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绕不开的会计原则

绕不开的会计原则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计上有一个权责发生制原则,即以取得现金收入的权利和产生支付现金的责任作为收入和成本费用确认的依据。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分别是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它们是做账的前提条件。材料成本差异是将计划成本调整成实际成本,也就是实际成本超支时等于计划成本加上材料成本差异,节支时等于计划成本减去材料成本差异。这就是会计语言中的“双开”了。

绕不开的会计原则

谨慎性原则、后进先出法、个别法

单位的电梯说明书上讲可以装载15 人,我观察了一下,一般超过12 个人时警报声就会响,这该叫谨慎性原则。此时,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自发地采用后进先出法,最后进的那个人利索地退了出去,电梯门关,皆大欢喜。后来,到了各自楼层,该怎么出就怎么出了呗,这就叫个别法。

谨慎性原则的存在是让人愉快的

谨慎性原则仔细分析起来是很有道理的,一开始让人觉得少计了资产和收入,后来发现没少,那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多计了负债和损失,后来发现没多,那又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人类从“失而复得”中得到的快乐总比“没失没得”要多得多。上市公司不是不喜欢谨慎性原则,而是“不谨慎原则”带来的股价高涨的快乐远远大于谨慎性原则带来的“失而复得”的快乐。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让人无奈的

会计上有一个权责发生制原则,即以取得现金收入的权利和产生支付现金的责任作为收入和成本费用确认的依据。让“权利”和“责任”等主观判断作为记账的依据,从此,利润就不是东西了。我们只好再编制现金流量表来验证利润表的质量,看看企业的利润有没有转化为真实的现金流,以避免掉入财务造假的陷阱。

很多企业往往把利润表做得很漂亮,到最后却可能发生财务危机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导致破产的现象,原因就是权责发生制成功地让利润摆脱了现金流的束缚。

支出的资本化程度

会计上有一个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现金支出时,如果受益期超过一年,将其列入资产,如果不超过一年,则直接列入当期的成本费用。比如同样是研发费用,有些公司会将其计入资产,而另一些公司则将其列入费用。对比的时候,我们要分析这些公司的支出资本化程度,否则就容易误解其盈利能力。

不过,不管这一块支出是属于资本性支出还是收益性支出,无非就是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腾挪,再怎么折腾,也逃不出在现金流量表中的归宿。

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

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分别是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它们是做账的前提条件。可以说,没有这些假设,就不可能做出财报来。正是由于这些假设,会计判断就存在很多形式,如折旧、预提、摊销、递延、减值准备等。因此,如何作出高水平的职业判断往往决定了财报的质量,乃至公司的命运。

会计人员在做折旧、预提、摊销、递延、减值准备时,就只能建立在自己个人的判断和预计之上,很明显这些带有主观色彩的判断和预见,不可能保证100% 正确,甚至能保证70% 正确就很不错了,这也就是会计被人称之为艺术的原因吧。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个伪命题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个伪命题,所有关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带来的管理提升的论述统统是建立在这个伪命题下的。拿那些经济学家所说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做得最好的股份制企业来分析,其实它们从来就没有真正分离过,所分离的是小股东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股份制的好处就是大股东占有小股东的经营权,甚至知情权。所以股市中就出现了不少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大股东可以控制所有的资源,凭什么要给你小股东分红?这是很多时候不分红的原因!

区分几个不同的现金概念

1. 我国会计制度上的“现金”概念指的是“库存现金”;

2. 与现金等价物同时被提及的以及西方会计中的“现金”概念,指的是“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3. 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概念,指的是“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现金等价物”。

认清企业负债

企业负债主要有三种:

1. 营业性负债,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流转税及预收账款等,这些负债不计息,可无偿占用一段时间;

2. 融资性负债,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及应付债券等,这些负债必须按时还本付息;

3. 分配性负债,包括应付股利、应交所得税等,这些负债一般是有盈利才会发生。

会计上的前世今生

在建工程是固定资产的前世今生,研发支出是无形资产的前世今生。有趣的是,金融资产上的投资收益居然有两个前世今生:一个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另一个是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为什么呢?原因是公允价值准则在作祟,它把一个前世今生安排住在利润表中,另一个前世今生安排住进了资产负债表中。

无形资产的前世今生

在建工程指的是正在建设但尚未竣工的建设项目,可以看作固定资产的半成品,那么无形资产有没有类似的半成品呢?有的,它就是资产负债表中的“开发支出”项目,它是根据“研发支出”科目中所属的“资本化支出”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填列的。

如果说在建工程是某些固定资产的前世今生,那么“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就是某些无形资产的前世今生。

“房子”在会计上的称呼五花八门

在生活中对于“房子”这种东西一般统称为“房产”,有关房子的事儿叫“房事”就可以了,但具体到财务,就比较复杂了,究竟叫什么,得看它具体是用来干什么的,用途不一样,财务上叫的名字也不一样。比如建造的房子,没有完工前叫“在建工程”;完工后,如自用,叫“固定资产”;如拿来销售,叫“开发产品”;如拿来出租,则叫“投资性房地产”。如果房产用来投资入股,也可以叫做“长期股权投资”。

折旧对于现金流量表并没有多少意义

折旧的概念只是相对于利润表而言的,它将过去的现金支出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分期再折成费用的形式进入利润表;对于现金流量表而言,就不存在折旧的概念了,这些现金在支出的当时就全部进入了现金流量表。

因为折旧与现金流量没什么关系,因此,从净利润出发倒推现金流量时,就要将这些折旧加回去,因为这些现金支出早在购买固定资产时,就已经在现金流量表中全额反映了。

如何理解发出存货的三种计价方法

有人问我如何理解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我说,你吃饭时,有剩饭和新煮的饭,你先吃剩饭就是先进先出法;你先吃新煮的饭就是后进先出法;如果只吃新煮的饭可能吃不饱时,你再加上剩饭,将它们合在一起混着吃,就是加权平均法。

利用“分解法”去理解材料成本差异

总有朋友觉得材料成本差异难以理解,故在这里统一解答如下。

材料成本差异是将计划成本调整成实际成本,也就是实际成本超支时等于计划成本加上材料成本差异,节支时等于计划成本减去材料成本差异。做账时不就是将借记的“原材料( 实际成本)”分解成借记“原材料( 计划成本)”、借记“材料成本差异( 超支)”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 节支)”吗?发出原材料分摊时,道理是一样的。

结转发出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按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超支额,借记“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委托加工物资”、“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节约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会计上的“双开”

“双开”就好比对资产全额计提减值准备,从资产中剥离出去;同时,作为资产减值损失,从利润中剔除出去。这就是会计语言中的“双开”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