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期经济展望

长期经济展望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且主权债务危机持续不断,新兴经济体保持强劲增长。IMF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经济总体增长3.8%,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6%,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6.2%,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80%。当前全球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失衡。未来,在外围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加和自身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下,中国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第2节 长期经济展望

2.1 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金融的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且主权债务危机持续不断,新兴经济体保持强劲增长。IMF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经济总体增长3.8%,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6%,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6.2%,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80%。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IMF预测2013年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将第一次超过发达经济体。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崛起,经济主体结构多元化,正日益对全球经济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

概括地说,目前全球经济格局表现以下几大特征:

1.发达经济体陷入持续增长困境,新兴经济体竞争优势显现

从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来看,发达经济体正面临史无前例的严峻挑战,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庞大的公共债务、政府赤字严重、失业率高,经济增长乏力。而主权债务危机极大程度地约束了发达国家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空间,诸多问题相互交织并陷入恶性循环,必然导致经济增速放缓。发达经济体的信用评级已不再稳居高上,评级机构不断下调主权债及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并且普遍对长期展望为负面,使人们对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主导地位感到质疑。然而,与历次西方经济体经历衰退后的复苏反弹局面不同的是,目前发达国家仍然没有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能带动经济繁荣复苏,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经济可能陷入持续低迷的困境。

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则呈现截然不同的局面:财政赤字相对较低、公共债务在可管控范围内、民间部门储蓄水平较高、银行系统稳定、周期性失业人数不多、增长动力强劲。与此同时,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拥有发达经济体所不具备的人口优势和后发优势,这些将推动新兴经济体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2.全球经济失衡,面临重大结构性调整

当前全球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失衡。2003年以来全球经常项目发生了系统性的偏差,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发达经济体的贸易逆差正不断扩大,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贸易顺差快速增长,二者之间经常项目收支长期实现不均衡格局,逐渐导致前者不断积累了大量的债务,而后者相应地积累了庞大的外汇储备。

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源于当前世界经济结构变化,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对象与结构出现了不匹配,一方面全球范围内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却有大量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过去,新兴经济体基本上沿用了出口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由发达经济体主导的外部需求拉动了新兴经济体的总需求并同时促进了新兴经济体国内经济结构变化。而随着发达经济体自身经济发展放缓从而总需求减弱,发达经济体对新兴经济体增长的外部需求拉动作用在下降,对新兴经济体内部经济结构变化的推动力也大幅减弱。渐渐地,依赖发达经济体需求的增长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兴经济体的发展需要了,新兴经济体应将其发展重点从外向型增长转向依靠内需的经济增长。从目前形势来看,全球资源需求已日益被新兴经济体所主导,并在需求的总量与结构上发生了改变。过去十年,全球原油消费增长了13.5%,而新兴经济体增长了39%——其在全球原油消费中的份额从1/3增长至1/2;新兴经济体居民在改善住房、交通和提高生活品种等方面的需求,转化为对诸如石油、金属等非再生性资源的巨大需求。

随着全球经济重心的改变,全球金融格局的变化也不可避免。尽管目前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总量已接近赶超发达经济体,但金融实力仍大大落后,新兴经济体拥有的全球金融资产占比仍很低,同时由于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市场尚未成熟,规模和深度都很有限,正面临金融体系的深度改革。未来金融组合投资将以更大的规模从发达经济流向新兴经济,比如退休基金、共同基金、保险基金和私募基金等,将导致资本流动和金融结构都发生巨大变革。

3.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的联动性增强

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使得全球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以及投资自由化的环境得以实现。随着新兴经济体的资本市场逐步放开,全球投资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产配置,使得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在经济各个领域联系更为紧密,发达市场的风吹草动,将会通过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两大路径对新兴市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从2008年金融危机及随后的欧债危机以来全球经济的整体形势来看,尽管危机爆发于发达经济体,但随着危机的持续蔓延,新兴市场无法独善其身,发达国家会通过多种方式将危机转嫁至新兴市场,以牺牲新兴经济体的利益为代价走出危机。例如,经常项目赤字的国家可能会要求顺差国通过提升汇率来实现均衡,制造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摩擦;通过滥发货币和维持低利率政策,引起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输入型通胀;热钱的涌入与快速撤出,均会造成新兴经济体资本市场的剧烈动荡,等等。新兴经济体抵抗风险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4.新兴经济机遇与挑战共存

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心正在转移,有利于新兴经济体在总量和人均收入方面逐渐向发达经济体的水平趋同,帮助成千上万的低收入人口脱贫,提高整体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大量资本流入新兴经济体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外资金融资本流入可以提高传统制造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快新兴经济体发展亟需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社会部门的投入,有助于建立长期融资的金融市场等。另一方面,外资金融资本流入也会推高消费品以及资产价格,尤其助长房地产泡沫,也会加大金融领域风险的积聚。同时,由于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市场尚在发展之中,规模和深度都很有限,大规模的波动性外资金融资本流入很容易对本地资本市场形成冲击,引发金融市场动荡甚至对实体经济造成负面冲击。

总的来说,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痛苦而漫长的转型时期。新兴经济体抵抗风险的能力在增强,但面对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新兴经济体只有在增长模式、政策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刻的结构性变革,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发达经济体应继续刺激需求,推进中长期财务整顿,修复和改革金融体系,重塑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

2.2 中国经济展望

2011年,在经历了内外部复杂多变环境的考验下,中国经济仍维持了平稳高速的增长,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持续显著提升。未来,在外围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加和自身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下,中国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影响,我国的出口可能持续遭受巨大的冲击,主要来自于发达国家进口需求减弱、国际贸易摩擦的风险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我国的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日益受到挑战。目前我国正稳步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对东盟、俄罗斯等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扩大出口,但这无法抵消欧美经济疲软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的冲击,加上我国促进本国进口政策的影响,未来我国出口的增速都将处在一个下降的通道中,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作用将大幅减弱。

我国经济增长不仅受到外部需求减弱的影响,更受到自身经济问题的困扰。从内部来看,中国经济主要面临房地产调控引起的房地产市场低迷和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问题两大风险因素。

1.房地产市场回落

随着我国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有力地遏制了房地产市场过热现象,房地产价格开始回落,房屋成交量萎缩,房地产价格上涨得到控制。然而,与此同时,房价调控对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投资也带来了负面冲击。尽管2011年房地产行业投资仍实现了30%以上的高速增长,但在目前房地产调控依然维持高压的条件下,这种高速投资增长难以持续,并可能面临急剧减速的风险。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状况紧缩。由于房屋成交量低迷,房地产商库存处于高位,销售收入不断下降,再加上房地产开发贷款被严格控制,导致资金链紧张,商品房开发投资有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房地产商的投资意愿也显著受挫;第二,2010年随着国家针对开发商囤地的打击力度加大,开发商被动开工的局面集中涌现,由于房地产的投资周期一般是两年,随着这轮被动开工引致的投资周期高峰结束,随之而来的可能将是突然大面积停工;第三,保障房建设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2011年中央推出了庞大的保障房建设项目,目标是在2011年底完成了1 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的分配任务,预计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共计3 600万套的保障房,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但是由于地方财政收入严重依赖土地收入,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已经导致土地收入出现锐减,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紧缺,随着保障房在建规模的加速扩大,资金缺口更加严峻。保障房建设的资金陷入困境,可能阻碍保障房的正常开工建设,真实进度可能低于预期。一直以来,房地产业投资都是带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25%左右,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一旦房地产投资加速下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承压,将造成经济增速回落超过预期的风险。

2.地方融资平台到期债务风险

目前地方政府债务整体负担较重,根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万亿元。2012年起地方平台将迎来首轮偿债高峰,未来三年将有共计4万亿的平台贷款到期,且高额债务的背后还有大量的利息支付,地方政府面临较大的还款压力。在房地产市场持续萎靡导致土地出让金大幅缩水的环境下,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拮据,面临严峻的流动性风险。一些平台项目的贷款条件和偿债能力先天不足,已出现在建项目后续建设资金和还贷资金紧张的局面。虽然近两年中央政府已经相继采取了相关措施来治理和规范地方债务平台问题,如在上海、广东、浙江和深圳四地成功试点发行了229亿元3年、5年期的市政债券,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压力,并为在建的基建项目提供资金。但从长期来看地方政府债务仍存在不可预知的风险隐患。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非常复杂,包括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两个部分,隐性债务一般不出现在会计报表中,各种规避监管的隐性平台融资可能在逐渐增加,这对未来监管机构的地方债务的整改工作和风险控制提出不小的挑战。银行贷款是地方债务的主要来源,地方政府一旦无法偿还债务将使银行业的风险资产增加,从而危机蔓延至银行系统。考虑到目前我国巨大的外汇储备和健康的财政收支的支撑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发生系统性违约的可能性较小。在中国经济不出现硬着陆的前提下,短期内地方债务问题可以通过有条件的贷款展期、政府出售部分资产以及扩大发行地方债的方式得以控制。但从长期来看,需要政府建立更加规范、透明和市场化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大规模的债务危机爆发。

总的来说,在外需疲软和房地产行业调整等多重因素的持续作用下,未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家马车已难以并驾齐驱:出口的动力正日渐消退;投资需求面临结构性调整,将由过去的房地产投资主导转向由基建投资以及制造业、服务业投资引领的高速增长;消费的转型升级是相对缓慢而渐进的过程,我国总需求放缓的趋势不可避免。但就经济增长的基本面而言,我国居民、企业及中央政府资产负债表依然强劲,生产率基本面稳健。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调整期,政策目标已不再一味追求经济与投资的高速增长,而是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经济需求结构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成为经济平稳增长的动力。我国将继续推行结构性减税,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持,通过扩大内需和优化经济增长方式,来化解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