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风险的产生,可将商业银行风险分为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影响最大。采用此法,需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人员制定一种调查方案和调查内容,并发放给专家予以解答。风险预防是指商业银行对

2.9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银行业情景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股市大跌,众多股民陷入被套牢的黑暗世界。张然由于单位集资建房急需用钱,因此在危机到来前的三个月退出了股市,赎回了基金。好险啊,张然阴差阳错地躲过了一劫,还用这几年的工资赚了一笔。看来“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是对的。那么,有众多投资顾问和专家的银行也会遭遇巨大的投资风险吗?商业银行是如何进行风险管理的呢?

在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会产生偏差,因而有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2.9.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就是指商业银行在筹集和经营资金过程中,对商业银行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规避和控制风险,用最低成本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方法。

进行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可以规避经营风险,保障银行收益,也还可以树立银行信誉、保持经营安全,其次还可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分类

根据风险的产生,可将商业银行风险分为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根据风险的主体,可以分为商业银行资产风险、负债风险、中间业务风险及外汇风险。根据风险的性质,可以分为商业银行的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根据风险的表现形态,可以分为有形风险和无形风险。

根据商业银行在业务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最为重要的一种划分方法就是将风险分为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资本风险、外汇风险和信用风险等。

※流动性风险 指商业银行根据掌握的可用于支付的流动资产无法满足支付需要,从而使银行丧失清偿能力的可能性。当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时,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满足正常经营的需要时,就影响了盈利水平。

※利率风险 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所面对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负债资本的增加或资产收益的减少,以及存货客户的流失、流动性的减少和市场份额的萎缩等。

※资本风险 指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够,无法发挥最终的清偿力职能的可能性。

※外汇风险 指外汇价格变动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此外,商业银行还会遇到操作风险、国家以及转移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市场风险等。

2.9.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成因

●国家经济政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有助于减少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投资总量、投资结构以及资金流向等方面的变化。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影响最大。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调整,直接影响银行客户的行为取向,并使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内在价值发生变化,风险就产生了。

●经济运行状况

在市场经济运行的经济周期中,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各不相同。在经济复苏和繁荣时期,社会投资欲望强劲,投资回报率较高,此时商业银行可以加大负债比率,扩大投资规模,经营的利润增高,此时所面临的风险较小。在经济衰退期时,社会投资萎缩,企业倒闭,银行信贷规模减小,资产增值减少,因此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就较大。

●金融监管力度

由于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步伐加大,在经营业务中涉及面越来越广,因此,对商业银行进行金融监管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如果国家的金融监管力度大,成效好,措施得当,那么就可以将潜在的风险减少到最小。反之,则容易导致金融风险的加大和集聚。

●商业银行自身管理水平

银行风险的产生与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也有一定的关系。在正常情况下,多数银行的倒闭都来自于自身管理不善,对风险的意识不强。在银行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出现漏洞和问题时,由于没有及时纠正,就会产生风险。如商业银行管理思想与方针中过分强调盈利性,加大资产结构中负债比率,忽略流动性和安全性管理,导致资产业务中风险业务过高,就会导致银行产生经营风险。

2.9.3 商业银行风险的识别和估计

●风险的识别

由于商业银行风险的存在和发生都是不确定的,因此,要善于捕捉引起商业银行风险的微观和宏观环境中的风险因素,防患于未然。其主要表现在使用以下几种风险识别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法 通过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的分析,特别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对流动性风险比率、利率风险比率、信用风险比率、资本风险比率等指标的衡量可以比较清楚地发现各风险指标的变化值。通过静态的比对分析,还可以作出动态的趋势分析,进行商业银行风险因素的识别。

※风险树搜寻法 风险树搜寻法是以图解的形式,将商业银行风险以及形成风险的原因逐层予以分解,最终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分解为许多细小的风险,排除无关的因素后,就能较准确地找到对商业银行真正产生影响的主要风险及原因。因为风险分散后的图解呈树枝形状,因此叫做风险树。通过此方法,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商业银行目前的风险状况,有利于及时准确地处理风险。

※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又称为专家意见法,由美国著名的投资咨询机构兰德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采用此法,需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人员制定一种调查方案和调查内容,并发放给专家予以解答。然后进行专家意见汇总,把不同的意见反馈给专家或者找出关键问题所在重新发放给专家。这样经过几轮筛选汇总,可以使问题更加明朗,并将意见趋于一致。

※筛选—监测—诊断法 筛选是将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类,确定哪些风险因素会明显引起损失,哪些因素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哪些因素可以排除。然后对筛选出的因素进行进一步的监测、记录和分析,掌握这些结果的活动范围和变动趋势。最后,对这些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和判断,对风险进行识别。

●风险的估计

在对风险进行识别后,还需要商业银行业在准确判断自己所承受的风险的性质形态后,进一步把握这些风险在量上可能达到的程度,从而加以控制。现代风险管理理论的核心是风险的量化。因此,商业银行的风险估计可以定义为,通过一定的数理技术手段,将风险的可能性进行量化,得到由于某些风险因素而导致在给定收益情况下损失的数额或在给定损失情况下收益的数额的行为过程。

商业银行风险估计的具体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得出某一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这一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规模。风险估计是风险管理的核心,也是难点之一。

现代风险管理通常使用的量化指标为:目标变量的敏感度,即收益对市场利率的敏感程度;目标变量的波动性,即实际结果偏离期望结果的程度;目标变量的在险价值,即某一概率下的最大损失额。

2.9.4 商业银行风险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风险处理是指商业银行根据风险识别和估计的结果,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概率和损失规模的风险,采用各种措施和方法,防范风险的发生,使风险对商业银行经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风险识别和风险估计是风险处理的基础,其准确性直接决定了风险处理的效果。

常见的风险处理方法包括风险预防、风险规避、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抑制和风险补偿等。

●风险预防

风险预防是指商业银行对风险设置多层预防线的方法。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最终防线是保持充足的自有资本。各国金融管理当局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都有明确的规定,并将其作为金融监管的重要内容。在《巴塞尔协议》中对资本风险资产的最低比例、资本的组成、风险资产的权重作了比较规范的计算方法。

●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属于事前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根据风险识别和风险估计的结果,选择主动放弃或拒绝实施某些可能引起风险的方案,即对风险明显的经营活动所采取的避重就轻的处理方式。例如,贷款风险管理原则中有一条就是贷款规避和拒绝原则。对于风险较大、难以控制的贷款,必须采取规避和拒绝的原则,将其消除在风险发生之前。

●风险分散

风险分散是指投资多样化可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当增加投资组合的种类时,整个组合的风险会不断降低,而收益仍然是个别资产投资收益的加权平均值,资产的相关性越低,资产组合的风险就越低。当投资组合中资产多样化达到一定程度后,投资组合就只剩下系统风险了。分散风险就是利用投资学原理,通过持有不同种类、不同期限的资产来分散每种资产的非系统性风险,降低整个资产组合的风险。一般而言,采用风险分散主要通过随机分散和有效分散两种方法。

●风险转嫁

风险转嫁属于事前控制风险的方法。指在风险发生之前,利用某些合法的交易方式和业务手段将风险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的行为。全部转移风险就是将银行承担的某一项风险全部转嫁给其他人,即风险承担后的风险规避,但转嫁的同时把获取收益的可能性也完全放弃了。部分转移是指将某一项风险部分自留,部分转嫁给他人。这种方法表明风险管理者对风险的态度比较积极。具体可通过风险资产出售、担保、保险、套期保值这四种方法来进行风险转嫁。

●风险抑制

风险抑制是指商业银行承担风险之后,加强对风险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争取在损失发生之前阻止情况恶化或提前采取措施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由于客观环境变化多样,因此完全规避和转嫁风险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商业银行获取利润的关键就在于其承担了融资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所以,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自己承担必要的风险。

●风险补偿

风险补偿是指商业银行用资本、利润、抵押品拍卖收入等资金补偿其在某种风险上遭受的损失。抵押品可以是存款、有价证券、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多种形式。当借款人不能按照抵押贷款合同履行补偿贷款本息责任时,贷款银行有权按协议规定接管、占有、拍卖有关抵押品,以弥补银行的呆账损失。同时,商业银行在利润中提取一定数额的呆账准备金,用作引用风险的补偿手段。

2.9.5 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核心指标

制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是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的识别、评价和预警,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中国银监会于2005年12月31日颁布了《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制度,系统地提出了对商业银行业务风险的控制办法。核心指标分为三个层次,即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

●风险水平

风险水平类指标包括流动性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指标,以时点数据为基础,属于静态指标。

※流动性风险指标 此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及其波动性,包括流动性比例、核心负债比例和流动性缺口率,按照本币和外币分别计算。流动性比例为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体水平,不应低于25%。核心负债比例为核心负债与负债总额之比,不应低于60%。流动性缺口率为90天内表内外流动性缺口与90天内到期表内外流动性资产之比,一般不应低于-10%。

※信用风险指标 包括不良资产率、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全部关联度三类指标。不良资产率为不良资产与资产总额之比,不应高于4%。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不良贷款率一个二级指标。不良贷款率为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之比,不应高于5%。

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为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15%。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一个二级指标。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为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10%。全部关联度为全部关联授信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50%。

※市场风险指标 该指标衡量商业银行因汇率和利率变化而面临的风险,包括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和利率风险敏感度。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为累计外汇敞口头寸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20%。具备条件的商业银行可同时采用其他方法(比如在险价值法和基本点现值法)计量外汇风险。利率风险敏感度为利率上升200个基点对银行净值的影响与资本净额之比,指标值将在相关政策出台后根据风险监管实际需要另行制定。

※操作风险指标 该指标衡量由于内部程序不完善、操作人员差错或舞弊以及外部事件造成的风险,表示为操作风险损失率,即操作造成的损失与前三期净利息收入加上非利息收入平均值之比。

●风险迁徙

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风险迁徙类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

※正常贷款迁徙率 即为正常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与正常贷款之比,正常贷款包括正常类和关注类贷款。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正常类贷款迁徙率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两个二级指标。正常类贷款迁徙率为正常类贷款中变为后四类贷款的金额与正常类贷款之比,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为关注类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与关注类贷款之比。

※不良贷款迁徙率 包括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和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为次级类贷款中变为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的金额与次级类贷款之比,可疑类贷款迁徙率为可疑类贷款中变为损失类贷款的金额与可疑类贷款之比。

●风险抵补

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准备金充足程度和资本充足程度三个方面。

※盈利能力 包括成本收入比、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成本收入比为营业费用加折旧与营业收入之比,不应高于45%;资产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之比,不应低于0. 6%;资本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之比,不应低于11%。

※准备金充足程度 包括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为一级指标,为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为贷款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属二级指标。

※资本充足程度 指标包括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不应低于4%;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加附属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不应低于8%。

●核心指标的设置实质

核心指标的设置实质是将风险量化的方法,同时通过持续监测,衡量哪些做法是可行的,而哪些是不可行的,从而逐渐减少风险,将风险降至最低。风险量化的第一阶段主要是计量和跟踪,必须要知道如何对数据进行量化,这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大多数欧洲和美国的银行,目前都在经历这样一个阶段。这些信息要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收集,而且必须量化。第二阶段是评估的阶段。当银行量化有关信息之后,要对它进行衡量,因此在第二阶段需要很多相关技术的开发。银行可以建立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风险损失事件数据库,并从数据中拟合风险损失的分布,通过设置一个置信区间,比如95%,银行就可以计算出风险损失,也就可以为其分配资本了。为风险分配资本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当银行遭受某种灾难性损失的时候不至于瘫痪,甚至于倒闭。而到了第三阶段,就是向各个管理层提供数据,以让他们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组织与制度流程设置、风险监测以及风险分配预测资本能够对银行的风险实施有效控制,支持商业银行健康持续地发展。

放眼看世界

RAROC——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控制与管理的新手段

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业有了迅猛的发展,这是可喜的。但是由于其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在正确处理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关系问题上我国银行业远未达到成熟。作为一种业内应遵循的价值取向,西方先进银行普遍具有的风险文化,在我国银行业还很陌生。实际上国际先进商业银行在这方面所具有的理念和技术对我们有很强的借鉴性,特别是以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AROC)为核心的一系列全面风险管理技术手段,不但完全体现着西方先进银行风险文化的理念,更成为促进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统一协调的有效工具。

RAROC(Risk 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即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是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用于经营管理的核心技术手段。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银行家信托(又称信孚银行,1999年被德意志银行收购)首创产生了RAROC技术,改变了传统上银行主要以账面股本收益率(ROE)或股东回报为中心考察经营业绩和进行管理的模式,而是更深入更明确地考虑风险对银行这类特殊企业的巨大影响。90年代后半期,该项技术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得到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的广泛应用,逐渐成为当今金融理论界和实践上公认的最核心最有效的经营管理手段。

RAROC的基本表达是: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收益-经营成本-风险成本-经济资本,其中收益可以包括利差收益和非利息收益(如业务收费等);经营成本是银行经营管理成本;风险成本是指一般情况下业务所承担的风险可能带来的预计损失。风险成本针对不同风险类型可以有不同的度量方法。比如信用风险的风险成本=风险敞口(EAD)×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其计算的基础是对客户和债项的信用评级,各个不同的风险等级对应不同的违约概率与违约损失率。经济资本(EC/Economic Capital)又叫风险资本(CAR/Capital at Risk),是根据银行所承担的风险计算的最低资本需要,用以衡量和防御银行实际承担的损失超出预计损失的那部分损失,是防止银行倒闭风险的最后防线。

RAROC手段贯穿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的各类风险、各个层面和各种业务,是其核心的管理手段,对银行的整个经营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在银行总体层面,RAROC是进行资本分配和设定经营目标的手段。银行最高管理层在确定了银行对风险的最大可承受能力的基础上,计算银行总体需要的经济资本并与监管资本和账面资本比较,评价自身资本充足状况;同时,它要求将有限的经济资本在各类风险、各个层面和各种业务之间进行分配,对银行的总体风险和各类风险进行总量控制;它还将股东回报要求转化为对银行总体和各个业务线的明确目标,用于业务的审批和绩效的考核。其次,在单个业务层面,RAROC是业务决策的依据,可以衡量一笔业务的风险与收益是否匹配,决定该笔业务做与不做,同时据以作出业务定价。再次,在资产组合层面,RAROC是组合管理的坐标和有力工具。银行在考虑单个业务的风险和组合效应之后,主要依据对组合资产的RAROC测算和动态检测,衡量各类组合的风险收益是否平衡,并对RAROC指标恶化或有明显不利趋势的组合资产及时采取措施,通过资产出售、证券化或其他信用衍生工具等方法进行积极的处理,为新的效益更好的业务腾出空间,谋求现银行总体在可接受风险下收益的最大化。

我国商业银行在对待风险与发展问题上存在树立正确的观念难、坚持正确的观念更难的现象,存在很多非理性的竞争行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看不到银行这个行业风险的滞后性、隐蔽性、长期性的特征。一些经营者不太容易正视风险,不愿意放弃隐含过高风险的市场机会,有的经营者也不习惯用长期稳定的利润标准衡量业绩,相反却热衷于对个别年度利润的评价,不考虑对风险的拨备和对利润的冲减,使表面上的高收益与实际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之间有很大差距。结果是长期以来在我国银行发展史上形成业务规模快速扩张与风险大量累计、资产质量下降不断交替出现的怪圈。近年来,这类非理性的行为仍在不断地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比较典型的是,规模扩张似乎成为某些银行业绩的唯一衡量尺度,而长期稳定的利润却不太被评价,作为以风险为基本经营特征的银行,这些做法和评价客观上对我国金融业的风险文化和正确的经营理念形成负面的引导。

(资料来源: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与发展,网易财经,http://money.163.com/editor/stock-online/020812-103454.html)

自我测试

一、选择题

1.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             (  )

A.贷款    B.同业拆借    C.存款    D.发行债券

2.下列属于短期金融工具的是              (  )

A.股票    B.商业票据    C.企业债券  D.长期国债

3.支票是由(  )签发的。

A.银行    B.出票人     C.第三方   D.保证人

4.汇款有电汇、(  )和信汇三种。

A.汇票    B.电子汇兑    C.票汇    D.押汇

5.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有(  )和再贷款两种。

A.贷款    B.贴现      C.再贴现   D.再贷款

6.浮动利率的一般调整期为(  )个月。

A.3     B.6        C.9      D.12

7.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分为              (  )

A.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B.法定存款准备金

C.超额存款准备金       D.流通中的现金

8.支付结算业务包括                  (  )

A.货币互换   B.银行保函   C.汇款   D.托收

9.下列业务中能引致银行信用风险的是          (  )

A.存款    B.贷款      C.担保    D.承诺

10.下列属于银行非系统性风险的是            (  )

A.信用风险  B.经营风险    C.市场风险  D.流动性风险

11.下列属于商业银行资本的是              (  )

A.股本    B.债务资本    C.盈余    D.储备资本

12.《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是             (  )

A.资本充足率        B.监管部门监管

C.市场约束         D.行业自律

13.下列构成商业银行流动性资金来源的是         (  )

A.库存现金         B.法定储备金

C.同业借款         D.各项融资

14.下列属于电子银行业务的是              (  )

A.网上银行业务       B.电话银行业务

C.手机银行业务       D.自助终端

15.国际上主要的信用卡组织有              (  )

A.VISA           B.万事达

C.美国运通         D.JCB

16.信用卡除了信用借款外,还具有哪些功能?       (  )

A.存钱    B.提现      C.代收    D.贷款

17.我国风险抵补类指标主要用来衡量商业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包括下列哪些指标?(  )

A.盈利能力指标       B.准备金充足程度指标

C.风险规避指标       D.资本充足程度指标

18.常见的风险处理方法包括哪些?            (  )

A.风险预防         B.风险规避

C.风险转嫁         D.风险抑制

19.中间业务范围广泛,涵盖下列哪些主要业务?      (  )

A.信托、结算        B.代理、担保

C.租赁、融资        D.贷款、衍生金融工具交易

20.(  )指的是国家为筹措资金而向投资者出具的书面借款凭证,承诺在一定的时期内按约定的条件,按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

A.地方政府债券       B.国债

C.金融债券         D.中央银行票据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离岸结算?

2.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有哪些?

3.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指标有哪三层?

4.影响银行贷款定价的因素有哪些?

5.请调查下国有商业银行在贷款业务中的主要贷款对象,并进行风险评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