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1929—1933年大危机和通货紧缩概述
1.阶段划分
1929年10月,以美国股市暴跌为起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陷入经济危机之中。仅就美国而言,资源闲置,物价下跌,社会信用供给极度萎缩,生产力遭到巨大的破坏。大危机是经济史上关于通货紧缩现象难得的一个案例,即使不是整个现代经济理论的开端,也开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之先河。事实上,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战争机器的开动才将美国经济拖出泥沼,因此,一般来说,人们把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后简称“大萧条”)分为下面几个阶段:
●1929年10月—1930年10月最初的衰退;
●1930年10月—1931年12月银行倒闭的两次风潮;
●1932年后期的初步复苏与1933年3月的崩溃;
●1933—1937年金融系统和经济的周期性复苏;
●1937—1938年重新出现的衰退。
2.通货紧缩的基本特征
(1)产量及物价下降
1929年中期,美国一些主要产品的产量开始下降。到同年秋季,局势已非常明显,无论是制造业,还是建筑业,都在大幅度减产,从1929年一直到1934年,美国GDP是呈下降趋势的,从1929年的3 147亿美元下降到1934年的2 394亿美元,5年时间下降了24%。价格指数在大危机爆发之前就已经开始下降,从1926年开始,批发价格指数就呈现负值,1927年消费价格指数也开始下降。这种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1933年,与1929年相比,1933年CPI下降24.6%。
(2)失业和资源闲置
大萧条还带来大量失业。在整个20世纪30年代,美国失业率平均为18.8%,1929—1933年,GNP下降近30%,失业率从3%升至25%。即使在就业水平最高的1937年,失业率也高达14.3%,远高于后来国际上公认的12%的失业率临界线。因此大萧条时期持续10年之久、接近20%的失业率确实称得上奇高的失业率。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二战”后的高失业率在1982年则不到11%。在1933—1937年的经济复苏中,实际GNP达到近9%的年增长率,即使如此,也没有使失业率降至正常水平。1929—1937年间,美国倒闭的企业有14万家。据估计,仅由资源未能充分利用造成的损失就达2 000亿美元。
(3)投资暴跌
大萧条的另一个表现是投资暴跌。大危机出现之前的几年里,美国国内投资率是相当高的,如在1925年投资增长率高达32.3%,但是从1928年开始,投资总额下降,特别是1931—1935年,净投资为负,连资产的简单重置更新都达不到。股市的暴跌也严重影响企业的融资和投资活动,如1929年,企业在证券市场筹集资金80亿美元,但在1930年下降了近一半,到1933年,融资只有1.6亿美元。
(4)股市暴跌、银行破产
1929年9月至1932年6月期间,股市暴跌85%。因此人们几乎把大萧条与股市崩溃当做一回事。而实际上,股市崩溃只是大萧条的一个重要表现。在股市崩溃之前,美国经济下降始于1929年8月,并且持续到1933年。1929年在经过9月份的逐步下跌和10月初局部上升之后,到10月末,证券市场再度陷入混乱。10月24日,即著名的“黑色星期四”,证券交易额达1 300万股,证券市场一天之内蒙受的损失开创了历史最高纪录。证券价格指数到12月份下跌到最低点,美国的各种证券价值已减少大约250亿美元,三个月内的证券价值损失,超过同期美国经济的全部净收入。股市的大崩溃使美国当时脆弱的金融体系举步维艰。1929—1932年间,共有5 000家银行倒闭,1933年初的两个星期内,又有4 000家银行倒闭,银行体系几近崩溃。
(5)大萧条的结束
1932年初,美联储采取了大规模的货币扩张政策。这次货币扩张降低了真实利率,使真实利率产出水平有了明显的回升。1932年7月至11月间,工业生产上升了12%。但是,7月国会休会后,这项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便中止了,这导致1933年初的银行恐慌,以至于经济再次陷入萧条。直到1933年4月,复苏才真正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