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本书的国情基础

本书的国情基础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1-2列举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若干新兴市场国家200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经济总量而言,中国已经位于世界前列,但这一总量被庞大的人口基数相除后,中国的人均GDP在全球,乃至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也还排在较后的位置。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劳动投入以劳动力的投入人数为代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2006年有关国家页。

二、本书的国情基础

作为国际金融学教学本土化的尝试,本书对国际金融学知识的介绍和论述相当一部分是在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展开的,所涉及的研究前提、概念、定义等不少地方也都和国情息息相关。因此,在本书一开始,先从宏观经济角度对中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做一个概括。

1.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具有世界影响

自1978~2007年,中国经济以平均每年近10%的速度增长。到2007年,按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中国经济的总规模超过24万亿元人民币,按当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计算,中国经济总规模跃居全球第四位,并且非常接近于全球第三位的德国,中国经济的运行状况和宏观调控政策对世界经济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2.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然而,无论是数据统计还是生活直觉都告诉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表1-2列举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若干新兴市场国家200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经济总量而言,中国已经位于世界前列,但这一总量被庞大的人口基数相除后,中国的人均GDP在全球,乃至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也还排在较后的位置。

表1-2 2006年主要国家当期价格计算的GDP比较

img2

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April 2008)。其中各国货币对美元汇率采取IMF统计的年末数据。

3.中国的自然资源状况紧张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对资源需求较高,同时,中国多项重要资源面临短缺并且人均资源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导致未来中国的资源供需形势十分严峻。

就土地资源来看,中国的国土面积和可耕地面积总量较大,但可耕地占国土面积比例较低,人均占有的可耕地面积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属较低水平。可耕地面积一方面决定了粮食的可能产出;另一方面也对城镇化的规模和速度造成了约束。

中国的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与美、德、日、英、法、俄等世界主要国家相比是最低的,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南方相对丰富,北方缺水严重,同时,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水平较低,工农业生产仍以耗水严重的方式进行。随着气候变暖和中国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水资源紧张的状况还会进一步加剧。

就能源而言,中国在较长时间内都以煤为主要能源,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油和天然气所占比例逐步提高,正在接近世界的平均水平。然而,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储量远不能满足中国的消费需求。1990~2005年,按吨标准煤计算,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对进口的依赖从1.3%上升到12.1%,其中石油消费的进口依赖从6.6%上升到52.8%。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原油进口14 518万吨,成品油进口3 638万吨,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同时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随着近年石油价格的上涨,进口石油的开支也不断增加。

中国的环境资源状况也不容乐观。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能源、化工、冶金等企业对水体和空气造成了很大破坏,西部内陆地区遭到的人为破坏相对较少,但存在着气候恶劣、土壤沙漠化、洪涝干旱灾害等自然问题。

4.中国人口众多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按照1.8的总和生育率计算,我国的总人口将于2010年、2020年分别达到13.6亿人和14.5亿人,2033年前后达到峰值15亿人左右[2]。庞大的人口数量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又与就业、资源和全民福利水平的提高存在矛盾。

首先,中国每年都会有大量适龄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需要经济以较高速度增长才能吸收劳动力就业,但与此同时,经济的高速增长往往会带来劳动密集程度的下降,从而影响就业。其次,劳动力就业要求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配套,从而增加了对现有资本、经济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最后,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居民的福利水平在经济增长的背景下仍难大幅度提高。

人口的年龄结构和经济增长

计划生育政策在降低人口增长率的同时,对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也产生了影响。由于最近30年来人口出生率下降,新生人口减少,导致中国的未成年人比例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较低水平,与此同时,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很高,老年人比例相对较低。在经济学意义上,劳动年龄人口的产出大于消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不从事生产而纯粹消费,因此,较高比例的劳动年龄人口能够有较高的储蓄率,为投资提供支持,促进经济发展,这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然而在未来的几十年内,现时的劳动年龄人口将逐步转化为老年人口,而现时的未成年人的成长不足以弥补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将发生变化,适龄劳动力会减少,社会储蓄率也会下降。

5.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以外延型增长为主

在过去20多年中,中国经济的增长除少量依靠高端技术外,主要是依靠低价使用本国低端技术和自然资源,以及持续投入本国廉价劳动力来实现的。因此,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是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这种增长可以称为外延型经济增长。表1-3对比了中国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单位产出的劳动投入量和能源投入量: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代价看,中国单位产出的能源、资源消耗大,劳动力投入多,从而反映出产业结构、产品和生产工艺的落后。

表1-3 万美元GDP投入的劳动和能源比较

img3

注:本表以2004年数据为基础进行比较,其中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采用2000年底汇率。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劳动投入以劳动力的投入人数为代表。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投入量以标准油吨数为代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259~260页、269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2006年有关国家页。

在外延型经济增长模式下,虽然本国劳动力的就业得到持续增加,但本国自然资源也在日益消耗,增长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挑战。廉价的生产要素诱使外国资本纷纷涌入,同时又使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持续上升,出口持续增加和外资持续流入共同导致了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顺差,外汇储备不断上升,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可维持性日益脆弱。

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中国经济的外延型增长方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劳动力廉价优势,中国较为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是形成廉价劳动力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中国的乡村人口多于城镇人口,农村和城市的产业结构也有很大不同,城市主要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农村主要从事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受到土地等自然资源以及市场需求的限制,相对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产出较低,而大量的劳动投入又降低了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虽然农村也发展了很多乡镇工业企业,但总体来说,乡村人口的收入水平相比城镇人口收入要低很多,且差距还在扩大。城镇和乡村收入的显著差异形成了城乡的二元结构。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企业只需付出高于农村收入水平的工资就能吸引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迁移。

在二元经济结构存在的情况下,企业支付的工资水平可以低于劳动边际产出,从而企业倾向于雇佣更多的劳动,由此造成了劳动对资本和技术的替代,更阻碍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效率的提高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

6.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外经济交流

对一个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庞大但消费能力不高的国家来讲,除了国内市场的需求外,国际市场的需求会显得日益重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就业水平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1978年,出口总额占GDP的百分比约为4.65%,到2005年这一数字上升到33.56%。2005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总额达10 223亿元,对国民收入当年增长总额的贡献和拉动分别为25.8%和2.6%。[3]考虑到为出口部门服务的其他上下游产业的就业和产出,出口部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力会更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