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
一个国家经济中的企业的合理结构的特征像“金字塔”,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而大型、特大型的企业相对要少得多。中小企业位于金字塔的底部和中部,大型和特大型企业则位于塔顶。中小企业数量的多少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程度,而大型和特大型企业的多少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中小企业和大型与特大型企业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大量的中小企业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保证了大型和特大型企业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而大型和特大型企业对国家经济起着主导作用,引领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中小企业是一个生生不息的群体,虽然每年有大量的中小企业破产倒闭,单个中小企业的发展确实是起伏不定的,但每年都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诞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进入了迅速发展期,中小企业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优化社会产业分工,满足社会需要,创造就业机会以及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中小企业数量十分庞大,涉及的产业领域众多,不同产业领域中的中小企业不但存在着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上的差异,还存在着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的不同。因而,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中小企业,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小企业,以及不同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往往不具有可比性,但各历史发展时期,各个地区、各个产业领域内的中小企业却有着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基本特征。
1.中小企业发展潜力巨大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产品以大规模的形式生产还是以小规模的形式生产,与该产品的经济规模进入壁垒有关。所谓经济规模进入壁垒是指新企业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所必须达到的最小规模。不同产品有着不同的经济规模进入壁垒。汽车、钢铁等行业都需要以大规模的形式进行生产,经济规模进入壁垒高;而服装、日用品等行业大多进行小规模的分散形式生产,主要的原因是其经济规模进入壁垒相对较低。
中小企业多集中在技术要求低、竞争激烈的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在这个竞争激烈、技术成熟的产业里,只有具有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才会生存下来,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机制促进了中小企业不断进行着新老更替。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残酷环境中属于弱势群体,得到的关注较少,它们的生存需要更加顽强的生命力。一方面,企业间是残酷的相互竞争关系,另一方面,企业间也存在着相互分工协作,中小企业的大家庭就这样不断繁衍生息,慢慢壮大。中小企业顽强生命力的基础在于,社会分工专业化和生产的专业化为小企业提供了生存空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需要高度的分工与协作。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生产的专业化日益明显。此外,由于产业链条的客观性使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大企业不可能包揽一切,不可能将产品的所有配套零部件都由自己来生产和经营,这就为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中小企业通过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的零部件等服务,从而形成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共生关系。这对大企业的不断壮大和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都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变得多元,这更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的选择变得更加个性化、自由化和弹性化,形成了对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的需求。这将推动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多元化。将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不再取决于规模,而更取决于企业适时满足差别化需求的能力。未来一段时间内,哪家企业能够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等新的服务,哪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就更大。这说明,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将会具有平等的竞争力。
2.中小企业具有技术创新的优势
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强大的动力,如果没有技术创新,一个企业的发展就会出现停滞,技术创新会使资源实行重新配置。资源将会从缺乏技术创新的企业流向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如果大企业技术创新不够,其活力将不敌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机制效率较高,主要是因为其成本较低,而大企业由于公司多年形成的多层次的等级机构限制了自身创新的活力。虽然中小企业的研究和开发资金与大企业相比是小巫见大巫,但它们的技术创新的效率高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创新的优势在于其管理结构。大企业管理层级多,管理程序化,反而不利于从事风险投资的研究和开发,创新能力弱于中小企业。此外,中小企业直接面对残酷的市场,在承受和化解压力的同时也产生了灵活的应变能力。中小企业管理层级少,管理方式非常灵活,管理效率较高。这些优势非常有利于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中小企业为生力军的知识产业逐渐兴起,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这为中小企业向高科技发展提供了条件,在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内,将会产生大批的中小企业。在发达国家,在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特殊加工、软件设计的专业领域中,已经产生了大量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信息与软件技术和生物工程领域中已起到了引领作用。据刘东、杜占云的研究,对美国121个行业技术创新的调查分析表明,每100万名工业技术人员的技术革新数在中小企业为162项,而在大企业只有62项;500人以下的小企业花2.22年就可以将一项创新技术投入市场,而大企业则需要3.05年。在美国,虽然在企业R&D经费投入上,大企业占95%,但在1975年到1996年这20年中,按价值计算,获得成功的创新成果,中小企业却占到了55%,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显而易见。
3.分布广、数量大
由于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中小企业是现代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经济活力和繁荣的重要力量。一方面,社会经济存在着集中化的过程,出现了很多大企业和超大企业,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分散化的趋势,即中小企业分布在各个领域,广泛地存在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各个行业,尤其是在一般制造加工业、农业、采矿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餐饮和其他社会服务业等。我国中小企业不仅具有行业分布广泛的特点,还具有地域分布上的差异(见表1-3)。
从表1-3中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占有的比重相当大,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的99.17%,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中小企业分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占比64.33%,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数量只占全部中小企业的10.84%,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西部地区的经济落后的原因,中小企业数量少、活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4.经营方式灵活,但市场竞争力不强
中小企业进入的门槛不高,需要的资金较少,投入较少,但见效很快,选择的项目也较多。中小企业经营手段灵活多变,适应性强。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相比,其受资产专有性和沉默成本的影响较小,机会成本不高,投资的风险不大,因而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较快地调整其产品结构。但是由于在生产规模和资本积累方面的劣势,中小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生产成本也偏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一些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多模仿大企业,从产品的生命周期来看,其经营的产品多属于成熟期,甚至有的处于衰退期,产品的市场竞争难度大,且潜力不足。
表1-3 我国不同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布情况
注:规模以上企业为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
资料来源:《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