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又叫清真教,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目前全世界伊斯兰教徒有9亿多。伊斯兰教为阿拉伯语的音译,本意为“顺服”,即顺服唯一的安拉;其教徒称穆斯林。穆斯林也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本意为“顺服者”,即顺服安拉意志的人。
一、伊斯兰教的起源与发展
伊斯兰教的创立和其他各大宗教一样,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
(一)伊斯兰教的起源
6世纪,阿拉伯半岛进入社会大变动时期:一方面,半岛内部各部落之间纷争不断;另一方面,长期的分裂为强邻提供了入侵的机会,525—628年,拜占庭和波斯两大帝国为争夺商道,占领了半岛上的也门,进一步加剧了岛内的社会危机,激发了阿拉伯人民族感的觉醒。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若要想抵御外强,夺回商道,就要首先统一半岛,因此,统一宗教意识也势在必行,伊斯兰教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伊斯兰教创建于7世纪初,创始人为穆罕默德。610年,商人出身的穆罕默德宣称自己是安拉的使者、众信徒的先知,代表先知到世间来教诲和警告世人,并开始传教。在此以后,穆罕默德借助圣地麦加的商业和宗教地位,兼施以武力,迅速把伊斯兰教推广到整个半岛。631年半岛统一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成了这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二)伊斯兰教的发展及在中国的传播
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发展是随着阿拉伯国家版图的不断扩张而传播开来的。所以说,伊斯兰教早期的传播是在“圣战”中实现的。由于伊斯兰教社会是政教合一的,所以激烈的政治斗争必然会引发教派斗争,造成分裂。在伊斯兰教创立后的第一个世纪,伊斯兰教就在确定穆罕默德的继承人上发生了分歧,最终导致分裂,产生了“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教派。以后又出现了伊斯玛仪派、巴布教派、苏非教派等。
逊尼派,即遵守“圣训”的支派,是伊斯兰教的正统派,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教派。什叶派是仅次于逊尼派的第二大伊斯兰教派,“什叶”是阿拉伯语,意思是“同党”,什叶派的政治思想基础是封建的“君权神授”和“王朝世袭”,所以也叫“世袭派”。
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经历了漫长的、渐进的渗透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伊斯兰教的传入阶段。在唐宋时期,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大食派使者到长安,是唐与阿拉伯交往的起点。“安史之乱”时唐向大食借兵千余人,大部分留在唐朝,成为“唐臣”。这是中国第一批穆斯林教徒。伊斯兰教信徒通过两条途径传入中国:一条是陆上的“丝绸之路”,即西北的穆斯林;另一条是海上的“丝绸之路”,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从唐到南宋末年,波斯、大食留居中国的伊斯兰教人数不断增加,但此时多居于京师和沿海口岸,还未至内地。
第二,伊斯兰教的流行阶段。这个阶段发生在元朝。这是中国伊斯兰教的繁荣时期,元时的穆斯林属色目人,地位仅次于蒙古人。因此,元时,穆斯林几乎覆盖全中国。元政府为回民建了更多的清真寺。穆斯林不仅遍布各地,而且还操纵着中央和地方权柄,影响举足轻重。此时新疆原来信仰佛教的民族开始改信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徒开始分布在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后逐渐遍布全国,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居住特点。而且,此时的中国伊斯兰教同阿拉伯、中亚的伊斯兰教直接发生联系,连成了一片。
第三,伊斯兰教的中国化阶段。此阶段发生在明清时期。到明朝,伊斯兰教在中国有了固定的称号。明初,统治阶级对伊斯兰教施加重压,禁止其自相婚配。政府加强西北边防,禁止中国伊斯兰教同中亚伊斯兰教相互联系。内地伊斯兰教遂成为独立的发展状态,于是中国形成了一个新民族——回族。清朝统治者崇佛重道,对回民防范多于信任。
(一)六大信仰
伊斯兰教的“清真言”是: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真主使者。最基本的信仰是除安拉之外再无别的信仰。后来这些发展成为伊斯兰教的六大信仰。
(1)信仰安拉。要相信安拉是全知全能、主宰一切、创造万物、大仁大慈、洞察一切、无可匹敌的。
(2)信仰天使。即相信天使隶属于安拉,是安拉的忠诚使者和人类的朋友,是善神。它们遍布于天上人间。
(3)信仰使者。使者是安拉派到人间来拯救世人的代理人,他既是人间治世安民的伟大先知,也是安拉真主的奴仆。因而服从安拉的人应该无条件地服从使者。
(4)信仰经典。即信徒们必须无条件的信仰《古兰经》和按照《古兰经》办事。
(5)信仰后世。即相信后世报应。
(6)信仰前定。即伊斯兰教认为人的一切都是由真主预定的,谁也无法改变,承认和顺从真主的安排才是唯一的出路(二)五大功课伊斯兰教十分强调严守功课,以此来表达对真主的诚心,以便赎罪进入天国。伊斯兰教规定了以下五项基本功课。
(1)念功。念诵“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以表白自身的信仰。
(2)礼功。一日五次礼拜,即晨拜、晌拜、晡拜、昏拜、宵拜。礼拜必须朝向麦加的方向。(3)斋功。每年伊斯兰教历的9月全月斋戒,斋月期间每天从黎明到日落,禁止一切饮食和房事等,戒除一切邪念,一心向主。
(4)课功。这是伊斯兰教以神的名义征收的一种课税,由初期的施舍发展而来。
(5)朝功。即朝觐,伊斯兰教规定每名穆斯林在身体健康、经济条件允许和路途平安的情况下,一生至少赴麦加朝觐一次。
(三)伊斯兰教典籍
伊斯兰教的典籍主要有《古兰经》和“圣训”。
(1)《古兰经》
《古兰经》共30卷,114章,是伊斯兰教最根本的经典。《古兰经》是穆罕默德在23年传教活动中,根据宗教和政治的需要,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运用他掌握的宗教知识,以安拉“启示”的名义,陆续发表的有关宗教和社会的主张和言论,由其弟子整理而成。它是穆斯林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的行为准则
(2)“圣训”
“圣训”是穆斯林对穆罕默德言行的尊称。穆罕默德除宣布安拉的“启示”外,还对《古兰经》经文作了阐释,并不时就伊斯兰教的教义、教规和有关现实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后人将其整理成文,阿拉伯语称为“哈迪斯”(言论)、“逊奈”(行为、常道),汉语译为“圣训”。穆罕默德死后,因创立教法的需要,人们将其弟子甚至再传弟子的言行也列入“圣训”。因此,“圣训”以穆罕默德的言行记述为主,但并非仅其一人之言。
“圣训”在伊斯兰教中的地位仅次于《古兰经》,是教中立法、执法的第二依据与源泉。长期以来,它与《古兰经》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对穆斯林的思想、感情、言行及生活方式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三、伊斯兰教的节日
伊斯兰教的节日一般是按照伊斯兰教历计算的,简单地说就是以月亮圆缺一次作为一个月,没有闰月。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有以下几种。
(一)与宗教功课有关的节日
1.开斋节
开斋节在我国新疆地区也被称为“肉孜节”,是教规重要的节日。伊斯兰教的传统,每年教历9月为斋月,成年穆斯林将全月封斋。直至斋戒的第29个傍晚,如果见到新月,则次日即行开斋,为开斋节;未见新月,则顺延,但不超过3天。
2.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又被中国穆斯林称为“献牲节”或“宰牲节”。在教历的12月10日,穆斯林每逢此节日举行会礼,相互拜会,并宰杀牛、羊,互赠纪念品。现在的节日和朝觐联系在一起。古尔邦节是朝觐活动的高潮与尾声。
(二)由纪念知名人物生日忌日衍生的节日
1.圣纪
圣纪是伊斯兰教的“圣诞节”。相传穆罕默德出生于教历3月12日。另有传说穆罕默德的卒日也是3月12日,所以这一天称为“圣纪”。
2.法蒂玛节
法蒂玛节是为了纪念穆罕默德的女儿法蒂玛逝世而设的,一般在教历的6月中旬。法蒂玛是伊斯兰教第四代哈里发的妻子,曾为其父的创教活动作出过重大贡献,被穆斯林妇女尊为学习的典范,因此设立此节日。
(三)其他节日
1.登霄节
据《古兰经》记载,穆罕默德曾由天使吉卜利勒陪同,乘天马从麦加飞到耶路撒冷,并登霄遨游七重天,见到古代使者。此后,穆罕默德将礼拜次数定为每天5次,并把礼拜朝向定为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耶路撒冷成了伊斯兰教三大圣地之一。由于当日是伊斯兰教历7月17日,所以把这天定为“登霄节”。每到这天,穆斯林会聚集在清真寺举行夜间礼拜,阿訇则着重讲解穆罕默德登霄的作用,并发表向善演说。
2.盖德尔夜
盖德尔夜在伊斯兰教历斋月(9月)中。据伊斯兰教传述,真主在此夜始降古兰经文。按照多数学者的意见,认为应在斋月的第27夜,真主安拉开始颁降《古兰经》。故伊斯兰教鼓励穆斯林在此夜多行善功,以期获得真主的千倍厚赏。该夜,清真寺张灯结彩,举行礼拜、诵经、赞主、赞圣,发表劝善演说等。穆斯林沐浴佩香,参加庆祝活动,通常彻夜不眠,直至拂晓。中国内地的穆斯林将该夜庆祝活动称为“坐夜”或“守夜头”。
3.拜拉特夜
拜拉特夜是指伊斯兰教历8月15日夜。拜拉特意为赦免。故穆斯林认为该夜安拉大开饶恕、怜悯之门,凡悔过自新者,必获赦免,故又称此夜为恕罪夜、超脱夜、换文卷(更换每人每年的“功过是非簿”)夜。穆斯林多在该夜念经、礼拜、祈祷、施舍,白天封斋,以求安拉恩赐和赦免。
四、中国著名的伊斯兰教建筑
中国最早的清真寺建于唐朝。中国的清真寺从建筑风格看有两类:一类是圆柱拱顶的阿拉伯式建筑,另一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宫殿式建筑。中国沿海地区四大清真寺的建筑风格偏向后者,这也反映了汉文化和穆斯林文化交融的结果。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凤凰寺、扬州仙鹤寺并称为中国四大清真寺。
(一)广州怀圣寺
怀圣寺又名狮子寺,俗称光塔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清真寺建筑之一。隋唐以来,广州为我国海外贸易的主要港口,那时广州的阿拉伯富商最多,他们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清真寺,即今日的怀圣寺。怀圣寺的光塔驰名中外,是极具价值的建筑古迹。光塔整个用砖石砌成,主要砖墙,内外谩灰,建筑平面为圆形。其有前后两门,各有一磴道,两楼道相对盘旋而上,到第一层顶上露天平台上出口处相汇。
(二)泉州清净寺
清净寺又称“艾苏哈卜清真寺”,也叫麒麟寺,创建于伊斯兰历400年,也就是1009年,是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式建造的,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其主要建筑分为大门、奉天坛、明善堂等部分。从建造到现在,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它的建立和古代泉州海外交通、我国与亚非各国人民在历史上长期友好的和平往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与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是泉州海外交流的重要史迹之一。
(三)抗州凤凰寺
凤凰寺始建于唐代,元朝元年间由波斯伊斯兰教大师阿老丁重建,大殿一明两暗,都有收缩很大的攒尖顶,中间大殿的尖顶为八角形,两侧的尖顶为六角形,黑色筒瓦配以粉墙,是中国建筑与阿拉伯建筑的完美结合,没有繁复的装饰图案,没有穹隆圆顶,而有江南建筑的典雅和简洁。据史书载,这一带是阿拉伯人的聚居区,当地人叫它洋坝头,顾名思义,是洋人居住的地方;宋、元时这一带叫文锦坊,是织造杭锦的中心。凤凰寺从地理位置看,南临钱塘江,北连京杭大运河,有海运之利,且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互联成网,在这里麇集着很多外商,带来了西方的宗教,因而建筑了清真寺。
(四)扬州仙鹤寺
仙鹤寺又名礼拜寺,位于市区南门街,背靠汶河南路。该寺建于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在兴建此清真寺时就按鹤的形体从“嘴”到“尾,布局。大门对面原有照壁墙为“鹤嘴”(1958年拆毁);寺门是仿唐建筑,翘角牌楼,犹如鹤首昂起;从寺门至大殿,是一条狭长弯曲的甬道,形似鹤颈;大殿相当于鹤身;大殿南北两侧有飞檐起翘的半亭,如同鹤翼(南侧半亭即望月亭,北侧半亭已圮);大殿后左右两侧庭院,有古柏两株,谓之鹤足;殿后原临河,遍植竹篁,形如鹤尾(填汶河筑路后竹篁不存);大殿前,左右两侧各有水井一眼视为鹤目。这座礼拜寺的总体布局,无论是平面布置还是立体空间,均似鹤形,且运用中国传统设计手法,形成几个封闭的院落,缀以花木、山石,使寺院环境更为生色。
【知识链接】
道教服饰
冠服:道士平时穿戴的冠裳和免簪帔以及在斋醮仪式中穿着衣帔的总称。早期道教对于冠服之规定甚为简单,从南朝刘宋陆修静起,道士的冠服制度趋向严格,冠服区别愈加明显。据南北朝《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私》卷五,对各类道士的冠服作了明确规定。书称服以象德仪形,道士女冠,威仪之先参佩经法,各须具备如本法,不得叨谬。违夺算三千六百。,唐道士张万福《三洞法服科戒文》中的道士冠服分类已趋简化,按法派分为六类。
法服:道教神像以及高功和法师在斋醮仪式中所穿服饰的名称。道教法服源于中国古代祭祀礼仪的服饰规定,又与道教教义思想和服饰的时代流变有关。
道士诸巾
混元巾:象征混元一炁。是以黑缯糊制成,硬沿圆帽。顶之正中留有一圆孔,以露发髻,现全真道士多戴此帽。
庄子巾:象征如庄子一样,无拘无束,超凡脱俗。亦称冲和巾,该巾下面为方形,上部成三角形,状如屋顶,帽前正面镶有白玉,象征品行端正。老年道士多戴庄子巾。
纯阳巾:明朝《三才图会》称:“纯阳巾,又名乐天巾,顶有寸帛,襞积如竹简,垂之于后,日纯阳者以仙名,而乐天则以人名也。”
九梁巾:类似纯阳巾。前顶平斜如尾面,排有九叠、九缝。道教奉九为极阳之数,一切修行之最终目的。故九梁巾又象征道徒们对大道的向往。
浩然巾:清代道士闵一得在《清规玄妙》中说:“雪夜用浩然。,明代朱权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六中有雪巾的记载:“以玄色竚丝为之,以天鹅皮为里,凡雪天严寒皆用之以护脑。”可见浩然巾即是雪巾。此巾象征道士的浩然正气。
逍遥巾:亦称荷叶巾,全真年轻道士多戴此巾。用块大方巾将挽好的头发包扎起来,留有两角虚于后背。走路时随风飘动,显示出道士逍遥自在。
三教巾:是王重阳祖师提出三教合一思想时所缝制。体现了道教的包容性,崇尚和平的宗教理念。道士受了中极戒就可以戴此巾。
一字巾:旧称幅巾,用青布做成布带,端头用优质木雕成太极八卦扣相互衔接。平时为了固定头边沿的短发所戴。该巾扣上为“混元圈”,散开为“一”,正体现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教义思想。
太阳巾:形如现代的太阳帽,主要是遮挡夏日阳光。不同的是,太阳巾是用蓝布做成。因全真道士挽发后要插簪子,便以佩戴,所以中间隆起的部分为三角形。此巾在湖北使用者较多。
道士诸冠
黄冠:曾受初真戒者方可戴。
三台冠:受过中极戒者可戴。
五岳冠:覆斗形,上刻“五岳真形图”,必须受过天仙戒者方可戴。
五老冠:莲瓣形,中绣五老像,晚间做超度法事时,高功所戴。
元始冠:是洞真法师、太洞法量和三洞讲法师所戴。
英蓉冠:大罗金仙所戴。
道士诸衣
法衣:道教科仪中高功法师各种穿着的统称。
忏衣:道士在科仪中念经拜忏时所穿的一种法衣。
绛衣:在大型斋醮法会中,高功法师所穿的一种法衣,穿时里衬海青,其制两袖宽大垂地,双臂展开时,两袖和衣身合成四角形,两袖和衣身均绣有金丝龙纹。
海青:为道士日常穿用,是用青布简单制作而成的宽袖道袍。现今为了穿着方便,夏天多穿白色对襟和斜襟两种道衣,多数以棉绸制作。
道人鞋袜
道人平时穿双脸鞋或十方鞋,用青布制作,鞋边沿剪有孔,再用白布将孔缝上或不缝,多为夏天穿。用高筒白袜套住裤管系上,以便进入殿堂避免体垢落地。
高功法师所用的鞋道靴:高功法师在举行大型斋醮法事所穿的鞋,其制黑色高筒,白漆高厚硬底。
云鞋:大型斋醮法事中高功所穿,其制彩锦浅帮,绣制云纹,圆头厚白底,多在高功踏罡步斗时所用。
(资料来源:中国道教协会网,网址http;//www.taoist.org.cn/webfront)
【复习与思考】
1.宗教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简述道教的基本教义及供奉对象。
3.佛教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4.简述佛教的基本教义、供奉对象及主要节日。
5.简述基督教的起源。
6.简述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及主要节日。
7.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8.简述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及主要节日。
9.您认为在旅游过程中应如何更好地接待具有宗教信仰的游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