾建海博士说: 2007年4月2日,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为开端,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步演化成为信用违约掉期危机,美国金融体系特别是投资银行体系遭受沉重打击;由于经济的全球化,美国金融危机迅速蔓延为全球金融危机,欧盟、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诸国股市连续暴跌,俄罗斯甚至逼迫几次关闭证券交易市场;金融危机严重伤及美国实体经济,美国政府于2008年11月27日公布的4份报告表明,美国失业人数仍处于经济衰退期的水平,消费支出降幅达到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的最高水平,工厂订单量骤减,新房销售量也降至近18年来的最低点。言下之意,曾建海认为这一系事件,标志着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的开始。
从2001年底后,美国经济曾出现5年多的高增长、低通胀和金融市场稳定的繁荣景象。不料近来却陷入截然相反的困境:经济放慢、通胀上升、市场动荡。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前几年经济扩张期间累积的经济隐患和风险,此时突然大释放。房地产泡沫破灭是首发和最大拖累因素。美国经济此轮复苏和快速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房地产繁荣及其创造的财富效应。1999年房地产总价值约12万亿美元,2006年却增至22万亿美元。同期,房价上涨了85%。在房价上涨的诱惑下,购房者、借款者、贷款者、投资者及投机者,都在为赚钱进行博弈。就连低收入和信誉差的人,也获得次贷进入这一“大赌场”。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使住房贷款利率持续下降,人们的购房热情不断提高。而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纷纷降低贷款信用门槛,住房贷款首付率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从历史上标准的20%一度降到了零,甚至出现了负首付,大大减轻了购房者的压力,导致连续多年的房贷市场繁荣。2006年年初,房地产繁荣到了“拐点”,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建筑商大幅度削减住宅建筑投资。据统计,2006年二季度以来,住宅投资萎缩导致GDP增长率平均每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成为美国经济最大的拖累因素。美国货币政策由松到紧的转变是泡沫膨胀与破灭的相关因素。为了缓解2001年经济衰退和“9·11”恐怖事件的影响,2001至2003年,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最低降到1%。超低利率刺激了美国房地产的繁荣。为防止经济过热,美联储又于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连续17次加息,利率上升到5.25%。在加息的影响下,美国房地产开始降温,房价随之下降。房贷市场迅速恶化,许多购房者既无力偿付房贷到期本息,又无法再融资,导致房贷市场违约拖欠债务事件大增。据估计,因拖欠房贷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2001—2005年年均64万起,2007年陡增至150万起。连续升息的过程在提高了房屋借贷成本的同时,也促发了房价的迅速下跌,以及抵押违约风险的大量增加,成为次贷危机的一根导火线。过度借债支撑消费是深层次因素。借债消费是多数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基于房产不断升值的预期,许多美国人以房屋作抵押,从银行获得大量现金去消费。随着房价下跌,不仅抵押借贷落空,而且出现住房“资不抵债”现象。迄今为止,房价下跌使房产净值损失超过2.2万亿美元,股市下跌又使股票市值损失近万亿美元,美国家庭净资产损失超过3万亿美元。巨额资产损失使消费者手头拮据,加上贷款愈加困难,消费市场陷入低迷状态。对美国经济形势的乐观评价,刺激了次贷市场的扩张。随着美国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大量的贷款抵押公司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住房消费水平的增加上,房产市场产生了大量蕴涵着高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这些“创新”的金融贷款只要求购房者每月担负较低和灵活的还款额度,刺激了美国住房拥有率的提高。从1991年至2004年,美国住房拥有率从63.9%上升至69.2%。次级抵押贷款中存在的巨大风险,被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所掩盖。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全球范围内利率下降、美元贬值、资产价格上升等因素,也使得次贷产品在投资回报方面有了更高的增长空间,吸引了美国之外的大量来自欧洲、亚洲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将美国经济掩盖下的“次贷风险”隐埋在世界金融体系中。次贷产品过度证券化。在房地产市场繁荣时期,为提高资金周转率,在投资银行的帮助下,许多金融机构将持有的大量房地产抵押贷款进行证券化,将一部分住房抵押贷款债权从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中剥离出来,以这部分债权为基础发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为了让MBS容易出售,投资银行还对其进行信用评级和信用增级,以中间级MBS为基础发行抵押债务债券(CDO),经过层层包装,向社会出售,利用房贷证券化将风险转移给投资者。监管部门对这类由高风险基础产品派生出的“衍生品”也缺乏监管力度,使得整个市场的系统风险大大增加。随着货币政策逆转,出现偿贷危机时,房贷证券化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大量的投资者特别是投资银行纷纷陷入经营困境。
2007年夏季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出现了五波高潮:第一波高潮是2007年8月至9月,不少与次贷相关的金融机构破产,美联储和欧洲央行联手“救市”,并开始降息;第二波高潮是2008年初,主要金融机构出现严重亏损,美联储向金融市场注入更多资金,并加大降息力度;第三波高潮是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资产管理公司破产,美联储为JP摩根大通银行接管提供融资;第四波高潮是2008年7月,由美国政府支持的房利美(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和房地美(联邦住房抵押公司)两大房贷公司因严重亏损陷入困境,引起了布什政府及国会的高度关切,迫使美联储和财政部再次“救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次贷危机,不仅加深了房地产衰退,引发信贷紧缩,而且使经济形势恶化。第五波高潮是2008年9月份至今,此时的次贷危机不仅仅局限于地产行业,而早已深深波及至各大金融企业乃至实体行业。2008年9月7日,美国财政部宣布,美国政府接管陷入困境的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政府金融拯救行动。两房在美国次贷危机中蒙受巨大损失,一年内亏损149亿美元。此外,美国财政部已获得授权,可通过购买股票的方式向“两房”各注资1000亿美元;9月14日,美国银行与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已达成协议,将以约440亿美元收购后者;9月15日,美国银行放弃收购美国第四大证券公司雷曼兄弟,转而以500亿美元收购美林证券;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债务高达6130亿美元;9月16日晚,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已授权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向陷于破产边缘的美国国际集团(AIG)—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美国政府将持有该集团近80%股份;16日、17日,受雷曼破产消息影响,全球股市大幅下跌,欧美日等国央行紧急注资3000亿美元救市; 9月16日,美国的最大投行高盛,宣布第三季度净利润下降70%;9月21日,美联储批准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至今幸存的最后两大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提出的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9月22日,高盛将由美国联储局监管,并将成为第四大银行控股公司;9月25日,华盛顿互惠银行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成为美国历史上倒闭的最大规模储蓄银行;10月7日,全球股市遭遇恐慌性抛售,单日蒸发市值总计25000亿美元;10月12日,环球股市经历黑色一周,累跌两成,蒸发6万亿美元。
另据有关资料表明,美国次贷危机所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到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使得全球金融市场内的27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全部蒸发,相当于美国、日本、德国、中国、英国、法国这6大国家在2007年全部国民生产产值的总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只是全球银行业的损失就可能高达2.2万亿美元。国际劳工组织估计,世界经济危机可能会使失业人数在2009年增加约5000万,从而达到2.3万亿人。这仅仅是当时的估计,随着危机的深入展开,也许这些数字还会进一步扩大。这次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已经引发各种政治动荡,各种政治极端主义势力空前活跃,无论左派还是右派,都在积极活动,许多国家政治风潮迭起,国际上各种局部性战争冲突不断爆发。有的专家学者认为,现在开始进入一个危机与战争的时代,这恐怕不是危言耸听,对于未来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应该有一个思想准备与物质准备。这次金融风暴,对实体经济危害很大。进入2008年后,美国破产企业大幅攀升,其中资产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上的重磅型企业倒闭达7家。据美国企业破产数据追踪网站“破产数据”显示,这是自2003年以来的历史最高值。在这7家企业中,弗里蒙特通用公司是美国最大的次级贷款供应商之一,也是今年破产公司中的“巨无霸”,破产前清算资产为130亿美元。第二大破产企业则是一家能源交易公司SemGroupLP,其破产前的清算资产为60亿美元。目前这一数据已经非常接近历史最高点,而这一数字的高升,预示着一批重磅型企业还会相继破产。由于导致企业破产的因素次贷危机深化,银行信贷紧缩,能源价格飞涨,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缓解,因此现在的破产数量可能还只是“冰山一角”。当时预计破产很有可能在2009年或2010年进入高潮期。这一趋势从濒临违约债券价格交易量便可窥到端倪。随着次贷危机的进一步加剧,2008年9月份美国汽车工业销售量下跌27%,创17年来新低。受严峻经济形势以及汽车销售业绩不断下滑等不利因素拖累,美国汽车业的三大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濒临破产的边缘。总体经济的疲软已令美国制造业的发展步履维艰。美国商务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008年8月份工厂订货比7月下降了4%,是2006年10月以来的最大降幅。据美国著名研究机构供应管理协会日前公布的数据,美国制造业2008年9月份降到了2001年10月以来的最低点。由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各个金融市场,并对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产生巨大的影响。从最直接效果看,全球金融业是此次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在欧、美等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诸多的银行、投资基金直接或者间接购买了大量由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当危机来临时,巨额损失不可避免,大量的投资银行、投资基金、金融公司先后倒闭或者被收购。当这些金融机构要么倒闭要么陷入财务危机时,必将加大金融市场的系统型风险,抑制其在经济发展中所应发挥的融通资金、资源配置的基本功能。同时,此次危机加大了许多新兴金融市场的风险,对这些市场的快速发展将产生消极影响。由于这些新兴市场多是在借鉴和参考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面对这样一场起始于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时,给这些新兴市场带来巨大的联动效应,使其金融体系显得更加脆弱。从间接效果看,此次危机给世界金融发展带来的绝不仅仅是几千亿的巨额损失,甚至导致金融发展道路面临新的选择。华尔街一直作为“金融自由化”的典范在全球推广,诸多国家和地区也一直尝试在本土金融体系中引入华尔街模式。其中,在金融创新刺激下所带来的大量金融衍生品在全球的纷纷仿效就是一个明证。这次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金融自由化问题,资产过度证券化问题,以及金融监管的有效性问题。
这次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给全球实体经济带了巨大来冲击,在后危机时代,并有可能导致新一轮的“滞胀”。在危机爆发之前的几年间,通货膨胀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全球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流动性过剩。当金融危机发生时,市场流动性骤然降低。为应对信贷紧缩,世界许多国家的货币当局均采取了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和降息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可以缓解危机,但却可能进一步助长通货膨胀。随着这次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的扩大,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必然有所减缓,甚至出现局部衰退,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出现“滞胀”的局面。2009年后半年至2010年,虽然世界经济有所复苏,但是,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很多。从这次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的孕育、爆发、蔓延甚至世界各国的救市情况来看,人性的危机与人的行为的轨迹显而易见。因为有人认为,铸就次贷危机自始至终是由于阴谋而导致的结果。这一切似乎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美国政府为了解决本国穷人的住房问题,和开发商、华尔街及其金融系统等全方位互相勾结,第一步搞按揭,第二步给贷款打包,第三步进一步衍生,第四步推销,千方百计让全世界埋单,进而撕毁信用体系,对监管放任自流,总之,通过各种渠道,将风险转嫁给全世界。正如时寒冰进一步指出的那样:美国在鼓励提高家庭住房拥有率的过程中,强化了两件事情,即暗暗默认金融衍生品的发展,通过次级债等方式,把风险与成本转嫁给全世界,等金融危机过后,人们会发现全世界对次级债等金融衍生品的购买,不仅帮助美国打造了公共住房体系,而且帮助美国挤压了房地产中的泡沫,还承担了挤压泡沫的绝大部分成本和风险;当次贷危机变得难以抑制时,美国迅速通过金融改革法案等路径,建立起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金融防火墙,避免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实体经济领域遭到外来力量的收购,维护美国的经济安全。次贷危机是真正意义上的阴谋及其人祸。时至目前而言,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清晰地认识到,次贷危机绝对不是一场偶然的事件,而是一场有预谋、有计划、有步骤的精心策划的骗局与陷阱。与此同时,祈求全世界救市,又是陷阱中的陷阱。在这里我们进一步看清了资本主义世人的真面目!在这里我们进一步看清了人性的资本化与资本的人性化,在这里我们进一步看清了贪欲、贪婪、野蛮、疯狂至极的人性的危机!
曾建海指出;美国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不惜通过美元、金融、石油甚至战争的方式,以掠夺全球的财富为主要目标和目的,这是一种极端追求利益的国家经营方式。要实现这个目标,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尽可能采取极致的手段,金融就是一个极致的手段。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美国掠夺全球资源的国家目标和满足投资机构的贪婪欲望,白宫、美联储与华尔街相互利用,最终导致次贷危机这一历史性大灾难的爆发。由此可见,次贷危机是美国把全球作为金融创新理论实验对象作战失败的结果。这个结局的发生,从一开始就始终存在着。次贷危机发生之后,整个欧洲、俄罗斯、巴西、日本、韩国甚至中国也同时成为受害的一方,这一方面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美国政府和华尔街已经通过事先设计好的风险分散机制将损失传递给了世界各国。这既是阴谋,又是贪婪者的玩火自焚,不过全世界都成了美国金融游戏的买单者。自己挑起危机,又将风险转嫁给其他国家,这是强盗式的、卑鄙无耻至极的行径!
总之,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日本发生的金融与经济危机,到新兴市场化国家发生的一系列金融与经济危机,人为因素所占的比例很大,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搞阴谋、设陷阱造成的,一系列金融与经济危机,深深地铭刻上了人性的危机和人的道德行为的危机。有人总结说,美国资本主义就像一台抽水机,一方面抽干了本国人民的血汗,另一方面,为了保持奢侈的生活水平以得到选民支持,又不断地抽取全世界人民的血汗。美国剥削世界人民的秘密武器之一,就是金融危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危机频频迭发。1992年的英国金融危机,1995年的南美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的金融危机,2000年的欧元汇率危机,2002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2007年爆发的越南金融危机,直到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这绝非偶然。金融危机即反映出美国资本主义的深刻矛盾即生产过剩,同时又被美国利用来打击新兴工业化国家、转嫁生产过剩与其国内的诸多矛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