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简评与展望

简评与展望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的样本主要是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总样本选取的。我们此次挑选的样本期刊并不仅限于惯用的会计类核心期刊,因为我们认为将更大范围的期刊种类作为样本,挑选出来的文章应该更能够反映我国这些年来环境会计研究的分布状况。

中国环境会计研究(2001—2010):简评与展望——基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相关数据的分析(1)

康 均(2) 焦西丹(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摘 要 本文基于中国学术期刊网(2001—2010年)发表的240篇环境会计研究文献,从论文发表数量及其时间分布、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文献刊发期刊类别、期刊发表文献数量分布五个方面进行了数据分析;我国近十年来环境会计研究体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研究范畴重心有所转移、研究方法有所突破、研究视野更加宽广、研究内容更加突出国家政策导向;本文最后对我国环境会计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展望:环境会计的研究领域有待拓宽;环境会计的研究方法有待丰富;抓好宣传教育,增强环境会计的教育意识;加强环境会计理论研究,早日制定环境会计准则。本文的研究对我国今后环境会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环境会计研究 数据分析 研究特点 研究展望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地球生态环境日渐恶化,各界有识之士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会计应运而生。据现有文献分析,国外关于环境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而我国对环境会计的介绍与认识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葛家澍、李若山(1992)在《九十年代西方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一文中介绍了西方国家环境会计的理论和方法,首次将环境会计理论引入我国。当前我国正在全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值此特殊时期,全面回顾我国环境会计历年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正确认识我国环境会计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积极思考我国环境会计未来的发展趋势,不仅对于促进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20余年来,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初)、积极探索阶段(20世纪90年代)和繁荣阶段(2000年至今)(谢志明,易玄,2008)。关于前两个阶段的研究成果,许家林、蔡传里(2004)作了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因此,本文以最近十年(2001—2010年)的研究成果作为讨论重点。

一、十年环境会计研究数据分析

本文的样本主要是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总样本选取的。笔者通过查询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在标题中包含的“环境会计研究”一词为检索条件,检索了自2001年1月开始到2010年12月截止期间内数据库中所有期刊的研究文献,剔除重复计算、内容相同以及研究内容与环境会计研究无关的论文,挑选出十年间我国关于环境会计的研究文献共计240篇。

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关于研究文献的搜集标的。如果以“绿色会计”、“环境会计”等类似词语作为“关键词”搜索文献,所得到的环境会计研究的文献样本数量将会远远大于我们现在搜集的数量。对于此点,我们认为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样本数量的扩大,固然会导致某些具体问题研究文献数量上的变化,但不会对分析的结论带来根本性的改变。第二,关于刊发研究文献期刊样本的搜集标的。我们此次挑选的样本期刊并不仅限于惯用的会计类核心期刊,因为我们认为将更大范围的期刊种类作为样本,挑选出来的文章应该更能够反映我国这些年来环境会计研究的分布状况。本文根据这些文章对环境会计研究展开以下分析。

(一)论文发表数量及其时间分布分析

首先,我们对十年来历年的论文发表数量及比例关系作了分析,详见表1。

表1 2001—2010年环境会计研究文献的数量及比例

img20

说明:2006年百分比实际计算为12.08,为保持百分比的完整性,调整后为现有数字。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学者对环境会计有关问题的研究日益增多,以2006年为界,2006年之前,每年发表的文章均未超过20篇,而自2006年之后的5年,每年的论文发表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基本保持在年均30篇左右的水平,2010年更是增加到了51篇。这一组数据说明,环境会计相关问题已逐渐成为当前我国会计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学术界给予了较大的关注。这与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的大力宣传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大力推进具有一定的呼应。

(二)论文研究内容分析

我们对240篇论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分类统计,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有的论文的研究同时涉及几个主题,因而我们在统计时,将此类文章做了重复统计。从上述统计数据可以发现,论文内容的研究主题分布呈现如下格局:

表2 文献研究内容分布

img21

①例如,《汽车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这篇文献我们就做了二次统计,分别列入“行业研究”与“信息披露”两个内容主题。其他均类同,故此文献总数与表1所列文献基本数量有所区别。

研究文献研究内容的分布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为“信息披露”、“基本理论及其他”、“要素确认与计量”、“两型社会与低碳经济”、“地域与行业运用研究”、“综述回顾与现状对策”、“国内外介绍及比较”、“环境管理会计”。下面我们对此稍作展开分析,各主体具体的文献观点后文将做专门研究,因此本部分不予展开。

(1)“信息披露”成为排名前列的研究内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这一主题也将环境会计信息的报告研究包括在内。具体内容包括报告的内容、形式、时间及报告的理论基础等,共有75篇次,占到所有内容的26.13%。我们认为这一现象反映了如下事实:一方面,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近些年来我国企业界、会计界的实务人士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领域行动较为迟缓,实质性的突破基本上没有;另一方面,由于国家近年来在建设“两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领域的推进力度越来越大,社会各界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关注,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足的现状与公众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强烈需求方面,矛盾较为突出,因此这一研究领域受到了学术界特别重视。

(2)“基本理论及其他”内容丰富。“基本理论及其他”这一范畴作为众多研究分支内容的集合体,研究文献的数量和占比仍然偏高,但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近10年来环境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内容、研究视角与前10年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不同。研究内容涉及环境会计假设、目标、环境控制与企业业绩、环境评价与监管、经济学视角的环境会计解读,以及双重记录与单式记账在环境会计中的运用研究等。

(3)“要素确认计量”成为环境会计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要素确认计量”包括“环境成本”、“环境负债”、“环境资产”、“环境利益”等相关内容的确认、核算与计量问题。这一现象说明,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我国学术界已逐渐摆脱针对要素确认、核算、计量与信息报告问题纯粹理论层面的探讨,开始深入到具体的实务操作层面,这一转变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它说明我国的会计理论界开始从环境会计的务虚层面转向务实层面。

(4)“两型社会低碳经济”研究异军突起,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在研究文献统计时,这一类型实际包括以5个近似主题为背景开展环境会计研究的相关文献,这5个近似主题分别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两型社会、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研究文献的发表时间,可以发现,循环经济背景下环境会计研究文献共11篇,其中有5篇发表在2007年之后,具体为2007年、2008年、2010年各2篇,2009年1篇;而低碳经济背景下的5篇文献与循环经济、两型社会、科学发展观之下的6篇文献(单一背景下均为各2篇)则全部发表在2010年。这一现象说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类研究人员对于国家的相关政策的导向较为敏感。

(5)“地域与行业运用研究”相关研究文献数量有所增长。本次统计研究中,这一类型的研究文献达到了25篇,占全部研究文献分布的8.71%,具体细分可以发现,“地域研究”类的研究文献有10篇,占比为3.48%,“行业运用研究”文献篇数为15篇,占比为5.23%。

(6)“综述回顾与现状对策”类型的研究文献较过去有所增长。此类研究文献中,以“综述(或者)回顾”为标题的文章达到了15篇,以“现状(或者)对策”为标题的文章有10篇。我们认为,这一现象可以说明两点原因。一是说明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的环境会计的研究已产生了一定的量的积累和质的沉淀,确实存在着对近20年来的研究历程展开回顾与评价的现实需要,分析不足、归纳经验,同时展望未来;另一方面也因为在研究难度方面,某些研究人士认为“综述回顾与述评”类型的研究相对较为容易所致。但是,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事实上此类型的研究难度并不低,虽然此类型文献在一般核心期刊上较为容易发表,但在较高级别的核心刊物上此类型文献的发表比例相对于环境会计其他研究主题的文章的发表比例却是非常低的。(5)

(7)“国内外介绍及比较”类的研究文献依然较多。说明学术界依然对环境会计这一研究领域较新的国外研究成果有着较高的关注度。

(8)“环境管理会计”研究文献数量增多。此类型文章篇数达到14篇,占全部文献的比例为4.88%。鉴于环境会计实际运用的特殊性及现实生活中的可操作性,一部分学者将企业对环境会计的运用同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需要相结合,从企业管理的层面研究环境管理会计。

(三)论文研究方法分析

借鉴学者(唐永洁,2008)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全部文献的研究方法分为以下几个类型:①规范概念型:表明立场或政策性的文章;②文献回顾型:对文献的总结、回顾、评论、延伸;③数据分析型:以数据分析现象而不涉及实证分析;④实证建模型:以定性数据构建变量,采用定量建模分析验证理论性假设;⑤案例分析型:通过研究案例,得出相关研究结论。

表3 文献研究方法分类

img22

样本文献中,规范概念型文献有173篇,文献回顾型有38篇,数据分析型有10篇,实证建模型有10篇,案例分析型有9篇。从中可以看出文献的研究方法依然侧重于规范概念型,实证建模、案例分析相对来说比较现代的研究方法,虽然有所引用,但是所占比例还是相对偏低,而目前国外比较倾向于实证研究,这一点与国外的研究区别比较大,说明我国在实践方面基础还比较薄弱。同时应该看到,虽然研究人员对实证建模、案例分析等方法的采用比例从总体上看较低,但是相对于前十年的研究文献方法比较,这一比例仍然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这正好反映了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事实。

(四)研究文献刊发期刊类别分析

240篇环境会计研究论文发表的期刊共有125种,可分为高等院校学报(包含本科院校学报、专科学校学报)的社科版或哲社版、财会(含审计)类期刊、综合性经济管理类期刊、综合性经济环境类期刊、综合经济类期刊、科技类期刊、非经管类期刊等九类。

表4 环境会计文献刊发期刊类别分析

img23

发表环境会计研究论文最多的是综合经济类期刊,有30种,占总期刊数125种的24%,其次是高等院校学报,有29种,占23.2%,以下依次是:财会(含审计)类,18种,占比14.4%;综合性经济管理类期刊,17种,占比13.6%;科技类期刊,14种,占比11.2%;非经管类期刊,10种,占比8%;发表环境会计研究论文最少的是综合性经济环境类期刊,只有7种,占总期刊数5.6%。按相关性分析,与环境会计相关性最大的期刊是财会(含审计)类(18种,占14.4%)、综合性经济环境类期刊(7种,5.6%)。

与环境会计相关性较小的其他期刊有《魅力中国》、《化学工业》、《今日科技》、《湘潮(下半月)(理论)》等30种,在总共125种期刊中占比达到24%,应该说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另一方面,125种期刊中有国家级期刊:《会计研究》、《财政研究》、《商业研究》等,高等院校学报,综合性经济管理类期刊、财会(含审计)类期刊占有比例合计超过51.2%,这些情况说明环境会计研究发表论文的期刊从总体上来看基本正常。

(五)期刊发表文献数量分布分析

从绝对数来看,240篇论文分布在125种期刊中,平均每种期刊仅1.92篇,发表论文数高于平均数(即2篇)以上的期刊有35种,仅占总期刊数125的28%,不到1/3,发表环境会计研究论文的前10种期刊依次为:财会通讯(25)、会计之友(18)、财会月刊、商场现代化(9)、会计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7)、商业会计、现代商业(6)、北方经贸、商业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4)。发表环境会计研究论文3篇的期刊有4种、2篇的有21种,仅发表1篇论文的期刊数有69种。如果说刊发环境会计论文数量的多少,可说明期刊对环境会计研究的重视程度的话,我们可得出结论:对环境会计研究给予较大重视的期刊为数不多,许多期刊仅仅发表了一篇、两篇环境会计论文,就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因此,我们建议有关期刊应开辟环境会计研究专栏、专题,坚持长期发表环境会计论文,支持环境会计研究。

表5 刊发环境会计研究论文篇数排名前11的期刊

img24

从相对数来看,以发表环境会计论文数6篇为界,发表论文数在25、18、9、7篇的期刊数占发表论文总期刊数125种的比重分别为0.8%、0.8%、1.6%、1.6%,均在2%以下,合计比重也不过4.8%,而发表论文数在6篇及6篇以下的期刊数占发表论文总期刊数125种的比重分别为1.6%、2.4%、3.2%、16.8%、55.2%,均在2%以上,合计数更高达95.2%,特别是只发表1篇论文的期刊比重高达55.2%。另外,期刊数占发表论文总期刊数125种的比重为0.8%、0.8%、1.6%的期刊(即发表论文为25、18、9篇)发表的论文数为25、18、9篇,占发表的总论文数240篇的10.42%、7.5%、3.75%,而期刊数占发表论文总期刊数125种的比重为16.8%、55.2%的期刊(即发表论文为2、1篇)发表的论文数为40、69篇,占发表的总论文数240篇的16.67%、28.75%。这主要说明参与环境会计探讨的期刊分布广泛,离散程度高。发表环境会计论文在4篇以上的11种期刊中,除4种财经综合类期刊(《商场现代化》、《现代商业》、《北方经贸》、《商业研究》)外均为财会类期刊,这一现象与学者符桂珍(2006)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体现出环境会计的边缘性、复合型特点;从整体上看,说明我国财会类期刊保持了对环境会计研究应有的关注。

二、十年环境会计研究的特点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2001—2010年以来,我国的环境会计研究较之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研究范畴重心有所转移

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主要是侧重于对环境会计基本常识的介绍(葛家澍,1992)和环境会计基本理论的探讨,比如环境会计的目标、对象、基本假设等,而对于环境会计如何转接和借鉴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并将其运用于实践操作等问题则缺乏具体的研究(许家林、蔡传里,2004),在性质上整体偏重于基本理论问题的范畴;但是最近十年来环境会计研究的内容重心已经有所转移,如前所述,研究内容更多的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环境会计要素的具体计量,环境会计在特定地区、特定行业实际运用,以及环境管理会计开展的实践总结与分析等等,在性质上整体偏重于实践运用的范畴。这既是学术研究的自然逻辑演变所致,也是环境会计研究对现实社会各种客观需求的应有反应。

(二)研究方法有所突破

从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学者们对环境会计开展研究的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与近十年,有所不同。在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规范研究方法为主,大部分文章采用的阐述概念、理论分析并提出建议的研究范式或与此类似,许家林、蔡传里(2004)对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发现在216个样本中只有2篇实证性文章,不到全部文章的1%;何卫红、郑垂勇(2007)对1992—2006年间的1293篇环境会计研究文献展开分析后认为,尽管我国环境会计研究成果较丰富,但从研究方法看,主要是规范研究,只有少数实证研究(约占1.2%)。而近十年来,研究方法逐渐丰富起来,虽然上述研究范式仍然存在,但是在众多研究文献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中,此类研究方法所占比例有所下降,数据分析、实证建模及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开始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此次统计的240篇文献中,仅狭义的实证建模型研究文献就有10篇,占总量比例4.17%,如果加上数据分析型(10篇),案例分析型(9篇),则总量接近12.09%。

(三)研究视野更加宽广

近十年来,学长们开展环境会计研究的视野更加宽广,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除了对国外经典文献的介绍和学习,研究者们对于国外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保持了持续的跟踪,同时更加关注国外政府、组织,特别是先进企业开展环境会计实务的最新进展,以最快的速度将国外最新的研究动态及时介绍引进给国内同行;第二,研究者对环境会计研究的切入视角更加多样化,运用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研究环境会计问题更加熟练。可以说,当前我国环境会计研究与国际上的研究进程基本同步且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许家林,2009)。

(四)研究内容更加突出国家政策导向

回顾近十年的研究,可以发现,学者们对环境会计的研究与国家先后制定和颁布的相关环境政策具有较大的相关性。

1994年,国务院批准了我国的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我国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循环经济思想,2003年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2001年1月,经财政部批准,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随后在南京大学召开了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首次学术研讨会,会议代表从宏观与微观、国内与国外、核算与控制、会计与统计、规范与实证的结合上,对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2003年8月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概念,随后在2004年对科学发展观的概念逐字逐句地作了系统全面的阐发,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全面体现和阐发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并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决策。2003年英国率先提出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新时代的又一全新发展理念。中国科学院也于2009年3月发布《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

此次统计文献的分析表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类研究人员对于国家的相关政策的导向较为敏感,研究内容体现了时代背景,细化与落实了政策导向中的具体问题,充分体现出了近十年来环境会计研究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三、未来环境会计研究展望

我国的环境会计研究近十多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发展趋势上看,环境会计还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我们在环境会计研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做出更进一步的研究。

(一)环境会计的研究领域有待拓宽

相对于国外非常宽泛的视角,我国相关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传统的会计学,我国绝大多数的学者对环境会计的研究都是在传统的会计理论框架内进行的。总体而言,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范围与国外的微观环境会计的研究范围大致相同,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会计计量、会计报告、会计信息系统等领域,对会计学以外的问题很少涉足(王琳,肖序,2010)。未来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应重点关注:①环境信息披露问题研究。环境信息披露问题既是环境管理市场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前我国环境会计实务亟待取得实质性突破的重要领域。②环境管理会计研究。环境管理会计以环境管理为核心,内容涉及企业环境成本的分配与管理、产品设计与定价、投资决策评价、业绩评价、预算和价值链管理。环境管理会计的潜在用途和利益十分广阔,虽然我国学者对这一领域已有一定的研究,但是,我国环境管理会计研究的切入点与研究线路尚未找到,环境管理会计的学科范围尚未圈定(颉茂华,王珉,胡伟娟,2010)。③环境审计问题研究。未来首要的工作是制订环境审计法规,建立环境审计制度,大力发展环境审计,强化环境核算的监督力量。④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环境会计问题研究。在日益增长的碳排放量和国际环保压力下,低碳经济已被列入中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环保问题正聚焦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但是,传统会计在内容、计量、模式等方面都难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在低碳经济下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创新:加大对环境会计研究的横向交流;强化节能减排带来的环境收益的核算;拓展环境报告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模式。

(二)环境会计的研究方法有待丰富

未来的环境会计研究,应当更多地采用实证建模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研究方法,并适当推进宏观会计研究方法的运用。一方面,针对目前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实证方法运用极少,而且实证研究内容主要局限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这一现实情况,我国的环境会计实证研究可以在如下方面进行拓展:相关信息使用者利用环境信息的作用,有关环境因素的指标体系及其制定的影响因素,现行环境指标体系对监督政策执行的有效性等。另一方面,由于存在环境会计宏观化、分散化的趋势,以及我国对环境问题的逐步重视和相应指标体系的逐渐建立,国外的宏观环境会计研究方法逐渐开始在我国发挥作用。因此,环境会计研究应在传统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大量地引入非会计学的研究方法,充分吸收环境学、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发展经济学、现代经济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实现多学科内容的交叉和融合。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经济学指标、物理学指标的引入和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

(三)抓好环境意识宣传教育,增强环境会计的教育意识

实施环境会计,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一个跨世纪的系统工程。第一,要大力抓好公众环境意识宣传教育。公众环境意识越强,环境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就越小,环境政策的实施成本也越低。我国应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公民的环境意识,同时发挥公众的监督职能,给企业形成自觉披露环境信息和执行环保法规的外部压力。第二,要加强企业及时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教育和管理。国外先进经验表明,大型企业探索环境会计方法是促进环境会计的有效途径(王浪庆,2007)。可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培养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自觉性,并且加强环境会计人员后续教育,保证其胜任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环境会计学是多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应用学科,对会计人员及相关人员的素质尤其是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环保意识,引起他们对环境会计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并能够充分认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密切联系,建立、健全适应本企业的环境管理系统,实施环境会计,进而逐步主动、自愿地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其次,要对现有企业的决策层、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环境会计基本知识的教育培训,特别是对企业在职会计人员进行环境会计理论方面的培训。提高有关人员企业环境会计实务操作能力。

(四)加强环境会计理论研究,早日制定环境会计准则

实务操作存在的一些主要障碍,折射出环境会计理论研究的弱化。环境会计实务的推广应以理论的不断完善为前提条件。由于环境会计所依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多元化,其核算对象的复杂化,尤其是在计量环节上没能突破,使得当前环境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其结果是环境会计实务没有相应的理论指导,演化为环境会计实务操作的盲点。为此,加强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借助于适当的理论导向,才可望突破实务操作的主要障碍。

我们应该吸收、借鉴西方会计界、企业界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参照目前制定企业会计准则与行业会计制度的基本程序,研究制定有关环境会计准则及制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全面。可以首先在社会公众广泛关注而且操作难度相对低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领域进行试点。比如,制定环境会计准则或修订已有的具体会计准则,将环境信息纳入其中。首先,要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在披露内容上着重解决环境成本、环境负债、环境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问题。此外,确立相对固定、格式规范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并且区分行业性质,采取不同的信息披露模式。在报告的具体形式上,则先通过在补充报告模式和环境报告书的形式披露,后逐步过渡到以货币形式编制独立的环境资产负债表,环境收益表来披露有关企业环境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葛家澍,李若山.九十年代西方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J].会计研究,1992(5).

[2]谢志明,易玄.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J].财务与金融,2008(5).

[3]唐永洁.环境会计研究综述[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11).

[4]符桂珍.对环境会计研究论文的实证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6(3).

[5]许家林,蔡传里.中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4(4).

[6]何卫红,郑垂勇.我国环境会计实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07(3).

[7]许家林.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与创新[J].会计研究,2009.

[8]王琳,肖序.我国环境会计研究:现实困惑与前景展望[J].财会月刊,2010.

[9]颉茂华,王珉,胡伟娟.环境管理会计研究:综述、评价与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S1).

[10]王浪庆.作为经营管理工具的日本环境会计研究——基于理光集团的实践[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6).

【注释】

(1)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0872110)的阶段性成果。

(2)康均,管理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3)焦西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4)“两型”社会即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例如,在《会计研究》杂志上,近10年来仅发表过两篇文献综述类型的文章,但是环境会计研究其他类型的文献的刊发数量就远远高于两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