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里的电闪雷鸣
——怀念税官伦理学家爱尔维修
知道爱尔维修的人并不多,因为他是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知道爱尔维修是一代伦理学大师的人更少,因为他被唯物主义哲学家的头衔遮蔽。
知道爱尔维修是税官伦理学大师的人就少之又少了,因为他思想家的光环格外眩目。事实上,伦理学是爱尔维修毕生孜孜以求、矢志为之献身的伟大事业。
1738年,23岁的爱尔维修做了国家包税官,这一做就是整整13年。13年间,是税务的平台,让他有机会了解到法国“第三等级”(资产阶级、工人农民及小手工业者)的生活,看到了国王统治的昏聩。爱尔维修做国家总包税官的13年间,正是法国封建专制末日来临时的穷凶极恶期,法国人民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迫切需要改变社会现状。可以说,爱尔维修通过税务,最直接地感受到了法国人民的现实疼痛和迫切需求,也是那种令人苦闷和窒息,但却蕴藏着资产阶级革命生机的氛围,直接催生了他对社会对人生对道德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从而造就了一代大哲学家和伦理学家的爱尔维修。
不难想象,假如没有税务这个让爱尔维修接触和感受现实疼痛的职业平台,他所拥有的一切自然优势:宫廷医生的父亲,富裕的家庭,良好的教育,家里丰富的藏书,等等,都有可能被生生地闲置和浪费。
令人好奇和不解的是,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独立意识和思想的青年,是怎样在税务这个以事务为主要职业特点的行业里生存下来,坚持下来,并且一蹲就是13年。拭去历史的尘埃,尝试着回到爱尔维修曾经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和场所,我们可以设想支撑爱尔维修坚持下去的种种有利的因素:具有自由精神传统的法国,即就是在以事务为主要职业特点的税务行业里,也弥漫着滋养和容忍自由思想精神的空气,就是这点自由的空气,使爱尔维修虽然艰难但却得以从容地生存下来,充分运用税务提供给他的这个得天独厚的前沿阵地,积累了对社会、对人生、对道德问题思考的情怀和智慧,坚定了终身从事伦理学研究的信仰,为以后的厚积薄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许,爱尔维修良好的教养和知识能力,深得他的一位上司的垂爱和赏识,用其伟大而不为人知的个人魅力和胸怀,接纳、支持和保护了他,为爱尔维修提供了诸多接触和了解社会的机会,使爱尔维修可以摆脱日常繁杂的事务,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社会、对人生、对道德的思考中去——这样的人不是没有,但确是可遇而不可求,也许机遇特别垂青爱尔维修,他遇上了,而且把握住了;也许,在一切催生爱尔维修成为一代伟大的思想家和伦理学家的诸要素中,他个人的天赋、悟性和能力是最重要的,但是,我们相信,作为唯物主义的爱尔维修是不会认同这个结论的。站在21世纪的起点,今天的我们,甚至不敢想象,假如当年的爱尔维修面对的是另一个环境,比如,缺乏基本的自由思考气氛;又比如,他遇到的是一个非常残暴霸道的上司,总是对他的工作挑三拣四,只需要他的奴颜婢膝;又比如,他的同事将他视同“另类”,总是以嘲讽的口吻,挖苦的表情,以及种种或明或暗的形式对他进行精神的迫害,那等待爱尔维修的命运,绝不会是思想家伦理学家的光环。因为,一切高级的生命,他对生存环境的要求都相对苛刻,更何况一颗高贵而伟大头颅的智慧思考。好在,爱尔维修是幸运的,税务滋养了他,他最终也回报了税务曾经给予他的呵护与关爱。那些同样伟大而胸怀宽广的上司、同事,也因为他们的善举而拯救了自己,提升了人生的境界。
终于,在当了13年的包税官之后,爱尔维修坚持不下去了。强烈地以寻求真理为己任的他,不得不放弃了包税官的职务,全身心地转入直接的思想著述生涯,加入到他曾经喜欢的蒙台涅、洛克·拉·洛席福科等伟大的思想家的行列。从此,法国税务少了一个包税官,但人类思想的星空却增添了一颗耀眼的巨星。
1758年8月,也就是在爱尔维修告别包税官7年后,43岁的他首先发表了伦理学著作《论精神》(《DeL’Esprit》)一书。不幸的是,出版一个多月后,就遭遇法国当局和教会的迫害和围攻,9月1日,《论精神》被全部焚毁。在万般无奈的形势下,爱尔维修不得不写了放弃自己见解的声明,从此在思想界销声匿迹。
他长时间的沉寂,带来了思想界的纷纷猜测甚至嘲笑。然而,就在连他的尊师伏尔泰都挖苦他用来执笔的那三个手指已经失灵的时候,他却怀揣13年税务给予他的丰厚滋养,顽强地撰写着《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De L’homme》,简称《论人》)一书。在这本书里,他坚决地申明:“我并不放弃我在《论精神》那部书里建立的那些原则”“这些原则在本书中运用得比《论精神》那部书中更加广泛、更加深入”。遗憾的是,这部伟大的著作连同另一部伟大的著作《幸福论》,都是在他死后才得以正式出版。
爱尔维修给予人类伦理思想界的最大贡献可以从法国皇家律师对他的诋毁言辞中看出。皇家律师攻击爱尔维修“维护唯物主义,消灭宗教,鼓吹自由思想,促使道德败坏”。这倒从反面概括出了他的伦理思想的精华。
爱尔维修一生相信“开明的群众,是唯一认识真理的全部价值的。”他认为,天生的智力在所有的人那里都一样,一切正常的人,都同样能够做同样的事情。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是一切人都做的事情。他那些让法国当局颤抖和震惊,让法国人民猛醒的思想言论,和法国诸多思想家们的同样伟大的呐喊一起,照亮了17、18世纪法国封建专制统治者和教皇把持着的思想界,为法国大革命酝酿了空前的精神力量。他在《幸福论》一书开篇中宣言:利益是我们判断各种行为的根据,它使我们注意每一行为对于公众是否有利、有害或无关,因而判断它是道德的,或者过恶的,或者容许的。同样,利益也是我们用以判断各种观念的根据。面对支撑封建专制主义大厦的利他主义伦理思想,他毅然决然地高举起合理的利己主义的大旗,向虚伪的利他主义伦理思想发起猛攻,以前所未有的杀伤力,对利他主义伦理思想进行结构性爆破。他说:“多数的人,人类的大部分,是完全热心于自己的利益而置公益于不顾的。他们重视一己快乐,把对自己有利的行为,称作忠实的行为。”“假如一个人为了使自己更忠实,而牺牲了比别人更为有道德的美名;又假如他细心追究自己灵魂的全部隐秘,他怎么会不明白他的德行和过恶,全由个人利益的不同形态而来?他怎么会不明白无论善行恶行都是一样地为求个人的快乐?”“个人利益是人类行为价值的唯一而普遍的标准。”“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人们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爱自己甚于爱别人的。”他说:“利益是我们的唯一推动力,人们好像在牺牲,但是,从来不为别人的幸福牺牲自己的幸福。河水是不会倒流的,人们也不会违抗他们的利益的激流。”等这些意在戳穿封建专制道德虚伪性的思想,在引导法国人民看透封建统治和教会势力的狼狈勾结、沆瀣一气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爱尔维修宣扬的合理利己主义道德观,“是对中世纪封建的、宗教的、道德的公开大胆的反叛和挑战,肯定了恶欲对人类、对社会的作用”。他引导法国人民看透封建统治者以宗教作为巩固自己权力的护身符的本质和宗教势力宣扬神权、皇权愚弄人民,借助封建统治者,寄生在“尘世”,分享专制权力的本质。他强烈地谴责封建专制者依赖神的灵光强迫人民消灭欲望,不关心现实生活,诱骗人们漠视尘世幸福,寄希望于虚幻的未来的虚伪道德。他痛斥说:“不要再顽固地毁情灭欲了,这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原则。”这些战斗的呐喊,沁人心脾的剖析,无疑是划破中世纪漫漫黑夜的电闪雷鸣。
当然,爱尔维修所主张的合理利己主义思想未必全都是真理,其理论上的缺陷缘于历史背景的局限是显而易见的。但无可否认的是,他的整体伦理思想是反映了受压迫、受剥削的法国革命要求的,为以后的思想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内容,也因此得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肯定和赞赏。他像研究自然科学那样研究道德学的态度、精神,使他在人类伦理思想史上成为一代大师级的人物。他那“我们应当像研究其他各种科学一样来研究道德学,应当像建立一种实验物理学一样来建立一种道德学”的理想和精神,不知激励了多少后世的伦理学家在人类道德田野里辛勤耕耘。
爱尔维修已经离开我们232年了,在他诞生288周年纪念之际,写下这些算作纪念的文字,聊以告慰作为税务官的我们——税务曾经为人类贡献了一位伟大的伦理学家,这是税务的自豪,也是税务的荣耀。13年的税务经历,足以在他生命的最深处留下最深刻的烙印。
爱尔维修,这个17、18世纪欧洲整个思想界格外耀眼的星辰,不仅为人类伦理思想的夜空增添了一颗璀璨的明星,也因为13年的税务生涯,让税务这个古老而世俗的行业荣幸地载入了人类伦理思想的史册。
2004.01.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