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究竟多少是个够

究竟多少是个够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5年中国税收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后,一路攀升,到1992年跃上3000亿元大关。面对这样的局面,社会各界都在呼吁:对政府而言,究竟多少是个够!究竟多少是个够?!是否符合税收征收的终极目的,是否促进了社会公共资源的维护和再生产,增进了社会和每个纳税人的利益总量。看来,究竟多少是个够的追问还没有触及根本,根本说来,比“究竟多少是个够”更深一层的问题是,谁来保证税款的积极效用,谁来监督税款的效用,即如何限权。

究竟多少是个够

1985年中国税收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后,一路攀升,到1992年跃上3000亿元大关。即便是这样,时任中国财政部部长的王丙乾同志还是觉得财政压力很大,一次在财政部党组会议上感叹:“什么时候咱们的财政收入能够一年增加四五百亿元,日子就会好过些了。”王丙乾同志的话音未落,1993年,中国的税收就达到4118亿元,当年增收953亿元,这样的高速增长,一直持续到2003年,一下子组织收入20450亿元,当年增收超过3000亿元。要说国家的可支配资金是不小了,每年都在高速增长,但另一方面,我们依然发现国家在为资金发愁,每年在不断地发行国债。

面对这样的局面,社会各界都在呼吁:对政府而言,究竟多少是个够!也因此引发了政府职能大小的争论。有专家引经据典,论证我们现在供养的政府工作人员太多,导致国家行政开支过大,纳税人负担过重,致使有些地方,特别是农村社会的基层政府成为典型的“吃饭型财政”,行政人员的工资及行政管理费用占到当地财政的80%—90%,政府事实上完全放弃了自己维护公共资源,促使公共资源再生的职能。因此得出政府要减员,机构要改革的结论;有的专家还认为,政府开支过大是因为腐败导致了税款的浪费,决策不科学导致了大量国家资金的流失。因此,呼吁通过体制创新来增大税款的积极效用,等等。在这些争论中,更多分歧在于,政府的职能究竟应该是什么?有的呼吁政府应该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扮好“守夜人”的角色,“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甚至,“最好的政府是根本不管事的政府”。有的呼吁,应当扩大政府的权力和职能,因为大量的社会问题,诸如分配不公、环境污染等等市场失灵的责任亟待政府去完成。结果,在2003年的SARS危机中,争论各方陷入论证的尴尬中。坚持缩减政府职能者却要面对SARS携带者的医疗费用问题,批评要求国家为SARS携带者承担医疗费的主张。而坚持扩大政府职能者却不得不面对一个全能政府“怪兽”的结局。那么,问题究竟在哪里?

究竟多少是个够?!这首先是一个量的问题,税收的极限在哪里?其次是一个质的问题,税款的效用如何?最根本的问题是:谁是税收治理活动的真正主导者?

从量而言,税收收入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下去。这个道理,拉弗曲线已经告诉我们:在社会制度既定的情况下,税率提高过大不一定能增加税收收入,反而有可能减少税收收入。

从质而言,在税收的极限内,关键是税款的效用如何?是否符合税收征收的终极目的,是否促进了社会公共资源的维护和再生产,增进了社会和每个纳税人的利益总量。由是观之,关于政府扩权还是减权的争论似乎选错了靶子。根本说来,核心在于税款的效用如何?政府的税收责任在哪里?

扩权还是减权,只要政府的权力和责任相符,能够保证税款实现它本来的效用,发挥它的功用,这个问题也就成为表层的现象之争了。这样收得多花得多,就没有什么,问题在于花得合理不合理,如前所述,税款的效用是否符合税收的终极目的。扩权如果能保证税款的积极效用,那我们就是在向现代福利国家迈进,这有什么错,减权如果能保证税款的积极效用,我们在向更加自由的社会迈进,这也没有什么不对。

看来,究竟多少是个够的追问还没有触及根本,根本说来,比“究竟多少是个够”更深一层的问题是,谁来保证税款的积极效用,谁来监督税款的效用,即如何限权。保障征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公正分配,使纳税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健康和谐。也就是,税权究竟应该且必须属于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