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的基本要求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的基本要求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职院校在建设实验、实训、实习条件时,要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减少学科体系的验证性实验,增加技能实训内容。5)以顶岗能力培养为主建设“实习就业一体化”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的基本要求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职院校在建设实验、实训、实习条件时,要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减少学科体系的验证性实验,增加技能实训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及专业群发展需要,合理安排实验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规划和建设进程。

1)根据专业单项技能培养需要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室。高职院校要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要求,破除传统的按学科建实验室做验证性实验的做法,要紧跟企业生产实际,整合现有的实验室资源,购置数量充足、性能优良,能满足学生技能训练要求的实训仪器与设备,组建体现职业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实训室。建设实训室时要综合考虑本专业需要和专业群共享的要求。

2)根据专业综合技能培养需要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主要完成课内无法完成的综合性技能实训项目,因此,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要尽可能贴近生产实际,努力构建真实的或仿真的实训室,让学生在真实的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得到职业能力训练,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3)根据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应根据专业及专业群人才培养对实训条件的要求,采取“筑巢引凤”方式引进生产型企业,由校方提供厂房和生产场所,由企业提供设备、技术、生产任务和管理过程,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参与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师父,实现“学做”合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也可以采取来料加工方式,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和设施,主动承接企业产品加工任务,学生参与产品加工过程,在实训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生产性学习任务,实现企业产品生产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双重目标。

4)根据专业实训特点及实训成本控制要求开发虚拟实训资源。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特点,组建由企业技术骨干、专业教师和软件开发人员共同组成虚拟实训软件开发组,针对工厂、车间、工艺等过程,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等软件资源,并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开展虚拟实训。

5)以顶岗能力培养为主建设“实习就业一体化”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高职院校要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将来就业岗位要求,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建立既能满足学生顶岗实业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需要,又能接受学生预就业和就业的“实习就业一体化”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岗位要求、经营理念及企业文化,全面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6)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运行的良性机制。校内基地要按照相关专业标准和行业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要求,研究实训室及实训基地建设标准,有步骤有区别地加以实施;校外顶岗实习基地要认真研究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要求,尽量建立与人才培养规格相应的“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

7)根据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建立相应的实训软环境和考评体系。学生职业能力形成是有一定规律的,学校不仅要提供硬件,更主要的是开发软件的功能,发挥硬件作用,如组织开发团队针对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认真开发实训设备的实训项目;同时,要本着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多元考核的原则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引导学生注重实践能力养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