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造业主要经济业务内容及成本计算内容

制造业主要经济业务内容及成本计算内容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制造业而言,成本计算期是指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周期。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产品生产周期相当长,可能要跨月度甚至跨年度,为了及时准确地计算和确定企业每月的经营成果,可以确定成本计算期为一个月,按月计算产品成本。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确定成本计算期主要取决于企业生产组织的特点和管理的具体要求。

5.1 制造业主要经济业务内容及成本计算内容

5.1.1 制造业主要经济业务内容

制造企业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直接从事产品生产或提供工业性作业的生产单位。制造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主要由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所构成。企业为了独立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经营资金,作为从事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这些资金都是从一定的渠道取得的,并在经营活动中被具体运用,表现为不同的占用形态。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资金的占用形态不断变化,一般经历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等形态的转化,从而形成经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1)资金筹集业务

制造业根据市场需要进行产品的生产,首先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经营资金的筹集渠道主要包括接受投资人的投资和向债权人借入款项。资金筹集业务的完成意味着资金投入企业。企业筹集到的资金最初表现为货币资金形态,也就是说,货币资金形态是资金运动的起点。企业筹集到的资金首先应进入供应过程,即生产准备阶段。

2)生产准备业务

在生产准备阶段,企业要用货币资金购买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各种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为产品生产作好物资上的保障。由此,货币资金随着企业的购买行为分别转化为固定资金形态和储备资金形态。为产品生产做好了各项准备后,企业就进入到产品生产阶段。

3)产品生产业务

在产品生产阶段,劳动者要借助于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出多样化的适销对路的产品,以满足社会的需要。生产过程既是产品的制造过程,又是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过程。在生产过程中,从加工对象的实物形态看,原材料等劳动对象经过加工形成在产品,随着生产过程的不断进行,在产品最终转化为产成品。从价值形态看,生产产品要发生各种各样的耗费,包括生产产品耗费材料而形成的材料费用,耗费活劳动而形成的工资及福利费等人工费用,使用厂房、机器设备等发生的折旧费用等等,这些生产费用的总和构成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在生产过程中,资金形态从固定资金、储备资金和部分货币资金形态转化为生产资金形态,随着生产过程的不断进行,进而转化为成品资金形态。

4)产品销售业务

在产品销售阶段,企业将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各种促销手段销售给购买者,按照销售价格与购买方办理各种款项的结算,收回货款,以实现其价值。因此,在销售过程中,企业的资金形态进一步从成品资金形态转化为货币资金形态,回到资金运动的初始状态,从而完成了一次资金的循环。

5)财产清查业务

为确保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企业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所拥有的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清查,以核实其实存数,从而确定财产账实是否相符,是否出现了盘亏或盘盈情况。财产物资的盘亏或盘盈,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最终财务成果,因此需要将财产清查业务的处理安排在企业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业务之前进行。涉及财产清查的其他相关内容详见第8章。

6)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业务

对于制造业而言,生产产品和销售产品是其主要的经营业务,即主营业务。在主营业务之外,还会发生销售材料、出租固定资产等其他业务以及对外投资业务。同时,企业可能还会发生一些非营业性的业务,从而获得营业外收入或发生营业外支出。将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抵减各项成本、费用后所形成的差额,即为企业所形成的利润。企业的利润除一部分以税金的方式上缴给国家之外,剩余部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分配。通过利润分配,一部分资金退出企业,而另一部分资金以公积金等形式继续参与企业的资金周转。

在上述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资金筹集、使用、收回和退出企业与企业的生产准备、产品生产和产品销售三个阶段的首尾相接,构成了制造业的主要经济业务内容。

5.1.2 制造业成本计算内容

成本计算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制造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经常会发生各种材料、物资的消耗,人力资源的消耗,固定资产的折旧等等,这些耗费的货币表现即为各种费用。费用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即构成各种对象的成本。在生产准备阶段所支付的存货买价、采购费用按照各种存货进行归集,即构成各种存货的采购成本。在产品生产阶段所发生的生产费用按照各种产品进行归集,即构成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在产品销售阶段,已售产品的生产成本按各种已售产品进行归集就构成了已售产品的主营业务成本。因此,成本计算就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不同的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借以确定各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

在制造业中,所处不同的生产经营阶段,其成本计算内容有所不同,但归纳起来,各个生产经营阶段的成本计算基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成本计算对象即为费用的归属对象。在进行成本计算时,首先要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才能按照成本计算的对象归集费用,计算各种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一般来说,成本计算对象应为劳动耗费的受益物,如在生产准备阶段,成本计算对象应是采购的各种存货;在产品生产阶段,成本计算对象应是生产的各种产品;在产品销售阶段,成本计算对象应是已销售的各种产品。

2)确定成本计算期

对于制造业而言,成本计算期是指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周期。从理论上说,只有等到产品完工时才能计算成本,因此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相一致。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产品生产周期相当长,可能要跨月度甚至跨年度,为了及时准确地计算和确定企业每月的经营成果,可以确定成本计算期为一个月,按月计算产品成本。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确定成本计算期主要取决于企业生产组织的特点和管理的具体要求。

3)确定成本项目

成本项目是指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企业在进行成本计算时,必须确定成本项目,通过成本项目的分析可以了解费用的经济用途和成本的经济构成,查明成本升降的原因,以便于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成本项目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项目。

4)正确地归集和分配各种生产费用

成本计算过程,实际上是将生产费用按一定成本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的过程。根据生产费用的受益对象划分,可以将生产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的发生只与某一个成本计算对象有关,可直接记入该成本计算对象。间接费用的发生与多个成本计算对象有关,因此,需要按一定的标准在各个成本计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分配间接费用的标准对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影响很大。因此,对生产费用分配标准的选用必须谨慎,一经选定,不能随意变动,以保持各期成本计算口径的一致性。

5)健全成本计算原始记录

由于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是要通过生产费用、成本的明细分类核算来完成的,因此对材料耗用、工时消耗、生产费用分配、产品入库等都要有健全的原始记录,据以进行费用、成本的明细分类核算,取得必要的成本计算资料,编制必要的材料采购成本、产品生产成本计算表,以全面反映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