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

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资金在国际间进行流动或金融产品在国际间进行买卖和交换的场所。该市场是国内金融市场的对外延伸,是一国国内金融市场上发生跨国流动的部分。外国金融市场又称为在岸市场,在岸国际金融市场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资金融通及相关金融业务的场所,比较典型的在岸市场是外国债券市场和国际股票市场。由于股票的发行必须经过各国金融监管当局批准,一国国际股票发行与流通基本还是两个国家之间的资金融通行为。

第二节 国际金融市场

一、国际金融市场(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概述

1.国际金融与国际金融市场含义

当资金融通行为跨越国界,一国居民到其他国家融资时就是国际金融。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资金在国际间进行流动或金融产品在国际间进行买卖和交换的场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与发展,国际化已经从最初的产品的国际交换演化为生产要素的国际交换,而资本就是最活跃、最重要的在国际间流动的生产要素。通过资本在全球的重新配置,不仅提高了资本使用效率,而且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当然,这种大规模的资本流动也给很多国家带来了无法预知的风险和动荡,因此,认真研究国际资本流动的规律及其蕴涵的风险是国际金融的首要任务。

2.国际金融市场构成

根据资金在国际间流动的方式和发展阶段可以把它分为外国金融市场和欧洲货币市场。外国金融市场又称为在岸市场,而欧洲货币市场又称为离岸市场。

(1)外国金融市场(Foreign Financial Market)。该市场是国内金融市场的对外延伸,是一国国内金融市场上发生跨国流动的部分。外国金融市场又称为在岸市场,在岸国际金融市场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资金融通及相关金融业务的场所,比较典型的在岸市场是外国债券市场和国际股票市场。

外国债券市场(Foreign Bond)。外国债券是指外国借款人在某国发行的以该国货币标示面值的债券。外国债券的面值货币是债券发行市场所在国家的货币。如日本人在美国发行的美元债券,我国筹资者在日本发行的日元债券等。

外国人在美国发行的美元债券称为“扬基债券”(Yankee Bond);在英国发行的英镑债券称为“猛犬债券”(Bull-dog Bond);在日本发行的日元债券称为“武士债券”(Samurai Bond)。外国机构在华发行的人民币债券称为熊猫债券。200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分别发行11.3亿元和10亿元熊猫债券,期限均为10年。这是中国债券市场首次引入外资机构发行主体。熊猫债券的发行标志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国际股票市场。国际股票是指由一家或几家大型的国际投资银行承销,对发行公司所在国家以外的投资者销售的股票。国际股票市场就是发行、流通国际股票的国际金融市场,它是各国股票市场自身不断发展并走向国际化的一种必然结果。由于股票的发行必须经过各国金融监管当局批准,一国国际股票发行与流通基本还是两个国家之间的资金融通行为。例如,中国公司到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或纳斯达克发行股票就是在国际股票市场进行融资。

(2)欧洲货币市场(European Currency Market)。即在某种货币发行国境外从事该种货币借贷的市场。该市场上的资金流动与各国国内金融市场相独立的市场进行,该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也是最典型的离岸金融市场。

欧洲货币市场又叫“离岸市场”或“境外市场”。“境外市场”(External Market),它使自由兑换的货币可以在其发行国以外进行交易,而不受任何国家的有关金融法规的管制。例如,在伦敦经营美元的存款和放款业务可以不受英国的金融法规约束,也不受美国的金融法规约束。由于最早的此类业务是在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大规模展开的,而英国是个岛国,国境常与海岸线连接在一起,所以,境外货币融资的市场也常常被称做“离岸市场”(Off-shore Markets)。

根据营运特点可以将离岸金融中心分为功能中心(Functional Center)和名义中心(Paper Center)两类。名义中心(Paper Center)纯粹是记载金融交易的场所,这些中心不经营具体的金融业务,只从事借贷投资业务的转账或注册等事务,有免税和监管很少的好处,因此,又称为“记账中心”,主要有开曼、巴哈马、巴林、维京等群岛。

功能中心(Functional Center)又分两类:

第一,一体化中心。它是内外投资业务混在一起的一种形式,金融市场同时对居民和非居民开放。伦敦和中国香港属于此类金融中心。

第二,隔离性中心。它限制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与居民往来,是一种内外分离的形式,即只准非居民参与离岸金融业务,目的是为了防范国际资金流动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如新加坡和美国的“国际银行设施”(International Banking Facilities,简称IBFs)。日本于1986年12月1日也建立了内外隔离型的离岸金融中心。

高科技公司为何纷纷到海外上市?

近几年,我国企业发展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融资难,一些高科技企业纷纷到海外上市,特别是美国的纳斯达克和香港的创业板。例如新浪、搜狐、盛大、百度、分众传媒等都先后在纳斯达克上市。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些企业在哪种类型的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对这些企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这些企业为何不在国内上市?

3.国际金融研究的主要内容

资金在国际间进行流动带来了更多的融资和投资机会。但是,由于境外融资牵涉到外汇(Foreign exchange)和汇率(Foreign exchange rate),因此,可能面临更多的风险。国际金融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方面。

(1)国际金融的基本原理。国际收支理论与分析方法、国际储备管理理论与方法、汇率决定理论、国际货币体系等。

(2)外汇市场与外汇交易实务。资金在国际间流动的基础就是要进行货币的兑换,并且能够采取适当的方法防范汇率风险。国际金融实务不仅介绍传统的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掉期交易、套汇和套利,还将介绍一些现代的衍生品外汇交易,例如,外国货币期货、外国货币期权、互换等。

(3)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How to make policy in a open macroeconomic)。开放经济与封闭经济相比面临更加复杂的问题,政府必须采取适当的政策才能使经济均衡发展。

二、国际金融中心

1.国际金融中心的含义

国际金融中心应该包括四层含义:金融产品交易中心、资金集散中心、金融产品定价中心和金融信息中心,这四者之间也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资金集散中心。资金集散为金融中心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甚至可以用资金流量来判断它的重要性。纽约、伦敦等中心每天都有巨额资金进出。

(2)金融产品交易中心。资金进出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资金走账,必须存在金额巨大的金融产品交易。通过金融产品交易联结资金的一进一出,实现资金的再配置。

(3)金融产品定价中心。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会产生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有重要影响的金融价格,如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纽约的联邦基金利率、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等都是全球广泛使用的金融产品定价基准,影响其他金融产品价格和投资者的损益。

(4)金融信息中心。金融中心就是金融信息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地方。无论哪个金融中心都汇集着大量资金需求与供给的信息,这些有价值的信息使得金融中心具有凝聚作用,吸引更多的资金来此交易。

2.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1)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阶段。

上海正在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步伐,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已经明确,到2010年基本形成国际金融中心框架;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未来五年到十年是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要把加快推进金融中心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努力实现重大突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是定位于亚洲区域性金融中心,而是世界级金融中心。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01—2010),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初期建设阶段,上海要努力缩小与新加坡、香港的差距;

第二阶段(2011—2020),中期建设阶段则要争取达到或超过新加坡、香港的水平;

第三阶段(2021—2030),后期建设阶段要争取在亚洲或亚太区域确立上海金融中心发展的优势地位,并缩短与伦敦、纽约间巨大差距。随后则是努力跻身于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行列。2030年后则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成后的成熟发展阶段。

(2)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定位。

国际金融中心按性质可分为功能型中心和记账中心(避税型)。功能型中心主要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金融服务水平吸引全球客户,为他们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记账中心主要凭借低税收和宽松的金融管制吸引众多的金融机构与投资者,通常提供注册和记账便利而无实质性金融业务。基于上海现在的基础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意义,应该向功能型中心发展。要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长远目标应面向世界。上海所要建设的金融中心是以本地区的经济、金融实力为基础,着眼于促进更大范围地区的经济发展,由中国的国内金融中心逐步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备的条件。

在中央金融监管部门的全力推进和历届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下,目前上海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由证券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产权市场等构成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同时还集聚了大量中外金融机构,其中各类外资和中外合资金融机构达到300多家,金融发展环境不断完善,为下一步加快建设金融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成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心和支持,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上海金融发展的再部署。200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显示出加快的迹象。

第一,央行上海总部于2005年8月成立,它在贴近市场运行、完善货币政策制定与金融市场调控、增强对金融市场服务的同时,本身是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举措,它标志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人民币汇率于2005年7月实行改革,改变了钉住美元的汇率体制。

第三,股票市场于2005年上半年启动了全流通改革。

第四,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进入实施阶段,建设银行已于2005年11月发行上市,中国银行也已在2007年初发行上市,中国工商银行也启动了股份制改革,股份制公司已于2005年秋季挂牌。

第五,货币市场发展,中国的企业票据市场于2005年5月开始运行。

第六,外汇市场取得发展,外币间交易自2005年5月开始运行,而银行间市场的人民币远期交易则于2005年8月开始运行。

第七,股票市场发展,中国首个认购权证于2005年10月开始交易。

第八,中国债券市场发展,首个熊猫债券于2005年10月开始发行。

第九,保险业发展,自2005年起保险公司投资政策放宽。

第十,证券业发展,南方证券、华夏证券等一批证券公司在2005年获得重组。

第十一,资本流动自由化方面取得进展,主要有:一方面是QFII在2005年下半年扩大,另一方面2005年香港人民币流通与交易扩大;此外,企业海外融资投资在2005年继续稳步推进。

第十二,上海房地产市场在2005年进行了较大的调控,以防范房地产泡沫危机的发生,有助于控制上海土地、楼宇成本,以降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运行的商务成本。

最后,国务院于2005年6月批准上海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在2005下半年对于浦东金融区域的新一轮发展规划做出了展望,在发展完善陆家嘴金融区功能与发展张江金融配套区功能方面做出了导向与推动。

(4)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金融中心建设的本质是增加资金流量,目前上海还没有形成完全畅通的资金流通渠道。阻碍资金流动的障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目前体制下所存在的制度性障碍,包括由于人民币资本与金融项目下的不可自由兑换所造成的资金内外流动的限制,以及由于地方主义、行业限制等原因造成的资金在地区间、行业间流动的限制。

第二,目前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尤其是金融交易产品匮乏所导致的资金流动限制。

通过创新,合理突破现有体制上、市场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吸引更多资金来上海交易和集散,形成上海畅通的资金流通渠道。

(5)解决对策。

第一,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制度创新是解决目前体制下的制度性障碍,增加潜在资金流量的最重要的方面。无论是国内与国外之间,还是国内地区间、行业间的资金流动限制都会造成市场的分割与效率的损失。目前已经做的努力包括:严格的资本管制政策正在逐渐放松,资金内外流动可以通过QFII和QDII等方式部分实现;修正、规范相应的法规条例,以使资金内部流动的限制降到最低水平。

第二,金融产品创新。要以丰富交易品种、拓宽金融渠道、提高金融效率为目标。目前金融市场不完善突出表现在缺乏投资产品、金融渠道不通畅,结果大量金融资源闲置、投融资成本偏高、金融效率较低,甚至导致市场系统性欠缺。

例如,一方面银行积累18万亿元的巨额储蓄存款而缺乏投资渠道,另一方面中小民营企业面临融资难的困境;证券市场缺乏卖空机制,机构“做多”风险无法释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的股指、利率期货和期权产品等。

第三,积极创造条件,在平稳前提下加速汇率体制市场化与资本流动自由化的发展进程。

第四,加快国内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第五,要改变对民间资本的歧视性政策,鼓励它们积极介入本国金融行业,促进行业竞争,本国金融市场缺乏竞争力是不可能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

就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政府必须逐步推进我国金融的市场化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法律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