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依法建社管社打造产业龙头

依法建社管社打造产业龙头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后,他们又严格依法进行了变更登记,召开全体成员大会,按照农业部示范章程的要求,结合合作社实际,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及相关的九个管理制度。同时与大专院校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华中农业大学将合作社确定为“产、学、研合作单位”。2007—2008年,共投入经营股金280万元,兴办了农资配送中心、打蜡加工包装厂、产品销售服务部,打蜡加工包装厂已被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局认定为外贸出口包装厂。

案例3 依法建社管社打造产业龙头

——宜昌市晓曦红柑橘专业合作社

宜昌市晓曦红柑橘专业合作社系宜昌长江上中游农业开发公司2003年发起组建的宜昌市夷陵区柑橘协会演变而来,2007年经夷陵区工商局登记注册,现有个人成员650名,团体成员10名,柑橘面积7000亩,网络柑农5000余户,柑橘面积3万余亩。合作社按照依法治社、民主理社、科技兴社、服务强社、品牌立社、机制活社、发展富社的思路,形成了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柑农的可喜局面。

一、依法建社,引导农民互助合作

2006年,他们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以柑农为主体、以相关行业为辅”的原则确定合作社成员对象,以宜昌长江上中游农业开发公司为龙头,以提高柑农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互助合作和自我服务为目标,组建了合伙性质的宜昌市晓曦红柑橘合作社。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后,他们又严格依法进行了变更登记,召开全体成员大会,按照农业部示范章程的要求,结合合作社实际,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及相关的九个管理制度。

宜昌市晓曦红柑橘专业合作社的诞生,结束了本地柑农无群体力量的分散、廉价经营,无组织引路的单干行为,无科技领先的盲目生产;促进了柑橘产业的规模化、效益化、组织化、标准化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了柑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品牌立社,走精品名牌之路

如何将合作社柑橘产品变成商品,让商品形成品牌走向市场,他们的做法一是依法使用商标。2006年合作社成立后,他们与“晓曦红”商标所有人宜昌长江上中游农业开发公司协商,以转让方式获得其使用权,并建立了一整套商标管理制度。二是夯实品牌基础。根据农产品消费市场发展趋势,他们的营销策略是既要研究大众化消费,更要注重研究城市居民消费,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思路生产出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产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竞争规律,掌握生产标准高、质量标准统一的生产技术。两年来,合作社围绕《绿色食品晓曦红牌柑橘生产技术规程》,开展“五个一”的服务,即测土配肥一张表,人手一份无公害柑橘生产病虫防治历,信息传递一份刊,生资配送一条龙,一户培训一名科技明白人,严把果品采摘和质量验收关。同时与大专院校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华中农业大学将合作社确定为“产、学、研合作单位”。三是加强宣传,建设品牌文化。为使“晓曦红”品牌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知,合作社聘请名人、名师做好广告策划,利用在国内举办的大型博览会、建立晓曦红专业网站、广播电视、报刊等登台亮相,对晓曦红品牌进行了重点宣传;合作社创办的《夷陵柑橘》社刊出刊3000余份,向有关业务部门和社会发放宣传。四是抓市场网络建设,扩大品牌知名度。合作社选择全国区域代表性的5家经销商确立了晓曦红品牌柑橘区域代理,2007年使用“晓曦红”商标包装销售精品柑橘20万件,按每件0.1元支付品牌宣传费用2万元。辽宁省大连市晓曦红品牌柑橘销售总代理郝立勇在2007年代理销售3万余件,获纯利12万余元。他在大连卖红之后,有很多大连的客商追寻到合作社,要求购买“晓曦红”品牌柑橘到大连销售,但因为合作社与郝立勇签订了代理合同,所以对大连的来客都一一谢绝。郝立勇看到合作社如此维护合同的信誉,感慨地说:“晓曦红柑橘专业合作社不仅品牌好、质量好、能赚钱,而且人也好,守合同、重信誉,明年我要加大力度搞代理。”

经过努力,晓曦红牌柑橘先后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证书、“湖北名牌产品”、第三届中国武汉农博会金奖、最佳销售奖、第四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知名品牌奖”。

三、科技兴社,打造专业明星社

从2007年开始,合作社从整个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调整思路,引导成员要树立由规模型向效益型、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科学发展观。一是制定了“统一生产管理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资配送,统一果品质量标准,统一组织销售;订单生产,分户管理核算”的“五统一订一分”的产前、产中、产后管理体系,解决成员缺技术、缺劳力、缺信息的后顾之忧。二是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把科技送到成员手中。实行长期与短期培训、集中培训与分户指导、专家坐诊与技术员进园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办法,确保每项先进技术的培训率和到田率均达到95%以上。三是不断引进新技术、新机具、新设备,进一步提高柑橘产品和产业的科技含量与整体水平。合作社利用各级相关项目资金,共投入253万元建设2000亩精品果园,10亩设施栽培果园,集成应用了国内、国际先进栽培技术14项,并自行研发了国内首条柑橘双轨软索运输车,解决了山地果园运输难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该运输车的研发和推广使用,每亩柑橘可节省劳力工资投入400元左右。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可带动合作社柑橘产业的整体生产管理水平,提高果品质量,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加成员收入,同时为全省柑橘产业由常规生产向省力化、高品质的方向发展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精品果园的产品,每公斤市场销售价预测将高出普通产品1倍以上,设施栽培果园的产品的售价将高出普通产品3倍以上。四是狠抓生产环节,确保果品质量。合作社在严格执行“五统一订一分”的管理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提升管理标准。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其基地已由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局认定为外贸出口基地。

四、机制活社,富员强社见成效

创新是活力之源。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中国农村经济组织中是一个新生事物。合作社在认真总结前几年运作模式的基础上,按照成员股既享受股份分红,又享受利润返还,投资股只享受股份分红的办法,实现了成员股与投资股的有机结合,解决了合作社建设初期资金不足、服务不畅的难题,广泛吸纳成员闲散资金,兴办有利于合作社发展的经济实体。2007—2008年,共投入经营股金280万元,兴办了农资配送中心、打蜡加工包装厂、产品销售服务部,打蜡加工包装厂已被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局认定为外贸出口包装厂。

2007年合作社完成经营额1500万元,实现利润118万元,按15%提取公益金计17.8万元,按20%提取公积金计23.6万元,可分配利润76.6万元,按70%用于利润返还计53.6万元,按30%用于股份分红计23万元。通过农资配送服务为成员降低生产投入成本10万元,户均节支153元。通过柑橘打蜡、加工、劳动技术服务创收6万元,解决了120人闲时就业问题,人均创收5000元,并带动运输、餐饮、住宿、商业等第三产业创收8万元。辐射周边3000户、面积2万亩、产量3万吨的农资配送、技术服务、柑橘销售,使其提高果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柑农增收120万元。辐射带动销售5000吨,价格与周边相比增加100元/吨,柑农直接增收50万元。2007年,合作社在江苏、辽宁、上海等省市建立了营销网络,采取农超对接、代理销售、合作经营、市场推销等方式销售“晓曦红”柑橘4000余吨,比上年增长33%,并与全球第二大零售商上海家乐福超市建立了长期农超对接关系,又与沃尔玛超市实施对接,叩开了“晓曦红”高端销售的市场大门。成员宋安美2007年柑橘产量6万余斤,合作社为她销售4万余斤,收入27800元,均价0.7元/斤,所剩2万余斤由她自行销售,收入1.1万元,均价0.55元/斤。相比差价0.15元/斤,直接增值5800元。宋安美欣慰地说:“我没有白加入合作社,我明年的肥料投入,合作社给我赚回来了。”

经过几年的运作,合作社探索出了“合作社统筹、民主管理、股份运作、行业自律”的管理体制和“理事牵头、代表牵线、分层管理、订单服务、统一核算分配”的运行机制;以合作社章程为依据制定了果品销售、农资供应、劳务技术服务、成员及理事务工补贴等管理办法和细则,使合作社各项基金管理、务工待遇、返利与分红得以兼顾和保障;农资供应、劳务服务、订单管理与果品销售合同管理,凭单结算到户,提高了成员参与经营管理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