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的研究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的研究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满足专业要求的稳定高效依托型实践基地为重点,突出教育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全面落实学生校内学习与顶岗实习、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保障学生不少于半年时间的顶岗实习。

(三)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的研究

1.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基础设施。实践教学基地的硬件建设应坚持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方针,在保证实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配置先进的技术设备。但是,由于资金缺乏等原因,致使目前一些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的设施只能停留在理论或演示阶段,实践技能课程根本无法落到实处,更谈不上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师资队伍。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实践基地建设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践指导教师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数量不足、学历层次偏低、整体素质不高、实践指导能力不强、接触实践的机会偏少、来源结构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实践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升。

第三,教材编写。由于实践项目的多样性,很难有统一的教材。多数情况下校企合作仅限于挂个牌子或签个合约的形式,根本没有真正落实。该问题已被高职教育评审委员会列为高职院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第四,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不同于理工类专业,从职业院校的调研发现,大多数文科类专业,仍按照大学学科体系进行实施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只停留在形式上,主要是各学院对校内实验室硬件及其各种财务软件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使各种实践项目无法开展。

第五,缺乏“政府主导、行业扶持、学院主体”三方互动的基地共建模式。

2.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运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1)现行会计实验与教学进度脱节,不利于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的书本知识

一般来说,学生实习主要集中在某一门专业课学习结束后或全部专业课学习结束后进行,需要实习的内容较多,实习的时间相对有限,再加上教学与实习时间上存在差异,学生很难及时有效地解决书本上没有搞清的问题。

(2)社会工作环境不适合大批学生实习

不能真正解决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的问题。在实践中,会计业务处理的要求比较严格,有关人员承担的责任也比较大,企业会计人员由于担心出现会计账务处理的错误而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因而实习中只看不干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学生对实习失去兴趣,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实习收效不大。

(3)分散实习不利于对学生管理

不便于加强对学生管理。目前企业财务工作较忙,办公场地空间有限,每个单位只能接纳3~5个学生。这样实习点多面广,每位指导教师要负责几个企业的学生实习,困难较大,加上有些企业对实习学生管教不严,放任自流,故达不到预期效果。

(4)会计行业的特殊性、保密性

会计工作的政策性、连续性及时间性的特点,决定了校外实习不可能全面接触了解各类型的经济业务以及各个时期的不同账务处理技能。

3.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运作机制的思路

(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运作机制的基本思路

学院应借鉴德国职教经验,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始终本着“完善现有、提升质量、保持特色、争创一流”的原则,将现代财务软件应用技术中通用的、先进的、最具代表性的技术有机组合后引入实验、实践场所;校内实践室建设完全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配置,使专业理论与专业实验、实践有机结合,“讲”与“练”有机结合;始终坚持实践场所的建设与先进的职教理念和职教方法相结合,建设符合“行动导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工作法”培训需求的实训室,有利于先进教学方法的实施。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结合学院现有基础、特色和服务区域经济的需要,重点建设覆盖学院多个建设专业及专业组群。不断增强校内实训基地的服务功能,其中,将企业研发基地引入校园是关键。

对实验室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应本着“完善现有,提升‘质’‘量’,保持特色,争创一流”的原则。继续保持学院的原有实训基地建设特色,完全按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配置,使专业理论与专业实验、实训有机结合,“讲”与“练”有机结合,硬件建设与先进的职教理念和职教方法融合,建设符合“行动导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工作法”“技术技能一体化”“教学与培训”需求的实训场地。校内实习建设进一步强化企业环境的模拟与再现,寓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关键能力培养于实训实习教学之中,保证学校与企业“无缝”连接,使学生作到“零距离”上岗。

其二,校内实训基地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注重保持设备的先进性,注重主流各种软件具体应用,不断增强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与技术的服务能力,使学生的技能培养适应企业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

其三,借鉴德国工业培训中心的作法,将会计师事务所相关业务引入现有实训基地,建成具有先进职教特色和理念的“教学工厂”,将“排式”教学组织形式逐步改造成“圆桌式”“六角式”组织形式,利于先进教学方法的实施。

其四,依托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和人员优势,将条件成熟的重点实训室进行网络化连接,实现学校、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的三级管理体系,将生产现场的管理、组织方式最真实地融入实训教学。

其五,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建设模式,学院提供场地,企业投入资金、设备、产品、技术或人员,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校内生产性实训,推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生产性实训的实施。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运作机制的基本思路

在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应本着特色鲜明,融理论与实践结合、“讲”“练”结合、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融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于一体;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借助于广泛的校企合作和企业的技术管理服务能力,建立了覆盖所开设专业的、运行机制良好、成果显著的校外实践基地,使会计专业等强势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同多家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合作紧密的校外实践基地,初步形成了互动、互惠、互补的校企结合运行机制。

1)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运作机制应注意问题。

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满足专业要求的稳定高效依托型实践基地为重点,突出教育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全面落实学生校内学习与顶岗实习、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保障学生不少于半年时间的顶岗实习。

其一,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适度前移核心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块,使学生参与企业顶岗实习时已基本掌握专业的核心技术技能,而不是靠到企业直接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提升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服务”“参与”能力,使企业体会到实习学生能成为企业实际生产的“有效力量”,而不是“负担”。

其二,借助学院的技术优势、师资优势,为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根据企业需求开发技术培训模块,为企业提供无偿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教师定期下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企业提供咨询和服务等,用学院强大的技术服务能力和行业企业影响力来加强“双赢”模式下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其三,积极为企业展示和宣传产品,通过学院扩大企业的影响。同时,借助学院的信息和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和技术资料。

其四,积极开展“订单”或“委托”培养。学院根据企业订单组建专业方向班,调整教学内容,一方面使教学内容满足企业需要,另一方面使校内培养与校外企业培养有机结合。

其五,加强对学生校外实习的管理,教育学生保守企业技术及商业秘密、保证企业利益;继续加强“学校特派员”或“企业联络员”制度,在学生校外实习或顶岗实习的全过程中实施监控和管理。

其六,加强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合作,通过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和咨询委员会,聘请校外实践基地的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承担校内实践课程、企业现场指导、毕业设计指导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加强与校外实践基地的沟通与联系,在与企业不断“交往”的过程中,使企业了解学校、了解学生,循序渐进地与企业建立感情,以致成为稳定合作的校外实践基地。

其七,借助学院与国内外企业良好的合作,为企业间的合作,为国内企业与国外的合作搭建桥梁。

其八,探索多元化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途径,学院通过收购、入股等形式直接参与校外实践基地的运营和管理,建立以学院为主体的校外实践基地。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运作机制的思路。

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吸收企业或行业积极参与是国外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也是当前及今后国际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部曾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才能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

推进“工学结合”模式,营造出“学做结合”的育人环境,树立“以他方为中心”的校企合作理念,在互惠双赢合作共建上下功夫才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门。

4.实习基地建设方法

(1)加强实训教材的建设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实训教材都没有及时更新,导致学生在校内实训碰到新旧准则衔接的问题时无所适从。如:是否应根据工资总额的14%提取福利费;购建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是否应该抵扣;车间固定资产的修理费到底是计入制造费用还是管理费用等。教材中的资料和现实情况有冲突,容易误导学生,所以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教材,或者是对现有教材进行修改,最好是能够编制校本教材。在编制校本教材时,应打破原有的理论和教学编写体系模式,在消化吸收现行教材合理内容基础上,从会计工作岗位实际需要出发,围绕每个会计工作岗位任职人员所需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行调研、构思和编写。教材内容必须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意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开发和推广出与生产实际、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案例性的校本教材。

同时,教材编订工作一定要由理论知识丰富的本校教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会计实务专家共同参与,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所学的理论能够用于实践,又能够保证实训不脱离实际,成为作业的翻版。另外,实训的内容和形式要随着专业理论知识的更新和教学目的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不要一成不变,各高校每年应结合自身培养学生的目标,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与企业实践指导教师一起,集中修改实训资料,编写实训教材。

(2)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会计类专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企业财务部门分工明确,一般不缺人手,而且其业务保密性较高,所以,对接受学生工学结合并不积极,即使接受了,一般每个单位也就一两个人。因此,对于会计类专业,由学校联系近百家企业实施工学结合可行性不大,应该重点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一方面完善校内实训环境,合理组织教学,有步骤、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会计实训教学活动,保证人人有机会进行全过程的模拟实习,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实训效果。另一方面各高校可利用部分教师具有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的优势,在校内合伙开设会计师事务所、代理记账公司或财务咨询公司,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加教师的收入,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水平,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长期稳定的实习场所。另外,教师应组织实习小组定期到校外企业的财务会计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这种实习组织方式,能使学生们身临其境,接触企业的实际业务,配合实训室的模拟数据练习,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

(3)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除在校内实践环境中进行模拟实验外,还必须在校外构建较完整的会计教学实习与学生就业实习基地。这类基地可与企业签订合同,建立长期的联系机制。在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对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岗位、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企业的财务管理、生产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可以对企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情况,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告等情况进行了解,并可以根据需要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实习可以加强学生对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工作流程的感性认识,提高会计工作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时,一方面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公司,如财务咨询公司、代理记账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等,这类公司由于业务量大、季节性强等特点,对会计实习人员的需求量较大,所以应重点关注这类公司;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老师、家长和已毕业学生三方的力量共同促进实习基地的建设,目前许多高校的会计教师大部分是“双师型”教师,在企业中兼有一定岗位,可利用教师的资源与企业签订合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但如果实习学生较多,单靠这种办法解决不了问题,还得发挥家长和已毕业学生的力量,利用家长丰富的社会资源,扩大学校的实践教学基地,拓展实践的地理空间范围,利用本校已毕业并已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资源,发起毕业生回馈母校的行动,通过他们来安排学弟、学妹的顶岗实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