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基层地税文化建设途径探索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基层地税文化建设途径探索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层地税文化建设作为地税文化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它的建设对于实现地税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大部门基层单位的地税文化建设刚刚起步,水平普遍偏低,致使地税文化在税收工作上未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地税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全体税务人员全心投入。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基层地税文化建设途径探索

林碧波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地税文化作为地方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等方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层地税文化建设作为地税文化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它的建设对于实现地税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税务文化的含义

国内公认的税务文化概念是广大税务工作者在继承和弘扬先进文化实践中,以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价值取向为基础形成的管理理念、制度体系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的文化成果,构成一个有机的税务文化整体。

(一)物质文化,是指税务部门组织收入和为实现税收职能而进行的物质建设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它处于税务文化的最外层,表现为工作场所、办公设施、征管装备、社区环境等。

(二)行为文化,是指税务人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主要表现形态行为规范、行为组织和行为管理、处于税务文化的第二层。

(三)制度文化,是指税务部门为协调征纳关系,规范税收执法、强化行政管理等制订的各种规章制度所反映出来的文化成果、处于税务文化的第三层,包括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管理机制等。

(四)精神文化,是指税务部门在长期税收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和优化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是税务文化的核心层和灵魂,包括治税理念、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

二、税务文化的作用

(一)目标和价值的导向作用

税务部门应当建立全员认同的价值观体系,树立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的愿景目标,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目标任务的分解、完成情况的督办和工作绩效的评价,形成一个有章可循、运转有效、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税收工作态势。

(二)税收征管队伍的凝聚作用

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充分发挥税收工作人员积极性,部门的科学性,税收机关整体发展性,形成人与人相互理解、部门与部门相互配合、人与部门相互依存、机关与纳税人相互协调的和谐局面。

(三)增进税务工作人员的自律作用

加强税务工作人员思想政治教育,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创新学习培训形式,坚持不懈地学习教育,强化机关成员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意识,不断提高其自我要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自觉性。

(四)激励创新作用

通过引导“税务工作人员想干事、鼓励税务工作人员多干事、支持税务工作人员干成事、教育税务工作人员不出事”,营造一个充分理解和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和谐统一的氛围。能够使每个税务工作人员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给予个人需要和发展以更多的人文关怀的舒心环境。

(五)树立税务机关社会形象的作用

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通过学习型、创新型和服务型机关的打造,构建各类交流联系平台,实现服务高质化、业务工作科学化、管理现代化,密切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协调和联系,充分展示良好的基层税务机关形象,提升并扩大基层税务机关的社会地位和影响。

三、地税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税文化建设水平发展不平衡

地税文化建设水平很大程度由经济发展水平、所处的地缘位置、机构在地税系统所处的位置决定。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地税文化建设水平要高于经济落后地区;省级地税部门文化建设水平要高于地市级,而地市级地税部门文化建设水平又要高于县(区)级。大部门基层单位的地税文化建设刚刚起步,水平普遍偏低,致使地税文化在税收工作上未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二)地税文化建设个性不明显,重点不突出

目前,在地税文化热的助推下,地税文化建设照搬照抄现象比较严重,盲目效法照搬其他地方或行业文化建设,创新力度不够,未突出自身的文化个性,导致地税文化的共性多于个性,存在千篇一律的情况,没能形成本单位、本地域的特色。有些地税文化严格按照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这四块文化进行僵化建设,抓不住地税文化建设重点、关键点和切入点,导致地税文化建设的成效不够显著。

(三)对地税文化建设的理解不够全面

很多地税干部对地税文化概念认识模糊,理解比较片面:有的认为地税文化建设是务虚的工作,没有很大的用处;有的认为文化是万能的,是个大箩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有的认为文化是领导和文化建设部门的事情,与自身无关。主要表现:一是娱乐式建设,认为文化建设基本等同于文体娱乐,只要定期举办一些文化及体育活动,丰富干部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就是文化建设;二是花瓶式建设。认为文化是当今比较“时髦”的名词,只要打出地税文化建设的标语,提出响亮的口号,多做一些宣传栏,把单位装饰得好看、漂亮就是文化建设;三是“两张皮”式建设。把文化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及步骤等策划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实际执行的还是老一套。

(四)全民参与的地税文化建设网络机制没有形成

地税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全体税务人员全心投入。但目前很多税务人员文化建设思想意识薄弱,认为地税文化建设是领导和文化建设部门的事情,与自身无关;甚至有些领导,只关心税收指标,致使文化建设不能深入开展;有些人认为文化建设只是地税机关的事情,与人民群众无关。人民群众是地税文化的受众群体,只有人民群众能够接纳的、认可的、理解的地税文化,才是经得起考验的文化。

(五)地税文化平台建设滞后,展现力不强

地税文化平台建设是地税文化发展的基石,是领导与干部职工,人民群众与地税机关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很多地税机关不重视地税文化平台建设,简单地认为文化平台只是挂横幅、做宣传栏、组织文体活动等形式,形式简单、手段落后,致使地税文化建设与时代脱节,与地域文化脱节,与地税干部和人民群众价值观脱节。

四、基层地税文化建设的途径探索

“资源会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构建和谐地税,推动地税事业蓬勃发展,建设好地税文化至关重要。

(一)地税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树立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建立以精神文化为灵魂、物质文化为基础、制度文化为准绳、行为文化为形式的“四位一体”理论模式,以人民群众拥护、干部职工支持、领导重视坚持的“三位一体”全员参与税务文化建设网络工作环境模式,以人民群众满意、党委政府满意、地税干部满意的“三位一体”工作标准模式为指导方针。

(二)基层地税文化建设途径探索

建设思路:基层地税文化建设应以“打造一支学习型队伍为抓手,五个地税文化平台建设为重点,构建绩效管理文化为基础,‘四优四心’优质服务文化为主体,依法治税行政文化为灵魂”新型地税文化体系。

1.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提升地税文化建设队伍的核心竞争力

地税文化建设关键在于打造一支思想坚定、作风顽强、业务过硬、服务周到的地税铁军。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打造地税铁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创建学习型组织要树立四种学习理念。一是强调“终身学习”,要求地税干部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树立学习是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理念;二是强调全员学习,即从领导到一般干部都要投入学习当中,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发挥表率作用;三是强调有效学习,将学习贯穿于地税工作的全过程,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四是强调团队学习,不但要重视个人业务的学习,更强调干部间的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相互提高,实现“1+1>2”的功效。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在于不断学习与求索,主体是包括个人在内的整个组织。它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使综合绩效高于个人的总和。学习型组织侧重于自主、自觉、自发,依靠团队内部相对稳定的学习惯性,保持持久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影响组织和个人的发展过程。

创建学习型组织要创新培训方式。以税收工作需求为导向,素质培养和能力建设为主线,拓展创新教育培训手段,采取在岗自学、集中培训和“走出去”、“请进来”等培训方式开展教育培训,按需施教、学以致用、保证质量。建立知识传播、信息交流和成果共享的网络平台,充分调动干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创建学习型组织要科学制定规划,形成多层次学习型组织建设格局。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项长期工作和系统工程,要与时俱进地更新学习内容,使学习型组织建设获得持续动力。按照领导干部、全体地税干部和人才库建设三个不同层次,全方位开展学习培训:对领导干部,以加强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内容等方面培训为主,切实提高其领导水平和综合能力;对全体地税干部,以强化税收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为重点,采取自学和系统培训的方式,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大力加强对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有重点地培养税收、会计、计算机、英语、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适应现代地税工作的需要。

创建学习型组织要构建长效激励机制,推动学习型组织长远发展。加强对学习培训工作的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实施奖励、晋升提拔和工作职位确定、干部岗位交流的重要依据,使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学有所思、学有所成的干部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深入持久地推进学习型团队建设的长远发展。

创建学习型组织要以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等为载体,践行地税文化的核心和与灵魂,树立典型示范作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全面提升队伍的战斗力。

2.以“三个满意”为根本,围绕地税文化核心,打造地税文化建设五个平台

践行“为国聚财、执法为民”税收宗旨,必须牢固树立“三个满意”意识,即服务工作人民群众满意、税收工作党委政府满意、内部管理工作地税干部满意。只有得到人民群众、党委政府、地税干部的认可,才是促进地税工作和谐发展、实践税务精神的根本。

领导干部是地税文化建设网络的发力点,在地税文化建设中处于“把方向,抓关键”的位置,要抓住地税文化平台建设的关键点。地税文化平台是树立地税形象的有效途径,是联系人民群众、地方政府的关键点,是地税干部展现自身的舞台。地税文化平台建设分为五个方面,即管理平台信息化、服务平台优质化、宣传平台社会化、活动平台品牌化、社团平台活跃化。

(1)管理平台信息化。以现代信息技术武装地税,推行办公自动化、征管信息化、交流网络化:一是健全内部规章制度、行为准则,依信息化建设为依托,推行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二是依托GIS(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和城市数字化管理等系统,建立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属地网格化管理、工作组专业化团队分类管理的税源分类专业化管理模式,实行税源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管理;三是搭建“信息管税”平台。将信息化建设贯穿税收征管的全过程,以信息化带动征管的现代化,提高征管质量;四是建立与财政、国税、工商、国土、物价、房管等部门的信息网络交换机制,推动税收征管改革。

(2)服务平台优质化。一是规范办公场所建设,优化工作环境,赋予每个办公场所地税文化气息,在潜移默化中,营造地税文化氛围。二是规范办税程序,简化办税流税程,加强地税干部税收业务知识培训,规范行为规范,为纳税人排忧解难,切实提高办税效率,做到“零距离、零差错、零投诉”。三是创新服务手段,打造数字地税。建立健全网络综合纳税服务平台,推行网上申报纳税、开具缴税凭证和网络发票等“网上办税”业务。四是实施人才强税,提升优质纳税服务软实力。依托高校资源,培养以税收、会计、经济、法律、计算机等专业的高学历人才,注重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律师三师人才培养,提升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3)宣传平台社会化。宣传平台是地税机关树立形象的重要途径,是人民群众认可地税机关的窗口,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媒体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加强地税宣传阵地建设应依托社会宣传平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媒体),拓展社会宣传渠道(12366服务热线、纳税服务邮箱、税务公开栏等渠道),扩大社会宣传领域(税收宣传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项目等领域),创新社会宣传形式(飞信、微博、博客等互动平台),打造具有地税特色的宣传平台。将地税工作置于全社会监督下,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和支持地税工作的热情,以党和政府、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检验地税工作的成效,促进地税文化建设不断完善,推动地税事业和谐发展。

(4)活动平台品牌化。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国建设银行宣传标语“善建者行”等“品牌”,在提升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税机关在践行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提炼出干部职工认可、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通过创建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将品牌植入干部职工的思想、行为,体现干部职工的认知感、归属感、荣誉感,全面提升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展现地税新风貌。

(5)社团平台活跃化。一是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规范党组织管理,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平台,将创先争优活动与岗位技能培训结合,引导党员干部形成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风气,在工作中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在地税文化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二是以团组织凝聚青年干部,在地税工作中发挥中坚力量作用。通过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为载体,感召和鼓舞团员青年,让自身价值在地税事业发展中升华。三是充分发挥工会作用,搭建干部职工交流的平台。成立文体活动兴趣小组、书画摄影协会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建立沟通交流机制,树立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四是重视妇女组织工作,关心妇女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让妇女同志感受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以创建巾帼文明岗为载体,激发妇女干部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发挥妇女组织在地税工作的推动作用。五是充分发挥党团工妇组织的作用,开展“五清楚、六必访、七必谈”活动(“五清楚”即:对职工家庭状况、脾气性格和特长爱好、工作表现和优缺点、业余生活和社会交往、不同时期的思想变化清楚。“六必访”即:职工婚丧嫁娶、家庭发生矛盾、生病住院、家庭生活困难、缺勤旷工、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时必访。“七必谈”即:职工思想发生波动、受到批评处分、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发生变动、刚刚参加工作、完不成工作任务、出现“三违”行为时必与其谈心),解决干部职工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关心退休干部职工身体健康和困难职工、军属,使干部队伍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展示和谐地税的精神风貌。

3.扎实构建绩效管理文化,夯实地税文化建设基础,创造良好地税文化建设氛围

地税绩效管理文化是指地税机关基于长远发展的愿景和战略考量,建立、完善绩效管理体系,让地税干部逐步确立起组织所倡导的共同价值观,逐步形成以追求高绩效为核心的优秀地税文化。地税绩效管理文化是一种以评判地税机关治理水平和运作效率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是行政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它起到稳定或变革地税绩效管理体系,规范、引导和调整地税绩效管理行为,变革地税绩效管理方式的引导作用,它是地税绩效管理的精神之源、动力之源。

绩效管理是地税绩效文化的基础,是绩效导向的管理思想。绩效管理传达一种基于绩效而管理、基于绩效而发展的观念,并由此形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新型关系,即把原先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改变为帮助、辅导和督促组织成员提升绩效的关系。绩效管理能够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组织成员的业绩、能力和态度,需要差异化地加以运用,体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强调把“绩效导向”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依据,地税的规划发展必须进行绩效考量。绩效管理需要针对绩效的持续沟通,缓解地税机关领导与干部的“权力距离感”、沟通不畅的情况;绩效管理关注组织战略目标,关注“顾客满意度”,避免地税机关急功近利于短期业绩指标和创优指标,树立公共利益至上意识和纳税服务理念。

加强地税绩效管理文化建设重点在于加强制度建设。一是地税机关要在评价制度中体现高绩效的价值追求。地税机关的高绩效是上述基本理念在组织使命和目标,直至每个地税干部工作职责上的体现。绩效文化必须与组织的价值评价体系和价值分配体系形成有机的联系,价值评价体系的关注点和报偿体系的激励点,必须转移到高绩效结果以及高绩效行为上,将考核评价与个人能力发展相结合,将绩效结果与人事决策、培训体系相结合,多元激励,回报优秀绩效,求得绩效文化与绩效管理制度的良性循环。二是地税机关要在监督约束与奖惩机制中强化责任感与使命感。严格绩效结果和绩效行为的评估,对组织绩效定期督查,制定相应的评估机制和奖惩机制,强调“在职有为”,让领导与干部承担起各自的责任与使命,把工作压力转换为动力,作出令人民群众满意、党委政府满意的工作业绩。三是地税机关要在沟通机制中彰显绩效改进思想。在确定绩效指标、实施绩效管理、运用绩效考评结果、进行绩效改进提升等各个环节建立领导与干部沟通机制,保持平等、开放的沟通,使得上级对下级经常指导、提供帮助、创造成功条件,下级对上级信任、尊重、支持配合,形成合作双赢的良性互动关系,改变传统管理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弊端,有利于创造鼓励人人努力提升绩效和能力的氛围,绩效管理顺畅循环,绩效改进思想才得以贯穿始终。

通过绩效管理,推动地税的规章制度、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等的实施,使绩效管理文化的理念贯穿地税工作的全过程,推动地税文化建设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夯实地税文化建设基础。

4.推广“四优四心”优质服务文化,创建地税文化建设品牌,塑造良好地税形象

优质服务文化应当处于地税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依法治税的客体是纳税人,为纳税人提供优质纳税服务,使纳税人认可和支持税务工作,是推进依法治税的前提。基层地税机关作为地税与纳税人沟通的载体,提供优质纳税服务的核心为“四优四心”服务(即流程优、制度优、环境优、载体优、服务纳税人诚心、服务涉税事项细心、办税环境让群众舒心、办税效率让群众开心,以优质的纳税服务)。一是完善考核机制,强化岗位监督。积极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一窗式”服务等措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目标考核和党风廉政责任制,强化管理,落实职责,转变作风,建立投诉处理机制,设置意见箱和公开投诉电话,确保纳税服务落实到位。二是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推行网上申报纳税、网上开具电子缴税凭证和发票等“网上办税”服务及手机短信纳税提醒、税收宣传等服务,开通老弱病残孕等绿色通道服务,公开“12366”纳税服务热线和办税咨询电话,畅通服务渠道,方便纳税人申报纳税和及时了解税收新政策。三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工作效率。重点开展税收业务知识、纳税服务礼仪等方面培训,强化干部职工的纳税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办税服务水平。四是优化办公环境,完善服务措施,打造优质纳税服务。规范办公环境标志,干部职工着装挂牌上岗,完善办税服务厅功能,优化办税环境,规范办税秩序。五是加大税收宣传,开展上门服务。积极开展千名税官进企业、上门办税辅导等税收服务,为纳税人提供贴身服务,营造税收氛围,提高税收认知度和税法遵从度,建立“始于纳税人需示,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服务体系。

人民群众满意,是地税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之一,优质服务文化是地税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塑造地税形象的必然途径。

5.以依法治税为载体,打造依法治税行政文化

依法治税是“为国聚财,执法为民”宗旨实现的根本途径,是地税行政文化的灵魂。地税行政文化在地税文化建设中处于重要位置,是地税机关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精神内核,是建设公信力地税的关键。构建地税行政文化应以依法治税为主旋律,围绕“为国聚财,执法为民”宗旨,逐步形成公正、公平、文明、高效的地税行政文化。依法治税的行政文化建设途径如下:

(1)加强培训,增强执法人员的依法治税观念。税务干部的综合素质决定执法质量的重要因素。一是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牢固树立依法治税和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的观念。二是加强税务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和业务培训,强化对《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税收程序法及税收实体法的培训,树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法律意识,提高干部队伍的执法素质。

(2)规范执法程序,减少执法随意性。税法的稳定性是通过合法的税收执法程序保证,税法价值的实现依赖于程序的执行。税收执法存在着大量的自由裁量权,而执法程序是对自由裁量权的有效制约;税收执法程序合法可以有效维护税收程序,使征收行为更为社会所接受,提高依法治税的认可度。

(3)完善执法监督手段,加强执法监督力度。建立执法监督的制约机制,对税收执法行为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过程的日常监督。事前环节,着力在加强对税收规范性文件管理上下工夫;事中环节,坚持和巩固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事后环节,充分发挥执法检查、行政复议的作用。在严格内部监督的基础上,加大政务公开、税务公开力度,受外部监督,提高执法的透明度,确保税收执法权依法运行,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推行执法责任制,切实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根据执法责任制的要求,建立执法目标管理考核系统,强化执法责任制的考核。将目标考核与执法责任制结合,把监督的内容量化、细化、具体化,明确执法岗位、要求、权限和责任,使监督工作查有内容、考有目标、奖有依据。

(5)营造良好的税收执法环境。健康有序的税收环境是推进依法治税的有利条件,因此要针对目前纳税意识淡薄、税法法律知识缺乏等问题,加大税法的宣传力度,一是把税收宣传工作同税收执法与纳税服务相结合,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通过纳税服务使税法深入人心。二是扩大宣传面,税收的宣传不能限于企业、个体户等纳税人,应扩大到学校、社区等领域,提高全民纳税意识。三是结合税收征管实际和社会各界对税法的了解程度,确立税法宣传的重点,找出重点宣传对象和重点宣传内容,将税法宣传落在实处。四是转变税法宣传角度,从纳税人自身利益保障出发进行宣传,争取得到群众的理解和认同。五是加大对涉税行为的打击力度,对偷、逃、骗、抗税的典型行为定期公开曝光,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来引起公众的高度重视,提高全民的纳税意识。

强化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建立健全由公、检、法、工商、银行等部门构成的协税护税网络,明确各部门职责,实现信息共享,为推动依法治税提供基础。

(6)正确处理依法治税与纳税服务的关系。税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充分认识到依法治税是最优质的纳税服务,从单纯的执法管理型转变到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结合观念,正确处理优质服务与执法服务的关系。在执法环节上,牢固树立严格依法治税就是对纳税人最高层次服务的思想,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执法,最大限度地保护纳税人的利益,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税,做到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把优质服务体现到依法治税之中。

(7)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不放松。坚持层层签订“立体式”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分解工作责任,落实“一岗两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准则》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在廉洁自律、政风行风建设、廉政文化建设、内控机制上推进。一是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项目化管理,实行党风廉政建设电子化绩效考评,强化日常党风廉政检查汇报和年终考核绩效考评相结合。二是创立廉政短信编发制度,分类别分层次地对干部职工进行廉政提醒。三是定期推荐“廉文荐读”文章,设置电脑廉政屏保,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四是深入开展“清廉务实、平安和谐、执政为民”主题教育活动,有效防范廉政风险,加强廉政教育。五是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推进内控机制建设,加强对“三重一大”事项(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和税款征收等重点环节的风险内控,确保税款安全和队伍安全。六是推进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建设,开展局长大接访、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等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

基层地税文化建设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下,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宗旨,构建全员参与的地税文化网络建设,通过“打造一支学习创新型队伍为抓手,五个文化平台建设”为重点,全面构建绩效管理文化为基础,‘四优四心’优质服务文化为主体,依法治税行政文化为灵魂”新型地税文化体系,融合先进的地域文化,广泛开展实践活动,服从和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南宁市地税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