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天祀祖的礼制思想、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思想和以家长为中心的家族思想在宫殿和祭祀建筑中得到了充分反映。
—、宫殿建筑
宫殿建筑又称宫廷建筑,是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这些建筑大都金玉交辉、巍峨壮观。从秦朝开始,“宫”成为皇帝及皇族居住的地方,宫殿则成为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中国宫殿建筑的规模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加大,其典型特征是斗拱硕大,以金黄色的琉璃瓦铺顶,有绚丽的彩画、雕镂细腻的天花藻井、汉白玉台基、栏板、梁柱以及周围的建筑小品。北京故宫就是典型的宫殿建筑。
(一)宫殿的布局
1.严格的中轴对称
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侧的建筑低小简单。这种明显的反差,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线纵长深远,更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
2.左祖右社
左祖右社或称左庙右社。中国的礼制思想,有一个重要内容,即崇敬祖先、提倡孝道,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土地是农业社会经济的保障,有土地才有粮食,“民以食为天”,“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左祖右社,正是体现了这些观念。所谓“左祖”,是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祖庙是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因为是天子的祖庙,故称太庙;所谓“右社”,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古代以左为上,所以左在前,右在后。
3.前朝后寝
前朝后寝是宫室(或称宫殿)自身的布局。大体上有前后两部分,一墙之隔,“前堂后室”,即“前朝后寝”。所谓“前朝”,即为帝王上朝治政、奉行大典之处;所谓“后寝”,即帝王和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万。
(二)宫殿外陈设
(1)华表。古代设在宫殿、城垣、桥梁、陵墓前作为标志和装饰用的大柱。设在陵墓前的又名墓表。一般为石制,柱身通常雕有蟠龙等纹饰,上为方板和蹲兽。华表高高耸立,既体现了皇家的尊严,又给人以美的享受。竖立于皇宫和帝王陵园之前,将其作为皇家建筑的特殊标志。华表起源于墓碑(木制),后来人们将木柱竖于交通要道,作为识别道路的标志,故称“华表木”或“恒表”。不久,君主又让人们在上面刻写意见,称其为“诽镑木”(古代“诽谤”一词是中性词,指责过失的意思)。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社会相继建立,已经不允许人们在“诽镑木”上刻写“谏言”,而演变为刻上云龙纹的华表。
(2)石狮。宫殿大门前都有一对石狮(或铜狮)。石狮(或铜狮),有辟邪的作用。又因为狮是兽中之王,所以又有显示“尊贵”和“威严”的作用。按照中国文化的传统习俗,成对石狮系左雄右雌。还可以从狮爪所踩之物来辨别雄雌,爪下为球,象征着统一环宇和无上权力,必为雄狮;爪下踩着幼狮,象征着子孙绵延,必定是雌狮。在中华大地还有北狮、南狮之分。北狮雄壮威严,南狮活泼有趣。还有所谓“三王狮”,那是因为狮子是兽中之王,而狮子所蹲之石刻着凤凰和牡丹,凤凰是鸟中之王,牡丹是花中之王,故合称“三王狮”。
(3)日晷。即日影,它利用太阳的投影和地球自转的原理,借指针所生阴影的位置来显示时间。
(4)嘉量。我国古时的标准量器。全套量器从大到小依次为:斛、斗、升、合、龠(音yue越)。含有统一度量衡的意义,象征着国家统一和强盛。
(5)吉祥缸。置于宫殿前盛满清水以防火灾的水缸,有的是铜铸的。古代称之为“门海”,比喻缸中水似海可以扑灭火灾,故又被誉之为吉祥缸。如北京故宫中吉祥缸,古时每年冬天在缸外套上棉套,覆上缸盖,下边石座内燃炭火,以防止冰冻,直到天气回暖时才撤火。
(6)鼎式香炉。有盖为鼎,无盖为炉,是古代的一种礼器,举行大典时用来燃檀香和松枝。
(7)铜龟、铜鹤。龟和鹤是中国文化中的神灵动物,用来象征长寿,庆贺享受天年。最有名的被称之为龙头龟、仙鹤。
(三)中国现存的古代皇宫
1.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市区中心,始建于1406年,历时14年才完工。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至今已近600年。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宫殿分前后两部分,即前朝和内廷。前朝是皇帝奉行大典、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场所,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太和殿又称金銮殿,皇帝即位、诞辰以及节日庆典和出兵征伐等重大国典在此举行。中和殿是皇帝在前往太和殿途中小憩之处,皇帝先在此接受内阁、礼部及侍卫执事人员的朝拜。保和殿是皇帝宴请外蕃王公贵族和京中文武大臣之处,清后期也是殿试的场所。保和殿之后为内廷,是皇帝日常处理政务和帝后、嫔妃、皇子公主居住、游玩、奉神之处。其他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两侧的十二座宫院。乾清宫东西各有六组院落,自成体系,即
东六宫和西六宫。西六宫以南有养心殿。养心殿是清代后八位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正间为皇帝接见官员处,西间为皇帝阅览奏折和议事处。东间在同治、光绪执政期间,曾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内廷另有三座花园,即宁寿宫花园、慈宁宫花园和御花园。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末代皇帝溥仪下台后仍居内廷,直至1924年被逐出宫。1925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延续至今。该院收藏历代文物近100万件套,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位于沈阳旧城中心,占地6万平方米,全部建筑90余所,300余间。四周围为高大的红色宫墙,殿堂金瓦雕梁画栋,光彩夺目,是我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
沈阳故宫的布局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特色。依其自然布局和建筑先后,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建都沈阳初期所建的大政殿,也就是故宫的东路;第二部分是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续建的大内宫阙,包括最南端的照壁、东西厢楼、东西朝房、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建筑,也就是故宫的中路;第三部分是清高宗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扩建的,包括戏台、嘉荫堂、文溯阁、仰熙斋等建筑,也就是故宫西路。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大木架构成的建筑,殿身八面都用木隔子门组成,以榫卯相接,可以任意开启。殿前排列十座方亭,为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崇政殿为五间九檩硬山式,前后有出廊,围以石雕栏杆。此殿为皇太极日常处理军政要务和接见外国使臣、边疆少数民族代表之所。文溯阁为故宫西路的主要建筑,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兴建,专为庋藏《四库全书》之用,也是皇帝东巡盛京时读书看戏的地方。建筑形式仿浙江宁波天一阁。
3.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布达拉,或译普陀,梵语意为“佛教圣地”。始建于唐代初年松赞干布时,相传为迎娶文成公主在此首建宫室,后世屡有修筑。现在的布达拉宫是17世纪重建的。
布达拉宫建筑有13层,高117.19米,内有宫殿、灵庙、佛殿、达赖灵塔、经堂、庭院等建筑。布达拉宫用花岗岩砌筑,墙身收分显著,体现了藏族建筑宏伟稳重的风格。红宫顶层采用了我国传统的歇山屋顶并覆盖鎏金铜瓦,其斗拱也是有明清建筑风格。整座建筑布置自由匀称,主题突出,显示了藏族建筑匠师的杰出艺术才华。布达拉宫更以辉煌的艺术作品和珍贵文物而闻名。宫内壁画遍及大小殿堂,画面生动,用笔工细,着色艳丽。宫内还珍藏有大量经书,其中精刻的藏文佛经,有金字缮写的甘珠尔,天竺等地的贝叶经,均是稀世珍宝。这座艺术博物馆和文化宝库,对于研究西藏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都具有重大的价值。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4.园林中的宫殿
园林和宫殿结合,是我国古代园林建筑特点之一。清代颐和园中的仁寿殿、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中的澹泊敬诚殿,即是著名的园林中的宫殿,帝王们常常在那儿处理政务、消夏避暑。
二、礼制建筑
(一)祖庙和社极坛
1.北京太庙
北京太庙是帝王祭祀祖宗的地方,位于天安门左侧,今为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包括戟门、正殿、两庑、寝宫、祧庙,有明显的中轴线,左右配殿严格对称。其位置也符合中国传统的“左祖右社”的规定。外有高大厚重的墙垣和树冠茂密的古柏,内有空敞宁静的庭园,庄严肃穆,静谧安宁。
2.北京社稷坛
中国传统的治国思想是“以农为本”,因为“民以食为天”。发展农业生产与土地密切相关,所以要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古代以“社稷”代称国家。按“五行”中五方五色的配置,中央为黄,东方为青,南方为红,西方为白,北方为黑,所以必须用五色土覆盖于坛面,以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和祈求全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由于祭祀社稷是由北向南设祭,所以其总体形制与太庙相反,即享殿、拜殿及正门均在北,沿正门、享殿、拜殿、五色土方坛为序,由北向南展开。神厨等附属建筑物在西棂星门外。
(二)天地等坛
祭祀天、地、日、月、泰山神等活动,是历代帝王登基后的重要活动。
因为君权“受命于天”,且要秉承天意治理国家,所以皇帝必须亲自去天坛祭天。祭天在南郊,时间在冬至日。土地是国家的根本,国家的“國”,“口”中有“或”,这“或”即“域”。所以皇帝必须亲自或派人去地坛祭地,祭地在北郊,时间在夏至日。万物生长靠太阳,所以必须去日坛祭日,祭日于东郊。月亮是夜明之神,所以又必须去月坛祭月,祭月于西郊。因为祭天、地、日、月等活动都在郊外进行,所以统称为郊祭。历史上许多皇帝,如秦始皇、汉武帝等,都要登五岳之首泰山祭泰山神,称为封禅大典。反映上述中国文化思想的旅游胜地有:
(1)天坛。位于北京,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其建筑由内外两重城墙环绕,南边围墙左右两角成方形,北边围墙左右两角成弧形,以象征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地坛。位于北京,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地坛与天坛相对应,坛呈正方形,以象征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所以又名方泽坛。
(3)曲阜孔庙及孔府。孔庙是祭祀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场所。目前全国各地保存的历代孔庙甚多,尤以孔子故乡山东曲阜的孔庙规模最大、时代最早。它与孔府、孔林并称“三孔”。曲阜孔庙原为孔子故宅,鲁哀公时立庙,历代增修,至明中叶扩至现存规模,占地21.8公顷,房屋460多间。孔府是历代孔子嫡裔衍圣公的官署和私邸,又称衍圣公府。其位于山东曲阜孔庙东侧,建于宋宝元年间,明嘉靖年间重修。后屡经扩建,遂成今日规模。孔府占地200余亩,包括厅、堂、楼、轩等400余间,有院落九进。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文化1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